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D& x0 k8 o. o 建国之初被国家列为“凡有锻炼身体价值和目前条件允许开展的运动项目”之一的游泳运动,且作为竞赛项目,每年举行。在1950年,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武汉等城市均召开了全市性的游泳竞技大会,1952年9月14--16日,广州市越秀山游泳场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游泳比赛。在努力竞技建设、财政尚不宽裕的情况下,政府在许多城市修建了露天游泳池,一些地方还利用海滨、江河、湖泊,建筑了天然游泳池。游泳运动就这样在华夏大地迅速地普及开来。$ p8 Q1 `1 v V- `
9 l5 X5 m# F5 a2 J
1952年起,新中国运动员们开始参加一系列国际和双边游泳竞赛活动。1953年8月9日,吴传玉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中夺得男子100米仰泳第一名。这是新中国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块金牌。9 \8 ^7 D1 u, r5 ]% m; [% j4 q
( K5 H( [2 C: y9 e. M Y 1955年10月21日,在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上,国家体委直属北京体育馆落成,为迅速提高我国游泳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条件。两年后,在广州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游泳表演赛中,戚烈云以1分11秒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成为我国第一个游泳世界记录创造者。$ m7 y: ~/ `4 v* L# f
- r5 k1 I: c8 t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1956年5月,毛泽东首次畅游长江,之后又两次畅游长江,由此拉开大规模群众性横渡江河湖海的活动。1956年6月,武汉市组织了首届渡江活动,横渡规模在1960年第五届渡江活动中达到高潮,十多万人参加预选,一万多人参加决赛,场面蔚为壮观,举世罕见。“文革”开始后,大规模的群众横渡江河活动,替代了竞技游泳,全国各级游泳竞赛全国停止,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初期。/ h# a8 G3 C& ]4 F3 G
6 |0 M) n2 R+ b 伴随着1971年的恢复锻炼,游泳运动开始复苏,到1978年已全部刷新“文革”前的全国纪录,同时,水球在1978年亚运会上夺冠,表明中国水球已经崛起。$ `+ `. _" r0 i$ D
" C# R* L8 d3 A9 L. L7 s3 Q- E
1980年7月,国际游联恢复了中国游泳协会的合法席位,24年与国际游泳界未通交往的历史结束。意识到在中国全面登上体育世界舞台后所肩负的重任,游泳届制定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1982年12月的第九届亚运会上,叶润成在与日本选手的较量中首次获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后,更多的游泳健儿开始不断地取得更多的奖牌,北京体育馆由此有了另一个名字:“世界冠军的摇篮”。' a8 U- I+ L; z
. Q1 V* B& ^$ D; _
1984年,花样游泳运动也在中国开展起来,在1991年的世锦赛上,首创抛起腾空动作,让业界为之震动。。。。。。: p2 \4 K& 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