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情人节”源于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5 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跂(qi)彼织女”、“睆(huan)彼牵牛”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为牛郎织女的恋爱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丽女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大概算是牛郎织女故事最早的雏形了。

  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惊人吻合,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二者隔沂河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一银河一织女星”遥相呼应,有着惊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独特景观,而中间的“沂河”更是与“银河”绝妙谐音。最绝的是牛郎庙旁边有一个村叫牛郎官庄,村里的人都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由此,可以推断“牛郎织女”应该是确有其人,也许可能是“牛郎织女”的真人故事感人至深,在历代相传中不断神化,以至形成今天的神仙传说版本。

  在中国众多的节日中,“七夕节”形成得很早。这一节日萌芽于先秦时期,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到汉代终于定型为一大节日。时间是每年阴历的七月初七,民间称“七夕节”、“乞巧节”等。从文献记载看,“七夕节”的最初形成可能和人们识别并掌握天象知识有关,古人为了解释天象,正好与优美动人的牛郎织女传说结合,最终形成今天的版本。

  从沂源相关文献资料看,织女是当时全国闻名的织布能手,由此带动当地百姓养蚕织布,从沂源牛郎官庄村历代沿袭养蚕、织布等习俗可以很明晰的看出来。她们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织出的绸缎通过周村旱码头,踏上了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古“丝绸之路”,最后卖到了欧洲。伴随着美丽绸缎销售到欧洲,牛郎织女传说也流传到欧洲及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西方)爱情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情人节是每年的2月14日,我们从数字解析来看:2代表俩,14是两个7的和,即“双七”,恰好与我们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吻合。现实生活中,把“七夕节”比作中国的“情人节”简直是南辕北辙,应该是“情人节”是西方的“七夕节”。[提醒广大商家:“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一苇博士考证:中国七夕节始于公元前206年的汉代,而西方情人节始于公元270年,相差500余年,这种文化传播是很有可能的。
2#
发表于 2009-8-25 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25 2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8-25 21:29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传说。祝牛郎织女七夕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28 1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2 11:24 , Processed in 0.03106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