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蛙泳腿部动作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3 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蛙泳腿部动作技术
. A" Z+ j% c7 \, d! V7 l
蛙 泳 腿 部 动 作 技 术                           + y8 F6 K) m& i6 @
                             
& }9 `' `* U0 z# |1 h* e" ^  一、收腿
4 I6 a- v& y) X: B/ c, d3 O  1、收腿阶段双膝的间距。
: E7 f2 \+ ?3 Z$ s+ O3 q% v0 [不论收腿时双膝的间距应该窄还是宽,先说一下收腿的一个原则:收腿应该在尽量减少迎面阻力的原则下,将腿收至最有利于打水的位置,翻掌后做到小腿内侧和脚掌内侧对水,这样才能使对水的面积最大,从而发挥最大的打水(打腿)效率。为了达到这样的技术状态,在收腿过程中双膝间距不能大,在收腿结束进行翻掌时双膝间距必须小于双踝间距(图1.)。双膝大开是难以形成小腿内侧和脚掌内侧对水的有利状态的。
2 n' n/ Y* D2 u* T9 K% n/ x  当前先进的腿部动作是窄打腿技术,其特点是两膝间距窄,收腿路线短,迎面阻力小;打腿中没有明显的蹬和夹阶段,而是直接向下向后做鞭状打水动作,这样也有利于加快动作频率。
: R$ ^/ y, b, D0 r# H  史维明l老师翻译的国外文章:“两脚应在髋部投影内直接前收。收腿时,趾尖向后,两脚脚趾靠近。为减小收腿动作的阻力,在整个收腿过程中,小腿不应超出髋部的投影区。在收腿过程中,为避免小腿和脚掌超出身体的投影区,两膝应自然分开,但两膝外分宽度不应超过肩宽,否则会增大阻力。* C# i' U" l2 Q. _- d* E2 x! G& ]

, m( e* v+ O. x7 l: M  
; A3 c% A; E, ^7 v     
2 r0 G# C' v0 l. }$ Y4 o7 D2 A5 q
  图1. 收腿结束翻掌时双膝间距必须小于双踝间距。/ v( y5 x- H) S; y. j
! @. C4 e! R  }6 W0 b. ], N
  运动员有这样的感觉:两膝分开距离较窄的时候,能对上水,打水的效果很好;宽的话,有点对不上水,打水效果明显差,自己能感觉动作走样了。' Z3 i% Q" t; w3 @, r7 u" ^$ c

" v2 z! h4 r2 W) I  r  2、收腿动作要快。
2 ~! b/ q6 C0 B7 X' z( }  收腿动作产生阻力,因此收腿应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但比打腿(打水)的速度稍慢。那种收腿须缓慢的说法是错的。深一步讲,收腿快慢完全受制于手、腿配合的时间关系,即手臂划水到什么位置腿开始收。一般情况,在收手结束双手接触时才开始收腿,在余下短短的伸手时间区间内做完收腿和打腿全部动作。可见收腿慢不得。
0 c7 U6 h+ y8 }( g4 d+ W1 ^2 W7 U4 k& A# s
  3、收腿结束时的相位。1 s7 \7 [  j/ f8 h0 [- m0 K8 Y% Z! n
  在收腿结束时,双踝外分,双膝间距必须小于双踝间距,此时翻掌已经开始(图1.),大腿与腹部的夹角为120度左右,小腿尽可能向大腿收紧脚紧靠臀部蓄力(图2.)。
0 U. b: g! a) i& w! T
. L2 U# S0 o; w5 j  
! v% \% b6 J$ t1 @$ C   
/ b, ?3 R9 a8 ~6 Y  图2. 大腿与腹部的夹角为120度左右,脚紧靠臀部。' u3 i$ S$ H0 Y$ a; S

) P3 O& S' G# _4 S. d  4、解决蛙泳运动员膝痛问题的折衷办法。7 }* R7 z2 N& s: ?: ^1 l# A  G
  史维明老师翻译的国外文章中对于如何解决蛙泳运动员的膝痛问题,提出折衷办法:两膝分开距离可略宽于体宽:
  K" Y# S0 p2 X3 Q) t4 w9 X  “还有一种技术既可减少膝部伤痛的发生率,又不会过份降低蹬腿动作的效果。运动员采用这种技术收腿时,两膝外分宽度可稍大些。采用如此宽度开始翻腿时,由于两脚外翻程度适中,无须膝部过份外翻。 采用这种技术应保持类似螺旋桨式的蹬水特点,同时又不至于引起膝部软组织过分紧张。然而由于开始翻腿时,两膝外分宽度略宽于体宽,将加大身体的形状阻力,不过可免受膝部疼痛之苦。”) B, o/ g! b8 i* \5 z8 H) C1 ?
( G, j# a8 {. l9 N+ E
  二、翻脚掌0 T4 a% f+ b- k% d
  蛙泳打水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脚掌的技术。
# ^2 H' Z( k6 T) V  在收腿将要结束时,两脚就开始做外翻动作:两脚外前转,双脚跟外分并尽量分开,脚趾指向左右,膝关节稍向内转,最终使脚掌和小腿内侧形成最有利的(向后的)对水面(图3.)。
  ]+ q: }) R, s* t0 p* G/ ]. x/ J, n5 S3 x5 F: y: F0 Q7 z; Z/ F
  ' ~; J$ [3 g9 b/ T" N# E5 Q

9 j: Z$ K. T( ~) y* H  图3.翻掌示意图。
$ r% {) s( v+ M/ Y$ x
  Y+ \! R" k( e( e. Y. z  这里须注意的是:在脚外翻动作未完成到位时就应该开始打腿(打水)动作,最终的外翻对水姿势是在打腿动作开始不久时完成的,而不能等完成翻掌摆出对水姿势后再开始打腿(图4.、5.)。
& M% W' m  y2 T7 C6 b) M
1 F& O5 ~( ]8 x* y! A$ I3 V7 o  5 t5 _8 J) z. l% E

$ `: D% p7 Z. o8 O  图4.打腿动作开始不久时完成最终的外翻对水姿势。8 }0 _, x4 m. `- W' T
: j% x, {% h0 F$ R& S( L( D
  ) b$ v3 V% S9 Q6 F/ O5 n) P2 C! e

' y% |7 \% ?% u' N, m# W; z; |  图5.. 打腿动作开始不久时完成最终的外翻对水姿势。* n$ q( A  p2 W

  h/ C2 \$ ]# J' ]+ Z: z5 w% i  三、打腿, S' m: ?% a4 w, @1 n( O
  1、打腿的方向。
# i2 x3 n7 }+ g0 C) d/ e$ V& _9 {- h  现代蛙泳腿部打腿(打水)的方向是径直地向下向后而不是水平地向两旁蹬。以脚掌和小腿内侧形成最大的对水面,直接向池底打去,产生最大的动力。这就好比举着芭蕉扇用力往下扇扇出很大的风。这样的打腿方式,在打腿完成双腿合并时,借助反弹力,使臀部和腿部上升檫近水面平行,减少了迎面阻力。' I# |  ]) z/ |$ |* E
  水平地往两旁蹬腿的动作,不但效果差,而且产生较大的迎面阻力,动作完成后臀部和腿部容易下沉。所以“蹬夹” 、“蹬腿”的说法会引起误导,“打腿” 的提法比较确切,符合实际。
) ~. a+ ?' w. H( P0 u" a. m% h& `* Y3 R" g$ |
  2、打腿路线。
3 a& S2 w6 y4 W+ t1 v" t# w# v  垂直俯视,在打腿过程中双脚运动轨迹是对称的、弧度很小的两条曲线,接近直线(图6.)。而向两旁蹬夹的路线像三角形。) P( Y* Q5 R3 ^- x2 |- M; D

; i6 B8 g2 d  T7 E4 {/ [# z; k  3 h' V  P: D6 O2 t
% R  k# F/ u! h$ h' f: q: e
  图6.打腿路线俯视。
9 S' T: L# \8 k0 {
! Y, L+ G* }/ u  j1 R  3、打腿的发力和速度。
; I7 V7 z. T. I9 i# ~% k  正确的蛙泳打腿并非开始就要快速猛力发力,而是开始要用缓劲来做(这时进一步完成翻掌),直到脚掌和小腿内侧感觉水的压力,再加快速度和发力,也即打腿速度是逐渐加快,力量逐渐加大的,如此才能发挥最大的打水功效。训练中经常用通俗的话讲:打腿先慢后快,先轻后重。
: t* v% [$ i3 _2 m0 q! Q  
; Q# q: W8 R" ?$ K& t& ^0 l& F( G  四、蛙泳腿部的鞭状打腿技术
; N; F/ A, ?4 ^8 m- f) x1 r% A  蛙泳腿部鞭状打腿技术是提高性质的技术。学员在熟练掌握蛙泳技术之后,为了加快游进速度、提高游泳效率,向专业运动员方向发展,需要进一步学习腿部鞭状打腿等一系列技术。蛙泳腿部鞭状打腿技术简单描述如下。
" t- H" j* ^1 h: Q+ O5 D8 {4 r$ e  在脚掌还没有全部翻掌到位时,腰部已经开始向后方发力了,但此时双足继续翻掌、足跟继续向臀部收紧,就像把弹簧收紧一样。此时腰部向后方发力的表观是,腰部伸展、髋部伸展。
5 _* w: c0 n5 F5 q! T! i  当腰部发的力经过髋部传递到腿部时,双足刚好完成翻掌、小腿向臀部收紧;之后,腿部开始直接的向下向后打水,打水动作开始轻和慢,逐渐重和快。力的传递方式是波的传递方式,发力就像抽鞭子那样。这和爬泳的鞭状打腿的原理是一样的。7 @2 {( u/ ~1 q. A- D+ z: J
  做好鞭状打腿的前提是把腿部基本动作练得正确、熟练。
/ d  `3 m2 N4 B$ F9 l- Y
/ P! Y: O+ C6 R2 q  致谢:文中图片均来自悠泳网站,向图片作者致谢!
! z2 z  M7 O+ s! E6 |7 _, I8 u
2#
发表于 2009-5-23 12:09 | 只看该作者
ding yi g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5-23 13:48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技术方面的请大家多献出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23 13:5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早上,几个泳友还在纠正我的蛙泳动作呢,看来雨芯姐姐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5-23 15:04 | 只看该作者
边理论边实践效果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5-25 13:40 | 只看该作者
蛙泳技术大致相同,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才能得到真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5-29 15:22 | 只看该作者
看着容易做着难啊!只有慢慢去感悟其中的奥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6 06:29 , Processed in 0.11242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