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2]仙 岩 | |
# \4 `1 {; E9 }: k! K 义马市千秋村南,涧河之阴,斧削壁立的山腰上,有一排石洞。" j( T% R( c4 w, H' p0 A% c
早先,还曾有几座庙宇,背靠翠柏浓密的山峦,面临碧波荡漾的涧水,山色水光,交相辉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古称仙岩,又名南塘坡。据嘉庆十五年《渑池县志》记载:“治东二十五里,元马丹阳练丹处,上多石洞,洞皆祀铁佛像。”
, |3 _' L% N. w' l 往昔,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在仙岩下至千秋村广阔田野上起的庙会,声势浩大,人山人海,热闹异常,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到这儿赶会。实际上则是农民在春耕前的物资交流大会。会上所卖货物,种类繁多,花色齐全。闻讯而至的江湖艺人,叫唱卖艺,各显身手,围观群众,掌声赞声,不绝于耳。更有大戏社火,笙笛并赛,锣鼓喧天,其声势远超过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盛况。其间那些善男信女,涉过涧河,从仙岩东西两侧,爬上山坡,三五成群扶老携幼,迤逦而行,边走边议,依次参谒神庙佛洞,烧香上供,烟火鼎盛。庙宇皆飞檐画栋,神像则威严雄武。佛洞凿于山腰石壁,洞洞皆异。大者,深4.5米,宽3.4米,高3米,洞顶用黄白黑三色绘制莲花罩顶。洞中大佛,座后有井,投石,良久方咚然有声,可称一绝。 d+ g) o9 Q; a$ h& n
自山腰上半部起,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依势抱形,建凿有观音圣母、祖师、佛爷、关帝、西灵官、东灵官诸庙宇及佛洞,各具特色,参谒者无不叹为奇观。
& {! A: O6 i, u& Z+ S' E ]( q# \! L2 g8 f) o. Q- U, V1 b& Z% F8 X+ N
最初是如何在此险峻之处建成庙宇的?当地还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1 Z- Q$ ]6 F) R, R! f
传说佛祖原是西方一个国家的王子。他不恋人间富贵,立志出家修行,父母苦留不住。王子走后,国王派兵追赶。赶至如今的千秋一带,忽然前面横出一条大河。水深浪急,拦住了前进道路。将官无奈,只得回去复命。原来这是观音圣母眼看王子将要被赶上,便拔出宝剑,在地上划出一条大河,挡住追兵,救了王子。这条河就是现在的涧河。据说,早先的涧河水比现在的要深宽湍急得多。$ {- F2 H! ?" {+ I6 N: G; ^6 s6 U
圣母带领王子和诸位神仙,见千秋南山陡峭险峻的山腰处,柏林苍翠蓊郁,背山临水,扇面形挺立拉开,是个风光旖旎,清静优雅的处所,便决定在此起庙修练。当地百姓闻知,纷纷集资筹料。可山坡太陡,砖瓦木料很难运得上去,人们都为此事发愁。
6 d1 e! X# s/ ^$ Y1 A* n 一天夜里,很多人家忽然都做了同样的梦:有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据说是观音圣母,挨门串户要借用各家的牛驴骡马,猪狗鸡鸭。到了第二天早晨,人们看到自家的牛驴骡马都累得浑身冒着热汗,连鸡鸭也都耷拉着翅膀,没精打采。可去到山下一看,所有的建筑材料,统统都运到山腰上去了。人们奔走相告:神仙显灵了!说是牛马运木料,猪狗驮砖,鸡鸭背瓦,物尽其力,人也要尽其用。于是能工巧匠,都自动聚集到山 上去建庙凿洞,不久,一处佛祖圣地便建成了。5 v+ {6 C9 v, d7 R8 \
后来,由于时局变动,岩上庙宇神像,已荡然无存,但石洞仍在,翠柏依然,稍加修建,即可成为风景区或疗养胜地。
. J! {8 L4 W; b# G - Z5 ]. e/ \; q; b. L7 t) o$ c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