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41|回复: 3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览中国“千古第一村”流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1 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冬泳343 于 2010-11-22 11:31 编辑

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地区乐安县西南部,总面积3.61平方公里,全村820户,4290人,大都为董姓家族。流坑村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流坑古村的民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布局简洁,朴实素雅。
流坑村建村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年),延续至今1000多年,故称“千古”。但是,流坑村为什么在全国古村中号称第一?

第一,建村时即注重“风水宝地”的选择。在隋唐以前,流坑村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南唐董合一家来到这里时,先在乌江往西转角处的白玉堂(又称白泥塘)卜基为宅,流坑董氏基业由此肇始。白玉堂三面环水,面水朝阳,符合通常居住之地的基本要求。但乌江在此处南来西转,在风水上属于“反弓位”,犯了阳宅择基的大忌。据传唐僖宗时当过国师、堪舆“形势派”(亦称峦头派)的创始人杨筠松和他同为堪舆“形势派”宗师的弟子曾文赸两人在踏勘山水路过流坑一带时,受到董家热情相邀和盛情款待,留居流坑达两年之久。为报答董家人的热情相待,他们特为董合夫妇及董桢(董合之长子)夫妇相得吉穴四口,又为流坑村指点地形。董合即按杨、曾二人所卜,将家宅从白玉堂搬至乌江南岸的中洲,即现在流坑村的主体区域。
流坑村在建村伊始即注重风水,且请全国一流的堪舆大师来选址,这对农村来说可称第一。

2010.11.20泳友及家属38人来到了“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冰之雅 +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8-14 1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8-14 1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建村后注重规划,并按规划建设。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流坑董氏二十二世孙董燧辞官回村,在以后的20年中,倡集族人对流坑村进行整治规划。在村庄的西面扩大修整龙湖,将湖水与江水相连,使流坑村成为山环水抱的胜地。以七横(东西向)一竖(南北向)的八条巷道总揽全村布局,董氏族人按照房派支系分居在不同巷道。七条横巷的巷口都向着乌江,各条巷子的巷口均建有门望楼,门楼之间以墙垣相连,使全村成为一座城堡。靠乌江的七座门楼出去后正对着七个码头,给村民生活、出行带来方便。沿八条巷子的一侧均有下水道,至今仍然是无论下多大的雨,村里却从不积水。
流坑村的规划在明代就开始实施,使流坑村巷道规整,道路通达,既像一座城池,又似一方都会,这在全国古村来说也很少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敬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敬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冬泳343 于 2010-11-21 14:21 编辑

第三,明清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不仅数量多,种类多,建筑精美,且有准确的年代可考。流坑村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董燧治村时建造的18栋联为一体的住宅开始,经后人多年的努力和经营,达到现在占地约3.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余人的规模。这些建筑群在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之后,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多达260多栋,这在气候多雨湿润的江南是罕见的。这些古建筑的形状和结构,是中国近古时代的典型模式: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朴实素雅;高峻的马头墙仰天昂起,既可防风,又可防火;墙体内一般为木架结构,多为两层,上层藏物,下层住人。门楣、屋檐上多有雕刻、彩绘,有的还有傩像。雕工绘制都很精致细腻,堪称上品,使流坑村的明清古建筑成为当年江南富商住宅和祠宇的标本。最为难得的是,大部分古建筑堂上有匾,门旁有联。而这些匾联与主人的身世、家族的荣显息息相关,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且往往出自名家之手,使此房屋有准确的年代可考。
明末大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称流坑为“万家之市”。这对全国古村来说是凤毛麟角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冬泳343 于 2010-11-21 18:02 编辑

旗杆石仍遍布全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冬泳343 于 2010-11-21 14:35 编辑

第四,书院之众多,科举之兴盛,历时之久远,在全国古村中罕有。流坑董氏的家世渊源据其族谱记载可以上溯到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但流坑董氏在宋代以科举而勃兴的真正原因,却是得益于董合之长孙董文广。北宋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开科举,董文广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试取明法科。由于其年岁已高,朝廷三次调他为官皆不赴任,以家族之财,创办“桂林书院”,村中崇文重教蔚然成风。董文广的努力很快有了结果,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文广长弟文肇的四个儿子滋、湘、渊、淳全部中举;次年董淳及进士第,成为流坑董氏的第一个进士。从此,董氏科甲之盛一发而不能收,“登科之儒,累累相续”。景右元年(1034年),流坑董氏洙、汀、仪、师德、师道叔侄五人同科中进士,时称“五桂齐芳”,士林传为佳话。南宋文天祥《谢恩表》中有“名耀帖金,一门而五董”之句,即用此典。明万历年间,建书院、书屋19所,清道光年间建书院、书屋23所,可谓“序塾相望,弦诵相闻”,学风之盛,可见一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14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8-14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8-14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3 17:24 , Processed in 0.03745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