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7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看赵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4 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赵瑜的报告文学《寻找巴金的黛莉》一经《中国作家》推出,便产生了轰动,并当之无愧地荣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对于该书,评委们在授奖辞中这样高度评价:“作品以寻找巴金的七封信为源,牵出一位现代女性传奇而坎坷的命运。作者精湛的语言文字能力和结构能力,标志着中国非虚构文学创作的文本价值,更体现了作家忠诚于土地的精神。”
    在写作该书的过程中,引发了赵瑜诸多的感慨:“也许,我想在黛莉那坎坷的人生当中,寻找并且证明些什么——要国?要家?要民族解放、个人自由?这些概念是分裂的还是统一的?我们怎样看待巴金先生和他的《家》?事到如今,我们对于现当代文学的主旨,又将如何评说?现当代文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作家与痴心读者之间,在历史上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唯有认真阅读作家的作品,并从中去寻找答案。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颂歌 于 2011-3-24 17:16 编辑



90岁的赵黛莉如今也是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13 | 只看该作者


赵瑜比我们更有激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14 | 只看该作者

赵瑜给我们演唱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3-24 17:37 | 只看该作者
作家赵瑜的报告文学《寻找巴金的黛莉》一经《中国作家》推出,便产生了轰动,并当之无愧地荣获《中国作家》 ...
颂歌 发表于 2011-3-24 17:1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3-24 18:04 | 只看该作者
赵瑜给我们演唱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
颂歌 发表于 2011-3-24 17:14



           赵瑜和赵黛莉是甚么关系?巴金和赵黛莉是怎样一种契合?


              这本书有售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FAN0828


    赵瑜是个作家,赵黛莉是巴金那个时代的文学女青年,那七封信是赵瑜从古董商那里花一万元钱买的,买回后在经过种种周折在西安找到了黛莉,这本书当年出版当年就获了大奖,中央台两次采访了赵瑜,新华书店有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20:59 | 只看该作者
著名评论家雷达认为:这部作品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作品——就是一粒沙可见大千世界的好例子,由7封信引出了大沧桑、大境界、大悲悯。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评论家陈晓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晋文化的底蕴和晋人品性的书写,是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可见赵瑜笔法老到。恰是毫无遮掩的纪实笔法,让读者体验到晋文化的特有韵味。当然,更为深层的还在于书写晋人的历史命运。山西在近代中国一度是经济和金融中心,想想当年平遥古城,多少大户人家,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山西在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的败落,是中国民族令人惊惧的历史变异。现在,寻找黛莉的过程正是这种历程的艰难展开。寻找黛莉的故事携带出来的,是山西几个大家族在20世纪的动荡波折。寻找黛莉,几经曲折,分析的却是20世纪上半期山西的历史,也是中国现代动荡不安的历史。
    著名评论家李炳银在文艺报发表文章写道:“关于巴金的研究,应该说已经是相当充分和多样了。但是,巴金致黛莉这7封信的发现,依然可以给巴金研究带来新的活力和内容。在巴金致黛莉的这些信中,既包含着巴金1937年前后的生活工作情景,也很多地流露了巴金作为一个作家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对于人生的理解。”李炳银认为,赵瑜的这次寻找,不仅使他更加接近和了解了巴金,也使他和读者更加地了解了巴金的精神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学生活内容。从原始资料阅读而来的对巴金的靠近,无疑对于巴金研究是一个新的丰富和推进。
    作家韩石山很是看重这部作品中赵瑜的文体意识。在太原日报、文汇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他写道:“报告文学作家中,有文体意识的,赵瑜先生要算一个稀罕的品种。报告文学作家的选材,常着眼于宏大与凝重。大与重的物件,往往形体也就粗笨,纵有微妙之处,亦非常人所能悉察。在报告文学一行,赵瑜出道甚早,名望颇高,以文体而论,不管是早先的《强国梦》,还是不久前出版的《晋人援蜀记》,主观上或许有所图谋,实未有上佳的显现。可喜的是,新作《寻找黛莉》,令其一展宏图也一展长才。”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批评家李建军在《中国作家》发表同期评论认为,“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恐怕正在于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师,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真正的文学大师,从来就不是仅仅为‘文学’而写作的,从来就不是‘纯文学’低首下心的信徒。他们绝不会为了单纯的‘美’或形式上的‘真’而牺牲人道意义上的‘善’,而放弃爱的责任和利他的热情。巴金显然就是这样的作家。赵瑜显然了解巴金的信仰和追求的意义,也明白这7封书信对于读者的价值。”
    作家邱华栋在博客里写道:“作家将一个少女的命运和近代史联系在了一起,描绘了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残酷冲突。时下大量的娱乐垃圾影视作品充斥,可是,这本书,要是拍成一部电影我觉得挺好。”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印象中,赵瑜以往的作品是比较喜欢高调叙事的,但这篇作品却写得相当冷静和节制。而更让赵勇感兴趣的是,或许是由于“寻找”本身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篇报告文学写得简直就像侦******。赵勇表示,“我总觉得里面藏着某种玄机。这种玄机似乎也构成《寻找黛莉》的魅力要素之一。”
    据悉,著名评论家白烨、贺绍俊、陈丹晨、刘茵、崔道怡、黄集伟、左文等对作品也先后予以好评。
    读者齐文义说,赵瑜寻访黛莉,读者关注着黛莉。寻找黛莉,赵瑜付出了艰辛。黛莉健在,令赵瑜欣喜,令所有读过此书的的人感到欣慰。“精湛的语言,巧妙的布局,是一部不多见的报告文学,令人读了还想读。作家那种情怀,那种执着,令人肃然起敬。”
    读者王庆高在博客中写道:“仅就赵瑜先生的深入精神,就非常令我感动。可见,一个作家,没有对生活的深入了解,没有对生活的细心研究和观察,单靠技巧和小聪明,是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的。”
    文学报记者金莹注意到,在《寻找黛莉》中,赵瑜将“田野调查”这四个字重新带入读者视野。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赵瑜表示,“明白人要下笨功夫。而田野调查这个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文学写作的运用很重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重视生活,能告诉我们原生的真理性的东西。”
    山西文学编辑陈克海认为,《寻找巴金的黛莉》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成了一个文化话题。“《寻找巴金的黛莉》的重点不在于结论,而在于看来琐碎的数十个事件发展成该情境的过程。只言片语,一闪即逝的人物特写,精确营造的气氛,这些,都是赵瑜先生身为报告文学家的独到之处。”
    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牵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更勾起了很多当年熟悉赵家情况、与赵家有过来往的人们的回忆和怀想。他们纷纷给媒体写信、打电话,希望通过作者以及媒体与健在的黛莉老人建立联系。有一位赵女士自称是黛莉在并的后人,表示出强烈的寻亲愿望。华商报特别刊出《巴金的“黛莉”在西安》一稿,代表广大读者给黛莉老人献上美好祝福。太原读者郭宇一将家中珍藏多年的黛莉三姐妹合影主动提供给赵瑜使用。就在记者作客赵瑜家里,了解相关情况时,一位宁武籍王姓读者登门拜访作者,回忆讲述自身与赵家的渊源。
    一些读者通过对巴金7封信的阅读,投书媒体,认为应该好好挖掘、宣扬巴金信件里令人震撼的精神世界。而巴金在信中的娓娓话语,尤其是“不要‘崇敬’我,我是一个极平凡的人”的诚挚表达,深深打动了新华社资深记者赵兰英。记者特别摘出这句话,作为新闻通稿的标题与核心。
    《寻找巴金的黛莉》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出版,首印5万册已经售罄。作者赵瑜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作品发表以来各种好的意见以及重要新资料,将在再版时予以补充修订。我们相信,随着阅读的进一步深入,这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会更为广泛地流传,时代与个人的命运纠结会带来更多有价值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3-24 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3-24 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颂歌


       颂歌对《寻找巴金的黛莉》梗概的描述,已打动人心。这篇报告文学,

  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增强了读这本书的信心和欲望。真是一则好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02:20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社12月17日电(记者 赵兰英)当70多年前的文字拂去尘埃,走过风雨,出现于社会时,给予人的不仅是惊喜,更有心灵的震撼。近日出版的《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2期,首次公布了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写给山西一位读者的7封书信。热爱人民,热爱读者;追求理想,追求奉献;关切生命,关切生活……巴金的生命痕迹在这里印记,巴金的文学思想在这里表达,巴金的高尚品格在这里展现。
    巴金的这7封信是写给山西太原一位名叫赵黛莉的女读者的,时间为1936年至1937年。时年16岁的赵黛莉,本名赵梅生,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她自小喜欢文学,特别喜欢巴金的作品。那年在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梅生和几位要好女同学都嫌自己的名字土气,就都改了名,梅生改为黛莉。16岁生日那天,姐夫送了她一本巴金的《家》,她便迷上了,一心想离开家庭,投身革命。有一天,她看到《大公报》上刊登了巴金的一篇回忆文章,便给巴金写信,谈自己的理想,谈读书心得。信,寄到了《大公报》。她没有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巴金的回信。她把信给同学们看,大家都很兴奋,叫她赶快回信。就这样,她与巴金往来通信多次。巴金的7封信,基本保存完好,连这7封信的实寄信封也都在,并且有两封还保留着当年的邮票。7封信的信纸,有5封用的是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信笺,另两封为译文和开明书店的信笺。巴金在第一封信中,得知黛莉12岁时就读了他的《砂丁》,写道:“心里很不安,不该拿那惨痛的图画来伤害你的孩子的心灵。”巴金还写道:“你在十六岁时就读了《家》,我知道你会喜欢它,因为那主人公正是一些和你同样的青年。他或她有一颗纯白的心,有一个对于正义的信仰,爱一切需要爱的人,恨一切人为的、不合人性的传统。”在信的最后,巴金写道:“不要‘崇敬’我,我是一个极平凡的人,而且我也幼稚,甚至有不少的孩子气。”在第二封信中,巴金写道:“我觉得你应该升学,我给另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写信,也说过这样的话。社会太黑暗了,人情太复杂了。你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鸟,你还不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因为在那里有无数的老鹰在等着啄你。一个人要走进社会,最好得具有更多的技能和学问……所以,你得听我的劝告,等候着将来。你不要老是想到牺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个十七岁的女子,也应该过些快乐的日子。”
    赵黛莉曾经寄钱给巴金,希望买书或者送给那些没有饭吃的人。巴金在第三封信中对此写道:“感谢你的好心肠。我事实上常常把钱来送人,因为我一个人用不了多少,而需要钱用的人又是那么多。但我不能够白白地接受您的钱,我想您也需要钱来买书看,所以我以后会随时买些书寄你。”巴金在第四封信中,谈了他正在创作的《春》的一些情况。在第五封信中,巴金希望黛莉继续求学。他写道:“你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而中国还充满着三四十岁的壮年人。第一批献身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你。”巴金的第六封信,在回答怎样写文章时,写道:“我没有秘诀,我只知道多体验生活,多读欧洲大家的作品,多写。”巴金在第七封信中,告知黛莉:《文丛》和《文季月刊》都被禁了,他也许不能再在上海呆了,但是以后的行止还没确定,希望她好好地活下去。
    闲暇时,喜欢到古玩市场走走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3年前在太原一位古董商那儿获知了这7封信,在经过一年多的艰辛追踪和交涉后,终于获得了这批珍贵手迹。随之,他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对书信进行分辨、考证,同时寻找收信人赵黛莉。为之,赵瑜写就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黛莉》,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2期上。
    当年16岁的赵黛莉,今年当89岁了。可以告慰读者的是,她仍健在,现居住在陕西西安。当年的一幕幕仍记得清清楚楚。
    巴金的这7封信,经巴金亲属辨析,确为真迹。在已经发现的巴金书信中,早年的还不多。这7封信,弥足珍贵。
  巴金7封信是如何发现的?
    新华社12月17日电 (记者 赵兰英)3年的艰辛追踪和论证,赵瑜终于将一份珍贵的历史展现给读者。那么,他又是如何发现巴金的这些信件的?赵瑜说,是好奇、想象,更是思索和对历史的敬畏,使他锲而不舍,紧追不放。
    赵瑜是当今文坛著名的山西籍报告文学作家,撰有《马家军调查》《兵败汉城》《中国的要害》《强国梦》《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等纪实类作品。写作劳累和闲暇时,赵瑜喜欢到太原的古玩市场走走,由此也认识了一些古玩经营商。
    那一天,他无端地来到文庙,突然有一位商人高叫:“作家,进来杀一盘!”赵瑜认识他,但没有深交,知道他也姓赵,名从平。进到店来,闲谈之间,赵从平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巴金是什么人?他的东西值不值钱?赵瑜心里一动,嘴里却随便说道:南方的一个作家。赵从平说他存有巴金写给读者的旧信。赵瑜不相信,说赵从平无中生有。赵从平从里间取来一本杂志,其间夹有一封信。赵瑜一看,从信封、纸张、字迹来看,不像是假的。赵从平又说,有7封呢。赵瑜震惊了,但是,他不能表露出来,佯装看其他物品,并付了定金买了一个没有基座的晚清立镜,叮嘱赵从平要将基座配好。赵瑜是想以此与赵从平保持联系。临走,他又随意地说了一句,北京有朋友研究巴金的,你把7封信整理出来,说不定我要送给这位朋友。
    由于工作关系,赵瑜时常到各地采访、工作、居住。为了这些信件,他经常跑回太原,与赵从平拉近关系。其间,他又看了其余6封信,还又买了赵从平几件东西。有时,他故意去得晚些,到时请赵从平喝酒、吃饭。终于有一天,赵从平说,赵作家够意思,这些信统统送给你玩去。本来一封信1万元,7封信7万元,你就给5万吧。赵瑜定了定神说:5万?你可把我吓住了,你接着做梦去吧。回到家里,赵瑜静下心来,5万元其实不算高,只恨自己拿不出来,这3年只顾闷头写作,没有一分钱进账。
    但是,他怎肯舍弃?又多次出没赵从平的小店。那一天,他恳请赵从平说说是从哪儿得来这些信件的?赵从平说,他原是太原一家兵工厂的工人,下岗后做起文物生意来。上世纪90年代初,厂子被拆迁。这家兵工厂有百年历史,有一幢三进大院,住过工厂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拆迁时,赵从平和一些古玩商天天守在这里,看有没有什么旧货可收。但是,几天下来,将地下室的水都抽光后,也没有发现什么好东西,大家都散了。然而在拆除房屋时,工人在房顶天花板上发现了一个油布包,内有一些信件。工人们想,大概是大户人家小姐的私信,赵从平是买卖旧货的,就给他,看能卖几个钱。就这样,这些信到了赵从平手中。十多年来,赵从平为什么没有将这些信出手呢?原来,他准备将信转给巴金的家属,也许能有个好价钱。但是,后来听说有一个人发现一个姓沈的作家的信,转给他们家属了。结果,只寄来了500元钱,说了声谢谢。赵从平心想,这样不合算,就放下来了。
    大约有两年的时间,赵瑜对山西在“文革”中的武斗情况作了调查,撰写一本小册子《牺牲者》。赵从平正是当年的红卫兵,因而,两人聊起“文革”的一些人与事,滔滔不绝。赵从平对赵瑜有点敬佩了:这小子比自己小十来岁,竟知道那么多的事情。随之,向赵瑜索要《牺牲者》。赵瑜表示,所存不多,可以“借”给他看。但是有一个条件,巴金的这些信件不得卖给他人,等他从北京回来后再议。
    去年5月汶川大地震,赵瑜由北京赶往灾区采访,6月回到太原,埋头写作长篇报告文学《晋人援蜀记》。他放心不下巴金的这批信件,得空时又跑去文庙找赵从平。赵从平说,《牺牲者》他是流着眼泪看的,现在还舍不得还,还要再看看,另外还有两位朋友想借去看看。赵瑜说,只要把巴金信件给他,怎么都行。赵从平说,这信肯定给你留着,只是在价格上能多给就多给一点。赵瑜说,太贵,哪有那么多钱?赵从平说,他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赵瑜他们在捐钱,有钱捐献,怎么就买不起这个?赵瑜愤怒了,不由地斥责道:你开个破店,还敢自比灾民?东西老子不要了,你留着发横财吧!随后,拂袖而去。
    9月,赵瑜完成《晋人援蜀记》,将去鄂尔多斯采访,然后再去北京。这一去,要有一段时间。他还是不放心这些信件,又去了文庙。站在赵从平的柜台前,赵瑜故意绷着脸,一言不发。赵从平也默默地望着赵瑜,半天冒出一句话来:我就知道你会再来。随后,挥挥大手,伸出一根食指,说道:一万!你肯定拿得出来。就当我认你这个兄弟了。成交!赵瑜获得了这批信件。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天有不测风云。12月,赵瑜回到太原,晚间吃饭时,一位朋友告诉他:那位赵从平被人杀了!赵瑜惊呆了。第二天天一亮,他驱车来到赵从平的小店前,但见都贴了封条。在痛惜赵从平的不幸离世时,赵瑜叹道,如果不是两个多月前毅然去赵从平那儿果断成交,今天这些信件又不知落到何处?
    赵瑜说,面对巴金先生的这些信件,无法平静,让人怎能不珍惜?夜晚,灯下品读,如同一位前辈作家再次向我们叙述心曲。当年,巴金先生致信黛莉一人,而今看来,则是写给我们大家,写给他全部的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赵瑜是我们山西著名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3-26 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颂歌


    感谢颂歌老师的精彩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3-26 15:18 | 只看该作者
文学史上一次重要“考古新发现”!谢谢颂歌的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3-26 15: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3-26 17: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6:2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我又重读了这本书,黛莉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从小崇尚自由,追求光明,离家出走,却历经磨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3-27 12:29 | 只看该作者
作家赵瑜的报告文学《寻找巴金的黛莉》一经《中国作家》推出,便产生了轰动,并当之无愧地荣获《中国作家》 ...
颂歌 发表于 2011-3-24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07: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是体育爱好者,赵瑜的中国体育三步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影响深远,多次获大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出津贴,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副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2 06:46 , Processed in 0.0489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