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骑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8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早7点,郑大东门出发,目标嘉应关.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5:54 | 只看该作者
 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处,距焦作市区35公里,总面积9.3平方公里,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为祭祀河神,封赏历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 e" L" ]* ]7 a1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5:55 | 只看该作者
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治河功臣殿分东西两个大殿,供奉着10位治河功臣。东大殿供奉的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训和“白大王”白英。其中贾让最早提出上中下治河三策,沿用至今。王景实践治河三策,黄河800年没有改道。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书宋礼,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清朝三位治河总督齐苏勒、稽曾筠和林则徐。人们都知道林则徐曾担任两广总督,虎门销烟大张民族气节,他又怎么会当上了河龙王呢?原来在道光年间,他曾任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撤了他两广总督的职务,发配新疆。途中,黄河决口,林则徐又受命堵口。“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林则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大殿又叫大王殿,是北京太和殿的缩小型建筑。中大殿天花板上的险65幅龙凤图为天下一绝。故宫里也有龙凤图,但故宫的龙凤图为满汉合璧,而这里的龙凤图却是清一色的满族文化风格,天下独此无二。禹王阁雕栏楼阁,典雅华贵,颇具南方风格。阁前有一碑为水清碑,也叫灵石碑。轻轻一击,灵石碑声若铜磬,蔚蔚动听。 ) M5 A. t0 [# H+ t& ?; p
   " S( D# c- R; C6 B, f  i
   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6:11 | 只看该作者
所属分类: 中国旅游 地理名胜 建筑 # |) I: U* i  [6 Q
嘉应观
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坐落在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距武陟火车站不远。它是雍正皇帝为治理黄河水患,御祭龙王,特下诏书建造的行宫、庙观。始建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历时四载。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处,距焦作市区35公里,总面积9.3平方公里,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为祭祀河神、封赏历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 x0 k1 A: k- c& s目录[隐藏] 嘉应观-简介
) n, p- R% v! @6 z, [8 o
嘉应观
嘉应观经历多年沧桑,主要建筑仍保存完整,现存房屋有200多间,系清代宫式建筑 。远望楼阁凌空殿宇栉比,参天古柏与红墙碧瓦交相辉映;近看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壮观,是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建造嘉应观耗资 288万两白银,是中国历代花钱最多、规格最高、建筑最雄伟的龙王庙。观内设置与各地龙王庙、观有别,与皇宫类似。特别是中大殿,就是故宫太和殿的缩影。
嘉应观不单是专门蔡祀黄河河神的庙宇,还是纪念表彰历代治河功臣的场所。这里有大禹、王景 (东汉)、贾让 (西汉)、谢绪 (南宋)、贾鲁 (元朝)和明朝的黄守才、白英、潘季训、宋礼、刘天和,清朝的朱之锡、栗毓美、齐苏勒、稽曾筠、林则徐等,均被雕塑成真人大小的蜡像,分别安置在禹王阁、中大殿和东西大殿内,享受御祭、供人们瞻仰。 9 u* P- l) {/ P6 y8 B1 }; v
嘉应观内现存很多珍贵文物和稀世珍宝,如御制铜碑和山门、前殿、配殿等处大面积的彩绘,特别是中大殿顶棚上的 65幅龙凤图;钟楼上能敲击出高低强弱八个音节的大铜钟、雍正皇帝书写的匾额、碑文等。嘉应观在历史、艺术、科学、古建筑、水利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中大殿又名金龙殿,建成至今,殿内不见蛛网,不粘灰
嘉应观
尘,鸟虫不进 (传说殿内有避尘宝珠,但无据可考)更是个谜。其他还有铁鼎黄河水清碑伏羲女娲交媾石像碑、大型彩陶双凤24龙壁等。雍正皇帝御书“嘉应观”龙匾,匾额内的应字用繁体字写,但字中少个立人、把繁体“?”写成“?”字。为什么,至今不得而知。
/ G" S& U  T7 O6 N* H) f* w
嘉应观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敕建的一处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清宫建筑,现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御碑亭酷似清代后天冠,内立雍正皇帝亲自撰文书丹的大铜碑,高4.3米,铁胎铜面,碑周雕龙,底座为蛟,工艺精湛,全国罕见,为国之瑰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经考证“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于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雍正的皇叔,曾是嘉应观 。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 L/ |( q4 W) l1 ?1 Z1 y* |+ z& w7 K, q+ j嘉应观-历史沿革 * T0 A0 \# D4 c
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据《武陟县志》记载:“嘉应观在二铺营村东,雍正初年,以黄河安澜,奉赦建,规模壮丽,有铜牌刻”康熙末年,黄河四次在武陟境内决口。雍正元年,又决马营口,洪水逼京,
嘉应观
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为治黄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总督率兵堵口、修坝,亲临河防搬石。为祭祀龙王,封赏治河功臣,口堵坝成时,雍正皇帝特下诏,赦建嘉应观。命河臣齐苏勒,仿故宫,派御匠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5省民工,大兴土木,历时四载,建成了这庄规模宏大,纯满族风格的官式建筑群嘉应观为仿赦宫赦建的官、庙、衙三体合一的清代建筑群,占地140亩,分南北两大院。北院为祭祀河神,巡河行宫建筑群。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严殿、中大殿、恭仪亭、舜王阁。两侧对称有掖门、御马亭、钟、鼓楼更衣殿、龙王殿、风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南院原有戏楼、牌坊。观西原有陈公祠。御碑亭酷似清代皇冠。内立雍正皇帝亲自撰文书丹的大铜碑,高4.3米,铁胎铜面,碑周雕龙,底座为蛟,工艺精湛,全国罕见,为国之瑰宝。大王殿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副龙凤图,为纯满族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立“钦赐润毓”金牌,经考证“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予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皇帝的皇叔,是嘉应观的首任主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6:11 | 只看该作者
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蓝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
嘉应观
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治河功臣殿分东西两个大殿,供奉着10位治河功臣。东大殿供奉的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训和“白大王”白英。其中贾让最早提出上中下治河三策,沿用至今。王景实践治河三策,黄河800年没有改道。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书宋礼,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清朝三位治河总督齐苏勒、稽曾筠和林则徐。人们都知道林则徐曾担任两广总督,虎门销烟大张民族气节,他又怎么会当上了河龙王呢?原来在道光年间,他曾任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撤了他两广总督的职务,发配新疆。途中,黄河决口,林则徐又受命堵口。“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林则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大殿又叫大王殿,是北京太和殿的缩小型建筑。中大殿天花板上的险65幅龙凤图为天下一绝。故宫里也有龙凤图,但故宫的龙凤图为满汉合璧,而这里的龙凤图却是清一色的满族文化风格,天下独此无二。禹王阁雕栏楼阁,典雅华贵,颇具南方风格。阁前有一碑为水清碑,也叫灵石碑。轻轻一击,灵石碑声若铜磬,蔚蔚动听。3 M4 J$ z" P/ s- y* ?# o
嘉应观-解密嘉应观
' C* J- z& N5 m( F# ~
嘉应观
结构纯度很高的清朝官式建筑
3 v$ Z+ \) `+ }6 V
清朝的建筑技术在唐宋元明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并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清朝的“建设部”(工部)颁布了营造官书《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制定了系列技术规范。河南的工匠大多不严格按《则例》的规范,而是因袭传统手法,根据自身经验去干。因此河南的绝大多数清代建筑都具有鲜明的河南地方特点,如少林寺、风穴寺、白马寺内的清代木结构建筑,以及开封山陕甘会馆、洛阳潞泽会馆、周口关帝庙等雕刻精美的群体建筑,都是如此。. Q! `8 N+ h. J* ~
嘉应观是由朝廷派来的御匠负责施工的,当然严格按照《则例》建造,所以是“原汁原味”的清朝官式建筑群。除嘉应观外,河南还有两处这样的建筑:登封市岳庙安阳市袁坟(建于民国初年,但忠实保留了清代官式建筑特征)。著名古建筑专家祁英涛先生到嘉应观考察时特别指出,嘉应观各殿内的清代原始彩绘非常珍贵,在北京已难寻觅。7 ]% E( J0 a; p1 e1 t. t
祁英涛先生说的清代原始彩绘,主要指的是中大殿天花板上的65幅圆形彩绘龙凤图。图中龙腾凤舞,姿态各异,色泽如新,是典型的前清满族艺术风格。更奇特的是这个天花板不见蛛网,不粘灰尘,鸟虫不进,所以当地老百姓把中大殿叫做“无尘殿”。民间传说,因为该殿内藏有避尘珠,才有如此效果。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天花板是檀香木的缘故。5 |+ k" X) c; [$ A
嘉应观
首任道长原来是雍正皇叔
0 w( Z$ L0 t5 X1 }# [1 ]
御坝建成后,嘉应观一带由黄河最危险的地方,变成了最安全的地方。几个筑坝的兵退伍留了下来,在御坝碑附近开垦土地。后来,一些逃荒的、要饭的也在这儿定居下来。时间一长,这里就成了个村庄,别人都把这村叫御坝村。御坝建成210多年后,一个男孩降生在御坝村,家人给他起名叫王小片。从在奶奶怀里撒娇时起,王小片就开始听嘉应观的种种故事,诸如嘉应观是雍正为他的皇叔建造的、当年堵口累死的陈鹏年成了龙王等等。村里读书人少,这些故事是真是假,也没人说得清。$ b+ C* l. n( X5 S9 o3 J
长大后,王小片读书写书,成了武陟有名的作家。上世纪90年代初,嘉应观作为旅游资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关于嘉应观的历史只有传说,没有史料,连讲解词都没法写。于是王小片等人就接到了一个任务——从众多的史料中搜集关于嘉应观的各种资料。“我很喜欢干这个工作。关于嘉应观的民间传说太多了,翻资料证实儿时听到的故事,是件有意思的事。”说起嘉应观,王小片充满热情,“结果传说大部分被证实了,民间口头传了许多年,基本没走样!
. ?3 }( e( C1 F" d, @. @
嘉应观
民间传说的皇叔的故事也查到了端倪。虽然官方编撰的史书刻意回避,可还是让王小片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当初在武陟治河的钦差名叫牛钮,这个人的官职是左都副御史,官很大,可清史中竟没有他的传记。比他官大的官小的都有,就这人没有。《豫河志》中有个《牛钮小传》,但很简略,没写他的出身,也没写他的下落,只说他受命治河。但在其他治河大臣的传记中,牛钮多次被提到,说他在武陟治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牛钮身世不清,十分古怪,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Z5 S) X( ~' l9 W$ O% w" v( ?
《清史稿·诸王传》中,王小片查到了另一个牛钮顺治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弟弟。史书上说他是庶妃巴氏所生,但说他“夭折,两岁半卒”。武陟民间传说,嘉应观第一任道长也叫牛钮。这样,在差不多同一个年代,就有了三个牛钮。清朝是最讲避讳的,大臣怎么会和皇子重名?另外“牛钮”听起来也实在不像是一个道长的道号。根据掌握的一系列史料,王小片认为,惟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三个牛钮是同一个人,是雍正的皇叔。这与武陟当地的民间传说是一致的。 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加上文学家的想象,王小片写出了剧本《嘉应观秘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5-28 17:19 | 只看该作者
一步跨过黄河,向北 向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6 16:26 , Processed in 0.0415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