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望海潮 读《红楼梦》微刻致石毂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5 1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红楼梦》微刻致石毂先生
 
渤海波涌,
莱州涛卷,
灵童掖县书谙。
诗放春城,
文留净月,
篆刻挚爱刀链。
金老赏华年。
张迁伯硕导,
毫润薛笺。
花甲微刻,
红楼再现大荒山。
 
跋涉觅石维艰。
为巴林鸡血,
昌化青田。
内蒙福黄,
闽侯寿山,
行程十万云烟。
三藏叹凄然。
化落英葬花,
翡翠鸣蝉。
铁画名石八二,
稀世赞空前。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1:02 | 只看该作者
一位老人,走了10余万公里,为寻找石头差点丢命。15年间,将《红楼梦》的章节融会贯通,完成石头上微刻的《石头记》。他就是74岁的长春市微刻艺术家协会主席彭祖述。

    11日,彭老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这在我省还是第一人。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为他颁发证书。

让《石头记》回归石头上

石头记

微刻作品之一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长春市彭祖述的家中,书籍、石刻、字画等将房间填得满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证书》摆放在桌子上,此次全国一共有161人获此殊荣,至此,全国一共才有300余人获此荣誉,而彭祖述是我省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目前,老人的部分作品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老人为什么会选择微刻呢?彭老介绍,他曾在石雕厂工作过,虽然非常喜欢文学艺术,“也许是历史的误会,我做的却都是宣传和行政工作。”老人说,直到1992年退休,才有时间从事喜爱的工作。他第三次翻阅了《红楼梦》,这一次深入的阅读让他更加感觉到此书的艺术价值,此时,他突然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对《石头记》进行再创作,将其微刻到石头上。

    “第一,在石头上刻《石头记》更有情趣。第二,《石头记》开篇就说,故事原本就是刻在大荒山青梗峰下的一块石头上,后来传入世间被曹雪芹撰写成《石头记》,即《红楼梦》。我想,此举就是把《石头记》回归石头上!”老人回忆,从1992年操刀,直到2002年,在80块石头上完成《石头记》中曹雪芹写的前80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8:31 | 只看该作者
彭祖述和他的微刻艺术
林红军 谢洪发 印光兴
   

《市场报》 ( 2006-11-10 第14版 )
【字号 】【打印】【关闭
  人物档案

  彭祖述,男,1933年6月生,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原任长春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白山印社副社长,长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政协委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春市微刻艺术家协会主席,白山印社名誉会长。

  2002年11月1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春市微刻艺术家协会主席彭祖述,因其在微刻艺术上独创性成就,被当地党和政府授予“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老艺术家”称号。

  微刻艺术中的一部综艺精品

  彭祖述的长篇力作《石头记微刻》是一部石书,是以印石微刻的《石头记》(即《红楼梦》)。著彭祖述在“综艺微刻《石头记》后记中”写道:“在石头上微刻,《石头记》,颇觉有些情趣。《石头记》的故事,传说原本就刻记在石头上。现在,再将其归返到石头上,岂不益增奇趣。”

  《石头记微刻》,立意新巧、寓情深邃。全书以戚廖生序80回本《石头记》为底本,总计60余万字,每回一石,加上序言和后记,共刻石82块,以红木匣盛装,锦缎镶互,一石一匣。每石除微刻该回全部文字外,又将本回之中心思想由石书著作者概括为图像,布刻于本石之四周,辅以文字说明,作品图文并茂。

  微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刻字艺术。一生热爱书法、刻字的彭祖述,在其长篇力作《石头记微刻》中有诸多建树。这位老艺术家创作伊始,就大胆立意,突破2000多年中国传统微刻之固有模式,以新的生命、新的色彩、新的姿态,登上微刻艺术的新殿堂。为此,彭祖述给自己定下了四条工作准则:一是,微刻与其它艺术门类相结合。融书法、纂刻、绘画、雕刻,装饰为一炉,以全新的综艺效果展示于世人。二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石经刻字虽微,而石书作品宏大。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刀寄拳石,意义深长,近看如丝丝细雨,远望似茫茫雾雪。三是,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将微刻的书文中心提炼凸现,形成图象,布刻于石上,使之图文相辅且又并茂。四是,作品的创造价值与收藏价值相结合。

  彭祖述的此部石书,自1993年起正式奏刀,于2002年初完成,艺术地再现了《石头记》(即《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

  红学文化中的一朵耀眼奇葩

  彭祖述的石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业内专家和海内外媒体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关注;先后在吉林长春和北京中国博物馆布展。

  2000年3月中旬,彭祖述带着他的部分作品专程到北京,请中国红学会前会长周汝昌先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教授等红学家鉴定。时年82岁的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细心品味了彭祖述的微刻石经后,激动地从坐椅上站立起来,惊呼“这是无价之宝”,连声赞道“精品!精品!”随后,应彭祖述先生的约请,周汝昌先生欣然命笔写下了《红楼梦石经——彭祖述先生微刻石经赞》,是为《石头记微刻》序言。周汝昌先生有感而发;“如今却出现了一个奇迹,即曹雪芹石头记80回巨著的全部真文付之勒石,成为史部稗官文献的一部崭新的《红楼石经》;开匣入目,琳琅璀璨,叹为观止。”

  胡文彬教授看了彭祖述的石书十分赞赏,当即给予四点评价;一、选本好,对作品内容理解很深;二、立意和设计独具匠心;三、刻得好,字见功力,图刻得美而有内涵;四、石头好,每一块都是宝石、每一块都是精品、难得的精品,这样的好作品,完全有资格放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展出。

  十年辛苦尽,奇志辟鸿濛

  1992年底,彭祖述由长春市文联副主席任上离岗退休,自感身神尚佳,且时间宽余,便决意将微刻《石头记》之宿志付诸实践。然而“工程浩大,所费不菲,实非易事”,“然念及此身有此一搏,又何其幸也!”这便是彭祖述袒露的微刻石经起始时的心声。

  在石头上刻《石头记》,首先得有石头。为了挑选色泽、质地、品性俱佳的印石,当时年逾花甲的彭祖述,南去福建寿山,北走内蒙古巴林,东至浙江青田,再转皖浙交界的昌化;7年多时间,往复数十次,行程10万公里。个中艰辛,只有老人自己清晰……

  2005年5月14日,新华社向世界各地发出通稿:“长春市微刻艺术家彭祖述历时八载,近日完成大型微刻石书《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命名其——记于石头,复归于石。”此部微刻石书,于2003年底印成大型精美书册,并于2004年初由世界教科文组织正式收藏!

  彭祖述微刻《石头记》,既圆了老人的红楼一梦,又实现了他散布红学的永远情结。他在综艺微刻《石头记》后记中写道:“微刻《石头记》,几乎耗尽了我桑榆夕阳之余光。构图伊始,常是‘青灯一盏’,只身孤影,拥案阅书,卧地观石,为得一图,冥思苦想,彻夜不眠。或取意、或取事、或取人、或取景、或取物,殚精竭虑,力揭人生哲理,以启人自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4 16:59 , Processed in 0.0688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