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残奥会,无愧于残奥运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本届残奥会规模空前、盛况空前。有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和裁判员、4000名记者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这将是历届残奥会中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北京还是残奥史上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由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这在奥林匹克史和残奥史上绝无仅有!也就意味着,从本届残奥会始,真正实现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和谐融合”和一体化,这不能不说是一座史无前例的里程碑。 这座里程碑的意义还体现在,出色的残奥场馆建设和服务工作。具有最新、最高现代科技的“鸟巢”、“水立方”等运动场馆,给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赋予了鲜活而又亮丽的“生命色彩”。北京为了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人文化、人性化和关爱化的无障碍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以及,为了残奥会顺利进行,组建了第一支拥有70辆车的无障碍出租车队、16条公交专线、2885辆无障碍公交车运行、新增42部爬楼车和109部升降平台……这在奥林匹克史上从未有过,在残奥运动史上也从未有那个国家做得如此到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残奥会筹备过程始终弘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渴望“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7年的筹备之路,崎岖而又充满挫折,就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是“压不垮、震不塌”的不屈意志。抗震救灾过程,诠释和演绎的是浓浓的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理念。这份接受灾难洗礼之后的北京残奥会,谱写出来的是一曲传承着人类“文明、进步、团结、友谊、和平、和谐”的不朽篇章。 盛世逢盛会,北京残奥会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中国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而又辉煌成就的必然结果。30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奇迹”。30年来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令人欣喜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关心蔚然成风,关心、关爱和尊重残疾人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在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交相辉映下的今天,北京残奥会已经成为残奥史上一座巍巍的丰碑,也必将成为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