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722石门素疏【鱼象鱼说】今日诗词

  [复制链接]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被强盗拦路,即兴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名篇
2019
09/09
21:17
读书狗子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1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成就最高的时代,因而唐诗才能成为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唐诗的成就之所以这么高,不仅仅是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等等杰出诗人的贡献,也是因唐代诗歌受众众多,喜爱者多,有此基础,方才有唐诗之辉煌。

在唐代人人爱诗,上至皇帝、中至王公百官、举子士人、下至黎民歌姬,无不以诗相酬唱。无不仰慕钦佩诗坛名家。若是能得当世诗坛名家题一首诗,足以炫耀数日。就连拦路抢劫的强盗也爱诗,但凡抢到了诗人头上,便舍钱财而“抢诗”。


比如中唐诗人李涉,曾遇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强盗一听是著名的李涉,反而盗“抢”了他一首即兴所作的诗,便是下面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宿遇夜客

唐·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于今半是君。

李涉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层做过太学博士,时人称之李博士。在现在很多人看来,李涉其名颇有些陌生,但大家一定读过他的一句诗: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个千古名句便是出自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


上面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也是李涉的代表作,而且这首诗还是一首被强盗抢劫时即兴所作。李涉曾经宦游路过九江,夜间路遇强盗拦路抢劫。强盗们听闻是大名鼎鼎的李涉,纷纷便的恭敬起来,说道:如果是李博士,那咱们可不用劫掠您。不过久闻李博士诗名,希望能赏脸题一首诗!于是李涉就即兴作了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充作了买路钱!

这首诗虽是即兴所作,但颇有些耐人寻味的幽默诙谐,而于这诙谐之中又寓意着严肃的社会现实,很是难能可贵。诗中前两句写景叙事,写当前路遇绿林豪客之事。一句“绿林豪客夜知闻”写出了自己诗名闻名绿林的自喜,也带有对绿林豪客的欣赏。


后两句则即事抒发感慨:所谓“逃名姓”意为隐居不出之意,“他时不用逃名姓”表明自己本打算隐居,却见绿林都听过自己名声,看来不必在隐居“逃名姓”!连眼前的绿林豪客都听过自己,何况“世上于今半是君”!世上半数百姓流离,起义不断,尽入绿林为盗了!

这脱口而出的一句“世上于今半是君”蕴含着诗人对时事的感慨,中唐内宦官外军阀,乱象已起。即使盗贼数量不多,但那些勾心斗角,结党相争的人比之盗贼更胜。相比之下,眼前的绿林豪客反而显得可爱质朴。


一首即兴之作,不仅讨得绿林强盗的欢心,且蕴含深意,耐人寻味,喻讽刺于诙谐风趣之中,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据说强盗们听了李涉即兴的诗,纷纷较好,还给李涉送去了牛肉和美酒,一路护送李涉渡江。可见诗写得好,也是一门求生之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amtf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是绿肥红瘦,十首《如梦令》
2019
09/12
11:18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前言: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评价非常得当。


《如梦令·春景》【宋代】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如梦令·春景》【宋代】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细味全词,词人高明之处在于善用极省净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典型环境──古代简陋的驿馆。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毫无缘饰,不用替代,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五代】冯延巳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华丽的梳妆台已经落满了灰尘,我的头发也很久没有好好梳理打弄过了,美丽的帘帐上,流苏系绳静静垂立,似乎也在为你不在而哭泣,玉屏遮掩着屋里的愁寂,没有一点声息。我已病了多时,如那天上浮云,无法安定心神,也无法捕捉你的踪迹。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宋代】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清代】纳兰性德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清代】纳兰性德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之中,我们可于此秋景之中,可听到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也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情怀。


《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宋代】向滈野店几杯空酒。醉里两眉长皱。已自不成眠,那更洒醒时候。知否。知否。直是为他消瘦。这首小令写别后的绵绵相思。分别之后,旅居野店,思乡怀人之情,不能自已。空酒几杯,未能消愁。醉里尚且双眉紧皱,更那堪酒醒时候!全词轻柔雅丽,语浅情深。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宋代】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少年行》,盛唐与晚唐作品别无二致,都写出了唐人的自信
2019
09/12
10:05
小珏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唐朝是一个迷人的时代,曾经屹立东方,繁花似锦,也曾让四夷臣服,万邦来朝。作为唐朝人,内心是高度自信和宽容的,这在唐诗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别的朝代,送别诗往往伤感不已,唐诗中却流露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气概。别的朝代,边塞为苦寒之地,边塞诗歌往往叫苦连天,唐诗却不同。当时唐人以建功立业为任,以报效祖国为荣,边塞诗往往写得昂扬奋发,毫无半点苦楚之情。


初唐、盛唐的诗歌如此,即便到了晚唐,国力衰退,政局不稳,但是大唐的荣光依然在唐人血液中流淌,成为了永恒不变的基因。别的不说,就拿这盛唐王维和中晚唐令狐楚所写的《少年行》对比,就可以看得出那一脉相承的蓬勃之气。

王维的《少年行》是由四首诗构成的组诗,写的是一群急人之难、充满爱国情怀的少年游侠。诗歌通过赞美游侠精神,给我们展现了盛唐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其中第二首极为精彩: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诗人以汉指代唐朝,从游侠入伍之后,成为羽林郎说起。他随着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渔阳征战,与匈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争。谁都直到边塞的艰苦,然而,大丈夫又怎么能不戍守边防,为国效力呢?即便是战死沙场,也能闻到侠骨的芳香。

这就是盛唐人对于戍守边防的看法,边塞虽然仍旧是苦寒之地,但再也不是畏途。往小了说,那是大丈夫取富贵的地方,在这里大展身手,就可以博取万户侯,就可以做人上人。往大了说,那是一个大唐子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谁都不守边将,个个贪生怕死,那又怎么能让唐朝威震四海?


盛唐的王维如此想,如此说,那么到了中晚唐时的令狐楚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同样写过一组《少年行》,同样是四首。小珏看它的形式和内容,与王维的同名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可能,令狐楚是以此向诗佛致敬。在他的《少年行》中,写得最好的是这一首: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这首诗依然是洋溢着爱国热情,诗中写道为国戍边的将士,背着弓箭,佩戴着明光闪闪的宝剑,在西风萧瑟的秋天弛离京城。他没有半分犹豫,没有半点悲哀之情,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没有收复天子的失地,永生永世也不准备回头看一看故乡。


令狐楚将弓箭、宝剑、晚霞、夜风组合起来,生动描述了主人公的坚强形象。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家和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最后两句诗,颇有一些霍去病当年所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感觉。

梁启超曾经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古人们早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盛唐和中晚唐两位诗人,都是用了《少年行》为题,成就了一组充满着壮志豪情的诗歌。这样得动人情怀,无论是在唐朝那个时期,都是当时的主旋律,也是时代的最强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出色的语文教师
2019
09/10
19:00
红楼梦赏析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读《红楼》,看黛玉教香菱学诗,我觉得如果黛玉生在现代,她会是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

话说“呆霸王”薛蟠一日在酒席上惹恼了心高气傲的冷郎君——柳湘莲,被暴揍了一顿,薛蟠在家抱羞养伤,伤势并不重,只不愿出门见人。

后来决定跟着老管家回南方历练一年,这就解放了他的侍妾——香菱,香菱得以搬到大观园和宝钗住在一处,香菱来到大观园的最大心愿就是跟姑娘们学做诗。

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做了一回教诗歌创作的语文老师。

林老师虽然是初次尝试做老师,我却觉得她的语文素养、教育热忱、教学艺术很值得一些做了许久的专业老师借鉴、学习。

她教人写诗,首先她自己就是一个“诗人”,她的代表作《葬花吟》是多么地感人肺腑,她的菊花诗独占鳌头……

不像现在一些老师让学生背大量的古诗文,自己背的东西掰着手指算都能算出来;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自己却写一手让人心惊肉跳令人汗颜的字;教人写作自己却除了工作总结什么文章都懒得写。


薛宝钗也很会做诗,她有极高的天赋,她的《螃蟹咏》压过林老师,但她没有做老师的兴趣与热情。

香菱搬到她处,迫不及待地要宝姑娘教她做诗,宝钗说:“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香菱于是去寻黛玉。

再也想不到的是,清高孤傲的林黛玉一听就答应了,极爽快地说:“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

可见林黛玉有极难得的教育热忱,宝钗空有一肚子才华却没有教人的热情,对香菱来说不也白搭吗?

黛玉老师教香菱做诗是很讲究方法的。

第一步,给香菱圈定阅读篇目教给阅读的方法。

王维的五律100首,杜甫的七律120首,李白的七绝一二百首要细心揣摩透熟,这是现在语文教学里常见的一种方法——精读;然后再把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一看,这就是略读了。

第二步,在香菱阅读的基础上,引导香菱谈出对诗的领悟。

林老师说:“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原以为讨论法是现在的新发明,却早就被林老师抢了先,实在是让人佩服。

第三步,指导香菱写诗。

香菱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咏月诗。先给宝钗看了,宝姑娘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且看黛玉怎么说?

黛玉说:“意思倒有,只是措辞不雅。皆因你看得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你看宝姑娘否定得多么干脆,说不是这个做法却不明示错因及努力的方向,林老师就不一样了,她对香菱的诗有正面的肯定,鼓励香菱放开束缚大胆去写。


香菱得了指点就又重新写了,林老师说:“自然算难为她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做。”

你看林老师既鼓励她又不肯姑息迁就,不行就一定要重做,对香菱要求很严格,不把香菱教好不罢休。

宝钗却总是打趣香菱:“何苦自寻烦恼!你本来就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或者不知是褒是贬地说:“真成了诗魔了!”

就这样在林老师的教导下,香菱第三次写的诗竟得了个交口称赞,被赞为“新巧有意趣”。大观园诗社社长探春竟邀请她加入诗社,这真是让香菱喜出望外的事了,也真应了宝姑娘开头说的“得陇望蜀”那句话了。

大家看林黛玉教香菱做诗,和宝钗比除了更印证了黛玉真性情的可爱,是不是也觉得她要做老师会很出色?

作者在开篇第一段里,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他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是“使闺阁昭传”。

通过作者的笔我们确实见识了王熙凤的驰骋叱咤运筹帷幄,探春的踌躇满志锐意改革,黛玉、宝钗的满腹才华……

但是她们却是生不逢时,终是被那个时代埋没了。所以作者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想到她们的被埋没,想到作者的辛酸,联想到自己,就觉得很尴尬很辛酸:林老师他们是空有才华,那个时代却不能提供展示的舞台;我们更多的时候却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却没有多少才华可展示。

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辽阔的飞翔的天空,我们却没有一双展翅飞翔的翅膀,这个时代到处都是拿着放大镜在寻找千里马的伯乐,可是我们实在是太庸常。

如果韩愈生活在现在,他会不会新做一篇《马说》,感慨“伯乐常有,而千里马难寻”?

这恐怕是许多人的尴尬和辛酸吧!怎样不尴尬,怎样免辛酸?惟有“努力”可以使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这首古诗的知名度不高,但写出了每一个中年人不如意的悲苦
2019
09/11
23:2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8
真正成熟的诗歌都是人到中年之后所作,此时的诗人们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也有了相当的才华积累,也才有最为精彩诗歌的产生。

杜甫的唐诗基本上都是这样来的。并非说诗词都喜欢大器晚成,但唯有人到中年之后写出的诗词,才有最深切的人生思考,才能更引起今天我们的共鸣。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诗人薛逢的《长安夜雨》,无论是这个诗人还是这首唐诗,在浩若烟海的《全唐诗》当中都掀不起多少浪花。甚至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非常之少,只知道他是晚唐一个进士,恃才傲物不畏权贵,仕途相当不顺。


夜雨通常带给我们凄凉之感,今天的这首古诗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读进去。“滞雨通宵又彻明”,秋雨连绵,下了一天又一夜,诗人的忧愁也如同雨中的青草一般不断滋生。

他忧愁的是什么呢?“心关桂玉天难晓”柴米昂贵、生活艰难是作者为生活而忧;“运落风波梦亦惊”是作者为命运的不顺而忧。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活下去,但人到中年,生活的艰难如重重的压力,时常让人喘不过来气。


而外面的秋雨,更是让诗人感受到未来的黯淡无光。“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淅淅沥沥的秋雨之中,在树上栖息的乌鸦也都“飞不散”,凄冷的秋雨之中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一片,沉闷的鼓声传到窗台都已经听不出来声音。

在这样的秋雨当中,诗人心中的苦涩更是难以压抑。人到中年之后已经对人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能更加感觉到人生的不容易,以至于“当年志气俱消尽”。再看今天个人的处境,“白发新添四五茎”,头上的白发又增添了几根。


“志气俱消”“白发新添”,生命的衰老是挡不住的自然规律。人到中年是压力最大的,恐怕也是人生当中最可悲的。梦想的破碎,生活的压力,青春的逝去,无一不让人心中充满悲苦。

虽然这首古诗的知名度不高,但写出了每一个人到中年不如意的悲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是故乡明,十首中秋诗词诉浓情
2019
09/11
15:21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中秋将至

又见月儿圆

月是故乡明

人是家乡亲

人生弹指一挥间珍惜每个团聚日


01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长向 一作:偏向)

02

《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03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秋凉 一作:新凉)

04

《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05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06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07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08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09

《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10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盛世大唐最后的名相,被贬时写下此诗,开头就是千古名句
2019
09/13
12:51
小珏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皇帝之一,他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那是唐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他却亲手葬送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将其推到了“安史之乱”的深渊。关于他由明君变为昏君的原因很多,用人不当是相当重要的一个。

他任用过的宰相很多,前期有姚崇、宋璟,中期有张说、张九龄,可到了后来就只有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了。当张九龄离开时,当时的人一定不会意识到,他就是盛世大唐最后的名相,带走了朝廷之中最后一缕清风。


张九龄斗不过奸相李林甫,遭到贬谪之后,去处是荆州长史。这样一个正直、睿智的长者,却不能再护佑大唐的辉煌盛世,只能远走他乡。经历了舟车劳顿之后,他在荆州写下了不少诗篇,大多为感怀之作,其中包括《感遇十二首》,更包括这首脍炙人口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流传度非常广,也是唐人诗歌选集中必入之作。在小珏看来,它不仅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而且还是盛唐时最后的风采。以此为标志,唐朝逐渐走向衰落,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这首名篇之中,首句就是难以忘怀的千古绝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起来没有一个字出奇,也没有一点渲染的成分,但是这十个普普通通的汉字连在一起,就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它气魄雄浑,妙手天成,将自然的奇妙之美与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完美联系在一起。

历代以来,多少文人对这句诗爱不释手。相思之情的背后,不是凄婉的啼哭,不是唉声叹气的感伤,而是大唐特有的奋发气度。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后来人有的解读为作者自己,有的解读为有情人。在我看来,这没有什么区别。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当然包括了作者在内的有情人,因为没有能够团圆,怨恨着漫漫长夜,也辗转难眠,勾起了思念之苦。

第五、六句则紧紧联系着上面的内容,诗中的人也许是心事重重,辗转难眠,起来吹灭了烛火,走到户外来欣赏这一轮明月。看到皎洁的月亮,更加难以入眠。夜已深,露水沾满了他的衣裳。这两句,不仅如实描写了对月不眠的场景,更使得全诗增添了生气,不再是静态的画面。


在结尾两句中,诗人其实是翻用了“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这是晋朝陆机的名句,张九龄将其改写,更有诗意。他写出了一个彷徨的人,又没有什么好赠送远方亲人的,只能捧着这美丽的银光,尽早入梦与他们相会。

诗到这里,就嘎然而止了,留给读者的是挥洒不去的余韵。这首《望月怀远》也成为了千年以来怀念亲人的佳作,被后人传颂不已。它的首句,成为了中秋佳节时被提及最多的诗句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50句冷门诗词,韵味十足,读了一遍,就爱上了
2019
09/12
13:55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诗词浩如烟海,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诗词可能只是沧海一粟。

今天,诗词君要分享50句冷门但很有韵味的诗句,看看,你知道多少呢?


1.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2.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3.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王绩《夜还东溪》

4.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5.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冯延巳《南乡子》


6.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落花》

7.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晏几道《蝶恋花》

8.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9.

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王绩《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10.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秋夜独坐》


11.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陈亮《临江仙》

12.

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倪瓒《桂花》

13.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朱熹《秋月》

14.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

15.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


16.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17.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18.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辛弃疾《鹧鸪天》

19.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行行重行行》

20.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朱淑真《即景》


21.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2.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23.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宋.吴文英《风入松》

24.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刘昚虚《阙题》

25.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张岱《陶庵梦忆》


26.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清.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27.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柳恽《江南曲》

28.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宋.朱淑真《菩萨蛮》

29.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0.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湘中女子《题玉溪泉》


31.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沈约《别范安成》

32.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璟《摊破浣溪沙》

33.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欧阳炯《春光好》

3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35.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36.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李商隐《春雨》

37.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王勃《咏风》

38.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月夜送别二首》

39.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40.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立冬》


41.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长安九日诗》

42.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43.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孟冬寒气至》

44.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45.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46.

长愁忽作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

——李益《赠毛仙翁》

47.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张可久《小桃红》

48.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储光羲《钓鱼湾》

49.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皇甫松《忆江南》

50.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明月上高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实甫《西厢记》中最美的唱段,灵感来自这首精美无比的宋词
2019
09/14
06:51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今天我们谈到元杂剧,就会想到元曲四大家,也都会想到其中经典的曲目,比如《窦娥冤》,比如《拜月亭》,又比如《西厢记》。

在这几首作品当中,王实甫的《西厢记》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其中所描写的爱情故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戏曲,其中都在演绎这个故事,其中的经典唱段更是深入人心。


尤其是在元曲当中《长亭送别》的这一折,更有充满美感的诗句。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一折,对于杂剧整个故事的走向有重要引导作用,而且是其中情感抒发最动人的篇章。

实际上,这曲子中最精美的诗句都是来自北宋范仲淹的一首宋词作品。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就是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有所不同。

范仲淹的诗词向来如此。虽然当时并没有豪放词的产生,但是他所写的诗词已经有了豪放词的苗头。在诗词中注入悲凉的意蕴,阔达的灵魂,为豪放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这首诗词写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的环境描写意境之美令人惊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就是在这样诗意的环境之中,诗人看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上片是景色描写,下片都是对故乡最真切的思念。“黯乡魂,追旅思”,因为思念故乡夜不能寐,除非每天晚上有好梦相随才能真正睡得着。


即便是借酒浇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但最终只能愁上加愁,都化作对故乡思念最真切的泪水。

这首宋词最惊艳的部分在于开头的那几个字,也就是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直接引用的那几句。“碧云天,黄花地”,萧瑟之景最容易带给人伤悲,无论是思乡还是离别。这几个字看似简单,但无论是表达思乡还是爱情,都是最好的背景衬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牧笔下最有凉意的秋天,一个“冷”一个“凉”,就有无限境界
2019
09/14
06:55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晚唐诗人当中李商隐的名气应该是很大的。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更加喜欢杜牧的诗句。李商隐的诗句虽然著名,但是不太容易读得懂。


相比而言,杜牧的那些古诗更加容易理解。他的诗歌虽然也可以进行更丰富的解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来说表达的意义是确定的。比如这首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就唐诗就是唐代杜牧的《秋夕》,堪称杜牧笔下最有凉意的秋天。整首古诗只有第一句当中提到了一个“秋”字,但是给人却没有普通诗人所表达的那种悲苦萧瑟之感。反而在他的诗歌当中,更加侧重于用“冷”,“凉”这样充满触感的词语来表达诗人抒发的情感。

这种诗词所表达的是宫女的寂寞。经历了春天的百花盛开和夏天的热闹,抒情主人公就体会到秋日的寒冷和孤独。她独自一个人住在冷宫,终日只能和野草和萤火虫为伴,此地的荒凉可想而知。


而且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她很孤独。她所感受到的只有冰冷、冰凉、寒冷,更需要有人来给她温暖。但是在她周围都是都是什么呢?银色的烛光,冷色的画屏,还有宫殿门前的凉如水的石阶,无一不带有冷意。

外在的冰凉或许多穿几件衣服就可以解决,但是精神的空虚和孤独是一个人最难受的。这个女子就是如此。她一个人经受着寂寞,经受着孤独,而且还没有任何的指望。此时的她只能百无聊赖地拿着小扇子,扑打周围的萤火虫。也只能看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牛郎织女是一段美丽的传说,那里有最为美丽的爱情。虽然是一个悲剧,但他们至少每年都有相聚的时刻,生命的历程总会有一个美好的盼望。但对于杜牧这首古诗当中的抒情主人公来讲,她有什么能够盼望的呢?

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秋天的她是这样的表现,其它季节的他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这种没有希望的日子,这种孤苦寂寞百无聊赖的日子是最为难受的。虽然杜牧全文用字非常的朴素,平时简洁,但是每个字的背后都是说不出的悲情,说不出的凉意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最“佛系”的唐诗,每一句都是随心所欲,如此境界我们也想要
2019
09/14
06:26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我们今天谈到王维,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对于佛教的尊崇,而且被誉为是诗佛。王维在40岁左右的时候,就离开京城到山上隐居,前后一共大约有20年。

他被尊称为诗佛的那些诗歌,基本上都是在这20年的时间内完成的。其中有他研究佛法所带来的感悟,也有诗中有画对山林景色的描绘。而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生豁达从容的生活状态和境界,是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财富,也是今天的我们最为向往的。


今天的这首唐诗堪称是王维最佛系的唐诗,每一句都充满了任性的随心所欲。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就是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这首古诗是王维的代表作,流传度非常之广。其中最经典的诗句,莫过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心所欲已经达到了化境。就算是沿着山泉寻找到它的终点,已经无路可走,那也不妨坐下来看天上的云卷云舒。

之所以说这首古诗是王维最佛系的诗作,就是因为那一切都充满了任性,充满了随心所欲。“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人到中年以后,王维就非常倾向于潜心修行研读佛法,本来没有什么。


但是王维非常任性直接搬到了山上修行,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这种豁达,这种从容,这种随心所欲,今天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而后的诗句更凸显出他的自由和任性,“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每当兴致来了就独来独往,去看森林中的花开,去看下雨之后形成的瀑布,随心所欲的穿梭,无人阻挡。这种惬意的生活环境,今天哪一个人不心生向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接下来的诗句更为佛系,即便是到山间看泉水,走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但是也不慌也不着急,慢慢坐下来,让一颗心归于平静。甚至还能够从容地看天上的云卷云舒,真是达到了化境。


最后的“谈笑无还期”,可进一步显现了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也就这为佛系的状态。在山林当中遇到老乡,和他们谈话来甚至忘记了时间,真正自由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如此慢节奏,如此惬意,不管做什么都能到任性的境界。

这样的诗歌,这样的人生境界,称为佛系也好,任性也罢,那可真是让人向往至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浩然科举失利一路旅游散心,写下一首古诗,对故乡的思念很动人
2019
09/14
06:34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唐代诗人孟浩然是一个奇葩的存在。他很有诗词才华,但是一辈子都没有考中进士。他周围的朋友李白、王维等人。都曾经在短时间内受到过重用,但是孟浩然却连进入皇宫最基本的门槛都没碰到。

公元733年,44岁的孟浩然再一次遭遇科举失利,内心当中充满了说不尽的苦涩。他决定去吴越漫游放松心情,在诗意的山水之间,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忘却在京城里发生了这一切不愉快的往事。


但是在这一年的一个秋末,坐在船上漫游的诗人忽然感受到了几分寒意,让他止不住的开始思念起故乡来。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古诗就是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漫游吴越之时,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里想起了远方的故乡。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内心禁不住掠过一层悲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些典型秋景的描绘。树上的叶子都已经落了,大雁也都开始往南边飞,北风呼啸江上,感觉到阵阵寒意。


秋天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秋天最让人思念的地方,就是故乡就是家。因为那里最温暖,因为那里最能够让一个人接纳。“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故乡在今天的湖北襄阳,距离现在所在的地方却有千里之遥,就像是远在天边,远在云端一半。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在这个苦涩的夜晚,诗人的苦涩个性难以压抑。他思乡的泪水都在这里流个不停,看着天边归来的帆船,内心更是禁不住满腹的惆怅。

泪水迷失了他的眼睛。根本看不清楚渡口在何方。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天地间一片苍茫。江上生出重重的暮霭,那不就是他的故乡最真切的呼唤吗?


整首古诗以写景开始,最后又以写景结束,但写景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诗人的情感,都浸透的诗人满腹的愁绪。孟浩然的山水诗,那是真正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牧笔下最诗意的离别,一组古诗有两首,多少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019
09/14
06:17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是晚唐诗歌的缔造者之一。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为主,虽然篇幅短小,虽然表达的情感多有感伤。但是诗词却有言之不尽的韵味和魅力。


在杜牧的这些七言绝句作品之中,精彩的作品有许多。比如《遣怀》,比如《泊秦淮》,比如《金谷园》等等。要么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要么是对自己虚度光阴的后悔,要么是借古喻今表达强烈的直面现实的精神,内容丰富,但都是精品之作。

相比而言,杜牧笔下的送别古诗更有味道。他从扬州告别回到长安之时,写下一组两首古诗。两首古诗都很经典。但是多数人只知道第一首还不知道第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就是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虽然题目写的是赠别,但是全部都在夸赞这个女孩儿的美貌。从这首古诗更是引申出形容女孩美貌的豆蔻年华的成语,给这首古诗的知名度增加了不少的助力。

其实他所表达的离别之意,在这一组唐诗当中的第二首当中表现得最为纯粹。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就是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第一首都在写女子的美貌,而第二首是直接写离别时的伤感。相比而言,第一首的美貌描写更像是铺垫,正是因为这女子如此美貌,才会让即将离开的诗人感觉到遗憾。

但更遗憾的是,明明两个人之间都很有情,但是在离别的酒席上却都装作无情一般。只是觉得在这宴席上笑不出声,被一种惆怅的情绪笼罩着。


而在这首词的最后,悠悠道除了离别的情意,他把这种离别伤感的情绪表达,放到了蜡烛的身上。“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离别的人相互之间可能觉得笑不出声来罢了,还不如这酒席上的蜡烛,更加懂得离别的人相互的情谊。

毕竟蜡烛是有心“芯”的,默默地替离别的诗人流泪,一直到天明。


虽然这两首古诗中的第二首最能说明诗歌的主题,但是第一首的知名度显然更高。因为不管是“豆蔻年华”这个成语的流传,还是杜牧全文都在用虚写或者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女子的美貌,显然都给第一首诗的流传加了不少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怀人之作少有人知,但其中10个字,却成为一首宋词的灵魂
2019
09/14
06:3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用到前人诗句的现象,有的甚至用的还不止一句,更有大篇幅的运用。比如苏轼在一首写春天的宋词当中,上片的22个字,他就用到了韩愈的17个字,几乎是全文照搬了。

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比比皆是,觉得前人写的诗句意境很好,用词也很精准,就创造性地拿过来使用,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这种写法叫做用典。


今天我没说谈到的这一首五代史的诗歌,谈不上有多么的名气,但其中的十个字我们耳熟能详。因为这十个字的诗句,成为了宋代一个著名词人一首经典词作的灵魂。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这首诗词就是五代翁宏的《春残》,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这是一首写晚春的诗歌。晚春和早春是有很大区别的。早晨青草的嫩芽刚刚发出来儿,花没有开放,而在晚春早已经是遍地青草如茵,花瓣都已经随风飘落了。

这首古诗当中最经典的是第二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来表达的是抒情,主人公看到春天慢慢的过去,而自己的青春年华被辜负产生了惆怅心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拿院里的落花和女子的青春作为一个对比,凸显出女子爱情的被辜负。


这两句诗句用到了晏几道的诗词当中,成为了他回忆之前和他关系密切的一个歌女的最佳载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那首宋词依然在写男女之间的爱情相思,但是却成为了其中最经典的部分。他回忆那首歌里所有的美好,必然会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美丽的瞬间来把对方在记忆中留住,而这两句诗句显然符合诗人的要求。

这首古诗从抒情主人公看到春天即将过去而产生的惆怅心理开始,感慨“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观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诗词中经常有这样的对比,美丽的女子就是娇艳的花朵,花瓣的凋落就是女子爱情的被辜负。


整首古诗都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氛围,尤其“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整首古诗和诗人知名度都不高,但是其中的诗句实在是经典无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字入诗,半是风流半是痴
2019
09/13
12:49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江村即事

【宋】黄庚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晚秋,百花凋零,难以显示秋色。而芦花、蓼花这些既无花的形状,也无花的色彩,更无花的香味,或根本难以算得上是花的花,却开得正好,无边无际,青 青苍苍,最后独占了秋光。这两句并无轻视、鄙薄芦花、蓼花的意思,而是说芦花、蓼花在天气肃杀时烘托出无限的秋意。

春晓

【唐】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这是一首怀念往昔情人的七言绝句。首句连用两个“半”字,描写春天拂晓时若明未明的朦胧景色;第二句以“醉闻花气睡闻莺”,极写环境的优美、恬静, 以暗衬作者此时心情的安闲舒适;第三句“猧儿撼起钟声动”作一转折,顿生波澜,勾起了诗人二十年前往事的回忆,这句转得极妙,诗中的波澜起伏全是句中那只 小狗撼起的钟声所引起的。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紫惹春风。

在烟雨迷蒙的江桥边,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数不清的柳条柳絮仿佛懂得即将分手的人的离惜别绪,在春风中舞动着,飞扬着。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诗在前两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复偶见三绝·其一

【唐】韩偓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唐代士大夫与女冠(女道士)私下恋爱,在中晚唐诗中特多反映。“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诗中女主人公就为女冠。这类不公开的私下恋情,发展过程步履维艰。双方的苦恼,往往超过现实得到的欢乐,又转化为诗的灵感冲动。其间得失很难一言蔽之。

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

【唐】温庭筠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这首词写宫女望柳自伤。傍晚,柳丝在微风细雨的沐浴之下,仿佛带着皇帝的恩泽,故意娇宠多情,拂栏入楼。而长期被幽禁在深宫里的少女们,见此景岂不自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2019
09/15
07:06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本文来源于:儒风大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彼此之间的伤害很难避免。

凡是看淡一些,不要满怀愤怒,怨气冲天。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心中装着怨恨,也就失去了阳光与温暖。

原谅别人,是放过自己,放下别人的错,就是解脱自己的心。


1

放宽心,少计较,少生气

苏轼被贬到黄州,晚上他一个人去城里喝酒解闷。

路上遇到一个醉汉,醉醺醺地撞倒了他。

这个人也不道歉,反而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苏轼从地上起来,拍拍衣服,竟然没发火。

他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轼也喝了不少酒,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家童就这样把主人关在外面,苏轼也不恼怒,跑去江边吹风。


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一个人要是不把自己当回事,那就没有人能让他愤怒,让他生气。

一个人的自尊太强、自我意识太强,别人稍微冒犯,他就立马反弹回去。

把事情看得淡一些,把自己看的轻一点,生气自然就少了。

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没必要为了小事大发脾气,气大伤身,话多伤人,不如看淡看开,解脱自己的心,心平气和度过每一天。

2

人生短暂,应活得明白,通透

老和尚爱兰花,精心培育了数十株,外出云游的时候,交托给了小和尚照顾。

结果有一次暴雨,小和尚忘了收花,全都被打碎了。

老和尚回来之后,小和尚向师傅告罪,请求惩罚。

老和尚说:我养兰花,又不是为了生气的。

对啊,培育兰花是为了那份美好,又不是为了生气。

人生短暂,要把精力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此生才不至于虚度。


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在朝堂上斗了半辈子。

等王安石归田,苏轼被贬,二人再次相见,却惺惺相惜,一笑泯恩仇。

章惇把苏轼贬到海南,想让这位老友客死蛮荒,苏轼大赦之后,章惇的儿子章援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

而苏轼只说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装得下仇恨,就放不下爱与温暖。

人生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自己,不跟敌人计较,其实也是放过了自己。


-------------------

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在看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20 10:25 , Processed in 0.09866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