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6 b2 [8 Q1 P$ p" O, Q5 ^; ~3 l0 U7 N: a% C$ R
一、春节的来历: ^: t7 g% v5 v$ z% x, W% p# B
4 F: c+ A' I0 e9 X7 v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 z0 c3 D) Z7 \5 t
& O8 o- }- e9 l( W5 F
, }( I2 O6 S9 |3 C2 R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K& o" x2 ?( y4 ?4 y& Y) g& H
二、春节的习俗9 S& S, o; w: T9 c' f7 I8 [
+ s/ Y" `5 k+ L$ j+ a/ G$ Y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G' j: L& j/ a
0 U5 t" L8 c( @* V3 r' Q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 u: J7 d" ? ~8 S' |2 a4 e! k7 B% k; \: M( H6 d2 i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g, H( M' o9 ^6 p8 V& x) M: R
7 Y# I, `5 [2 ]( P“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u5 V; H* c. I$ b# ~" _" z8 J
_9 J, l5 T; @! y) Q1 |6 \0 h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a5 p4 ]. B [" K4 V
: D7 P" q3 n2 P6 t5 ?$ a+ P* g/ Y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 Y) Q1 ^3 V- z" [5 ?
( Q$ q6 P4 Y0 A) D1 H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7 O+ S$ j/ J6 E- Q a) m Q8 u6 {. m6 b y# |/ _9 W' w# d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C" y$ U, z c/ x' Z$ ]
& c" n8 I( b8 y0 k* j# J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 ~' i+ q0 t
( L& ~' B4 w5 R2 ^1 S0 c4 h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o) F& t4 B$ `+ r8 I0 Z7 `
9 M# U7 X! X- k8 H$ h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 U$ O) W Q6 j6 I- Z. Q% w
" O F2 h3 X( e4 ?6 `+ H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 D/ O% o& @, q. L4 r Z& O
, i1 Z) {8 x0 M8 L' _3 t& C9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p$ g/ I) d8 J6 V% D8 P- D/ M6 s
/ x2 i) W9 ?* l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L& }$ h+ ]* e* U3 m; u' c* G: |# D1 D5 t& u' Y& R! i& z4 I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I! Z- P/ O6 W4 e' @
: ?+ J% R2 ?* d2 I 爆竹声中一岁除, ( r3 A5 a$ \6 M( C& R$ t( i
7 Y% g; U6 c9 Y
春风送暖人屠苏。
Z, `% T9 M2 S/ `$ a1 g. S) ~ E4 U7 K4 A) @
千门万户瞳瞳日。 % |4 k1 e" v# Q7 U" n* l* R) K! L
2 a. e: w5 Y. V) ?( C* W+ F
总把新桃换旧符。 M. ?! \6 f- |, f7 ~2 ^9 R
& g0 H& y, _" n+ _) i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 P) v4 D* [( H
) ?. z+ _0 |. c: W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6 v- x' R( s9 O- b8 i
8 Y- ^4 D0 i; Z; z9 ~3 \% G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6 B& L+ Y/ L! B% g
7 k E8 w! J" z1 r9 V$ n' Z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2 ^7 @1 {% O3 H/ o! `2 T# H* F
m: y# B# k' j6、正月初一 拜年( S: r0 [% t( Z& t# i# R ^4 E
% g* z$ ^( h* ~/ G$ x/ T6 a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3 h# u/ J. @9 u
% t2 r2 l# `) E/ t, j* c& C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 l3 X6 { K) |/ ]# [2 R
# }* O8 W( B A5 X' v7、逛庙会
8 E3 X7 y2 D5 k6 m+ } l0 S
3 F% _/ n+ Z! P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 F$ R5 F1 K" X7 ^# f$ k2 @/ \9 e. Z+ t' I
8、观社火: }! Q. M( r' U5 c
5 T/ G3 Y3 e! m1 C: |3 _' I1 Q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4 {$ p8 y- P6 F' k$ w) r9 W
% z$ X) L5 {1 C: v# i
9、舞龙 + k6 u2 g$ k1 A; q$ t4 u
6 L/ M4 q, A5 A5 F8 e0 B e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2 z- m3 w# T! N. x; } \$ K
4 q, ?" Z, a! ^/ l舞龙起源于汉代(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 p7 S i* S6 W" V
! Q2 L6 |$ P y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1 \( n4 j( L0 b. j: @
8 z' n3 z" }9 h( R2 m7 A. f
10、舞狮
$ p* A) P4 ~) [7 X- \
/ T$ U9 X c1 P/ z, q% k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 E! }, c0 ]; E' f+ W! ~5 g. h" V. Y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w/ P4 w# G0 B/ N
7 ?2 P4 {2 I. @) S5 H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6 R; J- ~/ N; L4 V% ]0 |" e6 Y/ a9 r& q( g: g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 ~" R& w2 T) `4 Z! H3 R
8 Z6 O1 c, o+ C) E7 m三、春节食俗/ o6 I3 W1 r) Q* D4 Q0 Z
5 W- G" Y! U8 z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3 q e0 s! s7 l
* J1 B1 l! [( b( z/ |5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q I) \" B! T: f, `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j8 {( `6 R. N; q2 `1 Z7 v( Q/ [, h
4 }( v% ^2 |" d3 T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 h6 u4 y# a9 ~, T% Y
& `& ?# |$ ~5 e% _! D/ S7 s& x4 L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 ]% B$ F( D4 ?3 _5 ~; [
3 e% j6 q5 b5 ^1 N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9 M( W7 i, M8 L. x4 p% m( s* x
( F4 f: _ C# H5 k4 |/ v; A, P四、关于春节的诗歌 " P* j% x5 t% }, z2 @
$ G, ~# g8 N' h, f& W( Z. e
田家元日 ( E& b+ S+ F4 u
(唐)孟浩然5 {" @& ^) u# {+ A5 G4 w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w3 F! m4 o! `2 T# |- ?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p# s |, }! L! p3 h& t: ^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 q1 V& B1 h/ ~3 D1 j0 V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 A+ [* O$ {$ a f
+ {* I; ]) f) q& w c+ Q7 } Z《卖痴呆词》
# U8 y2 b y- b8 c; v# p(唐)范成大
& @4 A: k" E& c1 X& y3 t% f4 n; u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 D" R; u3 ~- X$ a/ i2 I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7 D; y8 \5 o! a& {1 w
$ x" d. U6 h7 w2 d5 ?2 h+ G《除夜》
9 F( G' p; K, b( ?, I3 s(唐)来鹄' p7 |( A [# y8 q! w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C) w' {5 ^8 z* C8 s! d/ V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q3 k+ T/ S+ n N" Y
3 A. z, {, b; k9 ]元日
- z [; _: O4 _# N# [( @* b: R(宋)王安石
) M2 u& u5 i e6 q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 t2 `% g* O% W# \8 {+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A, a! I/ I# @" z
: W: r; ~( n; w" B元日 玉楼春
6 f6 R- L$ b) E, i(宋)毛滂% ?9 M, I3 j2 W% x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 I! t9 F2 O% f/ ^ X$ s+ O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 b6 |) \" f9 X& Z#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0 n7 s7 x! K5 K5 l- C7 R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3 }( [5 X4 J* a6 L: S3 f) c- ^2 G
& S# X1 Q3 j' o/ {
4 ]7 |8 V Z5 `除夜 / ^1 ^, n* w. Z# z4 Q
(南宋)文天祥/ j1 k! p( z. A! i' ]: m3 @( K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9 O- Q1 p2 r) J6 D% X2 M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5 D Q& v+ V0 F9 k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t( ^: G u5 h' f2 E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g9 F# j }' K# J3 J
% |* R, V% ?2 }* h5 @拜年4 y0 P5 h, g; j/ A% ^3 m9 ^+ c7 k
(明)文征明 + Z& }9 ?+ \9 h! y/ |! j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8 t2 ]. [$ E( I8 ~) @$ A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T' y' y7 ?& c( @' ~, y
}1 M) k5 A: `' Y) E6 h# ]8 U6 O
已酉新正0 O" [! T. b t1 ]
(明)叶颙/ ?0 Z8 k! @* t7 l7 ^9 e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E; _& x* B$ ` f) R' [0 l+ o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f1 y9 W9 p) d% B# u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1 l2 N# A' q8 W( |% ]6 h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D" D: F2 g& h) X) `3 H
; ]: [: m" D5 w! W1 L
癸已除夕偶成
$ N) s3 o8 X8 ]1 K(清)黄景仁% s. D0 {$ T+ M- p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Y8 G9 ]& x& t5 h7 g& `5 R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4 X: H. W* u5 N/ d6 u; @
! ~. J; n3 b! E; D& c凤城新年辞
% t3 G. ?/ n* Z% y$ t8 [$ n/ h- x(清)查慎行
/ M( N& |' B+ O- I- y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2 p! X' z4 G7 r% W" {+ K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4 A9 g8 C. e! k% r+ H+ g' v
9 }; ~" Z& t; b: N" J甲午元旦
% J! l: m3 h& @6 O1 H. q(清)孔尚任2 Q3 Z7 n& c. [, W) w5 _, o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 k) E( o3 O& X5 |/ l3 E% K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 H) J, |9 U+ u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 {5 w$ j. X- R6 Y8 a2 O& t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 A: \* \5 | k0 F7 m
( Y6 U5 s3 r# w8 X' I
( \. M2 v* V( I5 i;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t# o' {! M/ m1 o; |
董必武0 Y5 q/ N. O4 e* `5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 m" w8 Z- T8 G. p; v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7 l- V1 E( B. w% A. b3 K1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 o3 ?; p' D" A(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9 o$ d1 G6 v0 E3 N9 F! D
" U! s: Y5 H7 Z- i* r春节看花市
/ }1 o! R, o/ f林伯渠
# u; P$ J' l% T; [* q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 w( [" ~5 y5 H3 q0 m( j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 p# c" |6 E6 G/ K, e1 g&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 C q+ t m+ N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1 S r- b$ A; O
+ k, h- U* W' f3 t0 } Q# H; k
$ e+ X, }- h& E0 h) v" w* X8 {: O2 G, c: V. y
; r5 P7 V. W1 n
3 }2 P* m. z' v0 y- U- F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