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水中草 于 2012-3-4 20:44 编辑 ) G( v( r- w' c1 N; i, {7 ~
' ^& M+ C% D$ u/ i" y, |; i& f- z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1 l4 X0 ]7 z( d- @/ ~ 序曲--追问生命7 c$ n3 \# M& I4 B& W7 r, D
19世纪末,南太平洋塔希提岛,金色的落日下,孤独而苦闷的高更站在悬崖上,面对浩淼大海和无边苍穹,伸开双手,发出关于人对生命意义那三个惊世骇俗、回响百年的终极追问:' N4 C7 V Q+ n: R' X. X" V
——我是谁?. P% T$ \2 S# j& v; _+ r+ i
——我从哪里来?
- I9 n1 n) b8 ^ ——我到哪里去?" p& B0 ?. \2 R5 v& M3 X) |, i2 u
这是渺小生命面对浩瀚时空的困惑与迷惘,是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强烈冲撞发出的悲鸣和叹息,是个体无法融入群体带来的无助与沮丧。) B* l, i% P8 \/ _. z" [1 N
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生命有无意义的巨大问号中,苦苦寻找着答案。9 B) Y% A: M9 i& R$ K- p8 A+ E
在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暮年之际,着魔般一遍遍自问:“我的生命意义何在?”
N2 T) p% ]- \ Z) W 在德国,叔本华悲叹:“只有欲望是永恒的,人生没有意义。”
: W1 t+ @# O! x7 b* I 在中国,屈原彷徨山泽,一连发出173个问题叩问上天。& S8 @( H0 u' F1 _" {
陈子昂感于浩茫宇宙下生命之短促,世事之不测,壮志之难酬,留下千年的孤独郁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S3 x) a" ]- g( z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触摸到人类难以摆脱的绝望与忧伤;依然可以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人类不屈于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 w! _* [# _% w! A4 M 我是谁?
% A2 a: J7 |1 f3 E0 \; z: ^ 我从哪里来?
2 K4 {% d% c; W+ Y1 l$ Q# G 我到哪里去?
7 s5 w) B( m& N. `9 ^' Y 生命意义何在?谁能给予解答?
. l+ S0 F) L" n" l6 S 中国的一位普通士兵,对此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A* x" f: T: Z8 F x, C
他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 p! e# w$ W/ Z% _; ]/ r 他以平凡的人生实践,将短暂变为永恒,将渺小变为伟大,将有限化为无限,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高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9 R# Y, `5 }% M9 S) _% B' u
他的名字叫雷锋。
3 h$ g0 `9 n: u3 A/ {2 m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M" b$ q1 C( ~8 p O# a
这个22岁的年轻生命,用七个普通音阶,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 _! a& ^9 N/ C1 u# B
1 a5 P$ v; @/ Z7 U B5 L2 P7 q3 V# L5 s" T; q6 i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