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团战友 于 2011-4-28 11:06 编辑
聚会让我们收获了什么 ——从泳友南开聚会想到的 也许你会说题目太简单了,是友谊和快乐呗。那么为什么有人还不愿意来呢?他不需要友谊和快乐?无语。 确实我们是为了友谊和快乐而聚,不信你问北京、贵州、大连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朋友。但是,光靠聚会喝酒不一定就会得到友谊和快乐,从根本上说,大家有共同的生活准则、共同的经历感受,甚至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彼此相互尊重,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有共同语言。不信,要是话不投机,你能谈到友谊和快乐吗? 有人爱喝酒,有人爱美食,有人爱拍照,有人却只喝饮料;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拥抱,有人却只习惯握手,只要是真诚的流露都会赢得持久的友谊和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还发现,有人特别喜欢表演,到处赶场且不要报酬,只要有观众,只要有喝彩。这样的人能捧场,有时也真需要,比如人们希望一潭死水打破沉寂,会把几条本不属于此潭的泥鳅放进去,情况马上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泥鳅效应”。人们对泥鳅也会设防,不会让他表演太过。 酒喝高了不好,临出门时家人都会一再叮嘱少喝酒,一是伤身体,二是酒的质量不比过去,结果呢?奇了大怪了,常常是少喝少喝还是喝高了。“飞机着陆”几年前戒酒,现在感觉挺好,也许会成为我的榜样。 大规模聚会实行AA制很好,大家都轻轻松松。一个人轮流做东不会有这样多人参加,也请不起,就是请得起,也不见得都请得到。 我过去的同事老李,秦皇岛人,曾经在我老家齐齐哈尔市当过兵,老实巴交,为人谨慎,不爱显山露水。一次我们几个写稿子的加班后聚会,正赶上他值班,就请他一块吃个饭。席间,他说回家一趟,半个小时后从家里用两个饭盒装来一条热气腾腾的大鱼,这是她夫人听说后为我们特意烧制的,你说讲究不讲究。 还有一次是过元宵节,我看他心里好像装着什么心事,就问他。 “你今天下班到我家去好吗?”“啥事?”我问。 “我们家搬到新居还没有请过客,你嫂子为此总念叨,说我没有朋友,今天给我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把朋友请到家。”这位嫂子在外贸部门工作,开朗大方,热情好客,与他正好相反。 “这还不容易,你都想请谁?我去通知,谁也不准请假。” 我们手里提着元宵,来到他们家,嫂子可高兴了,两个品学兼优的女儿忙前忙后的给我们放光盘,1986年前后,大家最多只见过组合音响,还没有见过VCD,他家成套的先进设备是从国外买来的。 “让你爸爸弄就行了。” “他不会。” “教教他。” “那不行,教会了他,他只会听京剧。” 我曾经问过老李,“两个女儿这样优秀,你是怎么培养的?”“我的经验就是少管或不管。我只有初中文化,现在中小学能够辅导,上高中后怎么办?索性现在就开始不管,不能让她们过于依赖家长。”“二女儿有一次从我们单位回去找不到家了,急得直哭,后来是警察把她送回家的。”结果呢?两个女儿自立自强,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了比较理想的岗位,在工作中也都知道努力。都是单位出类拔萃的业务骨干。 在老李家除了享受到嫂子亲自做的中西美味佳肴,还吃到了久违的东北冻秋梨。问过,“咱们东北人爱吃这个,昨天几乎找遍了天津市,才买到这玩意儿,梨是昨天晚上就放在冰箱里专门冻的。” 那一天,大家开心极了,朋友一家也都很高兴。 第二天上班,老李跟我说“我家头一次来这么多人,受到你嫂子的表扬。”他喘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回到开头,要想收获友谊和快乐还必须对聚会活动取得一个基本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