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河晚渡
清嘉庆《安阳县志》记载,位于安阳县丰乐镇村北,地处豫冀两省交界。跨彰河与通往河北磁州的水面上,这里古代是南北御路官道,也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往常要修建草桥,亦名岁修桥,桥一般是用木桩架成,上面铺草蒙土,每年在农历九月兴修,而到第二年的五月则因汛期来临时撤除,过往行人则以船筏渡河。“彰河晚渡”是安阳八大景之一,此景就发生在每年的五月至第二年的九月间的丰乐镇渡口水面上。
' n3 ?1 }+ v5 T! X, D4 R- U' y3 Z
7 E+ p0 ^* J, h, d; [8 t& K! V* \
z2 ]( \% J! k 古代的河漳流经古邺城西北,古漳河孕育了古邺城。安阳殷都遗址毁废之后,代之而起的是殷墟东北的20公里处的彰河岸畔的南北古邺城。邺城,春秋时初由齐桓公修筑,战国时又经西门豹、史赵等人的治理和经营。漳河两岸遂发展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到了汉魏南北朝时期,成为七国故都的京畿地,又逐步发展成为北部中国的通都大邑,历史上的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和史起治理漳河造福民众的故事就发生在此。东汉建安年间,文坛上有名的“三曹”和“建安七子”也曾在这一带以诗文会友。试想当年漳河晓月,舟船扬帆,一群桀骜不驯、风骨傲然的才子荡舟漳河,推杯换盏之间,会吟出怎样的千古佳句?十六国时后赵石家和东魏、北齐等高氏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故事和历史上的诸多战事都发生在这里,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政治家在这里指点江山,发挥雄才大略,历史上的文人骚客,著名文人志士在这里,激扬文字,吟诗答对,展示雄才大略。彰河两岸,百姓安居乐业,真可谓是人杰地灵。
) {- s p* j& R# H) q: V" l o) {$ c; l3 u$ G; e5 U5 I4 n# K/ U$ R) Q
河水由西向东,蜿蜒曲折滚滚东流,它源于太行山麓。水涨时,河水汹涌澎湃,犹若无羁之马,迅猛异常,吼声如雷,令人生畏,淹没了多少庄稼和生灵;水落时,流势平稳,波光粼粼,状似彩虹,河岸渡口,舟船扬帆,往来如梭,其乐融融,又给多少农田带来了水源,养育滋润了两岸的人民和农田。所以百姓们称它为“浪漳河”。民间有“搬河柏岸两奇殊,混时多来清时疏。河漳浪荡无牵羁,唯有一景堪人睹”的说法。就是指“漳河晚渡”之景。
# i8 U" d6 {, i9 u: E
7 @* U5 b% X4 {6 r7 M 丰乐镇的渡口,过去是行人轮渡南北通邑的必经之路。南北漳河两岸,船舶来往不断,行人络绎不绝,。夏水暴涨时,波涛翻滚,犹如蛟龙戏水,群龙闹海,秋水下降后,碧波荡漾,巍巍壮观。尤其是到了傍晚时分,日落西山,晚霞映照在河面上,天光水色,云气缭绕,相映成趣。加之轮渡船上的零星灯光点缀,不失为一幅晚霞辉映下的“水逝人归”轮渡自然画图,令人不禁兴趣盎然,驻足忘返。所以“漳河晚渡”便成为安阳的八大景之一了。
. l* N5 V) u( y) x. ^
. F5 I* I( F, Z 明朝时,赵康王朱厚煜由南京赴北京时,曾路经丰乐镇,摆渡过河,恰在夜里月下时分过河,就曾写过一首题为《安阳八景·漳河晚月》的诗,诗中描述了赵康王朱厚煜自己渡河欲登银河、待约嫦娥问津的美好愿望:1 H8 J+ O! K2 q) X# m$ X5 i w; l
' ^: _$ r1 u$ `1 b2 ^
斗落参横夜向晨,钟声隐隐月西沦。, ~/ ]0 g, k9 Y3 P/ f! G5 k- b2 N# Q
3 B$ @3 D/ j0 M& v) l
余光尚怯东升日,残魂犹辉北渡人。
8 n9 \$ d0 I" X( U, V+ Y6 T8 y, H9 ?) K+ Y. n0 Q: _
影坠风头天寂寂,形沉波底水粼粼。
# S% \! N5 X1 a7 Z! C6 B& u1 I, B9 y
乘搓便欲登银汉,还待嫦娥一问津。
5 t' `% f4 K/ B' N
' Q/ M$ M T# O+ X: x 《彰德府志》记载,漳河“为郡巨浸,南北车马莫不于兹。……若夫夕阳在山,人影历乱,反照入波。觉水逝云归,神怡心旷,斯一郡之大观也。”随着南来北往的人流,漳河晚渡的名声也逐渐传遍大河两岸,成为安阳八景之一。3 a' Z' H3 v( u* C6 E8 A6 w. _( U
+ L* `& L/ b; j; I; \ 当年暮色苍茫、月明星疏、灯火闪烁、游人摆渡――‘漳河晚渡’的景象虽不复存在了,但‘天堑变通途’,现在的漳河铁路桥和公路桥已南北贯通横架于漳河之上。漳河上游有岳城水库蓄水断流,来往行人虽不用轮渡了,但漳河晚渡处依然水波荡漾,风景如旧。每逢夏日淫雨季节,来此游泳戏水者甚多,游客骚人至此,不免增添了诸多怀旧、追忆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