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关于文化与大学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9 0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建我们自己的大学fficeffice" />

——在云南农业大学的演讲

姚国华

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姚国华">姚国华ersonName>老师是全国著名的演讲家思想家,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他在19941997年间创办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华中理工大学人文讲座、无形学院,策划并主编全国畅销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首卷,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后潜心写作五年,著成《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一书,上卷《文化立国》,下卷《大学重建》,在思想界、教育界引起很大轰动,搜狐读书频道连载,创读者在该频道的回帖数最高记录。近年来,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姚">姚ersonName>老师在北大、清华、武大等单位做演讲一百多场次。

演讲正文:

很荣幸到云南跟大学生一起探讨文化和大学方面的话题。今天是真善美书家牵线搭桥,跟云南农业大学讲座。刚才主持人讲到十多年前,我在华中理工大学办了一个讲座。大家知道,1950年代以后中国就再没有完整意义的大学,综合性大学瓦解成文理科大学和各实用专科学院。蔡元培当年有一个规定,大学的学科构成里第一要有文科,第二要有理科,第三在文科理科之外任何一门工科、商科或者农科、医科等,大学必须要以文科、理科为基础。没有文科、理科就不能算大学。但以后中国大学肢解了,北大只有文科理科了,清华就只有工科了,综合性的大学,真正的University在中国就没有了。像我所在的那个学校,一开始就是华中工学院,当然不能算大学,后来改称叫华中理工大学,理工大学这个词本身很荒诞。世界上没有什么理工大学,没有什么科技大学,更没有医科大学,也没有农业大学。大学之大,应当包罗万象,各种不同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可是,我们没有大学,只有一个个专业学院。为了好听,为了学校级别,建很多大楼,修很多大路之后,纷纷都改称大学。

      我们一直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就是听党的话,政治思想好。本来,人怎么为人,是由人的心灵决定的,心灵由人格、思想、信念构成。我们首先都是一个人,人有人的目的,人的理想,人的信念,人的抱负,要为之而奋斗。但当时,人们的思想与灵魂都服从党的领导、服从党的号召、服从党的目标,这叫就是指某一个专业,你掌握某一方面的特殊知识和技能,出色地干点什么事情。又红又专就是两方面要结合在一起,不能光顾一头。但是后来我们知道,越来越狭隘,只是约束人的思想,让人服从意识形态,并僵化为教条主义的政治思想教育。所谓的政治课越来越教条,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学不下去,课上大家都睡觉,作私活,能逃就逃。大家心照不宣地就应付,这个东西大家都不信了,只是说说而已,做做样子而已。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麻烦,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因素不是专业,而是心灵,而中国大学里关怀人的心灵的课程完全失效了,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文化教养、觉悟,在大学里得不到熏陶。这样中国大学走向严重畸形。

      人才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可我们经常说,大学要培养人才。人才是一个低级的东西,什么叫人才呢?就指某种能耐,某种能力,能够有用,在古汉语中又通,木材、材料的材。一个人有用,能够作为螺丝钉,别人能够使用你,能够带来价值,就叫人才。我们中国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这种教育当然严重畸形了。教育不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培养什么呢?是培养人的!人不等于人才,人不是别人使用的工具,不等于听领导话、听老板话的、听家长话的人材。人要有自我意识,人要有独立人格,人要有自由意志,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丰满的、丰富的、有内在心灵的,更不要说大学生,大学生首先是精英,一个社会的精英当然有特别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一所大学是不是真正的大学,首先要看有没有一种文化氛围,让所有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与提升。走进这个校园,跟这里的学生接触,跟这里的老师交谈,言谈举止中有一种高贵优雅的的氛围,令人肃然起敬,让人身心得到升华,氛围是无形的,表现在每个人的气质、眼神、举止之间。可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官僚化、官场化、庸俗化、市侩化。台湾有一位文化名人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叫龙应台,她最近说,在大陆跟很多知识名流在一起,发现大家在会场上装腔作势,卖弄学问,而饭桌上大家眉飞色舞、如鱼得水的话题,全是车子、房子、工资、职称之类,还有官场权力斗争。知识分子独立的追求、人格、价值取向,在日常生活里完全没有。可以想象,中国大学在这种氛围之下,还有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我们得大大地怀疑!尽管我们还在搞政治思想教育,还在喊口号,但这些口号谁都不相信,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人的内心世界是空虚的。

      十多年前,这个问题就已经比较突出了。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个理工科学校就更为明显,大家认为理工科学生有一种能耐,就是将来出去能找一个工作,服务社会。说的好听是为祖国建设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说穿了就是为人服务的同时,自己捞一个好职位、捞一个高职称、捞一份厚待遇。这种人格是市侩的,如果一个民族只剩下这些人的话,就缺乏一种真正的人文精神。于是,我们就在华中理工大学办起了一个人文讲座,开始时全校很少有人相信这个讲座能够办得下去,因为搞工科的人,从老师到学生大都很务实,很讲实用,讲实际。你讲的那玩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着边际,对我们没用,我们有用的东西都忙不过来,你那些没用的东西一边去。当时,没有人愿意做这种没用的事,但我用了自己的全部心思,把它往深处着。(掌声)第一堂讲座,我就喊出一个口号:要把这个讲座变成全校几万学生四年大学里最有吸引力,最难忘怀的一个课堂!你毕业了,走出学校,你会忘掉很多门专业课程,忘掉很多专业老师,但是你不会忘掉我们这个讲坛。我们做了几次,也有失败,但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共鸣,从中型教室讲到最大的阶梯教室。第一学期就轰动了武汉;接着又影响到了全国。一年半之后,我们这个讲座打动了那么多的学生,甚至刺疼了中国大学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整个教育体系,人们开始意识到它的严重弊端,尤其勾起了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大学的伤痕记忆。为什么呢?清华曾经是一所大学,但50年代以后,清华不再是一所完整的大学,培养的只是工程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是工具、木头、螺丝钉,只是内心空白的技术官僚,当时清华已经开始反省。1995年秋,国家教委以我们学校为中心,开始向全国大学生推广文化素质教育。

      中国大学严重畸形,只有专业、只有技术、只有工匠,只是培养一种工具型人材。当然,当时的反省程度还很表面、还很肤浅,就认为工科大学生的视野太狭隘,只会干某件事情。我们的专业分化的口径极其狭窄,过于具体,几乎等于职业培训。本来,大学生一进校,不应分什么专业,分专业也是二、三年级以后的事,凭你的兴趣选择一个方向,而且也不止一个专业,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大学生不要只学一个专业,而且不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专业上面,你应该视野开阔、胸怀开阔,你不仅是一个工科生,一个农科生,你作为大学生,要关心很多的事情,要关心云南之外的事情,关心整个天下的事情。1996年,我们的一本书《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畅销全国。刚才咱们云南农大的杨老师告诉我,当时都跟我们建立联系,就是因为这本书。这本书是我策划、组稿、编辑的,发行量非常大,全国所有有品位的书店都卖过,有的卖疯了。

      但是,中国教育的问题积重难返,一件好事情被官方看中了,能够得到推广是好事,但是官僚们不可能让一件好事情做下去不走样。实际上,它很快就变成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主旋律炒作,而全面的人文教育被扭曲了。1997年春天,我完全退出了这件事情,就跟它脱钩了。我转向研究和思考中国更深远的文化问题,写了两本书,分别叫做《文化立国》、《大学重建》,从文化的视角解析现代文明的实质,全面反省半个世纪、一个世纪中国面临的问题,提出文化立国、大学重建主张。

      这几年来,我去过全国很多大学作过讲座。这次到云南,这是非常特别的地方。有人曾说,基督教圣经里面描写的伊甸园在哪里?就在云南。当然,这个话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完全是臆想,但这个臆想却有点道理。云南是一个植物王国,是一个艳阳高照、生机盎然的地方,云南的土地上所孕育出来的生命,带有一种天然的灵性。我在遥远的武汉,从云南去的学生的这种灵性给人感觉尤为突出,他们的考试成绩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在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这种纯朴的灵性,是别的地方的学生少有的。

      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咱们不能忘记云南。20世纪中国有两所最重要的大学,其中之一的所在地就是云南。第一所大学是蔡元培主持下的昙花一现的北大,那个北大开创了中国的20世纪。我甚至认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不是别人,甚至不是孙中山——孙中山要不是后来的缘故,他在历史上至少没有我们教科书所说的那么伟大。有一个人比孙中山更伟大,那就是蔡元培。我为这个事情最近还在报纸上和人打过笔墨官司。有人认为我污蔑国父孙中山,不可原谅。但是我不是否定孙中山,只是认为比孙中山更重要的人就是蔡元培。蔡元培的北大开创了中国的20世纪。平常我们说,中国的现代史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或者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其实并不确切,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前,我们的教科书认为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不对!新文化运动终止于五四运动,变成了政治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是北大,北大是一所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现代大学,是中国现代理性文化的摇篮。没有北大,很难说有中国的现代民族精神,甚至没有北大,就没有共产党。大家都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几乎所有领袖都出自北大,连毛泽东都沾了一点北大的边,他是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中国20世纪还有一所大学,那就是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在云南,旧址就在现在的云南师大。大家想象,现在中国有的学校动辄花几千万建一座校门,可西南联大的那个校门就像一所小学校门一样简单,它的教室是漏雨的平房,是茶馆,是破庙,可它是世界一流的大学,超一流的大学!我们今天每一所大学都有那么豪华,贵校的房子也很漂亮呵!我们的大学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算真正的大学。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09:36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一个精神追求的殿堂。什么追求呢?相信宇宙万物的背后,有一个比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永恒的真理,我们要以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心智去探索这个真理,获得智慧的超越,变成一个拥有远大的见识、战略的胸怀、深刻的思想、独立的思考的人。大学的灵魂是一种在相互间的交流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可是,中国今天的大学除了装模作样的学术,除了僵化的教科书,却只剩下那些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些嚣张的权力,那些呲牙咧嘴的楼堂馆所,那些靠包装、炒作、作秀弄出来的名气和地位。这不是大学,这是伪大学。我们要真正回归到大学精神,只能够回归到自己内心世界。我刚才讲到了蔡元培,讲到西南联大,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工业化速度那么快,能够造出了自己的汽车、飞机、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大型飞机都能飞上蓝天,甚至还有像袁隆平这样世界绝对超一流的科学家,有大家都知道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前后。中国那个时候的伟大成就哪里来的呢?我们今天一想到六七十年代就是四人帮张牙舞爪,林彪老捣乱,但是即使这样,还是能搞出世界超一流的成就来。为什么呢?今天科学的春天都几十年了,为何反而搞不出东西来呢?今天中国在几乎所有前沿领域,高科技领域,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几乎每一个领域,中国科学家几乎剃光头,超一流的成就已经绝迹了。那么多院士们没搞出什么东西来,但是为什么当年能搞得出来呢?fficeffice" />

      西南联大的年代,还有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交通大学,当时国有内五大名牌,以西南联大为代表,这些大学尽管它们在破庙里、平房里,它们是真正的大学,有一批真正的学者、一批真正的大师在支撑着这个民族的精神,他们是有真正的智慧,尽管他们的生活刚刚够填饱肚子,但是他们创造了这个民族的辉煌!他们至少有两个在国外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在国内一大批支撑着民族发展的精英。所以,西南联大的意义,战时大学的意义,是非常伟大的。你可以不喜欢蒋介石,但是蒋介石在八年抗战期间有一件事情你是不得不佩服得的。当时有人说,国家都已经快完蛋了,首都都沦陷了,临时首都也沦陷了,国家已经只有小半壁江山,大学还要办吗?办大学很耗钱的,年轻人不去当兵打仗救国家,跑到大学里干嘛?赶紧去救国去。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大学就不要办了,要办就办短期培训班就行了,而且物理系赶紧培训怎么造枪炮,力学系考虑怎么造桥梁,化学系赶紧造火药,外语系培养翻译官,其它文科各系赶紧培养政治教官。但是少数学者认为,大学还要照常办。而这时候,蒋介石居然听从了这少数人的意见,大学按常规来办,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国民政府腐败是事实,但当时国民政府第一大开支当然是军费,第二大财政开支居然不是行政经费,而是教育经费。原来大学都是要收钱的,当时穷学生大多背井离乡,不仅没钱交学费,连吃饭也没钱,谁来负担?政府财政,上大学不用交钱,还免费给你吃穿,而这样的大学居然没有萎缩,反而成倍扩张。这一点可以说是功德无量。虽然后来国民党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很多人都跟共产党干了,但是客观上却为我们这个民族保存了一线希望。五六十年代,中国能够作出那么伟大的成就,那都是因为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居然还能有这么一些人,有这种宽阔的胸怀、深远的见识,伟大的建树。他们知道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战时大学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它就在就在我们这个地方附近,云南这个地方是很神圣的,昆明这个地方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圣地,人们应当抱着一种敬仰心情,来朝拜这一伟大的文化基地。

      再往远处说,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文化立国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欧洲现代文明,英国、法国、德国的崛起,之后美国的崛起,并不是生产力的自然演进,他们强大的全部奥妙在于从古希腊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一种特殊文化。这种以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米德、阿基米德为代表的理性文化,尤其以柏拉图的“Academy”(阿卡德米学园)这个学校为代表,是一种智慧:追求万物背后的普遍的、客观的、能够用数学与逻辑严格表述,并且可以在经验中获得实证的一种逻各斯。这种智慧传承下来,到罗马时代就表现为罗马的法律,所有人,不管是谁都要认同一种普遍的法则,要遵守一种公共的制度。这种精神在公元5世纪渗透到基督教神学里,通过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的第一次大综合;然后又在公元12世纪更加原汁原味地融合到基督教中,通过托马斯·阿奎拉的基督教第二次大综合。到了15世纪之后,这种理性精神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基督教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近代欧洲的科学,形成了近代的法理思想,在全社会辐射开来。

      有两个相互影响、相互呼应的运动成就了欧洲现代文明。一个就是西方的城市运动,工商业在城市崛起。要说城市,中国早就有,早就有工商业,但是它一直走不出传统农业文明的体系。西方的工商业却有非常独立的因素在支撑它、呼应它,因为它们的文明源头上有独立的工商业,一直有相应的基因存在,尤其在文化上体现为近代大学运动。大学在公元10世纪前后在修道院里形成的,它要干什么呢?就是探索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所遵循一种至上至美的原则。——在基督教看来,上帝创造世界不是随意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显得很有秩序、很有规律。你要了解上帝,就必须探讨万物背后的这种规则。而这恰恰是古希腊哲学家相信万物背后具有一种数理化规则。大学的使命,就是满足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用理性思考去探索、去追寻万物背后的规律、规则。

      一开始,经院哲学讨论的问题显得很荒涎:上帝可不可以是女人的样子?上帝万能嘛,既然可以是男人的样子,也可以是女人的样子。上帝可不可以让秃头的人进了天国以后长出头发来?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变成了女人,是不是男人身上少了一根肋骨?我们都是妈妈生的,胎儿身上都有脐带,出生后剪断变成肚脐眼。亚当可是上帝捏出来,夏娃是一根肋骨变的,都不是爹妈生的,有没有肚脐眼呢?有人说有,和我们一样,否则太奇怪了;有人说没有,上帝怎么多此一举,搞个肚脐眼干嘛呢?这些问题看起来很无聊,但是这种无聊的背后有一种执着,人们相信上帝是按照规则来创造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道理的,道理是越争越明白的。

      大学就有分门别类的学科,分工协作,你研究这个领域,他研究那个领域,探索整个世界所有的真理。真理的追求本来只有精神价值,谈论学术是没有用的,但是它跟那些城市的工商业开始遥相呼应,让工商业活动也获得理性的、智慧的指引,而不是盲目地开拓、无序地竞争,从而获得效率的提升。于是,大学所代表的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改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在我们中国人来看,瓦特不就是一个工匠,一个手工艺人吗?其实不是。瓦特的文化修养,瓦特的物理学、数学水平是相当高。瓦特是功率单位马力的制定者,我们今天说一千瓦、两千瓦的这个“W”,就是纪念瓦特创立功率这一物理学概念。瓦特上学就学过物理学数学,后来因病休学,但没有放弃自学。他的工作是在大学当修理工,在蒸汽机改进中,受到科学家布莱克教授的关键性的理论指导。在每个月月圆的晚上,瓦特都要去参加一个聚会,伯明翰太阴学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中心——伯明翰——的一个自发的民间科学组织,当时相当著名的还有曼彻斯特有文哲学会。伯明翰太阴学会到底要干什么呢?这个城市的文化精英们,包括银行家、工厂主、工程师、商人、医生、神父、诗人、文学家们每月在一个人家里聚一次,海阔天空地谈一个晚上,每一个人把自己的经验、想法、问题说出来,同样听取别人的看法,以获得新颖的智慧,达成普遍的共识。跟那些看似距离很远、毫无关系的人交流,越是能给你冲击与刺激,获得智慧与灵感越多。

      大家看,英国当时最有活力的城市就有这么一个文化沙龙。所以瓦特绝不止是一个单纯的工匠,绝不只是呆在实验室里摆弄仪器。瓦特后来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这给我们大学生一个普遍的启示,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专业。你是学植物的,他是学微生物的,如果相互间没有交流,只会越学越心胸狭窄、眼光短浅,都不可能成大器。

      在西方,牛津、剑桥对英国崛起,巴黎大学对法国的崛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更早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就有苏莱诺、博洛尼亚这些大学的关键性作用。德国的崛起就更是明显。19世纪初整个德意志世界被拿破仑打得一败涂地,众多小邦国只能割地求和。这时德意志最具雄心的普鲁士皇帝,想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他怎么做呢?按我们的做法那就是医治战争的创伤,把经济搞上去。可是,国王召开的内阁会议上,连国防大臣都知道,德国要崛起,必须首先要在文化和科学上崛起。于是,人们把眼光聚焦在内政部的教育司司长身上,这个人后来就是成为了教育部大臣的洪堡。洪堡主导了普鲁士的教育改革,一方面是普及教育,一方面是建立一所现代意义的研究型大学,这就是柏林大学。国王只是无条件给柏林大学经费,还把王宫腾出来拨给它。国王当时穷得叮铛响,但他说正因为自己穷,所以要办学。可是,国王却不干预柏林大学内部事务,大学的使命就是探索真理,探索是无禁区的,必须绝对自由。所以,柏林大学很快成了世界超一流的大学,青年马克思都从波恩大学转到柏林大学。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世界上最顶级的思想家、科学家大半出自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意志的大学。本来,德意志民族从宗教改革以后就具有一种深刻的内心世界,他们一旦把这种内心的力量变成一种学术氛围,一种大学文化,就有一大批文化精英崛起。有了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崛起,自然就会有科学思想的发达。德国毫无疑问成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中心。

     一个国家有最高水平的文化,当然就有最高的科学和法制,当然就会有最高的技术和管理,当然就有最高的经济实力,当然会有最强大的军事实力。19世纪下半叶,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中国人发现西方人的洋枪洋炮很厉害,其中又以德国造为最好。于是,我们就拿银子去买德国的设备和产品。当然德国这个后起之秀,因为它发展太快了,让英国人、法国人措手不及,英国和法国都嫉妒它,压制它重新分配世界殖民地的要求,最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要单挑的话,哪个国家都打不过德国。但德国太狂妄了,也因为它太受压抑了,当它迸发出来的力量太大了,对世界其它的国家构成巨大威胁。就在一次世界大战打得双方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参战了,美国人站在说共同语言的英国人一边,德国这才战败。德意志帝国垮掉之后,德国在经济上垮掉了,精神上没有垮掉,德国文化没有垮掉。这种文化还可能走向端,因为它太受压抑了,英国人法国人小人得志,尤其法国人欺人太甚,其实拿破仑之后法国一百多年来再也没有单独打赢过德国,这次靠着协约国的力量打垮德国,他们恨不得狠狠地整一下这个对手,结果造成德国人更大的民族屈辱。这种屈辱在遥远的东方,毛泽东都感受到了。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连发了很多的小文章,说法国人将来要为现在的小人得志付出代价,没有想到毛泽东1919年说的这句话,预见到20年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就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这种巨大的民族屈辱感,成就了希特勒,他把这种感觉引向了狂热,引向了非理性的甚至罪恶的战争深渊。最后,德国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我说得太远了,我的意思是要说明德国人为什么那么快能够后来居上,他们最具有一种今天中国人缺乏的一种文化远见、一种文化战略。一个民族的强大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经济与军事,甚至不是既定的科技成果,比它们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作为人的文化修养。这些,正是教育的使命。

      在我看来,文化立国是普遍的,没有一个现代国家例外。具体体现在它的大学,它的文化基地对整个民族崛起的核心作用。美国的崛起,大家可能会想到美国有一位圣人太了不起了,他叫华盛顿,打下天下之后居然不做皇帝,做了两届总统后让位,于是美国就有了民主制度。美国还有55位圣人,他们建立了一部几乎完美的《美国宪法》,美国的强大就要感谢他们。我要说这没有错,但还有更加深刻的东西。美国为什么能够建立《美国宪法》,建立美国民主制度,因为在美国建立之前就已经有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一种人的特殊的内心世界。北美跟拉丁美洲的区别,大家听说过没有?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西班牙人先去开拓的是中美洲和南美洲,为什么?因为那里有发达的农业,我们今天的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烟草等等都是源于印第安人的农业,那里还有非常丰富的矿藏,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在墨西哥,第二大银矿在秘鲁。西班牙葡萄牙人最早开拓的时候,中南美洲还有最发达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斯科特文明,那里是最有油水可捞的,所以这些伊比利亚人去都是到那里去捞金子和银子发财。他们捞了一百多年,捞了很多的钱回去享受,并没有更大的出息,他们的国家只繁荣了几十年,最后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就被英国的皇家海军打败了。而那些北方人开拓的主要是北美,那里没有发达的印地安文明,更没有现成的黄金,现成的白银,连农业要立足都非常困难。但是这些人不是去发财,去捞一把的,他们是一批清教徒,带着一种信仰过去的,一种禁欲主义的、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跑到北美去开拓的。他们艰难地建立了北美早期殖民地,为了听从上帝的召唤,履行上帝的天职,体现上帝的荣耀,在那里开拓全新的大陆。大家知道马克斯·韦伯有本著名的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动因。真正的资本家并不是那种为纵欲、为享受而贪婪的人。像我们今天的这些唯利是图的老板,是伪资本家,是做不大的,这种人在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有,但是搞不出资本主义来。真正的资本家是那些对自己的欲望有所节制的人,以赚钱为神圣的事业追求,以敬业精神为人生使命,不奢华不放纵不欺诈。北美的清教徒就有这种精神,他们于1620年来到这里,刚起步不久,就生怕远离了他们的欧洲文化根基,1636年他们把一个地方命名为剑桥镇,捐资建立了一所学院。第二年,最大的捐资人死了,他的全部几百英镑遗产捐给了这所学校,为了纪念他,学校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哈佛学院,后来的哈佛大学。清教徒们到北美定居只有十六年,就建了哈佛,一百六十年之后,他们才建立了美国,有了美国宪法。美国的全部奥妙在哪里?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09: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中国知识分子都看到美国的强大在于美国的制度,美国的宪法。但是,美国的强大、英国的强大、法国的强大、德国的强大,无一另外,背后有一个无形的最深刻的东西,那就是文化,都是文化立国。fficeffice" />

      我这里说的文化,不是文化部门做的那种文化工程啊,给大家看的心连心啊,不是唱几支歌、挂两条横幅、贴几张标语。文化是什么呢?是心灵,是能够相通、对话的精神内涵。我们这个讲座就是文化,不是辅导员叫你来的,不是学校硬性的规定,来不来也不与任何实惠挂钩,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正常的大学每周甚至每天有很多这样的讲座,都是自由参与。大家每天都被各种新的信息、新的灵感所激发,将来就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深厚的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有所建树的人,就跟那些呆头呆脑的书虫有天壤之别。我们讲文化立国,我们这样的讲座能够获得大家的呼应,毕竟大家相信,大学应该是一个文化的圣殿,一个心灵的家园,给所有人以文化的熏陶。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到当时最发达的德国。中国人那时候还财大气粗,拿着银子去购买德国人最先进的枪炮,买回来装备了当时世界第六大海军——北洋舰队。而日本派留学生到德国去研究它的学术思想、政治制度,拿回去改革日本的社会。当时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看到日本人和中国人干的两件不同的事,便预言三十年之后中国将日益腐败、懦弱,最后任人宰割,而日本将会崛起为一个东方强国。果然不到三十年,就爆发了甲午海战,中国舰队的吨位等方面都比日本海军要强大得多,却被日本打了一个全军覆没!中国赔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日本四到五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日本就凭这大笔钱爆发起来。从此中国人的苦难就注定了,日本人骑在中国人头上这么一种厄运,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摆脱。诸位,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一种仇恨情绪。但是,中国打不赢日本这在1860年代,德国宰相俾斯麦就预言了,中国肯定打不赢!这种局面居然一半个世纪之前有人就知道,这种背后肯定是有某种道理的。道理在哪里呢?中国人一直没有意识到文化深处、心灵深处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以为物质建设、经济建设上去了就行了。其实经济建设如果没有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所谓的强大还是脆弱的,这个起码的道理今天的中国人懂了吗?没有。当时日本有一位思想家叫福泽俞吉,就是印在今天最大的日元面额上的那个人头像,这个人头像不是日本天皇,也不是日本首相或任何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而是日本一位思想家。福泽谕吉并没有显赫的身份,他仅仅是自己写了几本小册子,办了日本的第一份报纸,然后办了日本的第一所大学,叫庆应义塾,听起来有点像我们的私塾,不过它是大学,就是今天的庆应大学,日本的第一所大学。日本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人是谁?是福泽谕吉!中国却没有这样相应地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告诉日本人,一个民族的崛起有三个方面要做:第一个层面是经济、器物,就是所谓的经济建设。第二个层面是政令、制度,政治制度层面。第三个层面呢,是人的心灵,就是文化层面。福泽谕吉说,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先变革经济,后变革政治,再变革人心。这条路看起来是一条近道,其实是走不通的,最后要失败。他认为,正道必须是先人心的变革,然后是政治的变革,最后才是经济的变革。用今天的话说,文化教育是第一位的,政治体制是第二位的,第三位才是经济建设。而中国呢,一直在走福泽谕吉预言走不通的这条路:洋务运动——经济建设搞不通了,然后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也搞不下去,再搞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又失败了,最后人们才知道,根本问题是文化。当时,梁启超跑到日本才发现,他们走的是一条相反的道,而且福泽谕吉早就警告日本人,我们这条道是走不通的。梁启超这才翉,开始告诉自己的国民,中国的崛起取决于一代新民的崛起,靠教育救国,文化立国,这就才有了我们开始说的蔡元培的北大,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后来的西南联大。但是,这时我们已经晚了,已经被日本人远远抛在了后面,我们已经沦落到国破家亡地步,再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做一个彻底的文化运动。后来我们只要稍微宽松一点,又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经济跃进、政治斗争,一直折腾到现在。

      大学是干什么的?培养人才的,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然后经济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导致了独立的大学文化几乎完全枯萎,导致了今天的高科技、核心产业、民族品牌以及所有有文化含量的那些东西统统瓦解。中国只能制造劣等货、便宜货,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经济学家对世界工厂很骄傲,其实这正是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的最大耻辱,表明中国人没有文化、没有涵养、没有智慧,只能拷贝、照抄、模仿别人,乖乖做别人的打工仔。经济学家是中国最愚蠢的一班人。四年前,我在书中批评中国经济学家,还有点突兀,去年香港人说大陆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哪五个?都举不出来几个。最近北大一位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说,中国大学应该培养更多蓝领。蓝领就是体力劳动者。在经济学家看来,中国人不需要自己的脑子、不需要自己的智慧,只要做体力劳动加上模仿就行了。那你大学还干什么呢?怎么扩招收费呢?今天世界经济结构里,能赚大钱的是老板,其次是高级白领。我们很少老板,高级白领也不多,低级白领也都饱和了。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蓝领遍地都是,他们把血汗钱交给大学,是要你提升他们的命运,但你说大学是培养蓝领的。人可以愚昧、混帐就到这种程度!

      今天中国有一个口号叫做科教兴国,这当然有很好的一面,但是又有严重缺陷,是一个典型的工具主义的、急功近利的口号。全面的口号应该是文教兴国或者文化立国。我们的东邻日本都是文化立国,文化立国这几个汉字首先出在日本;中国台湾也有文化立国,不过那是文化台独主张,陈水扁都知道,要建立台湾共和国必须要让台湾人认同独立的台湾文化;韩国1999年金大中也提出文化立国,其结果是我们今天的韩流,韩国影视剧打遍亚洲和世界。但在中国大陆,你要找文化立国的话,只能找到我的一本书有这一说法。

      我说了这些,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他的希望就是大学的崛起,就是大学的重建。但是,问题在今天我们还有一个麻烦,大学重建举步惟艰,大学有太多的问题,比如说大学校长该怎么选,大学如何从官僚手中转移到学者手中,根本没有我们去改变的可能,甚至根本还没办法讨论。今天中国的大学校长就没有几个是真正合格的,我刚才讲的那是北大的副校长啊,而最近北大的校长居然会为在北京招生超过13%甚至17%而辩护,他理直气壮,说你网民是胡闹,北大在北京,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当然要在北京地区多招一些人。可是,他首先是在强词夺理:北大不是北京人的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北京的资源本来就是全国给的,北京孩子上北大的机会,数十倍于云南孩子,体现的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公平。这个基本的道理,大学已经看得再清楚不过了。其实这还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北京的孩子就根本不应该呆在北京上大学!为什么呢?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大学就应该讲普遍性、超越性,就应当超凡脱俗,不能跟本地人搅在一起太近乎,生出人情关系、宗法关系、裙带关系,甚至宗派化、黑帮化,我把它称为中国大学的沼泽化。而大学生应该脱离父母,应该脱离自己熟悉的家乡,到远方去,否则人会胸怀狭窄,目光短浅,还自我中心,害了他的一生。这一点大家不一定能够想得到,但作一个大学校长是必须想到,北京长大的孩子,就应该离开北京去上学,应当大批来咱们昆明上学,让云南的孩子更多到北京上学。云南这么美好的地方,当年真正的大学——西南联大接纳了全国那么多中华民族的精英来云南,这些书斋里过着贫穷而朴实生活的知识分子,后来成为民族的栋梁。咱们云南农大应该欢迎全国的优秀学生来上学,云南是植物的王国,是天然的基因库,云南农大应该是中国农业院校里面最一流的大学!这里还办不出一流的农业大学来,那到哪里去办呢?大家知道,五十多年前,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在西双版纳建立了热带植物园,那是多么有远见的杰作!所以,云南的同学应该把自己美好的东西带到广州去、带到上海去、带到武汉去、带到北京去,而北京上海的学生应该多来云南上学,这才是道理。你问北大校长不懂吗?很可能是不懂,至少是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如何把大学资源当作利益来分配,在各种关系里得以摆平。

      你问清华校长如何啊,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知道连战、宋楚瑜到大陆来访问。连战尤其是一位已经被淘汰了的台湾政治家,因为没有民主时代的政治魅力,连战连败,连败连战,连战还连败。在他政治生涯快要完结的时候,他做了最后一件大事,就是来大陆跟共产党来握手。没有想到他一行中,大陆方面出了很多丑,凸显出大陆和台湾文化上的差异。在北大讲演的前一天晚上,李敖在凤凰卫视里说,北大的同学们啊,千万不要对明天连战的讲演抱任何希望,因为连战是不会讲演的,只会背书。这么一个古板的人没有政治魅力,在台湾才被淘汰掉了。没想到第二天,连战在北大的讲演,获得了满堂喝彩,从学生到学者大都给了他满分。为什么会这样?台湾一个据说只会背书的人到大陆来,获得了满堂喝彩。连战的修养还是不低的。再过了几天,亲民党的宋楚瑜到大陆来,在清华做了讲演,清华校长主持的时候,念错了好几个字,这种事情在人紧张的时候难免,这也没什么了不起。有的字难认识,只是错在他事先没预演一下,应该问问秘书啊,查查字典啊,这些都可以原谅。我们也不要纠缠这些,可我有一个大丑必须揭露。他说:前几天,连战主席在北大讲演,连主席跟北大有一个交集,那就是连主席的母亲是北大校友。今天,宋楚瑜主席来清华讲演,宋主席与清华也有个交集,那就是邀请宋主席来大陆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是清华校友。在座同学们,只要稍稍细心就知道,这两个交集挨得上吗?中国传统语言讲对称,讲对仗,可这是哪儿跟哪儿呀!客人与主人的关系,和主人内部的关系瞎扯在一起。没有记者提这件事,大陆一流大学的校长出了丑,大家只知道他不小心念错了两个字,其实我以为是可以原谅,而他事先精心准备的如此一个愚蠢的噱头,把人丢尽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09:38 | 只看该作者

      我本要说的是,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教育家、文化人在办学。是不是中国大学就没有希望了呢?有希望,但希望不在这里。大学并不是依靠上面的人,我们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情做起。比如说,我刚才也讲到了,十多年前我们在一个理工科大学能够做出轰动全国的一个讲坛,像这样花的钱是很少的。建一栋楼动不动就要几千万上亿,我们学校就建巨型的教学楼,据说是亚洲第一,后来又建了一座更嚣张的。我去过几所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没有这么气派的房子。十年多前我办讲座时,学校最大的教室280个座,经常要挤到500―600人,最多的真个超过1000人,你可以想象那是什么状态,过道上、窗户上都是人。十多年后,我们学校建了那么多巨型教学大楼,却没有一座超过300人的教室,为什么呢?学校官僚以为教室就是用来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室太大影响传授的效果。他们不懂还有思想的启迪,能够引起最广泛的心灵共鸣,很多讲座经常有五百人、一千人以上的听众。咱们今天这个报告厅就比较大气。不过,这也不是最要紧的。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不要说大师,只要有自由的讲坛,每周甚至每天都有讲座,有各种沙龙,哪怕就在草地上,在湖边上,能够让学者自由的表达,让同学们有呼吸思想空气,经常地浸泡在这种文化氛围里面,这就是大学最重要的景致了。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常听讲座,半天以前就要去占座位,有时只有攀到窗台上听。真正的文化也不需要怎么花钱,我们交的学费已经够多了,那么多的钱都干嘛了?fficeffice" />

      大学最重要的是办学理念。我们刚才讲的柏林大学那里,连皇帝都有一种远大的见识,让真正的学者、哲学家、思想家去办大学。柏林大学的首任校长是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费希特是德国唯心主义的代表,他的一篇文章《告德意志人民书》,激动了整个德意志,他因此做了柏林大学的首任校长。我们还知道黑格尔也做了柏林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只有哲学家才有资格做,因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看到人类智慧的全貌,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广度,具备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当然,我这里说的哲学家不是那种只是读哲学书,成天摆弄一些高深莫测的概念的书呆子,真正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哲学家并不一定以哲学为专业。

      单纯的经济学家是没有资格做校长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生产活动的,教育要研究人,尤其是人的心灵的成长。所以,研究生产东西的经济学家要做校长,还得脱胎换骨重新修炼才行。今天有很多校长是院士,院士也不一定有能力做校长,因为他们可能只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处理的是对象世界的问题,并不一定能人生与社会的问题。何况今天的院士头衔已经比较水了,太平天国运动起初只有五个王,一个顶一个,但是后来封王越来越多,几十个、几百个,最后到了两千多个册,那时候天京的街头走几步就可以撞上个王爷,太平天国也完蛋了。中国当年只有几十个上百个学部委员的时候,一个顶一个,现在上千个了,但他们作出了什么呢?这二十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领域里没有做出一个新理论、一个新概念、一个新方法,几乎一个全新的高科技产品都没有。过去中国还能造汽车,造飞机,造卫星——当然现在我们还搞了神舟号,但相隔人家已经四十多年了,当年我们只差他们十多年,中国当年还可以作出世界一流的成就来,今天一个都没有。大家知道中国的足球水平很差,足球踢不进去,踢不出亚洲,全国人民都知道,你要踢一个假球大家不依不饶!因为假球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中国科学家要什么也没干或者搞一个假东西你知道吗?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中国这二十多年来什么新玩艺都没搞出来,今天中国还有没有科学家,院士们都在干些嘛?

      要改造大学,首先就要推举真正能让我们敬仰的学者来做校长,校长不应该行政任命,应当由教师和学生代表推选;校长要经常面对师生,回答关于校政的提问;不能在小圈子里内部决定资源分配。现在要谈大学重建的大话题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大学不能靠上层官僚,我们不要总是仰望那些大人物带来希望,而要在日常生活如何去经营自己的四年大学。

      因此,我们只有从小事情上做起,这样的讲坛就是新生命的摇篮,不要小看这个摇篮。我们需要这种智慧的光亮引导我们去读书、去思考,去点燃内心深处的一种思想,鼓舞我们走向人生的未来。我们不要老想成为多么伟大的人,人只是要有健全的心智,假如我们这个民族有几万、几十万、几千万这样有健全心智的一些人,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再是在物欲横流中追逐那些可怜的满足,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有了一线生机,有一天我们的希望就会像星火一样燎原。我们至少要花一部分精力去探讨如何在学生中间建立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不要陷入专业的狭窄空间里,要形成广博的文化视野。大学生一进校是应当不分专业的,一年级所上的课,都是一样的,大部分课程是自己选的,更多学一些没有用基础性的课程,文科和理科的基础学得越多,你的知识背景就越开阔,你将来干什么都可以。你要是学得很专业,掌握了某种能力,出去后马上能干某件事,可是呢你青春时代却不具备宽阔的知识背景,你一生就只会干某一件事情,就进入死胡同了,很难转出来。所以大学生应该更多地去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知识修养。选课应该广泛一些,应该多参与讲座。

      课不能上得太多,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规定一周不能超过24节课,超过就是违规!我后来做教师,学校规定学生上课不能超过29节课。现在,很多都是超过了,有的甚至达到40节课,加上辅修专业,选修课,甚至达到50节课!听这么多课,你都成录音机了,不可能是一个正常人(笑),我敢打赌!这种情况下,我要说,逃课万岁!你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平均超过24节课,就应该逃(笑,掌声)。课不能听的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人不能简单地接受灌输。课必须精简的,我说25节课已经相当多了,应当在20节课左右。课程太多你只能听别人讲,实际上你听不进去,你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听课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有的课根本就没必要上。有的教师没有资格上讲台,讲稿书上抄的,照着讲稿念,有的是从几本书上各抄一点,为了加强自己讲课的权威,让学生记笔记,考试就考笔记。这种面面俱到地灌输教科书知识的老师,没资格做大学老师,应该到贫困山区去支援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才是给学生系统正确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错了,很容易误导学生。优秀的小学老师就要用知识的光明照耀大家的心灵,让人感觉亮堂堂的,走出教室说,老师真伟大,什么都知道。大学课堂主要是启发人的思考,教师则应该更多地讲那些书本上没有的新思想,新思想不一定成熟,不一定都对,但具有启发性。他讲的如果都对,那他一定没有自己的研究,就没有资格作大学老师。考上大学,十八九岁的人,以为什么都知道了,听了大学老师一顿胡侃之后发现:哦,原来事情居然不是这样,开始怀疑,开始颠覆过去的知识,忍不住要跟老师吵架:老师你不对!事情应该是这样。这就意味着,你有了怀疑精神,有了反思精神,有了探索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大学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系统的知识固然重要,可以课后再去读书,去泡图书馆获得。图书馆在大学的重要性不亚于教室。如果觉得图书馆很郁闷,要跟活人对话,那就多听讲座,讲座开得多些,而课开得少些,很多课程用讲座方式更好。讲座是你自愿去的,不带功利性,不是为了学分,不是应付教师,却获得带着老师体温的灵感。当然我说的胡侃不是哗众取宠,我今天有一点哗众取宠啊,大家平时受的教育太正式,我在这里多哗众取宠一下,作一点补充

      大学怎么办,还有很多方面。大家自己读书,我还特别提醒大家,读书不应该读专业书,专业学习再重要,可能要占用你大部分时间,但决不能占到全部。占到一半,三分之二就够了,用来应付自己的专业就够了。当然一般要有一个底线,至少能够通过,60分万岁。如果说你实在达不到60分,那很麻烦,要补考。在中国高校里,专业是相对固定的,要选另外一个专业很麻烦。你要尽可能保证各门达到60分。否则的话,就麻烦!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喜欢你的专业,你钻进去了,投入更多的时间,能达到90分、100分,很好。另一种情况是你并不一太热衷自己的专业,那就不必耗掉所有时间在专业课上。我劝你拿出更多时间去其他领域,边际效应可能更大。其他任何学科,只要你感兴趣就行。人在十八九岁,是一生最浪漫、最自由、最充满活力的时候,内心的生命激情最丰富的时候,应该去体验更多领域,包括其它活动。除了专业的阅读,建议大家多涉猎一些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甚至宗教,还有各门自然科学基础,还有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你要知道经济学家是怎么蠢的,也要去读一读经济学。凭着自己的兴趣去读,我觉得从一年级开始,每一学期要有一本课外书让你非常投入、非常陶醉、非常喜欢。许多人读书,都是老师安排读的,课程要求的,不是自己要读的,为了考试,被绑在战车上没有自由。但大学生应当有自由,自己选择读书的兴趣。选择什么,自己作主,你可以读热门书籍,也可以故意不凑那个热闹,偏要读些冷门的书。刚开始可能比较盲目,太深了难懂,会打击读书热情,太浅又没意思,泡到图书馆里,尝试几次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通常,低年级学生可以从文学、历史入门,包括人物传记,读得陶醉,读得津津有味,就容易由浅入深。每学期拿出一定时间来读一本好书,不读书反而索然无味。

      我们也都是环境中的人,从小被家长及周围其他的人熏陶,被老师熏陶,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这也构成了我们的局限。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子我也认为这样,我说的话都是我父母曾经说过的话。但是,大学生就不能这样,一旦有一本书让你走火入魔,你就摆脱了从小自然形成的那种思维模式,突然进入了书里给你的那种语言,你就开始脱离从小的那个背景,你就变成了一个自由人,进入了优雅的、高贵的一种精神世界。当然这还是起点,而且又有个麻烦,你可能对某本书走火入魔啦,变得比较脱离现实,变得比较古怪,甚至疯疯癫癫。还是高一点的《红楼梦》,假如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走火入魔,那就好了,《红楼梦》代表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假如你有半年一年对《红楼梦》走火入魔,将来一定是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你就跟世俗的人就拜拜了。一定要读通俗小说也可以,金庸啊,琼瑶啊,三毛啊。当然,你进去了还要出来,你还要进入第二本书,第二本书把你从第一本书里拔出来,这样你就更自由了。你进入第二本书,意识着你已经用自己的既有的思维与第二本书对话,在获得第二本书的启迪的同时超越了以前的自我,你越来越不是给定的了,越来越不受环境和书本的奴役了,你成了你自己。从一本书进入到另一本书,当你进入第三本、第四本,假如你四年下来就是八本。八本书,八种思想,八根支柱,就能支撑起一个独立的心灵空间。我敢说你会非常自信,在任何一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面前都不会有任何自卑,你的自信源自心灵的教养,流淌出来,成就你高贵的气质,优雅的举止,博学的谈吐。如果云南农大出来的学生,有一半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敢说这就是中国一流的大学。我说八本书是一个约数,有一点点困难,八本不行就四本吧,四本也了不得啊。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读书习惯,不读书就不自在。你有感受,有心得,读到激动处,写出来,流露出来,拿来跟朋友交流。唉,从同样激动的朋友那里,更加验证自己心灵的丰富,那你的大学生活就丰富了。

      用读书来滋润自己的思考,启动自己的写作,还要启动自己跟别人的交往,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四年大学啊,可能同学之间的交往,这种日常交往的细节可能比听课学习还要重要。英国的剑桥大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一所学校,剑桥最典型的制度就是——学院制,学生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一种细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更重要。剑桥除了大学体系之外,还有一个一个的学院,每一个学院就是一栋宿舍楼,里面住着导师,跟学生同吃同住,每个学生一周都有一时间单独跟老师对话,你这一周干了什么?下一周计划做什么,导师会给你评价和指导,假如你虚度光阴,老师会教导你,这是导师制。

      学院制还有另一面,大到一千人,小到一二百人,住在学院里面,这些人包括来自完全不同背景,学植物的、学动物的、学细胞的、学政治的、学物理的、学文学的,学什么的都有。学院里包含学所有东西的人,你想学什么就是学什么,都是你自己的事,你学物理,白天去物理学大楼上课,课程通常是很少的。学生物的跑到生物学大楼去上课,学政治的去政治学大楼去上课。上课之后大家都住在一起,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院里面。你想想,这不同专业、学科、年级的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你来自中国,他来自日本,他来自南非,他来自加拿大,他来自澳大利亚,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肤色,甚至是不同性别(笑声),住在同一栋楼。大家除了自己看书的之外,有公共休息室,娱乐设施,公共厨房,经常一起聊天,每天跟各色人等交流,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不同的人交往。宿舍是自由地,每个人交流的都不一样,我是学物理的,你是学生物的,甚至离的更远,他是学文学的。啊,我觉得学文学的人谈起话来这么浪漫,这么有文采,这么感情丰富,我觉得他很了不起,有魅力。其实他在文学系可能是公认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我学物理,在班上成绩最低,但我不告诉你,我在他学中文的面前还是像那么回事,我在课堂上很费劲,但在他面前可以像那么回事,成了他的老师,正儿八经的那种,于是自信心就来了。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的老师,别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大家相互学习,水涨船高。这样四年大学出来,里面还有平庸贫乏的人,还有思想古板僵化的人,还有木头式的脑子,那就奇怪了(掌声)。

      我们中国的大学生活就不一样。我们怎么上课呢?每天一个寝室的人起来,去上同样的课,在同一教室,面对同一教师,课后读同一本书,同在同一食堂吃饭。当然也有协作,自习时轮流占座,上课老师点名时替我答应一声(笑,掌声)。深夜睡不着觉,怎么办?侃侃大山吧,大家基本上来自同一地区,经历大体相似,一年级的时候相互间还有很多差别,还有东西可谈,一年之后还谈什么呢?你知道的东西我都知道了,你不知道的我也不知道,没什么新东西了。而且同一个班的人,你打85分,我打84分,凭什么你多一分就得奖学金,还是三好,我为什么就不能得?下一次我不跟你讨论了,我自己悄悄地超过你。我做的事情我不能告诉你,我看的书不告诉你,闷声发大财,咱们是竞争关系,关系到奖学金,关系到毕业以后老板看中谁,看中你而看不中我,我不干。于是,大家相互之间没什么可说了,夜里的卧谈会一定要谈下去的话,而且够刺激大家的兴奋,那就只能往低级、粗俗里谈,你看了什么录像,级别怎么样?哦,不够级别下次跟我走。这样四年下来,还有什么新颖的观点,还有什么高深的思想,还有什么高雅的情趣,那就很难得了。人要还有棱角,有个性,不平庸,有独立思考,有想象力、创造力,那就奇怪了。

      那我们把宿舍打乱,也建立导师制,建立学院制,这涉及整个大学的结构变革,还很困难。但是大家知道了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在某些方面,某些细节上改变它。比如说,少跟同班同学搞在一起,少找老乡,老乡是一种被动的关系。要参加各种各样场合的活动,尤其是文化活动,包括学生社团。学生社团非常重要,但很可惜我们今天的学生社团官僚化了。大家报个名,办个证,贴个照片,然后分配官职,什么会长、部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当个官之后什么事都不干,这种社团就没意义了。学生社团应该是由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共同活动,共同讨论,你读了什么书。一个学校有很多这样的活动,这个学校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大家生活就很充实,很浪漫,还有人要自杀那就比较奇怪了,即使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了释放。为什么今天中国大学里心理疾病这么多啊?原因就在空有一腔激情、活力,却没有地方释放,压抑过度,导致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说一个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是多么重要。

      好,我说了第一步是听讲,第二步是读书,第三步是交往,还有第四步是行动。校园里面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共同兴趣的人在一起去行动。行动,有务实的,也有务虚的,高年级可以去尝试去经一点商,当然这是尝试性的。有条件的同学,尽可能在暑假去旅行,了解农村,了解社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出云南,走向全国,有条件我们还可以走向世界,走得越远越好。尽可能少花钱,少搭车,多走路,骑自行车,越远越好,不要一到假期就回家,要跟父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笑)。我说的不是鼓励大家对父母不忠不孝,是不能照传统那样,父母在不远游,如果那样你不用上大学,每天守着父母就行了。为什么不要老回家,要跟父母要保持一定距离呢?自己有出息才是对父母最大的爱。父母毕竟是老一辈人,你二十岁上下,正是青春旺盛的年龄,偶然不听妈妈的话不一定是坏事,跟父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很正常。尤其今天中国的家长,很多人思路都有问题,一两个孩子,关爱过度。你不能什么都听父母的,如果什么都听父母的,那反而不正常,除非你的父母很开明。很多事情要靠我们自己去选择,当然要尽量跟父母商量,实在无法商量就要靠自己有主见。自己的选择有时候会错误,错误自己承受。当然要小心,要理性,不能太放纵。保持一定距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才越显得珍贵,你内心中对父母才越感动。爱父母的方式不是老回家,等父母老了,要常回家看看。现在嘛,春节回家就够了,暑期时间长,不要老跟父母呆在一起。

      这是我对大家的倡议,我们不要太依赖。不要依赖教师,依赖校长,咱们云南农大校长我不了解,像我们这样的讲座能够办起来,学校领导应有开明的一面。但再开明我们不要太依赖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营造我们的大学。中国的今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有人老在问,北大、清华在世界上排名是多少位?我告诉你,根本就排不上名,等外级。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真正的大学精神,没有活的大学文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生。我们都是大活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你就要在专业学习之外,多听讲座激发自己,多读书深化自己,多与同学交流充实自己。网络已经这么发达的今天,跟外界交朋友,让你视野开阔。多展开行动来磨练自己,这就是我们四年大学应该要做的。假如咱们云南农大校园里面有一批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人,那么咱们的学校无形中就有一种活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这样的学校就会成了真正的大学。经过一代一代努力,中国就有一批真正有内心世界的大学生,给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以强大的智力推动。我今天讲的很散乱,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掌声)!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0:0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上辛苦,思想的领悟是不能像吃快餐一样的。耐心看吧。
6#
发表于 2007-6-29 10:1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冬蛙68[/B] 发表: 呵呵,楼上辛苦,思想的领悟是不能像吃快餐一样的。耐心看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09:39 | 只看该作者
全文终。敬请大家各抒己见。
8#
发表于 2007-6-29 09:40 | 只看该作者

哇!!!!!!楼主你是不是看我们这几天眼神好点了,整这老长

先坐沙发,以后细看

9#
发表于 2007-6-29 12:2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和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精髓.
10#
发表于 2007-6-29 14:46 | 只看该作者
帖子太长了,顶了慢慢看啊
11#
发表于 2007-6-29 15:1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渔翁[/B] 发表: 帖子太长了,顶了慢慢看啊
同感,顶一下.

 

 

12#
发表于 2007-6-30 08:2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好多人把大学当成赚钱的工具了!
13#
发表于 2007-6-30 08:0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渔翁[/B] 发表: 帖子太长了,顶了慢慢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 16:00 , Processed in 0.08606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