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上袁林
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墓地——袁林
袁林,即袁世凯墓地,位于安阳城洹上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毙命。北洋政府依照袁“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愿,于6月28日出殡,由蒋作宾负责,将灵柩专列护送至安阳洹上村。历时两年,于1918年6月竣工。占地138亩9分,耗白银150万两,仿帝陵式大型茔宅,名为“袁公林”,内设骑兵一营守卫。墓区南首有一堵背水横亘照壁高墙。北行先越一座小石拱桥,后登一座玉带形大石桥,桥下有一环绕袁坟的河道。下桥北去,有一高8米的牌楼门,为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牌楼北的神道由青白石铺成,东西两侧分别矗立六角形望柱,上刻花纹图案,如苍龙、猛虎、猿猴、雉鸡及山、火、日、月、星、辰等100个图像,四周环绕汉白玉雕栏,四角柱头有4个石狮子。望柱以后,东西两侧分别立着遥相对称的石象生,有石马、石虎、石狮和武将、文吏,形象逼真。神道北为碑亭,高达5.5米的墓碑上刻有“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字样,为袁世凯的好友徐世昌所书。墓碑背面无字,对袁世凯无法评论,留作后人评说。碑亭北是景仁堂的堂院,大门为三进,前有月台,台下左右树池内各植一株近80多年的虬枝蓝松。整个堂院呈长方形,在5米多高的绿瓦红墙环抱之中。堂院北为景仁堂,是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垂脊飞檐,四坡歇山。堂院东西配有厢房。景仁堂院内建筑风格和清代皇室相仿,雕梁画栋,十分精致。袁世凯的葬身之地,在景仁堂之后,由两侧的月门通过凝碧柏阴,到墓台前,看到耸立着西方式的一排三座铁门,中大旁小,呈山字形。中间门上有与望柱图案相同的墓徽,标志着墓主乃帝王身份。墓台四周环沿着青白石方柱排铁链。铁门后墓前有五供石桌一堂,石桌过去沿台阶而上,即是袁世凯墓冢,墓冢为圆形,内由钢筋混凝土浇注封闭,外由三层石块砌成。高约8米,周长约60余米。墓冢周围全为西洋建筑风格,有一种特异的特色。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袁林。
袁府及其养寿园
袁府,位于安阳古城内九府胡同。是袁世凯为其九姨太修建的院落。此府一进三串四合院,九门相照,建筑形式为中西合璧。房顶、走廊为中式,门窗、屋内粉刷为西式。现保留一串半院,还有其姑娘绣楼、女保姆住房和榕花树等。
养寿园,也称袁宅、袁寨、洹上村,位于安阳城北郭家湾村东北处。这里原是天津一大盐商何炳莹修建的别墅,既临铁路,交通方便,又临洹水,风光优美。但这所别墅原有房子并不多,袁世凯“爱其朗敞宏静”,在解职前,就将此处买下,又让其大儿子袁克定监工修缮改建。袁搬进之后,又陆续兴建,占地近千亩。首先在住宅外面修了高大的院墙,四角各有炮楼一座,当时的地方当局还派两营马队驻在那里护卫着,故称袁寨。这个寨子里,西半部为主建筑,是三行九宫院,采用中西合集的建筑手法,既仿北京故宫里的西宫,又有西洋建筑风貌,还有苏州园林特色。院内长廊环绕,雕栏玉砌,苍松翠竹,奇花异草,幽静清雅。九个四合院形式基本相同,但所栽树木花草和园门题诗各异。袁携带姬妾九人,各人一院。袁世凯在九宫院东部整修了一个花园,以孝钦显皇后所赐“养寿”二字命其园,故称“养寿园”,占地约百亩。园内竹树花卉、珍禽异鸟、楼榭,无所不有。其中的养寿堂、谦益堂、五柳草堂、乐静楼、临洹亭、枕泉亭、澄澹榭、洗心亭、碧峰洞、泻练泉等园林建筑,优雅别致,曲径通幽。并开渠引漳河水入园中的人工湖,湖中修有九曲桥,山林峻石,喷泉瀑布,应有尽有。这里湖水平碧,荷花怒放,小溪潺潺,轻舟荡漾。袁还蓑笠林屐,坐舟垂钓,自称洹上渔翁,别号容庵老人,摆出一副超然世外的样子。并特使人为其拍照,送上海《东方》杂志社登载,以示退隐,暗里却经常与各地心腹保持联系,争取东山再起。袁世凯当时在一首诗中写到“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表明了他的真实心态。
袁世凯隐居及葬于洹上之谜
袁世凯家籍河南项城,罢官后为什么不回项城老家,而“隐居”在安阳洹上村?
袁世凯“隐居”洹上的主要原因是便于东山再起。安阳为河朔重镇,离京城较近,且临京汉铁路,交通便利。袁世凯身居此地,一旦国内猝有事故,可坐观时变,随机应付,好东山再起。这是袁世凯出于政治上的深谋远虑。
另外,有故意表白“回籍养疴”真心。袁世凯离京回豫时,清政府命督军统领衙门派袁得亮随来,名为“送护”,实为暗中监视。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袁世凯选择这个众目昭彰之地,即表白他已“回籍”河南。
袁世凯葬于洹上的原因有三,其一,洹上是他东山再起的地方。其二,与袁世凯家庭内部矛盾有关。袁世凯在山东巡抚任上回原籍项城葬母刘氏,袁嫡长兄袁世敦以刘氏为一庶终,坚决不准埋入祖坟正穴,二人争执多次,袁世敦拒不让步,袁世凯只得另选新坟地葬终。从此,袁世凯发誓;今生今世不再回项城,他与其兄长袁世敦也再不往来。其三,袁世凯迷信风水,袁世凯在安阳买地之前,特意用重金请来白云观高老道仔细勘测一番,认为洹上村是一处风水宝地,“贵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