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游遍四海 于 2012-7-11 10:24 编辑
(三) 15号天一放亮我们就收拾起来,收拾床铺的时候,不知道是躺硬板床躺的还是怎么地,一不小心后背腰肌有一种闪了的感觉,心想,坏了,这甭用渡黄河了。起来活动两下,好象没什么事。他们三人赶早班车,要往西宁奔,昨天联系的旅行社,下午3点进藏的火车。车票虽然实行了实名制,可是近期的进藏卧铺车票都掌握在黄牛手中,西宁是全国乘火车进藏的汇集站,好多人都是乘飞机来到这里,然后乘着火车去拉萨,你想买当天的卧铺最少加价500元。所以想坐卧铺车多 是找的旅行社做散客游,旅行社给你做计划时,车票也给你加一两百的价位。 上了高原,人就有种懒塔塔的感觉,再加上晚上没休息的好,早饭后我就上床躺了一会。10点钟到了黄河岸边参加试水,我问车超不一起下?他让我先下他看看。组委会组织的很好,每组12人不分男女年龄,河面上有七艘救生艇。我这组多是湖北十堰的,另加上两个郑州的。先下去的两组游过去的不多,下水的地点在积石黄河大桥根,河水在这里正好又一股激流,斜向对岸45度角的地方有个气球门,大约500米的距离,过了门你从下游登陆也是抢渡失败。
每组运动员下水,那负责发令的副总裁判长就要嘟囔上一句:生命是你自己的,也是你家庭的,更是社会的,所以你们要为你自己为你家庭为社会负责,注意安全。我下水一会,水镜就碰漏水了,刚过了第一个激流就和郑州那小伙子缠在了一起,他在下游我在上游小伙子急了,从我身上翻过,一眨眼的功夫我们俩就分开老远,当我还想用劲往对岸游的时候,闻到了汽油味,接着就听到:你过线了,游不过去了,上船吧。就这样试水失败。对岸有小面包车接我们,车上湖北十堰一同下水的一美女嘻嘻哈哈地说:这里安全措施好,我知道我过不去,可是我每年都来下水。
返回南岸,和车超交流了一下,他说,一看见你俩缠在一起,就知道过不去了。我说我一下水水镜就碰了,可是感觉我老是顶着桥墩游,视觉能有那么大的差异?和人缠在一起是我游的不对。我让他也下去试试水,他说你都游不过去,我更不行,心里有些打怵。这样我俩就在岸边一边看着别人游一边总结着。这水流真是太急了,在水里你停顿一秒钟,你肯定会被冲下3,4米远,而且游一会就觉得气不够用。我问车超,下午不下水?他说算了。这样我们就决定下午去孟达天池。
午饭将完,突然手机响了,一看显示的是烟台的号码,说是罗大海。在冬泳网上我看过罗大海写的冬泳日记,虽不认识他,但也有一种熟悉感,对他来循化也不感到意外。他说他在我们下榻的宾馆大厅,我说我们一会就回去。见了罗大海,我就把他让进我们的房间。他也是帮中午刚到,问起试水情况,他也有意下去。我说得带着运动员参赛牌,才能让下水。看他为难,我说要不你带着我的去吧。我那相片是审驾驶证时照的,戴着眼镜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做的逼真,我将组委会发的泳帽跟屁虫一并拿给他用。
这样罗大海去抢渡黄河,我和车超就去了孟达天池。孟达天池,离循化县城29公里,一路上我们经过黄河最大最美的湾清水湾,也见过年代久远的清真寺。撒拉尔人迁徙到循化后,和当地藏族关系处理的很好,他们称藏人为“阿舅”,而阿舅在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有一说是联姻过。所以在这路上我们还看见这种情况,黄河两岸,这边是藏族人的村庄,对岸是撒拉人的村庄,老辈没桥,湍急的黄河水里,只有羊皮筏子做渡河工具了。
到了孟达天池景区,山就变得翠绿,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孟达天池在海拔2500多米的山巅,平均池深30米,最深处40多米,是中国三大天池最美的天池。在干燥的青藏高原,有了这么一个天池,也就形成一个区域性小气候,孟达天池周边的山是绿的,而离开天池几分钟的车程,山就是光秃秃的,界限非常清晰,所以也就有了很多传说。近几年在循化这90公里的黄河流域,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有四处,不知道是不是由此而引起的区域小环境变化,让常年不下雨的这里,时不时地滴点雨星。
罗大海已先我们回到宾馆,他下午下了两回水,第一次刚下去一会儿就冲下去了,没有成功。老罗抢渡过澜沧江应该说在江河里游比我俩有经验,上来觉得心有不甘,就重新排队又下去了一次,这次他虽冲过了拱形气门,但是没让救生船捞他,从下游上了对岸,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抢渡过去了。我们还剩三张晚餐票,我们三人正好。去吃饭的路上,罗大海叫我俩去老县委门口照张相,说那标志有意思,一看也是挺有意思,那大门横梁上塑的一簇红旗很有时代特色,多见于文革时期,于是我们就在那门楼前合了影。
饭后,我去开领队和教练员会议,申明纪律,注重安全。有两件事说的我记忆深刻,一是下午试水时有个聪明人手戴拖鞋当划水掌,比赛时这是不被允许的,二是终止浪姿队一名队员的比赛资格,他没听指挥私自下水试水,为了申明纪律,这老几就不能参加比赛了。之所以这么严肃纪律,是因为三年前发生一起事故,那年是8月份举行抢渡黄河比赛,河南驻马店一位参赛人员,由于酷暑难耐,不听同伴的劝阻,穿着大裤衩子就下水了,几秒钟就是没顶之灾,一会儿就没了踪影,你在百度上搜寻抢渡黄河比赛,你会看到这段视频,有人用手机拍下的.期间我认识了沈阳队的领队史力军,我们互换了名片手机号码,他说9月份要带人到威海参加铁人三项赛,顺便去荣成看看。台湾人带来了宣传画报,来召集9月去横渡日月潭的。最后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让我很诧异,问明天比赛的水流和今天试水的水流不是一样大?回答说是一样的。
回到宾馆我就开始整理床铺,罗大海肯定要和我们住一起了,这个县城能给他容身之地,也就我们这个房间了。他一看把一张床的床板和床垫分开,直说这办法好,说有一次烟台冬泳人员出门,其中有两男一女三个人住两张床位的标间,最后研究的结果是岁数大的男的和那女的睡一张床(看来男人年龄大让人放心),年轻男的自己睡一张。最后惹的年轻的起来,给捏两人拍了张相。
16号早饭后,罗大海去了西宁,我们就去比赛场地。到了黄河岸边,车超指着河水说,老许你看,水小了。水位确实比昨天低了,岸边的一堆鹅卵石也露了出来,觉得和视频上看的第六届比赛时差不多。一看墙上贴的水情报告,水温11度,流速每秒656立方。可能昨天试水没几个成功的,他们就调了流速,看来还真是象传说的一样,利用上游的水电站水库来调节流量。最先开始的是A组接着是B组,每次12人,成功率很高。连到C组时,停了很长时间,这时大家都发现河水水位在上涨,流速也加快,奶奶的上游又放水了,估计地方政府是不想让钱都被拿走的,比赛规定每一名抢渡成功的都有200元的奖金,果不其然接下去的比赛能渡过去的就很少了。车超在C组,他一下水自由泳单臂划了10多下就换成蛙泳,顺着水流就窜了出去,我一看就知道完了,这次青海的费用得自己掏了。临出发来青海的时候,我对他说,这次去咱不要第一,你拿个第二得八千元,咱俩去青海的费用就包了。过后他一直嘟囔:我现在真能理解罗大海为什么要下水两次。看来小子对自己不试水后悔了,多少也带着某些遗憾。刚下水就失去了方向,没游多久就被捞上来确实让人沮丧懊悔,要是他试水了,再游,肯定会有另一番感慨。
下午D组比赛,这是人员最多的组,本次比赛有34个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加,D组这帮老爷们就占了139人。先是女子下水,D组女的就几个人,又加了两男一女穿鲨鱼皮保暖泳衣的和他们一起比赛,一打听这三个是日本人,B组的,上午错过了比赛,下午来补上。这就是我们中国某些人的“大度”,要是我们国人错过了比赛时间,想补赛,门都没有。这几个日本人水平不错,都很顺利地渡过前几个激流,当人们都以为肯定能过去后,他们却突然没了力量一样,最后都没过去。看来是人照顾了天不照顾,他们要是在上午那个水流里肯定都过去了。
当我们检录完在等待出发的时候,总裁判长在我们面前一遍遍重复着:现在水温11度,水势平稳,昨天你们试水是每秒818立方,现在是每秒881,要注意安全。当我进入下水场地的时候,有人可能看见我戴着“威海冬泳”字样的泳帽,就招呼,老乡转过来我给你照张相,我老家也是荣成的。黄河岸边高高飘扬的荣成市冬泳协会的会旗看来也不是白挂的。
抢渡黄河自由泳的姿势都是昂着头的,我也学着昂着头游,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闯过几个激流,呼吸出现困难我就改用蛙泳,最终离岸几步之遥而滑门而过,抢渡失败。我知道我是尽力了,没能成功一是本事熊,二是缺少抢渡江河的经验,三是对高原还是有些不适应。
回到对岸,车超说:过去了吧。我说没有。他说看见你们那一簇好象都过去了一样,我说我最终没能过去。我们这组12个人过去的那几个除了北京的王为人再都是宁夏和兰州的。不知道是让水呛的还是呼吸急促造成的,我的嗓子火辣辣的象一条火线,直到一个钟头后这灼疼感才消失。
抢渡失败,17号的决赛就与我们无缘,和旅行社联系好,17号晚乘火车进藏。晚餐票都用完,我俩就想找个餐馆喝两杯,可是满街的清真饭店没有卖酒的,我们只好烤了一大把肉串,找到有酒卖的一家商店,提了一捆啤酒回到宾馆,就着肉串和海米先干了剩下的青稞酒。出发前兔子给了10包小海米,在青岛我给了同学5包,留了5包打算着我们五人出门这几天一人吃一包,他们还笑话我给同学个单数。我们海边人出门带点海米是不错的,馋海鲜的时候可以用它解解。不过海米带到高原,那塑料包装袋都涨的鼓鼓的,这都是气压低的事。
17号起早我们就乘车回西宁,一路上回味着这循化之行,不自觉地感到嘴唇有点反应,坏了,黄河没抢渡成功,嘴上倒是要起泡了,奶奶的这是哪一出的事。不过我也暗自决定,两年后时间方便的话再来一次,毕竟循化抢渡黄河比赛是别处不可复制的,然后再借道兰州去新疆转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