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幸蜀西至剑门》 《千家诗》中录有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唐玄宗《幸蜀西至剑门》
《千家诗》中录有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该诗作于757年,是年肃宗迎去年至蜀而今已是太上皇的李隆基回京。当玄宗行到剑门关时,看到剑门之险和西晋张载剑门刻石后,有感而发,这个喜欢诗歌并以科举形式推动诗歌繁盛的皇帝,此时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诗先描写剑阁之高峻险要,高到云层之上,险到两壁千仞,笔法凌绝,然后笔锋突然转折,由写景色到发议论,这严重透露出作者帝祚跌宕的心理反应。发轫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如西风扫落叶般连下洛阳与长安,唐明皇狼狈入川以避灾难,但叛军缺乏德名,于757年迅速衰落,大唐的长安失而复得,明皇于是“銮舆出狩回”,这怎么不给他留下深刻感慨呢?他写出“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的句子是再自然不过了。一代帝王对自家王朝德政的自信,对叛军乏德的轻蔑一如言表。当然这些也因张载石铭而发,张载《剑阁铭》最后二句道:“勒铭山阿,敢告梁益。”即:我今天在这里将我的《剑阁铭》铭刻山上,就是告戒梁州、益州的人们,不要以为山河险要就凭险造反,因为“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我大晋的伟业就是明证。明皇的帝王逻辑思想自然与张载有强烈的共鸣。但其一“嗟”字,似乎露出他对自己以往作为的一丝自我反省。 唐玄宗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这个风流韵事又以贵妃为大家熟知,而玄宗成了女人的陪衬。大家可以随便数落出几桩与此有关的典故来,如贵妃醉酒、梨园、闭月羞花、《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念奴娇”词牌的来历等等。其实,学历史的都知道,玄宗本非等闲之辈。也许因早年生活在宫廷动荡的时代,铸造了他少有大志的性情。在武则天死后不久,中宗韦皇后谋做女皇,一直静观时局的李隆基突然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兵变,将父亲睿宗扶上皇位。公元713年,他又果敢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结束自武则天死后唐宫内的明争暗斗,是年定号开元,表示要重开大唐王朝新纪元。即位前期,励精图治,内外兼治,使唐达到极盛时期,成就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可以说,他是历史名君,前期因为英明而名,因此可称明君,后期因昏而名,可称昏君,因风流而名,可称风流天子。 玄宗许是帝王当得久了,便对国事有些厌倦,加上爱妃武惠妃的死使他感情无寄,似乎使他产生一切皆空的思想,所以当736年,在他56岁的年纪上遇到杨玉环时,就把所有的精神投注上去,不但荒废了朝政,而且让杨家兄姊飞扬跋扈加剧国运的衰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乘机发动“安史之乱”,使玄宗不得不于756年离开长安,由汉中道入蜀。当禁军至马嵬驿时,军士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就是马嵬兵变。也许兵变是事先策划好的,不久玄宗的三子即太子李亨在甘肃武灵即位,导致在四川的玄宗被“尊”为太上皇。玄宗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写《幸蜀西至剑门》这首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