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泳运动是运动医学中一门新兴学科, N( `2 P. a- S# t/ U r, P
【转贴】泳运动是运动医学中一门新兴学科。冬泳不单是运动,还具有冷刺激独到的健身医疗效果,这点已被世人所注目。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和冬泳爱好者都发表了很多有关冬泳学方面的论述。大量事实证明,冬泳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冬泳是集防病、治病、健身、抗衰为一体的最佳项目。
& Q* L a- r. O+ _9 d关于冬泳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应激”论是目前被大多数公认的一种说法。) v" G7 D% w5 P3 Y1 d
7 ^# j& o: g; i+ d应激是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动因)作出相应的一些反应的全过程。* q- E3 |' k* \& m |0 l$ h
6 B X# I8 ~1 h4 X$ {3 y5 d, L适度的应激量可激发体内产生良性效应(产生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这就是应激的积极的一面,相反则损害机体健康乃致病。
) [' {, I& ]0 v' V V+ u
+ C! p- B9 }% f5 } R5 q- m0 _冬泳就是利用个体可接受的的冷刺激量来激发人体各系统功能向有利于自身健康生存方面转化。& v& p( l& r, B6 A" F, e
( P7 f- F4 V4 O一般冬泳爱好者应在夏泳的基础上逐渐过渡。慢性病患者参加冬泳应经过医生同意.初练冬泳时,每次时间要短夕刚下水时感到发冷,随后皮肤红,觉得温暖、舒适,这时应即出水,不能等到身体寒战、手脚发麻时上岸。9 [+ u( \) D( @3 s
/ Q& U# K c& q
上岸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直到身体发红为止,此时如较快地感到暖和,轻松,说明锻炼适度。上岸后如长时间暖和不了,即是过量的表现。经常按照科学要求参加冬泳,能提高心血管、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冬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9 @9 T* I, N+ \6 d
( o% z5 X& `, i) U" ^; N( E
按全国冬泳协会编辑出版的《冬泳》记载分类,在17.6度(广东虎门的冬泳水温)水温以下游泳就是冬泳了,然后再分3个层次:冬泳在4度以下水温时的为“冰泳”、在4-10度水温时的为“寒泳”、在10-15度水温时的为“冷泳”、在15-17.6度水温时的为“凉泳”。! ?+ y+ O0 P; _) ?7 `1 J
0 ]9 a/ W0 ` H- @- K由于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人在水中的散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许多倍,所以冬泳之冷冷在水中而不是岸上。在水中的冬泳者,: `- e) a+ S8 n- R
不但要为自己的肌肉运动供应能量,而且要通过血液循环向体表快速供热以保持体温% ^$ B B3 q3 ?% }
冬泳之冷冷在水中,水温是冬泳难度的关键指标,而水有一大特点,即到了零度就要冰冻,因此全世界所有的冬泳者都是在冰点之上的水中游泳的。. _4 C9 o$ x" y" p
为什么敢冬泳的人不多,能坚持到底的就更少了?说到底还是人的意志问题,冬泳被誉为“天下第一锻炼”,又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原因亦在于此。这个“天下第一”的“勇敢者”确实不好当,即使有多年冬泳锻炼经历的人,每逢三九天还是要发愁,下水时也是要鼓起勇气的。1 E" {; L) d0 w: `; V2 ]5 `) N
: g# \! M# B a
冬泳虽被人们称为勇敢者的运动,但只要了解了其中的道理以后,就不再那么神秘,其实它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了不起。我们只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只要身体没有禁忌症,意志品质稍坚强一些的人都可以坚持下来。
M' K- y+ s p' a* i* j5 r/ _
9 D, U& l8 {6 X0 z0 C" ~“下水要果断”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使是游了多年的人,每次下水前也有程度不同的犹豫。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当只有你一个人下水时,你可能会感觉到很冷,但当一群人都下了水时,你的感觉就不那么冷了。所以,新手要尽量在人多的时段下水。6 X6 T0 g s& n; m: A8 ?$ b3 t
冬泳是否指冬天里游泳?
4 _6 h U' y2 M$ J这样理解不够全面。我国辐员辽阔,地跨寒、温、亚热三带。秋末初春时节亚热带“温暖如春”时,寒带还是“冰天雪地”。冬泳一般是指头年秋末至来年初春在江、河、湖、海,露天泳池水中游泳的称谓。室内游泳也能健身,但效果不如在大自然中的低温水里好。
% t% D$ L9 f* @6 z1 T& e# f7 E4 L: E, |" @) B$ P
冬泳时水温多少度最理想,游多少距离最好? 2 M" a( q5 T. m
这不能硬性规定。应根据所在地水域的水温,天气来调整游的距离和时间。水温1℃一15℃左右,冬泳都能取到理想的效果。气温低、风大时游的时间要少些; E- K' A( M" k1 B8 f9 F
冬泳下水前应做哪些准备? 1 m" C1 g* U3 e3 t3 z, H& ?
换上泳装后,在低温中活动腰、腿、肩3-5分钟,接受低温的空气浴,使皮肤表层适应零下左右的冷空气,这样在2℃的水中就比较适应了。( M0 K5 ]. d9 e
2 A, O" a! Y% ]/ {5 X
为什么说冬泳是“血管体操”? 2 N( x+ G4 f- u1 P' |2 E. m
冬泳是通过冷空气和冷水刺激人体进行锻炼,它能促进血液加速循环流通。皮肤在强烈的冷刺激下,表皮的毛细血管急剧收缩,促使血液回流心脏及深部组织,促使主干血管及心脏加速扩张,而后血液又被心脏强力泵回体表。如此循环往复,一张一驰冲击锻炼,血管的弹性增强了,延缓了血管的老化。同时血液在血管中快速强劲的流动,冲刷着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和胆固醇颗粒。即预防了血栓的形成,又减缓了血管硬化,故冬泳得到了“血管体操”的美称。7 R% i' y4 q9 i7 l
S, g- ?4 P- I3 z' Y冬泳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哪些益处? B* i, d& P9 w8 ^! [6 x
正常状态时,人都是胸式呼吸,即肺叶上半部的肺泡在扩张工作。其余的肺泡主要是下叶的肺泡长期闲置不用,逐渐失去活力,微血管闭塞,细胞膜功能退化,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易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冬泳时用腹式呼吸,全部肺叶都要运用,同时全身肌肉都在剧烈活动中,需氧量很大,呼吸次数又受技术动作限制,只能大口快速的腹式深呼吸,呼吸系统受此锻炼,肺叶扩张有力,肺活量增大,肺功能得到增强。所以冬泳对人的肺功能的锻炼能起到很好的作用。2 \: ]- j+ }! s$ R3 m- f( S
1 q* z9 P5 ~ i( g5 x冬泳对人的颈腰及关节疾患有什么益处?
2 _) R' P7 x6 r人类站、座、走、跑都是直立姿态或直立运动。从幼儿会走路开始,全身的肌肉只用于单向运动,缺少逆向运动,关节伸展运动大大缩小。直立形态时,脊椎间隙相互叠压,又缺少多轴性运动,颈、腰椎因气血流通不畅导致疾病从生,四肢因此血流受阻,大脑供血不足。而冬泳是平身和低头位的运动。蝶、仰、蛙、自由泳的姿势都是平位的全身性的逆向运动,仰游还有倒走的效果,自由泳和仰游的交替划水和打腿,能调整左右半脑神经的协调性,对调节运动系统的功能,开发人的智力好处很大,加之冷水的刺激,促进了血液流通,许多慢性疾病不治而愈。% d* `( Q% x0 A2 U% L( m
/ {0 j; b' y5 w0 h6 b- _1 i7 d冬泳对皮肤有什么危害? + o" l3 u; L- O9 [& O9 r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700-800倍,冬泳时全身皮表层都得到水的按摩,皮表层水按摩与皮下的强力血液循环不是同步的,这样改善了皮肤表面的细腻性,提高了皮肤的弹性,肌肉显得饱满,减少了皮肤的皱纹。冬泳者的皮肤光泽、红润、有弹性。由于在有风的大自然中脱换泳装,风吹后,下肢皮肤易干裂。预防的办法是:下水前腿部擦润肤甘油,每周洗1-2次热水澡,并擦甘油。
2 w' O* G% C Y! ^3 z1 A% s5 W" [! k4 D$ W
为什么说冬泳是高速高效的运动? ; P/ l- Y' N; T5 _, W4 j
冬泳在水中的时间并不长,因不同地区的水温气候不同,冬泳者在水中游的时间约l一2分钟至十几分钟,用最短的时间就能达到锻炼的效果。水的导热能力是空气的30倍,冬泳一分钟相当于在陆地上跑半小时耗损的热量,所以人们称冬泳是高速高效的运动,而冬泳不流汗,人体的矿物质不失散,又大量吸收水面上的氧离子,对皮肤身体非常有利。4 q" d I+ ?5 L
: e5 i/ G/ |/ _. s( g7 }9 v/ {
怎样才算科学的冬泳? + o5 @/ @% w) b7 Y \
冬泳不是水温越低越好,游的时间越长越好。不能蛮干,不能攀比,要因人因地而异。应注意下面几点:(1)参加冬泳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从夏季开始,天天游或隔日游直到冬天,身体对水温、气温有了同步的适应过程。(2)身上有汗不要下水,下水前必须作准备活动,脱衣后适应一下气温,再向身上浇点池水适应一下水温,然后才能下水。(3)冬泳不能过量,要适可而止,掌握好“度”。身体状况和水温、气温决定人在水中的时间,刚下水感觉寒冷刺骨,不太适应,游一会儿就适应了,游到又有冷的感觉前,尽快出水上岸。(4)冬泳者之间不要互相攀比。在水中时间的长短,要因人、因时、因水温和游的快慢而决定。(5)出水上岸后,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穿好衣服,搓手按摩或慢跑使神经末端恢复正常体温。(6)过饥、过饱都不要下水,吃饭后休息一会再下水。(7)饮酒后,不宜下水。因人体进入冷水后,体表血液急速向心脏回流,与酒后血管扩张相对抗,且酒后加速了体表更快的散热,换气量大增,人体耗氧量成倍增加造成体内温度下降,表现为气短,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因缺氧导致窒息休克。(8)身体不适,休息不好,心情不好都不要勉强下水。+ v% c5 M- J0 w. T1 b& t
$ p2 N5 b7 ~; E
科学冬泳的这个“度”人体怎样掌握? 5 F1 _% p6 i$ J
可从三个方面掌握:(1)感觉;下水游一会,适应了水温后,再多游手指尖、脚趾的末端神经稍有麻的感觉应迅速出水上岸。(2)上岸身体发抖、打哆嗦,这是游的超量了。(3)观察:离水上岸后,皮肤发红,有还想游的感觉,此时正适量。反之皮肤发白、发紫,说明游的过量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