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国酒文化& m; J4 M* G6 X- [
中评社北京8月16日电/“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人很快成为朋友,那就是喝酒 8 g% _! K- C6 ^
。”听到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发出这番感叹时,《环球时报》记者有一点意
) k3 @; c, r& ]- w- I% B外———一个“老外”竟如此明白中国“人情世故”里的门道。纳贝尔曾将英国摇滚乐
: x! n. T* A, ^7 x& l( v. |7 {队“威猛”引入中国,他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说,第一次到北京,他不知道该
$ E0 F+ T) x% v3 z跟哪个部门讨论演出问题,于是就给每个部门打电话,约官员吃饭。最后他联系到了一 1 g, `, `$ T8 `8 S
位分管煤炭的部长助理,两人把酒寒暄后,这位“不对口”的官员把他介绍给相关部门
3 Z2 w0 k! q7 l. A* k4 ~/ s+ }负责人,终于促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西方乐队来华演出。纳贝尔说:“在中国,酒是
* u' a$ U/ G. Z% G" ~7 [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从北到南,从商场到官场 , Q; K, K& B6 b! q6 w2 a- n5 R" d
的“酒桌社交”,甚至明白了汉语语境下“关系”一词的含义。但他们除了依旧不能适
) z4 l$ { o4 S1 ^应中国的酒桌文化外,还认为这背后隐藏着制度、体制问题。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说 ' g' T- C# y7 O" [
,在中国,“关系”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奥秘,维护这个迷宫需 . u1 x1 M: X8 D+ ?
要昂贵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项。 ; }( I( q# G% c" B) A$ }, N5 ]$ J6 o
6 ]8 ?' K6 U; v+ }$ @$ u, P4 t
中国人一年“喝掉”300亿公斤粮食 ! X M8 U6 P8 V: S1 M6 h b. a
2 P& C- q8 {# g% T) y. Z
《环球时报》记者居住的日本小城伊丹是中国广东某市的友好城市,双方人员往来 ) V6 T( F% ^4 s
密切。市长藤原提起中国的酒桌文化是又赞叹,又苦恼,“中国真是文明古国,喝酒居
( y- E9 C; [1 P/ D- [8 Q7 F' h然有那么多名堂。”第一次访华,藤原出发前特意把中国的祝酒辞研究了一遍,不料在
; a" d, e% p; O% ?- o酒桌上却一句话也没用上。中方没说任何祝酒辞,只是客气地端上一个大盘子,上面有
5 Z! [7 b+ }" L* x* ?7 }! T3 p, O几十个小酒盅,里面的酒五颜六色。主人解释说,这叫“航空母舰”,每个酒盅里都是
3 J( b* X% `5 W/ g( u当地一种名酒———“请随意”。这位日本市长盛情难却,结果没喝到一半就壮烈退场 + s6 p1 _9 g- q
了。第二次访华,他又接到一大杯啤酒,里面扣着一个小酒盅。主人把小酒盅拿开,啤
5 {# z+ ^- I) G' |8 m' f2 N) n7 I/ E酒里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液体球———原来小酒盅里扣的是白酒,主人说,这叫“潜水 0 w. l6 I7 ?) P. T
艇”———“请随意”。藤原一饮而尽,然后便人事不知。藤原说,他一直无法适应中 0 \0 ]# `$ g$ w
国人的劝酒方式,因此一到中国赴宴就两股战战。 - R7 y& n9 m8 u( i; ?
. M6 {- C7 L% m; [: t# p. a
擅长豪饮的俄罗斯人也不习惯中国人的敬酒方式。曾在中国工作的俄专家康斯坦丁 & @$ L, R+ j L4 j3 Y
对中国人行酒令时“罚酒”的做法很不理解,“酒应该奖励赢的人,怎么反倒让输的人 v: S! B d: C5 q
喝呢?”他还说,俄罗斯人的祝酒辞言简意赅,如果是军人,只大吼三声“乌拉(万岁 8 q5 q, X3 V. r0 M" }
)”便一饮而尽,可中国人却喜欢长篇大论,喝酒时的讲究也多。康斯坦丁说,俄语中
' S# {, E8 s( r5 D$ J2 C有一个习惯说法———“中国仪式”,就是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另一 , t% N- `6 @0 g. G q) K
位莫斯科的新闻工作者玛利亚则对记者抱怨说,她本来滴酒不沾,但中国朋友一听说她 $ b1 h1 x5 ]: x' Q
来自俄罗斯,就会来劝酒,而且不相信她不喝酒,结果总是很尴尬。一位美国人近日在
7 {6 g& `: l) h W8 r“企业社会责任”网站上撰文说,他几年前在青岛学习时搞懂了三件事:一是很难让中
# l9 F( k9 X. q: `' A; U国人相信你不喝酒;二是更难做到让青岛人相信不喝青岛啤酒并非怠慢这座城市;三是
1 c U7 E, L$ b+ e; ]% {0 m啤酒不被看成酒精饮料。他说,每个外国人一到中国就学会了干杯,但还是不明白,为 # |9 r5 b: h9 p6 |0 O
什么在中国做生意,喝酒是必需的。 , ?" k: H1 ^& e3 p
3 Q& }$ d& G' r; B% ] 上个月,中国两名官员在酒桌上倒下,其中一人死亡,另外一人昏迷,引起了国外 3 _ h& \8 R0 B- o1 X* P5 E
媒体的注意。《华尔街日报》称,在中国的公款酒席上,鱼翅、鲍鱼、海参等价格不菲
7 ~& Z; f- D: R* Q的佳肴是菜单上的主角,人们拿着酒力强劲的中国白酒敬完一轮又一轮,晚上的活动可 8 s/ H% x* B Y% J: `9 u5 Z) c
能会以去卡拉OK厅或按摩院告终。报道称,中国人每年要“喝掉”300亿公斤粮食,用在 4 V7 o' e- E4 B. ~
公款吃喝的费用每年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称,毛泽东曾说 8 A0 e5 {7 S$ Q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现在中国官场派对上,白酒四处流动。 # U( L8 B8 h! x3 a8 D/ l ^
2 f5 X' ]3 p( |. h) Q
西方人学着用喝酒与中国人“搞关系” , t- g: |/ A, U c1 W. ]! V1 Z
) L5 I: k& r- C7 k5 X( e- }
韩国《朝鲜日报》认为,中国官宴、私宴上“逢酒必醉”,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喝酒
" x' K9 J: {. C9 V# s关系到礼节、面子和人际关系。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很多人只要办事, , R# N4 a7 B: ?' x4 t0 I
先想到有没有关系,而只要求人,几乎必以请客喝酒开场。以至于不少西方国家向将要 2 u6 y" R, b$ d8 D0 ]
前往中国公干的本国人提出忠告,要懂得用吃喝维持人际关系。 " e' D' e* q3 Z- t, J( _
2 o4 S: B; Y. J
英国政论性杂志《TABLET》题为“建立‘关系’的秘诀”的文章说,如果你想与中
0 }# Y7 Y5 I4 v& R8 a国人做生意,低估“关系”将会带来风险,几乎所有中国商人都把“关系”视作重要资
2 c- {0 |# U: {" | v, r# T产。文章列举了10个建立“关系”的秘诀,其中有3项与喝酒有关。包括参加宴会敬酒时
2 Z# m7 H& ^3 k! M一定要学会说“干杯”;要努力寻求在酒桌上达成理解和共识;喝白酒时切记:中国人 * K' f+ i1 h1 s2 F
欣赏你的“开放性”。
4 ]% ~, S" O8 A7 k; f+ l# [
' v Z4 o- [3 B/ C* W, ~ 在法国,工商经贸专业杂志常会出版一些商务指南,提醒商务人员注重礼貌礼节。
1 M' H1 b' D/ ?! |, t1 D4 {% L8 s经济杂志《扩展》编印的《商务行为指南》介绍说,在商务宴请中,敬酒应该在用餐正
$ p+ a+ `" l) u# Q, H8 F式结束时进行,喝酒时嘴里不能有食物,喝完后要抹嘴唇,酒杯里应当剩一口酒,不能 % e* G, X9 h9 {9 u. C
见底,此外,不要强行向他人敬酒。但《指南》也特意说明:在中国例外,中国人喜欢
/ j) W6 T7 L& m c敬酒,法国的商务人员应该了解这一点。 : _0 }: b5 b+ G
! t5 ^& e7 ~" Z4 B/ U “中国有个词汇,叫关系。大到开办公司,谋取职位,小到孩子入托上学,都要有 x$ K, q% C4 P) g
关系,”英国《金融时报》这样写道,“那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 + N6 ^3 [1 D+ C, B$ e
奥秘。维护‘关系’这个迷宫,需要昂贵的成本,烟酒就是其中的一项。”美国《波士
8 j( N1 \. E* Y顿环球报》说,作为一位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如果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必须有“关系”,
, t( P1 u+ ~+ v" {“这种相互影响在中国很重要。”但对于一些西方人认定,“中国的关系等同于腐败” " _: N9 q. }3 e/ d
以及“酒桌下暗藏幕后交易”的说法,该报称,专家并不认为搞关系不道德,在中国,
9 y& n6 d8 a- I$ B N; R“关系”并不意味着在达成交易后就可以任意妄为,它只表示,商业伙伴需要发展比西 # K* S5 `6 u2 Z
方标准更深厚、密切的往来联系。
X. i- | a1 N4 N/ ~8 ~/ |) ?% Y$ K! Q6 W1 K2 P' l
多国严控酒桌社交成本 + g6 D3 l) h6 a+ m( G+ l
S ~" P/ Q4 }
一位美国商人曾在中国媒体撰文说,对于想在中国开拓业务的外国公司来说,美欧
9 f- B- o7 y$ K# I$ ^+ m% N* y" m公司不如日韩企业具有优势,“因为韩国和日本的生意习俗跟中国的饮酒标准有相似性
/ t! \ _2 Z* x/ U% U0 |:他们也喜欢把自己喝得晕头转向,以向中国同行表明他们的真诚和勇气。” 4 y( |( J( Z* Z/ R0 Y4 _
, _! ~+ r5 f- r
日本和中国一样,自古以来就把喝酒当作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即便是
/ T* n! J* S9 p4 N0 O日本最普通的职员,每周也至少有一两次酒局。而且在日本,拒绝饭局邀请的风险更大 ; L+ c; g9 l1 ~ d* t3 y/ X. u
,可能有被排挤、甚至丢饭碗的危险。但日本人在酒桌上绝不劝酒,大家心照不宣,自
0 c# z- U: y \& L* }我控制,而且原则上都是自掏腰包。大多数日本员工的每月工资,都会预留固定比例作 x A3 t4 v5 f) m7 i* \
为应酬用款,高级管理层的比例更高。也许正因为如此,日本酒局虽多,却很少衍生出 ' A6 E" V. j3 v0 T# G; g. o ]
挥霍公款、腐败等问题。 ) u- w e* w" l; p: e
) ~7 l: L3 ^/ P% M/ o" q
在韩国,人们正试图抛弃喝酒陋习。韩国媒体去年说,该国一半以上的上班族,无
( B' T0 H8 R3 q( ~4 s0 H$ U论男女,“一喝酒就暴饮”,每年有20万亿韩元浪费在饮酒上。一位在韩国工作多年的 ( j2 e& r' r: H9 {9 W
中国人告诉记者,韩国人喝酒的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他们喜欢晚上请人吃饭,吃饭
- Q6 y. C* x8 r9 [. y时一般都喝“炸弹酒”,喝到很晚后还要再换地方喝啤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 4 C. C8 O0 G9 p0 f2 o9 S
始在中午请人吃饭,尤其是正式的商务宴请,一般只喝一点红酒或一杯啤酒。现在韩国
8 e }) p% q1 A, E/ z7 a一些公交车内的显着位置上还贴有“拒绝喝酒并不失礼”的公益广告。在朝鲜,2005年
9 t- i$ U" A* _" |/ U& m1 T初曾刊发居民教养材料《根除侵蚀社会主义的“酒风”》,批评人情往来以送酒为美的
& b3 i, `7 M$ _) ]+ Z# B7 A/ I, ]现象以及不分场合时间动辄大摆酒宴的现象。2007年,朝鲜还出现过针对军队士兵的演 / J3 p: R0 m" O; }0 E9 @
讲材料《军队沉迷酒风则社会主义就会灭亡》,里面提到,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 1 h' I- c% [, K: A! ~, n1 c+ s
饮酒成风,而军人泡在酒里就无法保卫社会主义,因此助长“酒风”是叛逆国家的行为 7 S1 D; Z* O+ V* g0 r
。 # k% x/ S0 W+ r: J6 X
0 Z+ @+ w: h% X8 F' ~西方国家对公务宴请中饮酒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托比尔斯是英国在野党保守党的铁杆 3 O/ T& }/ V) n& Y: j9 ]) u# |
党员,常要参加英国政坛的各类酒会。他告诉记者,尽管英国人很爱喝,但想在公务场 . g) B/ V: E$ y0 [. w1 h
合“喝个够”的机会却几乎没有。如果是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的酒会,每位登记参加活 9 c" |, J/ t2 m) {% W" L
动的人只能分到一杯酒,因为主办方对财政开支严格把关。托比尔斯还经常往返中英两 ! i% `- \0 a/ v' m* [6 S4 G
地,他说,多数英国朋友在听了他对中国酒桌文化的介绍后,都为这种铺张浪费感到可 6 R) G' I) @0 Y- f5 U- J2 N6 B7 N
惜。一些朋友认为,如果是个人行为就是道德问题,但要是政府行为就涉及法律了。不
. ^* }- m+ _" T3 O4 ?过托比尔斯常告诉他的朋友们:“想让中国人把五千年的酒文化一下子来个大改变,就 q7 z4 p4 f# z2 s( b8 ?9 k
像英国人把女王赶下台一样,不那么容易。” + M" z' X% [. S" E5 E' j
, Z: l. K2 B6 Z* D
在“啤酒之国”德国,布伦瑞克市的官员丹尼尔向记者介绍说,德国政府部门和企
9 l3 A+ p( C6 N; |' K1 x) h业有非常繁杂、严格的报销程序,首先要在请客前填写一份“请客计划”,详细列出宴 # u3 B- U V+ t3 s
请地点、菜品、酒品标准以及请客目的,经批准后才能实施;吃完饭要在发票上标明每
3 o& i( u# j/ A/ w$ t5 c' `$ [% V4 [道菜和酒的价格,还要汇报请客效果如何。丹尼尔说,德国公务宴请中酒的标准一般是 7 N0 H, z9 p# D7 \
每人一杯,不超过2欧元。如果违反规定,除了议会的专门委员会可以提出质疑,各联邦
* q% u2 e" M9 D3 }/ i! ^2 b州的腐败案件处理中心还可协同联邦审计署专案小组对其进行调查。 . k/ r( P/ b9 ^! e% Y5 i l7 O
5 y; M, E2 o+ z2 |) a; q) q# |+ p中国该培养公私分明的酒文化
3 x- W+ q+ K9 l$ j0 e7 n. x9 A7 G \7 q7 t+ f
“酒桌社交在中国地位如此特殊,是因为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把公、私观念分得 " u" A+ X. m6 c! u, ]! G9 e. H
很清。”法国历史学教授伏维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 # h( R$ a' u5 K6 y0 X9 W
欣赏,也会相约吃饭,但吃饭只是办事后派生出的私人交往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
# _$ E- [1 r- N2 X办事的工具,私交也可能成为办事的基础。另一位巴黎大学的教授则认为,中国的酒桌
( }. d6 W6 e6 O5 h$ T文化与中国人官本位及权威崇拜的思想有关,在劝酒、敬酒习俗的背后,可能是公权私 % I3 l y/ j' Q( m+ F' t
有以及人身依附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