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风云散迹仍留,辕门射戟尚为刘;( j: Q9 U6 p$ f% O
樊巷晓烟迷旧径,虺城夜月照平畴;
# X. p: \6 L9 k6 |+ o* [) g9 L5 \- Y
荒郊积雪微山冷,蔓草寒霜吕墓秋;
, r. Z; U3 D* r/ Q! X+ y W璃井清泉犹浥注,昭阳湖水向东流.
( h* G8 Z0 ?; d' a2 L1 }; }* q( R8 R1 O8 i% X
_. q5 e" z, m- s* b
5 J' U/ m; M$ ~. p( `" ?2 Y 2 x2 H0 D Z% I' @2 K
5 h/ D, a4 t. N1 Z<一>歌风高台
; k y' I% |# O: [, d0 d" x8 N' Z: c, l- c' k
淮南振旅过香城,高台置酒论英雄,
0 r/ d8 H& q$ L: u. J: N击筑狂歌猛士曲,千古绝唱犹大风.+ b5 ^0 d$ x- Y0 A+ z8 V
<二>辕门射戟
8 @8 R( l9 ?) Z& S7 s中原逐鹿群雄集,彭城驰援为帝裔,
# O, W# ]+ s0 \& v& d 一弦飞矢画戟鸣,十万雄兵卸征衣.; Q, b* k' I6 Q2 ^' \
<三>樊巷晓烟0 p1 x8 t0 w0 I2 E/ L
小沛煮狗独一家,肉香曾得汉祖夸,1 h5 c8 K1 V- e$ X1 l9 T
舞阳英雄今何在?屠门犹飘旧烟霞. B4 S2 V) ] d7 x, ?
<四>虺城夜月% O/ o4 C* F. t% Y5 W; ~7 R
皓月当空夜气清,华光入帘映寒更,$ f( H; Z* ]9 f& o) \( l" |. L" `
当年拜相人何在,满地清辉照古城.) i5 }+ T( Q& \. e" C
<五>微山郊雪
* C) w. n3 h9 U7 f8 H F 残碑圮壁卧尘埃,寒风瑟瑟感客怀,9 {, \9 V6 h/ J. s
古今多少兴废事,空怜明月伴荒台.$ P& c3 U U$ [6 W3 m: s2 n
<六>吕墓秋霜" l" E3 P# e0 `4 t6 ]: Z
怅立荒台意沉沉,蔓草寒霜堪断魂,
+ r" Y! H7 Y( \3 A ? 瑟瑟秋风染愁绪,每逢凭吊暗伤神.
6 W2 i! ?& u- |( F! m8 G<七>璃井清泉" Q4 k# ~ O$ |3 p
嬴皇无道丧民意,凿井为压天子气,
3 ~! ]' J1 |+ v6 J 若图霸业千秋永,顺乎民意是真谛.
/ {+ G% p2 j) F! h/ Q7 Z) n$ A<八>昭阳湖水3 ~. D3 {1 ], @3 I$ p, T+ M: ?/ N
清风徐来柳丝长,昭阳湖上好风光,
+ @) ^: a" X6 W- J" ~9 \' K 渔舟唱晚轻歌去,金光粼粼映斜阳.
9 ^# I; p! k: }0 B
6 h Y# N0 w6 W f+ J注释:5 M- V1 g1 v) J# r+ t0 [
' U* F2 _0 G" n: i9 @
<1>0 P) k9 Q6 B3 a
3 r6 q9 k; m# ^: `( ?- h) P0 Q 歌风台 :歌风台系沛县重要景点之一,也是古沛八景之一。
/ G! V* q$ W' | g8 a* |9 A; T 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叛乱的淮南王英布,还归故里,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这位马上归来的开国皇帝、布衣英雄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C* F2 r2 |0 j$ u# Y6 W+ f9 F5 Y刘邦“歌毕泣数行下”。一百二十名少年和而歌之,群情为之激昂,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大风歌》。此歌只有三句,却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其奋发有为之志,悲壮豪放,建功立业之心,气势磅礴,安邦优国之虑,凝重深切。可谓壮怀激烈,感人肺腑!
9 w0 k% h$ F& R0 E* f0 j) V8 f- s大风歌碑共存三块。一块汉碑,高一丈一尺,宽四尺四寸。字体浑圆虬劲,结构匀称优美。据《沛县志》和《徐州府志》记载,为东汉蔡邑或曹喜所书。今人冯亦吾先生考证为西汉沛人文学家爱礼所书。诸说不一,但都认为是我国的书法珍品。汉碑公存在大半部,约为原碑四分之三,石质坚细,虽历两千年风雨剥蚀,文字仍清晰可辨。
3 U/ L7 g2 k& Z5 O0 }. V6 W& a5 v N元碑系元代大德年间摹刻,字迹清晰神似,足可乱真,元碑阴有说明文字,资料珍贵,可资研究者考用。 8 x: C+ a0 p+ [2 I7 |! q, A
第三块又称甲子碑,是沛县人民政府于 1984年(甲子年)请书法字按原碑的规模又摹刻的。
5 E$ p; q# M" |& J5 Y0 p2 \
$ n: o% X" _! H' |" P' b; |; s<2>
9 `$ F* J5 z# R2 M+ N8 `/ r8 V5 T% y6 j0 c: M
公元196年十月 ,袁术拜纪灵为大将,统领步骑 3万,号称10万大军攻打小沛。刘备得到消息后,自知兵微将寡难以御卒,于是写信向吕布告急求援。吕布就在中间调和,席间纪灵中伤刘备,你们这帮人也不过是妇人小子而已,象你也敢伤我哥哥,吕布双袖一拂,猛地站起:“ 我请两家来,只是为了两家罢兵,哪能让你们在此厮杀。既然我没有这么大的面子,那就请苍天来裁定吧 ” 于是令左右将画戟接过,到辕门外远远插定,回头对纪灵和刘备说:“ 辕门离中军帐一百五十步,我若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你们两家就得罢兵;如果我射不中,你们各自回营安排厮杀。假如有不依从我的意见的,我们就同心合力对付他。 ” 纪灵私下忖度: “ 在一百五十步的辕门外,除非神力,焉能射得中小枝。我答应了也落得送个人情,若射不中,我再捉刘备,那时是师出有名。 ” 于是一口答应,吕布叫人取来弓箭.只见吕布撩起战袍,挽起袖子,搭上箭,扯满弓,猛呼一声 “ 着 ” 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内帐外的将校无不齐声喝采,沛地人民免遭了一场战争的劫难。
4 c/ Y( k5 g- G
L5 \2 g' d4 V+ M6 @, p<3>
7 S/ N% f( W0 U f3 F ]) {
+ o' ^) q6 d) F6 P 汉初名将樊哙,早年以屠狗为业,后追随刘邦灭秦剪楚,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舞阳侯. 3 r$ }5 `9 ~( U) r c! h
沛县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泗水。传说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就住在河西。那时樊哙在河西设摊卖狗肉。他经常吃樊哙的狗肉不给钱,说是赊账,常赊不还。日久天长,樊哈本小利短,吃不消了,不赊又拉不下面子,只好悄悄由河西搬到了河东去卖狗肉。一连三天,刘邦吃不到樊哙的狗肉,一打听,知道樊哙搬到河对面去了,便急忙向河东赶去。那时,泗水很宽,平时只有一条木船摆,人多船小,刘邦没有摆渡钱,挤不上去,急得口水直淌。正巧看见一只老鼋游来,他贪嘴不顾性命,“噗”地一跳,跳到鼋背上,没到一刻,便到了河东。这时,樊哙正在集上摆狗肉摊,刘邦问樊哙:“生意怎样 ?”樊哙讲:“三天没有开市,狗肉存了一挑子。”刘邦见狗肉就吃,说也奇怪,刘邦一吃,旁边的人都围上来了,你争我夺的,没—会工夫,就把三天存的狗肉统统卖光。打这以后,每次赶集,刘邦总让老鼋驮他过河,到樊哈狗肉摊上去白吃狗肉.樊哙恨死了,躲到河东来,还没躲过刘邦。他怪来怪去,怪这老鼋不该把刘邦驮过河来。他便偷偷地把这个老鼋杀了,放到锅里跟狗肉一齐煮。刘邦一吃,感到狗肉比过去更鲜了。一问,才知道樊哙把老鼋杀了,和狗肉一起煮的。心里不痛快,嘴上也不好说什么.不久刘邦当上了泗上亭长,想起当初樊哙杀老鼋不让他过河,太不够朋友,就借口樊哙脾气躁,身上不能带刀,派人把樊哙的刀给没收了。樊哙没得刀,只好将狗肉煮得更加熟烂,用手撕着卖给人家吃。谁知撕的狗肉比刀切的味道更香更美,生意更好了。
& y7 R8 _& i1 s/ `0 e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樊哙也被封为舞阳侯。有一回,刘邦从徐州回沛县,想起家乡的狗肉好吃,便召来家乡父老,用大块狗肉下酒。酒过三巡;刘邦乘兴起舞,作《大风歌》。这么一来,沛县的狗肉就更加出名了。
; k5 C3 w) S: e1 T' j w$ E9 R5 {9 j2 C' U
<4>) }5 u; \ k2 V1 c
- {% H) X( [+ I3 _5 \ 虺城为范楼镇<秦时属沛县,后划归丰县>的一个自然村,普普通通,不见任何超凡脱俗之处。然而在三千多年前的虺城,俨然是一座绚丽繁华的都市,富丽堂皇的王城。它集南北建筑之大成,容东西景致于一体,为丰县这块古老的土地点缀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3 _. p, N0 ^/ C! |6 x% q; O商汤时代,左相仲虺受封,建城于此,人称为“虺王城”。按传统说法,虺城占地五公顷,城内有亭台楼阁,水榭洞天;寺院神塔,幽雅庭院;五行八业齐备,游乐场所俱全。虺城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集会、交际、贸易的场所。
# P5 j* N% I4 i$ H# P( J几千年来,朝代更迭,兵燹水患,使虺城的昔日风光早已不复存在,琼楼玉阁、梨花雅院亦只在美好的传说之中。现今人们能说道的也只有虺王墓、虺王庙、月照井、饮马槽等残垣剩迹。 / [9 O* Y4 }, }
. A0 {6 }5 W! M2 f
<5>5 w2 y( ~0 y$ ?: q3 Z5 s- r/ W
; h7 o; w5 Z' X1 a; | R" `, S 在微山湖的西南部, 有微山岛, 素有”佳景绝处”之称.微山岛东西长6 公里, 南北宽3.5 公里, 面积为8.46平方公里.岛上地势起伏, 山石险峻, 溪水流淌, 林木荡郁.微山高90 米, 为岛上制高点.山顶有古墓”殷微子墓”.相传商代末年国势颓败, 商代嫡孙微子数谏纣王, 被拒见疑, 逃来此地隐居, 死后葬在岛顶凤凰台上.山、岛、湖都因此得名 d% B, U0 e, Y# \- O; M$ |- j( Z
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做子为宋国始祖,死后葬于宋国留色(密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
: G+ t1 w( ^1 R
9 I. }' T" D3 V" i b<6>$ U2 S" q- Z5 t U, l
- D3 F6 }. X% c R8 V' q
吕墓,即吕公墓,又称吕母冢。是吕后(吕雉)父母的合葬墓。墓在沛城东北四里的固堆村,直到六十年代,村北仍有高隆的大土岗。吕公自单父,即今山东省单县,避仇移居沛县。吕公有二子二女。长女吕雉嫁于刘邦,成为后来的吕后,吕后曾协助刘邦打天下,刘邦称帝后,又协助刘邦诛诸侯叛乱。刘邦死后,她掌管朝政,后又临朝称制,封她的侄子吕产、吕禄等掌管朝廷大权,危及汉朝。周勃与陈平在吕后死后,共同诛灭了诸吕。吕公次女吕须,嫁于樊啥,她也被吕后封为临光侯,专权用事,在诛诸吕时被杀。
1 P4 r6 n" X( r. n 相传吕墓原来占地百亩,有围墙,里面松柏参天,墓前有石道、有石人、石马、石桌、石凳。附近有一村庄叫防陵,是当时专门护理陵墓人家住的。“古沛八景”诗中“蔓草寒霜吕墓秋”,就是描写吕墓“蔓草”丛生的荒凉景象。
/ J' c* [2 `) e1 {! c0 ~! c& u现吕墓已被群众取土成为平地,在固堆村后,距县城北2公里
& r- x) ^/ F% o8 Z3 `5 ]4 u$ ^; G8 Z, q9 H1 H @
<7>
5 p5 W/ }. p3 c0 Z9 k9 n
: D( b; H# b% ]! O3 ` 在古沛八景中还有一处幽静的去处,那就是“琉璃井”。古沛八景诗云:“琉璃清泉犹挹注。”琉璃即指琉璃井,群众也称它为八宝琉璃井。有关琉璃井的说法很多,主要有三种。# ]/ { ]" _$ S/ F; i+ W0 `
6 X# t, T7 n' u' E0 V
一是传说是秦始皇所凿.《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东游,为压天子气,凿井浚沟,以断王脉。”对此,历代诗人都有吟咏。清代吕亻叔《琉璃井》诗日:
8 t* H4 B- j) Y* D/ q 银床剥落依层台,曾是秦皇旧凿来。
0 \" W( T1 F( ~. R. M# P 泗上一泉初见水,咸阳三月已成灰。. [# D2 P1 l+ a% u, ]
传说也好,实情也罢,我们能够想象到,秦始皇东来视察时,确实感到了人民的不满情绪,他很想把这不满平息下来。但秦政不除,人民反抗的烈火是扑不灭的。明嘉靖年间,日本使臣过沛,观览此井从另一角度写了四句诗:
5 ]4 Y: Y1 i" y% f( S 玉虎风清转辘轳,汉家汤沐旧规模。
9 I0 C1 k, f! l5 p 不知一勺寒泉水,洗得君心杂霸无?
3 M3 `' v" Q/ S5 h; E暴秦扑不灭人民反抗的烈火,终于遭到了灭顶之灾。琉璃井是历史上的一面镜子!" V0 e$ Z. [9 ~. h) {
二是传说李三娘打水之井
6 [; ~$ v$ A, `9 Z) U/ ` n 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微贱时,自称是前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在沛县生活了一段时间,并娶李三娘为妻。李三娘沛县人,三娘是位贤明的妇人,刘知远称帝后,她曾多次“为民请命”。有一次,刘知远准备征收人民的财物犒赏有功的将士,李三娘劝到:“陛下从河东创立帝业,还没施一点恩德于人民,而先夺取人民的财产,使得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不是新天子救民之意,请您拿出皇库里的财物慰劳将士,既使财物不多,不扰百姓,人无怨言也。”刘知远采纳了三娘的话,没有征收人民的财物,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皇宫内外对三娘的敬仰,传为巾帼贤良。后来,刘知远死后,三娘回到沛县定居,过着自食其力的艰苦生活。她经常到琉璃井去提水,日久天长,加之年老体弱,致使石制井口勒出无数绳痕,这些绳痕任你怎样数,总也数不清。+ d" @8 ]+ P5 y: ]1 g1 J& f7 Q/ S: m
这一传说寄托了人民美好的祝愿,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实际上我也更愿意相信这李三娘打水之说。+ f$ W" ^/ a" E" C/ o
三是刘邦回乡之说+ W& `+ {- H. A0 {
刘邦回乡歌大风时,军队人多,把石栏勒出道道绳痕,明末沛县著名诗人阎尔梅<阎古古>诗曰:“军多汲尽琉璃井,无数绳痕泐石干。” M) t& R0 J6 q# Q- N0 t1 O1 M
这一说和刘邦有关,也是许多人相信的说法,而且此井现在泗水亭公园,所以碑上说的是刘邦回乡之说。
& j6 @' n5 n8 z& ?
7 T& i1 W& W6 o) B, i) `9 W: X<8>% F. @" Y3 x" N7 v& k# O
/ ]6 D5 x7 q% j z2 ^! K! P
微山湖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沛县部,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相连,通称南四湖。商末微子曾避难于湖岛并葬于此地,微山岛、微山湖及微山县由此得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