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拍《…背后…》
9 [8 o3 n) s* M5 {3 L$ K, ` 拙片《…背后…》上传到网上后,网友对“背后”的前后的省略号作了造句填空,表达了各自对照片的理解说明。我在此表示感谢。
- u/ v2 [, U7 K' ~! t2 p而有的泳友则对《…背后…》的背后、为什么要拍《…背后…》感兴趣。要求我写点“拍摄故事”…。坦白地说我拍《…背后…》是受到朱自清《背影》的启发的。
3 O# q' E# p: E; V" p- ~ T 在《背影》中作者对背影有三段描写而落泪的内容。
. y( y, V2 ~8 s4 X R/ 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看到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 d3 f' C0 Y0 j0 I7 w9 L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6 C2 g8 t# ], M- [( i8 W5 e* z8 u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2 ]& W1 [8 Y6 p" }" k
而通篇文字不见对父亲的五观模样即“人像”的一句描写。描绘的是“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如果把文字转换成影像,那么这些“样子”、“青布”、“黑布”构成的画面,用来表达出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情感内容足够用了。1 d* m$ C3 |' n
还要说明的是“拍背影”,跟时尚的“商业人像”或流行的“到此一游”根本不同的是“他是谁?”完全不重要了。只是这个背影上“有什么”能否让人明白他在“做什么”成了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