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韶华:爸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8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邵华:永远的思念,爸爸和我谈诗词 

 

 


    




一年一度,北京西山的红叶总是到雪舞冰封时飘然飞去,而我们对爸爸毛泽东的思念却与日俱增。爸爸生前不喜欢祝寿。但每年12月26日这一天,我们家人都衷心地奉献给他我们最美好的祝愿。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又到了爸爸诞辰111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我的心中飘荡着温馨往事的烟云和永远不能淡化的情思。亲爱的爸爸,我多么想念您啊!这份思念是永久的珍藏,是超越时空的永久的纪念。

    爸爸毛泽东一生酷爱诗。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诗人。他的一生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爸爸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素养和精深的古典诗词造诣,而这一切都来自平时勤奋的研究和学习。他阅读古诗词,主张动脑筋、勤思考,对古典诗词有许多独具慧眼的批注和评论。

    20世纪60年代初,我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上学。在与爸爸谈论建安时代诗人的时候,爸爸问我:喜欢曹操父子中谁的诗?我回答,喜欢曹植的。爸爸说,他喜欢曹操的。他评论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还列举了《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篇章。谈到兴致浓时,他用铅笔写了《短歌行》中的前4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说曹操在这首诗苍凉的调子里透露出对人生的酷爱,表现出他求贤苦渴,以周公自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诗中许多句子都成为千古警句。他还赞扬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风。他说,《将进酒》是一篇好诗,《蜀道难》也有些意思。对白居易的《琵琶行》,他认为不但文采好,描写事物逼真细腻,更加难得的是作者对琵琶演奏者的态度是平等的,白诗的高明就在于此。

    爸爸读诗一丝不苟,对许多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精深的研究。有一次,我为爸爸朗读陆游的词《夜游宫》,念到“睡觉寒灯里”,把觉(jue)的音念成了jiao。爸爸立即作了纠正。他还挥笔为我写下了《夜游宫》这首词:“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中国诗词源远流长,爸爸正是不断吸取在民族传统的源头活水,让自己的诗流搏击风浪,奔腾向前。

    许多年来,爸爸总是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利用一切空隙时间阅读、吟诵、评点和书写中国古典诗词。他的一生到底批注、圈阅、泛读了多少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实在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保留在中南海故居里的藏诗非常丰富。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和以他为主的《楚辞》,从《古诗源》、《唐诗三百首》,到历朝诗的别裁集、李贺、辛弃疾等人的专集,所有重要诗篇无不搜求饱览,历代杰出的诗人无不结识神交。有人作过粗略统计,在这些诗词集本中,留有他圈画批注手迹的,他在著作、讲话中引用过的和已经精选出版他手书过的诗词就有1600余首,涉及诗人400余名。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他青年时代读过的诗词,不包括建国后他在图书馆、在外地出差时借阅过的诗词集本。他在这些文化典籍中遨游,从少年到晚年,孜孜不倦,从未间断。

    爸爸阅读研究古诗词,是与练习书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练习毛笔字,是他的一种特殊爱好。爸爸把能够找到的历代名人字帖、墨迹都买来,利用短暂的工作之余,反复临摹琢磨,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他经常凭着记忆书写古诗词。他说,这样又体会诗文,又练习写字,一举两得。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我们去中南海看望爸爸。爸爸正在书桌前翻看字帖,一页页宣纸上写满了唐诗宋词。我和爸爸谈到了初唐诗人。爸爸兴致勃勃地评价起王勃。他说,王勃年轻有为,才高学博,“为文光昌流丽”,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尤其写得好。他发现我喜欢读王勃的《腾王阁序》,非常高兴,乘兴抽出一枝中楷羊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送给我们。这幅手书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确是一幅书法珍品。每当我看到这幅手书时,就不由想到,王勃这一名句写出了前人未曾道过的意境,又配上这样好的书法,这才是千古之绝。

    爸爸爱读诗,也爱写诗。他有一颗火热的诗心。在南征北战的马背上,在日理万机的国事活动中,他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这些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融入了他独特的革命经历,也展现了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情怀。正因为他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把心融入诗词,体现了真善美崇高境界,才能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那是1962年2月的一天,岸青和我一起到中南海去看望爸爸。当时,我们请求爸爸为我们书写他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的第一句本来是“我失骄杨”,而爸爸却写了“我失杨花”。当时,我们以为是他老人家笔误,准备为他换纸重写。可爸爸却缓缓地说:“称‘杨花’也贴切。”原来,爸爸并非无意写成。爸爸凝望着窗外。从他的眼神里,我们似乎看到杨花似雪,纷纷扬扬于春天的绿海之中,弥漫于无限江山之间。他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心在写啊!这首词寄托着他对我们的妈妈杨开慧、对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们多么深切的怀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3 21:40 , Processed in 0.02584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