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团战友 于 2011-5-2 18:37 编辑
“伴子漂” 人的一生有许多可以带来重要转折的机遇,比如上学、下乡、返城、就业、参军、结婚、农转非、下海、征地拆迁、推进城市化等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甚至遭遇一场地震,生活也会得到重新安排。计划经济有机遇,市场经济机遇会更多。 企业里,“论资排辈”早已松动,相马变成了赛马,“文凭是个宝,年龄最重要”,“年龄是金牌,文凭是银牌,能力是铜牌,关系才是王牌”,“文凭歧视”“年龄歧视”在一些单位变得堂而皇之,真是年轻人机遇多多,年长者遭遇连连。 可也并不尽然。部分年长者也有最后改变生活状况的机遇。那就是“伴子漂”和丧偶者的再婚。丧偶和再婚毕竟出于一种无奈,“伴子漂”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改革开发后,人口流动起来了。北上南下的“民工潮”,求学打工的“出国潮”,洪流滚滚,蔚为壮观。一些有为青年不再满足现状,异地就业渐成一种时尚。这就给退休的父母带来异地甚至异国生活,或者生活好上加好,或者得到走出困境的机会。 那年从东北回天津,在火车包厢里偶遇一位大嫂,讷河市(县级市,过去的讷河县)人,她的讲述引发了我对伴子漂问题的思考。 “您到那儿去?”“苏州。”“旅游吗?”“是迁到那里去生活,孩子在那里。”讷河与苏州差别太大了,“这次去了,不知道那年那月才能回来。”听出她的不舍。 “女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常州发电厂,开始女儿女婿都在这个厂,先是女婿报名考研,女儿供他学费,女婿毕业来到苏州。女儿又接着照方吃药,女婿供她读研,最后两个人都落脚到苏州。”大嫂说到儿女一脸的骄傲,“后来儿子也考上了成都的大学,那所学校可以定向分配苏州,看来我们全家都要落户苏州啦。” “讷河的房子卖了吗?挺值钱吧?” “哪呦!房子白送给亲戚了。” “为什么?” “我家周围许多人家迁往外地,房子都不好卖,也买不上价。前几年我们住在苏州,讷河的房子托亲戚照看,每个月要支付煤、水、电、气费用,加上房屋的修缮,每年不少花费,还得欠人情。现在干脆给他了,我反倒不用再另外花钱了,他还得感激我。” “也是。” 看出她家生活好了,连房子都不大在乎了,这就是变化。 早些时候,城市居民小区里遛狗的多,这几年抱孩子的也开始多了起来。坊间流行“天津一大怪,有了孩子姥姥带,抱孩子的是姥姥,抱宠物的是奶奶。”独生女儿比较娇惯,乐意让自己的妈妈帮忙,这才是根源。 这也还是并不尽然。我身边孩子由奶奶带的也大有人在。无论有了“红眼儿”抑或“白眼儿”也不论有了孙子还是孙女,朋友不无陶醉地感慨道:“有了孙子,你就成了孙子”。 “伴子漂”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姥姥住北京看孩子,姥爷每星期开车去探望;有的爷爷奶奶一块儿住到北京子女家里;有的姥姥姥爷在北京买了房子,把户口迁到了北京;有的姥姥姥爷帮子女照看孙子,俟孙子进幼儿园,自己再回到自己的城市来。 更有特殊的情况,奶奶去美国照看孙子,爷爷继续留在国内生活,造成新的两地分居。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是某某人“伴子漂”不久,客死异国他乡。 老年人生活习惯不好改变,所以生活无忧无虑的老年人一般不大喜欢变化,每每与有这样经历的朋友聊起来,他们都会露出一丝的惆怅和对往日时光的留恋。 “伴子漂”是机遇,更是挑战;是享受,更属于奉献。 注:天津民俗叫孙子“红眼儿”,叫外孙“白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