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那仁朝克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睦相处的丰碑——参观昭君博物院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21:04 | 只看该作者

帖外补诗:张仲素《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此诗寥寥二十字,既是史实的正确概括和客观评价,也表现出作者的高见卓识。他把昭君比作天上美丽的仙女,又把呼韩邪称为骄子,突出双方自愿同和,友好相待。诗作还热情赞扬和亲所造成双方民众受益的和平局面,勾勒出一片各族人民和平劳动、蓬勃兴旺的景象。风格朴素明快,在咏唱昭君的诗词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上品。

   在古代诗人中,继焦延寿之后,真正认识到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即真正认识到和亲给两族人民带来和平友好,造福于两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认识到和亲对促进民族繁荣的实际意义的并不多,张仲素这首小诗的价值就在这里。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53
162#
发表于 2007-7-10 21:3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米奇妙[/B] 发表: 每一次看您老的帖子,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一幅图片都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从您的帖子中还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地里。风景。真是足不出户,竟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后有时间也向您一样出去游玩。
163#
发表于 2007-7-10 22: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超级导游!史料翔实,图文并茂,详略得当,丰富生动!看得出来,那仁老师是付出了很多的辛劳!我看了您的其他作品,也是篇篇精彩,使我这个初学者受益非浅,我希望能有机会拜访您,拜您为师,您愿收下我这个学生吗?


    一抔黄土,一座青冢,塞外的滚滚狼烟,茫茫草原……日和夜,在这种只听得见风沙吹动的寂静中轮回。时间在这种简单和空旷的荒原之中,似乎应该过得很慢。可是,转眼千年,离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仿佛,已经很远了。

那是,悠悠大汉朝……
    她,跨越了时空的千沟万壑,穿越了历史的鸿蒙,来到我的面前,向我诉说,她的人生。
    我喜欢王昭君,昭者,光明与明亮也,君者,品行贤德者也。
昭君的一生,有人说可悲啊可悲,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蝉语。她莫名地成为宫闱斗争的牺牲品,枉为绝色天香,只能远嫁塞外,夜夜琵琶胡语空悲切。但是也有人说,可喜啊可喜,她逃出了深院高墙,不用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和亲塞外,让她的闺名写上了青史。
    而我说,昭君的一生,坦坦荡荡,明明白白,像塞外皎洁的明月。

    
女儿红妆抱琵琶,倾国颜色倾城爱,心存远志学鸿鹄,不羡娇宠不羡仙。王昭君的人格,就像是和田羊脂白玉一样,珍贵而纯洁;王昭君的胸怀,就像是广袤的草原,开阔而常青;王昭君的志向,就像是大漠的明月,要把恬静安宁的光辉洒向人间。
    我说,昭君走得对,走得好!
    纵然离乡别井,她过得比易安潇洒,是为她有一种坚强,不像清照那样,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江南的烟雨蒙蒙远离了她,那种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的娇楚不是她。我想那是,一袭红袍,一把琵琶,疏林挂日,玉骢踏去,虽有淡淡离愁,但朗朗浩浩,过那玉门阳关,便无清明丝雨!
也罢,也罢。历史的千秋已过,红颜早已化作黄埃,和叶满城飞。虽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可她,总不枉了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君想啊,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人,还能不是可人儿么?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53
164#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22:39 | 只看该作者

 梦里浪花你过奖了:

谢谢您----超级导游!史料翔实,图文并茂,详略得当,丰富生动!看得出来,那仁老师是付出了很多的辛劳!我看了您的其他作品,也是篇篇精彩,使我这个初学者受益非浅,我希望能有机会拜访您,拜您为师,您愿收下我这个学生吗?
————————————————————————————————————————

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16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22:42 | 只看该作者

大海的女儿说:

欣赏那仁斑竹的帖子就是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

你的评价过奖了!我只是用心去完成我的作品,尽可能得让网友们满意而已。做一件事情,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赞许,真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166#
发表于 2007-7-11 20:1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那仁斑竹的帖子就是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
167#
发表于 2007-7-11 22:24 | 只看该作者

    一

和亲使者王昭君,
胡汉联姻西域行。
边疆和睦熄烽火,
民族团结中华兴。

            

    二

昭君西去青冢在,

民族英雄后人瞻。

历史长河功绩载,

千古流芳美名传。



[此帖子已被 弥勒佛 在 2007-7-11 22:25:02 编辑过]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12-25 15:53
168#
发表于 2007-7-12 08:47 | 只看该作者
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有机会一定去尽情领略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169#
发表于 2007-7-12 16:54 | 只看该作者
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睦相处的丰碑——参观昭君博物院
170#
发表于 2011-6-11 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11-6-13 09:39 | 只看该作者
领导同志们都去了,哪一天我们也得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11-7-20 16:3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图文并茂,下了很大功夫,这样的帖子看了回味无穷,三思而后发,与实地观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26 13:50 , Processed in 0.03544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