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导处,与三位老师攀谈起来,他们都不知道这学校过去还有个姓汪的女老师,后来有个老师说,咱们校的老谢年纪最大,又是这个村里的人,他也许知道些。把老谢找来了之后,一问果然。原来谢老师还是我的上一届校友呢。他说他的班主任姓陈,是男老师,他的下一届班主任姓汪,是女老师。原来汪老师早就离开了学校,但她的老伴一直在村小学当老师,姓段。后来段老师被调到更偏远的元宝山小学去了,她家也就搬到那里了。老谢问我想不想去看看汪老师?我说当然想了。 老谢骑了一台邮局用的大28飞鸽,在前边带路,我们一起骑往东南大山脚下的元宝山村。顶风上坡,骑得很慢。远远地看见了山上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半个小时后到了元宝山。一排砖石结构的北京平,宽敞的大院,用大块石头砌的墙,院子里有十来棵枣树,有两间猪圈(但是空的)整个院子打扫得很洁净。狗叫了几声后走出来一位带着花镜的老太太,这就是我当年的班主任汪老师。脸型没变,但是很黑,眼角下垂很明显,她对老谢还有点认识,问我是谁?她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告诉她,我家是当年下放劳动来的,在五家子村只住了一年。我是五九年上的小学。哦,那也是她第一年当老师呀。 把我们让到屋里坐下后聊了起来。才知道,她原来是北镇县人,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务农了,后来听说阜新地区缺少小学教师就报名来做代课教师,被分配到东五家子村小学,五九年她22岁,是第一年当老师。在那个学校教了八年学,后来被调到了更缺师资的元宝山。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爱人——也是北镇的老乡段老师。汪老师在69年被精简掉了(因为没有初中文凭),当时也没给多少报酬就悄悄的离开了学校。好在她的丈夫段老师是初中毕业,没有被精简。段老师在元宝山小学一直干到退休。他们的两个孩子现在都挺好的,一个在乡里信用社工作,一个在水泉镇政府上班。正唠着,段老师从山上回来了。原来他在山上开了片荒地,年年种苞米,如果没人介绍,你不会看出这是个教了几十年书的先生的,多年的山村生活已经把他磨练成了一个地道的老农了。这两口子,一个72岁,一个73岁了,但身体都好得很。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里的空气好,水好。再有就是辛勤的劳动锻炼的。段老师每月的退休金两千多,在菜园子里还种点青菜,生活已称得上衣食无忧了。他家的大彩电一直开着,在看闭路电视连续剧。我问他们,家乡北镇的情况,他们说北镇现在更好,但在这里生活已经习惯了。他们还劝我退休了搬这里来住呢。这里除了交通不太便利以外其实没啥不如城里的了。听老谢讲,东五家子和七家子因为临近水库(东郊湖和南湖)近年内就要建设一个大型的煤化工加工厂,到时还要征地招工。这里的交通就会跟城里一样了。我倒有点担心,建工厂可别破坏了这里的环境呀!大岗岗一带的绿化真好呢。 因为是突然决定来的,也没有带照相机,明年再来,一定记着带相机,要跟热情的校友老谢,我的第一个班主任汪老师,还有乐观健康的段老师,合个影。也在东五家子村小学大门口,一年级教室门前照个像。明年就是我入小学校五十周年了。再见!东五家子小学,谢老师汪老师段老师!
[此帖子已被 冬泳网总编 在 2008-8-5 14:15:3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