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式蛙泳技术、技巧、要点9 c- H2 P: _/ x9 d0 p
- k) p/ s Z! j2 R- | 1、追逐波浪 7 v5 K# i! d4 H8 u; _! E& O
匈牙利人内吉是波浪式蛙泳的发明者。他认为,在波浪式蛙泳技术中,肩的动作轨迹是对称的波浪型。也就是说,波浪呈对称形起落,在呼吸后没有突然的下落。
_ \6 h2 i2 ] 腿的动作也很关键,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配合上体的前冲,完成被阿本什克称为“猫扑”的动作。如果蹬腿太晚,双肩会然下沉,在原本应该对称的波浪上就会突然形成一个凹槽。传统蛙泳技术与波浪式蛙泳技术的区别就在于此。
) P% u' T8 A, K9 J$ A# m* H6 p 2、提肩 6 C7 N$ f3 U$ j
在传统蛙泳技术中,移臂是在水下较深处进行的,从而造成了较大阻力。但波浪式蛙泳却不同,它的巧妙之处在水面以下的动作。通过适当的用力使背部凹陷,就可以将上体提出水面,只有腰腿部还留在水中。这样就使阻力大大减小。当手臂开始前伸时,背部从下凹转为拱起。如果与蹬腿恰当地配合,就能产生较大的推动力。 : Z; |9 g+ |# V' Z
背部姿势的这种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背部凹时,手快速而有力的内划使头和躯干高高地升起水面;而背部的上拱与蹬腿的配合使手和身体前冲。 V6 N G# D2 N" d' _: H
阿本什克补充道:由于背部的下凹,使身体提起到足以向前扑跃的高度,然后开始蹬腿。
. C9 ]0 E* {" z$ J( r# W 3、重心
' r4 V( D0 S+ m( d4 l3 }- ] 内吉发现,能够用波浪式蛙泳使身体向前扑跃的运动员的重心是很稳定的,基本保持在水下4或5英寸(即约10到13厘米)处,而不是上下起伏。
0 F. w! s7 K! ]3 C: l 巴罗曼与内吉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在与作者的通信中说:有一点非常关键,即在整个动作周期中,髋部几乎没有上下起伏。当然,有时上下起伏是难免的,但这正是大赛中冠军和第五名的区别。如果髋部起伏,重心就会移动,这样就造成了做功的浪费。巴罗曼和罗萨的技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而这种区别就造成了0.5到1秒的差距。由于罗萨髋部的起伏较大,他做的多余的功就多。
6 y. @/ b& X- G, V: m 4、技术要点 7 k) w8 J& a/ {: w2 f: v
1)与传统蛙泳的“划水—蹬腿”配合节奏不同,波浪式蛙泳的配合节奏是“划水—前冲—蹬腿”。前冲是波浪式蛙泳的独特之处。它发生在划水和蹬腿之间;手和前臂正好在水平面上并与水面平行快速前伸。 , }) v% P* R1 C% k, |
2)划水和移臂的开始部分背部下凹;前冲时背部上拱。
* e# v5 W' w/ g1 k% g+ K 3)波浪式蛙泳与传统蛙泳的显著区别在于,当身体持续向前滑行时,头和躯干上部离开了水面。身体最宽的部分—肩部提出了水面。此外,双肩拱起至几乎碰到耳朵,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保持身体的流线型。
( }4 J5 n2 j& T9 j6 V. I8 q 4)前冲的动作好象运动员将自己的身体向前抛掷出去。巴罗曼认为背部的拱起有助于他在前冲中产生较大的推动力。
, p4 m1 f6 Y1 { 5)正确的蹬腿时机是极为关键的。当手臂前伸到3/4时开始蹬腿。蹬腿的方向是直接向后,没有向下的分力。 & |* u9 x3 e- J1 |
6)完整的动作周期中,为了节省能量,并保持身体的动量,髋部上下起伏的幅度很小。 5 }2 Z' p$ t8 x' ?1 d& T# r
* O+ Y5 a% q9 @: u! P% B a% O6 ~1 }, m6 l$ G' L& Y
下载 (42 KB)0 w8 y. w0 O: Z: S# p$ a
2008-12-2 01:57, q, e9 u/ H' b# `: g
0 D0 m: Y; j v) E, O" V7 x; k1 d! z% u* i( [8 Z
/ }$ u' _0 M* @) c. H$ J% B' f
9 \& W6 F4 J( L" z$ Z# h背部下凹:下压胸,给力借力。
, r. Q0 ]" d8 R/ N& E+ K9 d- X4 R. x) W
波浪游、波蛙、蛙臂蝶泳腿、蝶泳,这几式以胸背腰髋为要点。练习时相辅相成。
, m; v# J$ S2 w$ t& f! s& X6 ?, q- s6 U8 `
学好波蛙,在有平蛙基础上,掌握躯干部胸背腰髋的波浪游进规律,配合窄膝蛙腿。0 M: ~1 Q: q8 y" `' M# M, R
组合练习形式有蛙臂蝶泳腿。蛙臂蝶泳腿练习对波蛙和蝶泳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甚至可以蛙蝶同练。8 f5 Z0 u7 d, r$ G
' Z/ j3 j5 \+ `# `
( n" w! p% \ r波蛙水下与蝶泳共通点对初练者的练习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