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得意 毛志成 “得意忘形”这个词,是从庄子“得鱼忘筌”等许多比喻中提炼出来的。什么是“得鱼忘筌”?就是捕到了鱼的人只关注鱼本身,从而忘掉了渔具及其价值。但切切不要连鱼本身都未必捕到,却天天将渔具(如今天的高级进口渔竿、渔钩、渔线、鱼饵之类)四下里卖弄,大讲其是从什么贵人、富人手中买来的,花了多少大价钱,意在证明他本人是“高品位”的人。
% G: a5 I# R5 h) R* G; z4 f7 X8 N" C+ P; }2 h% P. |- N5 j
推而广之,人身上(尤其是身外)有很多的“形”,如地位、头衔、名气等等。那些东西的“真意”,只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办了实事,有实益。一旦此人被客观实际证明德才皆虚,业绩皆假,还是将那样的“形”忘了为好。1 d* N" U) t, B6 Y
; k3 I: \% Q8 n. v" }6 T; G" W “得意忘形”,即一旦得势、得志、得时、得趣就大失原态,连“形”也成了四下里张扬的对象,这样的现象却颇为普遍。
. x, x, b. D- f ^5 a2 R- P9 ]0 }7 k8 l8 d5 R
人们常说小人得志、小人得意,即为此意。不过细想起来,一经得志、得意就大显其形,大卖其形,这样的人注定与小人无异,不论他把“形”包装得多么像贵族!; `5 ?2 ~! f3 e6 V
; M- [9 l$ y* |$ ~; f( R2 E9 c
极左年代,被压、被整的人接二连三,数不胜数。那时,除了少数“政治宠物”得意之外,有点德才的人(尤其是有大德大才的人)几乎都活得不如意。今天,有点本事的人都活得顺畅了,有大本领的人更加得意。这是大好事,值得庆幸。但一经得意便忘乎所以而且盲目自标高价的人,数量似乎也多了起来。好像中国举目便可看到能人、名人、精英、大师,想找到纯粹的正常人都很难。其实,这也未必是什么好事。一个人的口太大,一说话就使用吓人的口气;一个人的眼太斜,不会使用正眼看人,时傲时媚;一个人的腿站不直,走路时只会使用昂首望天状或忽亢忽卑状;尤其是一个人一旦戴上了高帽子(如“著名人物”的帽子之类),就本能地摇头晃脑,不可一世。这样的人至少说明:他的德才不真、不实、不大,很多时候是装出来的,或被愚人捧出来的。- a/ Q" s, |* |- F& {3 _& ~" Z+ A
6 j0 }/ P: c' _/ f1 @
在许多真正的美德之中,谦虚应居首位。而今天,谦虚之人不仅越来越少,甚而濒于绝迹,而越来越多的是狂傲和卑怯。
" X( Y% I7 M& T" @- p8 M2 J4 s
% u# C7 F8 g `5 V+ o! C 有一句古话叫“学,然后知不足”,而越是不学或学之甚浅的人越是自认为博学多知,自我感觉常常过分好。真正名副其实的高论首先是很谦虚地“学”出来的,基于此才能将常识深化为学识。反倒是连“学”都不诚不精的人,又极容易将极老的常识、俗识、浅识作秀为“学识”或“卓识”,其讲态、语态也有得意忘形之感。
3 u1 ~+ { o* z
! o. |* Z; p0 C" w, T离“得意”远些,再远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