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州主流媒体《三峡都市报》http://www.yeser.org/bbs/read.php?tid=58380 J9 q7 H8 |8 |. R' ?# i/ T
本报记者 应艳丽
6 ?# S: L, U/ y3 x1 u( R [0 p1 K5 t0 D. A1 S: V4 ^2 l6 Q M3 Z' ?
实习生 杜瑜
: P8 c( Y( n4 K, ?8 a
- r1 V0 k) G4 F( J& h# s4 E 近日,万州5名游泳爱好者与川渝黔鄂冬泳爱好者一起,用7天时间游完了乌江中下游500里水程,与惊涛骇浪争锋,与暴风骤雨搏斗,以顽强的毅力书写了一曲勇士之歌。
7 q" p" A9 ]! W J- V* p8 v" y4 ~! @, D' U
40勇士告别乌江游
/ K/ d1 T" [' a: c. c: _5 s Z, l3 e; _1 ~4 e5 n2 k2 k
乌江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源于巍巍乌蒙山,跌宕于苗岭,大娄,武陵山脉的群山峻岭中。在它的中上游布满着令人望而生畏的险滩,但到了中下游后落差渐缓,那里有刺激而轻松的激流,画廊般的峡谷,古朴自然的土家村寨……目前,乌江的贵州思南沿河段(约100公里)与下游重庆彭水万足电站以下至涪陵河口段(约150公里)是乌江上最后的两段较长的自然流水。一旦沿河的沙陀电站与武隆的江口电站蓄水,加上三峡电站175水位的倒灌,乌江将停止其奔腾的脚步。. [/ f7 ]4 B- m& k5 \, s
1 @/ M8 E4 [: z. b( c
今年春,重庆野人游泳探险俱乐部发出了"2010告别乌江漂流"活动的召集令,立刻引起了川渝黔鄂等地游泳爱好者的注意。重庆主城野人队、万州野鸭队以及涪陵、湖北恩施、四川南充、湖北黄冈等多支冬泳队的40余名冬泳爱好者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最终14人游完了全程。
" Q1 ~/ P2 M& C' j6 \/ T: y' B
% B! I5 \% C$ O 万州这5名勇士分别是詹道新、李忠、老茂、付炬明、郎杰。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44岁,平均年龄53岁,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同行者无不敬佩赞叹,称他们为“奇迹”。* Y* B% K1 A' _' ^, E. \
7 h( M% k4 d+ ?0 X' D 强度之大前所未历
0 T8 U0 T- L! V& J& `5 _- |% P; e; Z/ n p( ~6 G
此次乌江漂游原计划8天,最终7天游完。时间之长是万州野鸭队从未经历过的。更难的是,所有队员必须徒手负重游完全程250公里。7 i0 X C: @6 R8 V E6 w# e v
. D# D$ e: q" k" S0 `) ` 所谓徒手,指不借助于船,橡皮艇或者其他可乘载的工具漂游。没有导航船,后勤船或者车辆做安全和后勤保障。所谓负重,是因为队员们必须拖曳着防水袋游完全程。每个队员有4个专门定制的防水袋,装成两层,袋内携带随身衣物,食品,药品,帐篷睡袋等,重量15———20公斤,浮力30-50千克。拖着防水袋,如果想要快速游泳,横穿激流阻力很大,在大浪漩涡乱水中常常也是个负担,但也是一个万不得已时的安全保障。! _" S- G) K, L' i4 V/ T. Y5 g4 y
, _( l% i. v8 t$ g& c2 R+ Y
健儿与浪争与天斗
8 P9 w S" x! U0 m% r7 ?# {) T
1 X) l c" }0 c5 K; j4 r 乌江之行险象环生,然而5名勇士们笑傲江河,用一身伤痕换来了最终胜利。
7 q# D. P2 D* |+ M1 C: i+ n4 U& {3 |$ K0 n3 d; W( g
健儿们是25日凌晨回万的,郎杰告诉记者,5名万州队员最终个个带伤,有的脚游肿了,有的膝盖淤青,有的手脚被礁石多处划伤。
+ V1 f3 l/ P; d5 k2 y; T6 T
5 S" ~8 N! W, X v7 V0 S& O- k) S 划伤大多是彭水万足电站下游那10公里的短短水程带来的。当时电站正在泄洪,乌江波涛汹涌,波浪高达两三米,一个浪头就把人打翻了。在他们前往的几天前,就有当地一名游泳爱好者在这一带遭遇了不测。' ]1 V( [. m1 [& t- T \$ Q. \& ?
! P8 X7 e- N% Z' @9 n4 {+ [, E
最危险的还不是浪,是漩涡。5名队员无数次被漩涡卷下去,又凭借良好的技能和心态以及防水袋的浮力浮了起来。最危险的一次,郎杰被一个巨大漩涡吸入江底10多秒钟,靠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他及时屏住呼吸,在漩涡下猛力蹬腿,借着激流又被冲了出来,但江面一露头,就发现自己已经被冲到了礁石密布的岸边。他的腿轻轻一踢就踢到了坚硬的石头上。于是赶紧大力蹬腿,才没有被冲撞到礁石上。
Y. o% m6 t. d9 q8 Q9 g1 N9 A. u9 W* @
他们还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出发前两天,思南降下大雨,江水温度降低到了20度,比长江水低了5度,体能消耗极大。游到涪陵后,又遭遇了大风。% U9 A, u4 u6 _( X( ]5 M- b1 k6 v
1 _7 y$ h) d# w, m! A4 @5 ` 但是沿途的美景弥补了一切。乌江画廊山奇水秀,雨后雾气如丝如缕,与山川江水砥砺成迷蒙仙境,令队员们心驰神往,至今回味不绝。1 _' N: L7 g" | @) r5 i
3 T* X& {; P* g7 M" `3 a, K- a 所到之处无不瞩目
1 K' E2 \' N. n5 K% I* z4 ~0 \/ J4 n; F! w2 I
因为难度和强度太大,乌江之行得到了媒体和有关部门关注。在贵州思南,当地旅游局为健儿们专门饯行,打出横幅预祝他们成功,海事部门派出海事船护送他们;在彭水,当地民间游泳组织为大家接风洗尘,电视台前来采访;在涪陵,电视台前来采访,诗仙太白的腰鼓队为他们锣鼓相迎;北京《户外》杂志还派出一名主编专程赴乌江采访,并和大家在江水****同搏击了一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