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伦常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4 1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人道
3 x& f$ Q% H" n8 X/ n# X, X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3 Y' g( [: J8 `) D  y. {; z3 w
  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没把家人教育好。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老人有德,子孙兴旺。" O% b3 |$ Q# l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9 m1 r" p  U3 S8 m4 _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女就兴旺。
( V; n- o4 ~1 e2 ]. Y' O1 o: J/ K( N0 v0 c- a) z6 O
  父母道(中年道)6 P( G% p! J4 H/ a6 `, k$ ~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 w4 `0 z/ L% @# o5 D7 q  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和,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Z% Q4 v) Q0 F" f: O0 Z5 U  小孩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有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怎么教育都不到位。孩子不明理等于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e( @1 G0 f0 l" L) v* C  v  B* D! z
  教育孩子有五部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而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忙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0 E+ i+ M" \  u, N( [, [* b; B4 l  小孩子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天地的。孩子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的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 e" J$ t/ p" r3 H4 e! B
8 I! ?3 v- j" C, N' X9 a6 [" \  夫妻道8 ~% E. ]+ [5 G5 s% t
  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美满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该给予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9 x; k, ^( N8 c4 S
  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觉爱无价:不抬高身价,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处。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1 o! G' S' q& A4 ?# ~( d
  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 z' l- J' |8 ], X; h  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2 i+ t, I$ g- G& J) e4 V
  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送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 C# O+ M+ G( N
  男女平等是指权利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是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 \, R2 ~$ u$ }$ `) D# F! r- k  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生命。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相互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乐。
6 d( ]* T  {4 F! D& Q) N6 Q; ~
( i8 o) o4 H3 K* f  丈夫道* Q8 [2 L/ {  I: D/ U
  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二,说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刚”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被骂人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0 n# G8 h+ }5 _+ \$ d. {3 _9 Y7 V/ j6 S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
& @8 T! _& e4 y; s. A  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是领的意思,必须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妻不管妻。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妻子道
4 S# L- t4 c0 P% `, \& F/ X2 V9 L  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女人要柔和。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为人妻,自己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0:39 | 只看该作者
  子女道
9 l) ]7 v0 k( ~- H3 M( `8 Y" M% M2 r3 `$ m4 Q9 I9 ?
  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为人子女,年幼时很难在生计上帮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让父母担忧,不让父母担忧,是最大报恩。长至成人,要尽心尽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作为子女,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给老人物质上的满足,那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分,给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才是真正的孝。“顺”,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即使父母明显是错的,也不当面顶撞,父母有过,不但不埋怨父母,还把父母该做的事情也完善起来,这叫做为父母补漏。父母有过,子女能为他们补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贵星。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 G9 O8 z2 @8 h, s; R+ f7 _8 i

. O- m# g) E4 f) j" W9 F  生命降临在这个家,等于是和这一家的生命有缘。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尽孝,必须清三界。“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说。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养父母之身。孝心要处处顺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所近何事,我当奉行之,所亲何人,我当敬之。孝性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孝分有理孝、事孝、身孝。理孝,就是道理,就是要尊重理解父母。事孝,就是我们尽己所能,为父母提供物质方面的需要。身孝,就是我们要完善自身本分,不让父母担忧。给父母吃穿是孝身,让父母顺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乐,不令父母操心,这是孝性。子女不孝,就不会有福报,子女孝顺,父母自然就长寿。父母长寿子女不孝顺,那就给父母一生带来很大的烦恼,这样的子女就成了败家星了。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乐为尽孝,老人临终能令其安详含笑而去,算是尽孝尽到头了。; X$ c- _1 d2 _( Y7 }* d2 |

. b# j! g  {: o6 ^' f5 W# P. U  姑娘道
" g. W. B  G; f5 Y0 e; Y
/ b$ t( _. E; G$ r4 h) V; }+ d  欲当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姑娘是一家之贵星,以志为根,即立志不争不贪,立志孝双亲,敬哥嫂,爱护侄男侄女。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要心知众人的好处,能提起全家人的和乐精神,结一家的缘。0 i1 t8 M7 l$ i; b

! j/ `5 j$ f0 I/ E6 V, `7 x  姑娘是和谐婆媳关系的门轴,遇到婆媳不和时,要两面劝解,在母亲面前说嫂子的好处,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体谅嫂子,提到平日母亲的好处。这样在母亲面前尽了孝道,在哥嫂面前尽了悌道。: ?+ s% a( |5 F$ s, k+ H1 T0 q
8 s$ ?: a4 i' C# |9 y
  未结婚时,预先把做媳妇的道理练习明白,才能把握将来婚姻的幸福美满。父母对于女儿,是至亲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儿的言语行为十分自由。加上女子的天性,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爱撒娇,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总是顺从她,免不了养成娇惰的习性,有所要求,一不从意,便负气使性,不达目的不止。若成家后,仍执娇惰习性,必然导致家庭矛盾产生,自己也痛苦万分。因而,女儿在父母跟前时,先要学会侍奉翁姑的道。姑娘在娘家,对于经济方面,不负责任,若贪图享受,养成奢侈的习惯,到自己组建家庭,对于家庭经济是负绝对或相对的责任,但由于自己奢侈浪费的习性不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时期,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培养勤俭的美德,是构建未来幸福美满家庭的基石。当姑娘时,就应练习家政,如经济的支配、家庭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导等等,都是将来成家后必须面对和承担的,也是自己本分内的责任。若自己一味娇惰回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将来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乐,真正是喜星临门。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成为一家的福星。姑娘道明白了,会做了,则本正源清。/ E! E' I  p  T9 w* C6 J6 i
, N) x1 {0 z2 S2 v5 W3 |
  兄弟姐妹道
) B1 h) M" I! O+ C7 x+ V/ S9 z) o9 q. N8 u7 m4 W7 J( d
  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辅星,以义为根。“义”就是无条件地帮助,不惜一切代价,一人有难,其他人要到位帮助。条件好的,应该尽量帮助条件差的,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会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势单力薄,孤立无援。若兄弟姐妹间不能相亲相爱,父母一定忧心,孝道仍不能圆满。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帮助、相互补漏。得到兄弟姐妹的帮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兄长是半个家长,要以身作则,助父立业,协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继祖先德。兄长对弟妹,要和父母一样有爱心。当弟妹的,应该把自己的兄长(大姐)当作长辈。兄长做不到位的要为他补上,不传是非闲话,不怨兄长父母。活泼节俭、受命不辞,义所当为则尽力而为。学习全家人的德行,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做得到,一家就兴旺。成家后,要互相竞比家风,一家比一家做得好。兄弟姐妹之间,不要为家产而你争我夺,也不要因为娶媳妇后伤兄弟情谊。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尽,累及孝道。
4 h$ m6 }% B" {& @$ u
! W6 J6 X# m; w$ p  婆媳道" Y8 j0 r# P6 y4 {0 k! x

+ x; h" G1 N7 f6 @  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分居另过,家庭分崩,家道不兴。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娘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如不明白,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每个家婆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l2 m* `9 `5 F% W
1 p- e. F5 b2 X7 d
  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德行。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己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
8 `. i$ {& a8 E5 h$ ?% A
  h/ M+ q7 K6 R7 o8 ^4 `  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心。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根,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敬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家和万事兴,要相夫贵妻贤,就要孝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8 F; ^4 r3 V' f+ ]0 j# `3 z# R+ I- ?. |2 J. A% `: o% n
  祈愿:家家和睦,户户美满;人人快乐,天地祥和;国家安宁,社会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8-14 11:33 | 只看该作者
老猴子//你说的这写参刚//五长有谁喠德写道里//好文章高才/才华出众誌家训世之名言
) S' I0 i2 p7 h- T0 P1 S3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1 07:58 , Processed in 0.03109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