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20|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剑门关、翠云廊旅行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5 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22日下午,天气晴朗,是初冬季节难得的“小阳春”,下午1点40我们一行5人从绵阳出发,在青义上高速公路,驱车前往蜀道天险--剑门关和翠云廊,一路上山峦起伏,绿树辉映,红叶黄叶点缀其间,风光迤俪,遗憾的是带的一部相机,昨晚忘了充电,面对大好河山只有节省着照几张......
   没有相机的旅游也很乏味。



[此帖子已被 翻江鼠 在 2008-11-25 11:17:31 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8:5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透心凉[/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飞雁[/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翻江鼠[/B] 发表:

人在旅途

生命的远行,只为温暖你的人~~~

[/quote] [/quote]

非常感谢飞雁、透心凉夫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28 | 只看该作者

因地制宜

IMG_008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06:0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颖河居士[/B] 发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看了鼠哥的帖子,领略了剑门关的险要.
 

谢谢居士观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30 | 只看该作者


人在旅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29 | 只看该作者
翠云廊古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38 | 只看该作者

东风又到剑门关,万木迎春辞旧颜。

芳草无情接天碧,清江有意绕山还。

悠悠别梦醒犹醉,碌碌浮生老却闲。

地北天南寻胜迹,时题残句水云间。

                                      作者:丁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35 | 只看该作者
剑门豆腐”,指的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
  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是“剑门天下险”之所在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一绝。
  剑门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点出的豆腐不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来上口。在剑门关镇古朴的小街上吃饭,随便走进一家,菜单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个菜名看得人眼花缭乱,没饱口福先饱眼福 。
  豆腐是传统的大众食品,营养丰盛,能强身键体,疗疾美容,延年益寿,古代成为“龙脑”。 “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
  椐史料记载,它源于西汉,先在安徽,湖北一些州郡的豪门贵族,达官显贵府第中制作享用,后流行到汉水,淮河一带。剑门关镇的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险隘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下关去,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数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
  又传当年唐玄宗入蜀途经剑门,因身体疲劳,又思贵妃,寝不安,食无味,人们给他端来一碗剑门豆腐,他顿时胃口大开,一时高兴,便将这儿的特产黄豆封为“皇豆”。
  剑门关镇的豆腐以剑门山区砾岩油沙石土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浸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工序制成。剑门豆腐颜色雪白,细嫩鲜美,口感不涩,且有淡淡清香,并韧性极强。采用炒、炸、熘、烧、炖、蒸、氽、凉拌等烹调方法,可制作出200多个品种的菜肴
  现在到剑门关吃豆腐,还能吃到它的创新菜哩!所谓创新豆腐,分为创形和创味两种。前者如水井豆腐,白盘中间倒扣一玻璃杯,杯中三分之二是清水,水面上飘着一朵萝卜雕成的小荷花。店家端上桌后嘱咐:杯子是看的,不要碰。杯子周围的什锦豆腐才是吃的。食客们便一边吃、一边看、一边猜这道菜是怎么弄出来的,一顿饭平白增添了许多热闹。而创味菜的典型是怀胎豆腐。这是一道象形菜,盘中有十几个金黄色椭圆形的豆腐球。整盘怀胎豆腐像怀胎的母兔,兔肚子是鸡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馅,层次分明,各层味道迥异。
  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地方名产。与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就是距剑门30公里的剑阁县城里做的豆腐也比不上。据悉,县城和其它地方将到门制作、烹调豆腐的好手请去,但做出来的豆腐无论颜色和味道都相差很大。致其原因有三:一是剑门的大豆种在剑门山区的石沙地里,土质干燥,透风良好,产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二是制作剑门豆腐的水,是来自剑门七十二峰的泉水,有丰富的矿泉质成份,所以豆腐特别好吃;三是制作方法精细考究,技艺独特。
  剑门豆腐很讲究烹调方法,有炒、炸、焰、烧、蒸、煎、炖和凉拌等80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剑门三国文化的开发,又制作了灯笼豆腐、怀胎豆腐、草船偷箭、水淹七军、八阵图等十多个新品种。剑门场仅千余人口,但经营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个。人们一进入这个古老的场镇,就仿佛到了“豆腐之乡,只见店内桌上摆着豆腐,锅里烹着豆腐,笼里蒸着豆腐,旅游剑门的中外游客和川陕公路上来往的行人进餐也无不在吃着豆腐。
  剑门豆腐不仅质优味鲜,而且物美价廉,豆腐店经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质论价。一、二人进餐时,随点一两份,只需几元钱就可饱食一顿。总之,当你游览剑门雄关之后,再细细品尝一下剑门豆腐,真是难得的享受。
  剑门豆腐宴:目前剑门豆腐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总共有一百多道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3 | 只看该作者
因拍摄角度不对悬崖绝壁,好似平川。

IMG_00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0 | 只看该作者
剑溪古桥

IMG_0005.JPG

IMG_0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2 | 只看该作者

剑门不开放,让人莫大的失望。

IMG_00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16 | 只看该作者
剑溪河

IMG_0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4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有捎带拍几张外景

IMG_0018.JPG

IMG_00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因5.12大地震影响,景区十分冷落。

IMG_00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4:21 | 只看该作者

IMG_0065.JPG




皇柏、张飞柏

  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

  古柏驿道保持得最好的一段,现在建成一个游览公园,就叫翠云廊。三百里翠云廊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翠云廊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 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使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6 | 只看该作者

唐玄宗《幸蜀西至剑门》 
 
《千家诗》中录有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唐玄宗《幸蜀西至剑门》 

 
《千家诗》中录有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该诗作于757年,是年肃宗迎去年至蜀而今已是太上皇的李隆基回京。当玄宗行到剑门关时,看到剑门之险和西晋张载剑门刻石后,有感而发,这个喜欢诗歌并以科举形式推动诗歌繁盛的皇帝,此时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诗先描写剑阁之高峻险要,高到云层之上,险到两壁千仞,笔法凌绝,然后笔锋突然转折,由写景色到发议论,这严重透露出作者帝祚跌宕的心理反应。发轫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如西风扫落叶般连下洛阳与长安,唐明皇狼狈入川以避灾难,但叛军缺乏德名,于757年迅速衰落,大唐的长安失而复得,明皇于是“銮舆出狩回”,这怎么不给他留下深刻感慨呢?他写出“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的句子是再自然不过了。一代帝王对自家王朝德政的自信,对叛军乏德的轻蔑一如言表。当然这些也因张载石铭而发,张载《剑阁铭》最后二句道:“勒铭山阿,敢告梁益。”即:我今天在这里将我的《剑阁铭》铭刻山上,就是告戒梁州、益州的人们,不要以为山河险要就凭险造反,因为“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我大晋的伟业就是明证。明皇的帝王逻辑思想自然与张载有强烈的共鸣。但其一“嗟”字,似乎露出他对自己以往作为的一丝自我反省。

唐玄宗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这个风流韵事又以贵妃为大家熟知,而玄宗成了女人的陪衬。大家可以随便数落出几桩与此有关的典故来,如贵妃醉酒、梨园、闭月羞花、《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念奴娇”词牌的来历等等。其实,学历史的都知道,玄宗本非等闲之辈。也许因早年生活在宫廷动荡的时代,铸造了他少有大志的性情。在武则天死后不久,中宗韦皇后谋做女皇,一直静观时局的李隆基突然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兵变,将父亲睿宗扶上皇位。公元713年,他又果敢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结束自武则天死后唐宫内的明争暗斗,是年定号开元,表示要重开大唐王朝新纪元。即位前期,励精图治,内外兼治,使唐达到极盛时期,成就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可以说,他是历史名君,前期因为英明而名,因此可称明君,后期因昏而名,可称昏君,因风流而名,可称风流天子。

玄宗许是帝王当得久了,便对国事有些厌倦,加上爱妃武惠妃的死使他感情无寄,似乎使他产生一切皆空的思想,所以当736年,在他56岁的年纪上遇到杨玉环时,就把所有的精神投注上去,不但荒废了朝政,而且让杨家兄姊飞扬跋扈加剧国运的衰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乘机发动“安史之乱”,使玄宗不得不于756年离开长安,由汉中道入蜀。当禁军至马嵬驿时,军士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就是马嵬兵变。也许兵变是事先策划好的,不久玄宗的三子即太子李亨在甘肃武灵即位,导致在四川的玄宗被“尊”为太上皇。玄宗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写《幸蜀西至剑门》这首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33 | 只看该作者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剑门山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为剑门山脉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势尖圆,高插云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为剑阁县闻溪河源头,五子山区雨量充沛,峰高云深,变化多端,有“五子晴岚”自然景观为州县八景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4:16 | 只看该作者

IMG_0051.JPG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和绵阳梓潼县。

  翠云廊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三条路蜿蜒三百里,全是林荫道,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树为柏树,经过历朝历代无数劫难,留存至今的古柏,还有8000多株。最大的须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22 | 只看该作者
望山兴叹

IMG_00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9 07:47 , Processed in 0.04769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