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漂流与漂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6 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浪尖漂石 于 2012-8-29 14:33 编辑
$ i0 Z2 W& p' n2 W8 N5 a  o+ Y) f: J, x% e2 V+ I
                                   漂流与漂游(原创)
                                         彭山县冬泳协会 浪尖漂石
) M( F2 Z% n: E
    游泳(或冬泳)爱好者时常在汛期洪水或有较大浪涛、激流的自然江河水域进行顺水而漂的运动。作为这项非正式命名的水上运动的痴迷者,我知道在前些年各地泳友们还把它冠以“漂流”之名,事实上这并不准确。
    在漂过无数的江河和多种水域以后,我相信其它的泳者自身体验与感受与我并无二致——“游”更多于“流”,这缘于河道的自然特性和水势,故以“漂游”称之,更为贴切。
    我的观点是,“漂流”, 是借助承载工具(如船类)在水上活动或运动的一种方式,它应该叫做“船漂”,这是我在几年前就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论据,“漂流”居然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简言之:顺水流动。漂流,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这就不难理解,“漂流”与“漂游”在本质上的不同。
   前面提到“河道的自然特性”,这对于理解“流”与“游”非常重要。但凡漂过大江大河的泳友,都有同样体会,顺江、顺河而下不是依赖“流”可完成的,“游”的作用更大、更明显。毫无疑问,河道的自然特性与人工痕迹决定了水势、水情,气象条件更具辅助作用。江河里的回旋水、米锅水、漩涡、急流、乱流、惊涛、乱浪、缓流以及暗礁、浅滩、人工或人为痕迹等等因素,构成了江河水势、水情的复杂性,这也是我们在“漂”中时常要面对的。倘若你没有“漂”的技巧,“游”的力量,必然为这些复杂的水势、水情所困,“走”不出去,也“流”不下去,“游”可绕过暗礁、险滩;可避开惊涛、恶浪;可躲过漩涡、回旋水;可摆脱米锅水和乱流的纠缠。所以切不可有“江河水是流动的,躺在水上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那样简单的认识。
   综上所述,“漂游”是指从事水上运动的爱好者,在江河等自然流动水域中,不借助任何承载工具,完全以徒手方式或仅以离身携带的漂浮包、漂浮带、漂浮球(跟屁虫)作为个人防护进行的一种水上“漂”的运动项目。
   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游泳团体和爱好者日后所经常使用的一个特定名词。
                                  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于彭山
2#
发表于 2012-8-26 20: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领教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0:11 | 只看该作者
SY123456789 发表于 2012-8-26 20:08 : C2 \# a0 q/ X0 F. l% E3 S
学习领教了,谢谢!

, K( g1 A2 f& N感谢你的关注与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28 1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5 04:35 , Processed in 0.06697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