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泳需要讲究科学,概括起来,就是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 H( g6 o S k& |+ {* a+ {0 i+ V+ I( ~8 ]
除了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急慢性传染病、精神障碍、体质过弱,以及妇女经期等原因,一般人都可以参加冬泳。但实际上,冬泳大军中,一般都以中老年人为主力。在冬泳群体中,流行着“六十畅游,七十慎游,八十停游”的说法。当然,这说法只能让一般中老年冬泳爱好者作为参考。冬泳的兴趣不减而身体强壮者,“七十畅游,八十慢游”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2 D; N" u0 v# k9 `2 T# }
6 E8 k& @3 O1 s" y k0 W 要想冬泳,应该从夏、秋就开始游泳,逐步过渡到严冬。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我国北方,最艰苦的游泳时间,应该是结冰前的一二十天,这是最考验人的时间段。过了这个阶段,即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无所畏惧。" L$ {" U9 m! t$ k M4 c; r
- K4 k# K6 {- I& p
冬泳的量是个大问题,是科学冬泳的核心内容。冬泳不像一般游泳那样强调距离和速度,更注重的是在水中游泳的时间。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游泳的技能尽管差别很大,但在寒冷的冰水中游泳时间的长短则差别不是很大。冬泳的目的是健身和娱乐,不是一种挑战极限的运动。至于在冰水中游多长时间效果最佳,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也要因人而异。在水温为1—3℃时,有的人只能双手动作十几下,游几十秒就上岸;多数人游一两分钟;能游三四分钟,就很了不起;如游七八分钟,就要有拼搏的勇气了。冬泳要量力而行,任何人冬泳,都要掌握一个度。不少冬泳者在冬泳的实践中根据个人的情况总结出来了适合自己冬泳的度,十分严格,运作起来也十分自觉,十分认真。冬泳时间上的度,乃是广大冬泳者结合个人身体状况所形成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有着生理科学和生化科学的依据。! G4 D$ F( u- K
/ A; d( ^7 ]0 X+ E7 q: K ^$ P* @
此外,冬泳出水后的恢复性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进行跑步、跳绳、擦身等。
2 R5 k+ N' a, f& u
, ?9 M& @$ l1 `7 F/ T 冬泳如同双刃剑: J) V! z9 \5 E/ Q6 i/ U; d
& Y- B5 `5 D I, f- g% z 有些研究证明,冬泳的低温和运动双重作用确对于人体健康有正面作用,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这是积极的一面。
: V2 P1 z# l- A& r, Y4 c% P1 S0 c# z8 W" o' A5 i) S% F, w, @
但是应激强度在很高的情况下,超出人体的适应力其反应就可能过度,结果不一定是良性反应,而是病态反应。应激反应最重要的组成就是血压的升高。如果在对自己血压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冬泳危险性极高。在低温中时间越长,血压升高的幅度越大,对于患者很不利。冬泳的水温不同引起的反应差别很大,不同年龄、健康状况、运动习惯与水平的人也有区别,必须个性化对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