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泳意外猝死 或因隐匿冠心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2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临床数据来看,40~55岁的中年人约3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但绝大多数是隐匿性的。熬夜加班、爬山游泳,以为疾病离自己还很远,但其实,一些身体问题可能已在潜伏了。
  ■这些“重点人群”,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平常很忙很累,但爱好运动,一有空就会去锻炼身体,生理上的疲劳与工作的疲劳发生“累加”效应,诱发游泳时意外。
  ■假如救生员第一时间看到有人不行了,游过去需要30秒,把他扶起来需要20秒,再背他上岸需要两三分钟。对一个突发心脏病的人来说,可能已经失去了挽救的最佳时机。
 
  新闻背景:游泳时发生意外猝死,近年来时常见诸报道。39岁的凤凰网前总编辑、百视通前首席运营官吴征,在游泳时因突发心肌梗塞离世。而就在半个月前,SAP前中国区副总裁、用友致远前首席运营官黄骁俭在南戴河游泳时,也猝死离世。两则消息让网络上一片叹惜。
  游泳作为一项很好的有氧健身运动,一直受到人们喜欢。健康人群虽然确没必要暗自嘀咕,但游泳容易发生意外的重点人群却要从这些事件中吸取教训。
  3成中年人
  “潜伏”心脏病
  都是IT高管、成功人士,经历相似,连他们去世的年龄也很接近,而且都是游泳时猝死。
  吴征事发后,其妻子在微博中透露,“吴征没有心脏病。”那么,是什么将这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推向死亡的境地?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盖鲁粤分析,男性到了中年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段,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折腾得起,熬夜加班、爬山游泳,以为疾病离自己还很远,但其实,一些身体问题可能已在潜伏了,心脏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从临床数据来看,40~50岁人群中,约3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但大多是隐匿性的,一般的体检基本上查不出来,CT检查、心脏和血管造影等相对好些,但因为是非常规体检项目,加上费用较高,能做此类检查的非常少。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隐匿性冠心病”,很多人会伴有胸闷胸痛症状,临床上也有许多心肌缺血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但患者并没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可怕的是,这种冠状动脉硬化是易碎的,一旦出现诱因,比如运动强度过大,就很可能突然发生斑块脱落,引发心梗等问题。而强度较大的游泳运动,就是常见诱因之一。
      游泳是一种带有极强“迷惑性”的运动,跑步时,什么时候冒汗了,什么时候不舒服了,身体会有很大的反应。而在水中游泳,体力消耗会比较大,也无法感受到汗液的排放,产生的热量也会瞬间被水流带走,这样,体力消耗很大,对心脏要求比较高。
  盖鲁粤建议,当在游泳时出现胸闷、心绞痛、冒冷汗、头晕、心律不稳的情况,首先应该停止游泳,到岸上休息。如果有心脏病史,赶紧服用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一分钟就能缓解。同时,可自己摸一下脉搏,如果心跳太快,最好赶紧就医。
  最后,有些游泳池会配有医务室或医务人员,紧急情况可求助,同时,赶紧拨打120,以最快速度送到医院救治。
  工作忙加苦锻炼
  更易过劳
  据吴征妻子透露,“丈夫周六也一直在加班。”而7月2号,也正是周六,估计也是为了放松身心,吴征在比较疲惫的情况下走进了游泳馆。
  谈及“过劳死”,央视《今日说法》主编张颖对媒体说,“吴征去世的原因并非一日之寒。我们要反思我们是否处于过劳状态。”
     著名健身专家、北京健身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说:这些人共同特点就是平常很忙很累,但爱好运动,锻炼疲劳与工作的疲劳发生“累加”效应。
  这似乎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锻炼被认为是减压的最好方法,但也是最“危险的举动”。破解之道在哪里?赵之心的回复是:任何运动都是合理的,只有平时加强锻炼,身体素质好了,工作效率才会高。赵之心提醒,男人30~40岁时,生理机能衰退明显,最好在这之前就提高身体的“耐受力”。
  而最科学、最有效、最安全,强度上又最容易把握的运动模式是,一周三次40分钟的慢跑或快走,每天30分钟在家里做一下哑铃和俯卧撑,有时间做一些压腿、拉筋等伸展运动。
  其实,对于这类重点人群,最好的健身方式就是步行,每天坚持一万步。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就力挺步行,他称,“人类170万年前开始直立,自然进化的结果造就了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最适合步行。美国运动医学会也曾指出,有氧运动中最好的方式一是步行,二是慢跑,三是游泳。但游泳需要特定场地,步行简单还不用花钱,绝对称得上运动之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春不回 +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许昌冷气鱼


    游泳猝死
  急救有“三缺位”
  游泳场馆的医疗急救保障如何?北京健身讲师团讲师陈志刚曾在游泳馆里工作过一段时间,他说“游泳馆心脏急救能否有效是个问号”。
  发生意外救生员能起多大作用?按照游泳场馆建设的相关规定,每个场馆都必须聘请救生员,他们大多掌握基本的胸外挤压、人工呼吸等溺水急救知识,而没有心脏病突发的急救知识。
  有没有医务室?事实上,在一些高档会所,会配备医务室,但对普通游泳场馆来说,就没设立。
  有没有心脏病急救设备?“就连很多高档游泳馆,似乎没有听说过配有心脏复苏除颤器。”陈志刚说,如果发生问题,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是仅有的急救对策。
  陈志刚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假如救生员第一时间看到有人不行了,15米的距离,游过去需要30秒,把他扶起来需要20秒,再背他上岸需要两三分钟。”对一个突发心脏病的人来说,可能已经失去了挽救的最佳时机。
      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最高可达54%;如果心跳停止后10分钟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仅为1%。
    《健康时报》 (2011-07-11 第03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春不回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7-13 02:31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都比较大,还有很多污染,空气污染、饮食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尾气污染、通讯设备和电器的电磁污染等等。

工作要加班加点,看老板颜色,住房压力,子女教育等等。

在众多的压力下,容易罹患"慢性疲劳综合症"。很多人以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只是亚健康状态,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容易造成猝死的危害很大的疾病,很容易误诊。

亚健康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使亚健康走向健康,而慢性疲劳综合症,本身就是多器官受到损害,再去锻炼,很容易加重器官的损害甚至是衰竭,造成猝死。

关注一下症状,预防猝死的悲剧发生:这些症状经常同时发生

持续的不可恢复性的疲劳感。

睡眠障碍(或失眠、或嗜睡)

情绪障碍(易误诊为神经症)

咽喉反复疼痛发作

日光过敏

血压不稳(血压忽高忽低的)

有了上述症状,且经常反复发生,就要警惕慢性疲劳综合症了。

除了注意休息、营养、治疗外,最好避免剧烈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这是我了解的一些关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知识,期望引起各位泳友的重视。规避风险的发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春不回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7-13 08:29 | 只看该作者
转载得好,值得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13 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罗布泊的红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13 14:02 | 只看该作者
提醒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14 07:57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4 16:45 , Processed in 0.0460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