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快迅]“知青的故事”征文 “我们的足迹”征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6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泳友中许多人一定当过知青,最近人民网强国博客与天津老年时报举行征文征影活动,请各位抽出宝贵时间,参与一下。

http://blog.people.com.cn/blog/c1/s955,w1227707403581371

人民网强国博客联合《天津老年时报》
“知青的故事”征文 “我们的足迹”征影
40年前,全国有14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天津约50万知青下乡。时光飞逝,40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逐渐进入老年期,一段知青生活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永难忘怀的记忆。即使并非历经沧桑的当事人,仍能从父母的回忆、媒体的资料中瞥见当年的一斑。
人民网强国博客联合《天津老年时报》面向广大博友开展“知青的故事”征文、及“我们的足迹”征影活动。
凡博友来稿一经采用,稿费从优入选博文将会在《天津老年时报》上专版刊登,并在天津市区街巡回展览。活动后编辑出版摄影集和征文集,为知青历史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影集和文集赠送给照片和文章入选者。
强国博客亦会在媒体博客频道(http://blog.people.com.cn/blog/c/MediaBlog)展出入选博文。
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文内容:
       “知青的故事”征文、“我们的足迹”知青征影。
       此次活动为了弘扬知青精神,传承知青文化。无论是历经沧桑的当年知青,富有时代气息的白领一族,还是时尚的8090后,均可以进行写作、摄影。
       1、博文与照片要求反映知青上山下乡时期的生产劳动和学习生活,也可以反映知青进入老龄以后的生活状况。
        2、照片不要求原始照片,电子文件均可。
 
二、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09年1月10日。
 
三、稿件处理流程:
1、博友必须通过博客发文形式参与。
      请在所发博文标题前注明“知青的故事”或“我们的足迹”字样,文章分类选择“媒体博客”。
2、请将文章标题+连接地址以回复评论的形式发布在此文下。
3、将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电话、地址、邮编)等信息以“知青的故事”或“我们的足迹”主题送到qinboya@peopledaily.com.cn,以方便文章入选后确认、联系、回访等事宜。
若要发送实物照片,请寄至: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强国博客  邮


[此帖子已被 沉默一男 在 2008-12-6 10:57:30 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1:3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泽雅[/B] 发表:       我虽然没有下过乡,扛过锄,但是我是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过来的,知道知青的历史,大多数当年的知青,现在都已经步入老年行列,回忆知青的生活是酸甜苦辣咸啊......

     那就拿起笔,敲击键盘,端起相机来书写,来回忆,来参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2-6 10: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2-6 11:32 |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没有下过乡,扛过锄,但是我是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过来的,知道知青的历史,大多数当年的知青,现在都已经步入老年行列,回忆知青的生活是酸甜苦辣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6 1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0:5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这则征文,使我回忆起当年下乡的生活,这是一段历史,一段让人难以忘却的历史,都有谁当过知青,报个名,顶一下!

[此帖子已被 沉默一男 在 2008-12-6 10:59:4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2-6 22:25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文化背景,应该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2-6 15:54 | 只看该作者

            

  军哥认为.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 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 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至1800万之间。
  1.以年代划分
  1)自一九五五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六零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 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本文称之为“早期知青”。”。“早期知青”也有城市批量有组织的支边知青。
  2)一九六四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中央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3)“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8:32 | 只看该作者
这段历史有许多内容可以写呀!没有甜,还有苦辣酸咸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2-6 18:00 | 只看该作者
蹉跎岁月,不堪回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8:28 | 只看该作者
这段生活是终生难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8:33 | 只看该作者
换个话题会耳目一新的,也许会茅塞顿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8 02:46 , Processed in 0.03855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