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13 21:17
|
只看该作者
黄海波涌忆家语-----怀念老革命家谷牧 |
. R* N* L+ U" o- D3 y 11月7日当我从电视上得知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后,心里沉甸甸的。我与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虽然只有一面之识,但是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和有关对滨海革命根据地的怀念之情至今还浮现在眼前。
" v, \. {* ]. U6 D; T7 P 0 N2 r% C3 ^" q0 @0 x% Q/ _0 o
平民拜访成上宾
% @. e; c% h. ?8 F3 r8 k/ v/ P# w D4 U
那是199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受谷牧同志在战争年代的一位老警卫员李东述之托,借进京出差的机会去看望他的老首长。谷牧的个人住宅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小酱坊胡同。是一座独门独院的花园楼房。据说解放前这里曾经是傅作义先生的一座别墅。我按照约定时间提前进入谷牧的家中。首先出来迎接的是谷牧夫人牟锋同志。牟锋说:“首长还在休息,我们先拉着家常”。 牟女士自我介绍说:“我原名叫牟乃秀,我妹妹叫牟乃荣。我们是老乡,我家是日照大岭南头。我父亲解放前在青岛铁路局工作,属于开明企业家。主动资助乡亲贫民、支持革命武装”。0 b$ ]# \, h* J% @$ @$ k; @
8 d; q( l/ Z( G8 y$ e' V) n$ Q 2点30分,谷牧准时下楼,来到客厅寒暄落座后,一边喝茶,一边询问日照的发展和他的老警卫员李东述的身体情况。当谈到解放前他在日照工作战斗过的经历时,他的眼睛格外明亮、话语中饱含激情,充分流露出他对滨海老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生涯的无比眷恋与怀念。谷牧那平易近人的和善态度让我从内心里敬佩。一位国家领导人视平民为上客,拿乡亲做知己的亲民意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会见结束后,他走到院子里还主动招呼说:“来,来一趟不容易,我们一起照张相吧”!我和他老人家的那张合影照片一直珍贵在我的相册里。6 z1 ^! ?: y. v* W
5 h( ^4 w4 x; C" p' S& r 耄耋难忘滨海情
$ K G" @$ q/ A
6 t, s' [, n5 z% P# O4 V6 a 我从与谷牧及其夫人牟锋的那次交谈中,了解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往事。从牟锋口中得知,谷牧,本姓刘,原名叫刘家语,参加地下党组织后,为了怕连累家人,所以改名为谷牧。另外还曾用过刘曼生、刘景希等名字。1914年9月谷牧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宁津镇东墩村。谷牧在家中是独子,另外还有4个妹妹,父亲早逝,靠爷爷和母亲刘王氏把兄妹抚养成人。在爷爷的支持下,谷牧不仅读完中学还到省立第七乡村师范读书。谷牧自1931年离家参加革命后,有好多年不能与家人联系。母亲想儿子晚上睡不着觉,老人每天晚上在村中的街道上来回游走,边走边喊着儿子的名字。当时街坊邻居常说:“家语的母亲想儿想不煞,别人就没有想煞的了!”。其实谷牧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后来他与牟锋在日照结婚后多次将母亲接到身边居住。遇到战事紧张时就派人护送到荣成老家。谷牧的几个孩子分别取名刘念远、刘会远、刘历远、刘燕远。他为孩子取名字时,都是根据孩子出生时奶奶是否在跟前来起的,其意中分别含有“想念”、“相会”、“离去”、“远在北京”的游子情感,包含了谷牧本人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和孝敬之心。在谷牧夫妇的孝敬关爱下其母亲去世时已经超过九十岁。
. K+ V# K% c+ I q/ X谷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两次在日照工作。因而他对滨海革命根据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期间谷牧曾随一一二师进驻日照县碑廓一带,在日照县费家湖和山口、沟洼、上元、下元、牟家小庄等村开展群众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建立地下工委组织,发展抗日人民自卫武装,并从日照招收了一批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充实到六六七团。下元特支还将日照县的秦亢青、郑干、牟乃秀(牟峰,谷牧同志夫人)、等10余名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血花剧社”,排演抗日文艺节目,激发了日照人民积极投入抗日斗争的信心。
- a2 N; N8 A) c2 F& ~( h+ ]+ W- m: e- g ]
在解放战争时期。谷牧任滨海第二地委书记兼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1948年起任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委,鲁中南区党委副书记兼鲁中南军区第一副政委。 _) D# v c K
据谷牧回忆说:“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有一次滨海军区司令部开会先是在莒南县,敌人来了,我们就赶紧转移,跑一晚上,第二天刚要接着开会,敌人又追上来了,后来转移到了莒县的石龙口继续开会。后来敌人又跟上来了,我决定不能再退了,再退就出了滨海了。于是我们又倒回头来往敌后插。这一招还真灵,敌人在摸不透我军意图的情况下,也自行撤退了”。
& S& ^+ F) x0 i+ ]' {2 |7 d谷牧还回忆说:“47年有一次接到华东局的通知要我去临朐开会。我带上两个警卫员骑着两匹马,途径黄墩、街头等地沿着山路走了4天才到。走到哪里就到老百姓家中借宿、吃饭缴钱。48年夏天有一次我去沂水大闽庄参加完鲁中南军区会议后,坐着一辆重卡车返回滨海司令部。晚上行至莒县城东的沭河桥时,由于刚下过雨,桥面被水漫了,倒车时一不小心汽车掉到桥下去了,只有车头露在外面,衣服行李全都湿了。我只好和警卫员李东述来到河东岸的官庄村,我写了封信当晚派人送到了设在前横山的莒县县委。第二天早晨,县委安排了六个人牵着水牛、赶着毛驴来到沭河中间,很快就将汽车拖了上来。所以说,革命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是艰苦卓绝的,是一刻也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的”。
+ ^( Y5 I. A% `9 }7 G# c: g 老警卫忆首长5 V) T# ]$ \ A1 A
4 C) y% V& Z6 A/ c6 J9 v7 w* x
在谷牧逝世的第三天,我来到了谷牧的老警卫员82岁的老离休干部李东述家中。听他讲述了许多有关跟随谷牧当警卫的故事,共同缅怀谷牧这位扛过枪杆子,拿过笔杆子,把青春贡献给滨海的革命老人。* W/ g+ J/ O' r# p* c# ~
" |) z, U0 G) ]李东述说:“我是日照市三庄镇李家沟人。46年参军,在连队锻炼了不到一年就被保卫部选拔安排到时任滨海第二地委书记兼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的谷牧的身边作警卫员。我们一共两名警卫员,和我共事的另一名警卫员叫朱洪德,后来又换成乔丙彩。我跟随谷牧工作了三年时间。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X& M. G/ V: ~2 A8 l7 H
: W, d/ c. R9 y: ^4 n; F李东述说:“谷牧是一位很有修养、知识丰富的老革命干部。谷牧平易近人,很少见他发火,在军分区司令部里威信很高。那时侯全分区只有谷牧个人有一部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收音机。每天晚上都有好多干部聚集到谷牧的住处与他一起收听新闻。有时见来的人多了,谷牧就把收音机让给大家在院子里收听。谷牧工作非常刻苦认真,每天晚上他的小罩子灯都亮到深夜。他的毛笔字写的非常漂亮,除了会议记录以外,平时批发文件、来往书信他都是用毛笔。他的生活也很简朴。虽然部队安排他吃小灶,但他一有时间就端着饭碗到连队里和战士们一起吃大灶,体验生活。48年歉收闹饥荒,部队供应非常紧张,有一段时间,他连续吃了一个星期的老地瓜秧,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便泌干结,好长时间才调整过来。: S7 I1 ~# b z+ Y; R7 ^
( g* ?% n$ [9 {1 a 平时每天早晨起来到山坡上去散步,我们在后面有时还跟不上趟。他的个子虽然不算高,但是很结实,也很灵活。骑马时时常不用马扎子,撤撤缸子左脚一点地,右腿一骈就骑上去了。由于常年风餐露宿,他患有关节炎,有时手骨节都肿了,我劝他用药酒治疗,每天一小杯。1991年我到北京看他时,他让我住到他的家中,还陪我喝高度北京二锅头,我问他现在能喝多少?他自信的说:‘半斤酒还没问题’。他母亲笑着对我说:‘李东述你真是好大的脸呀!我们家中所有的亲戚来北京都是去住招待所的”。% Z3 X9 |3 O4 Z5 r) H% q
李东述还回忆说:“八十年代,国家要在沿海扩建煤炭码头,谷牧一开始就倾向于建在日照。可是江苏省就想争建在连云港,于是有人告谷牧的状,说他偏向亲戚。后来中央安排万里出面召开了一次海洋专家会议,进行了科学论证、综合分析对比,最后还是决定把港口建在日照石臼。当我当面问起此事来时,他只是以笑作答”。+ U# N/ B% e" k. z
9 u( F6 _( X% W8 T. ~
李东述最后深情地说:“我的老首长谷牧同志多年来对我一直非常关心,每次来山东他都要打电话捎信让我到他下榻的宾馆聊上一会,询我有什么困难和要求。1977年当他得知我的儿子李华山还没工作时,就主动给临沂地委书记朱奇民写了信,地方组织上很快就给解决了。老首长虽然撒手人寰,但是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11月8日按照谷牧老警卫员李东述的意愿,由我代笔,向谷牧治丧委员会及谷牧家人发去了唁电。
2 ]/ H B! ], d$ k, P; A- A! L5 |) H8 O" M
谷牧长期分管经济工作,历任周恩来、华国锋、赵 紫 阳三任总理的副总理,是邓小平经济改革政策的积极支持者,是中国创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人之一,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工程师”。被日照人民誉为“日照的好女婿”。得知谷牧同志逝世的消息后,日照的干部群众无不动容。
. B) B* i, Q* f5 d黄海波涌忆家语,日照万众念谷牧。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青春献滨海,寄情日照港。愿谷老安息,古老的民族气节和革命精神千古长存,永垂不朽!
; S& D9 b* ~1 j+ i) ^" d# F, K$ N8 X9 s. u
|
* z0 u; A2 L3 Q' K5 O8 m# q+ _# {+ v* ^- i* z, h
[ 本帖最后由 浪里金身 于 2009-11-17 22:4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