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698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禅诗赏析:不成霖雨漫遮天
2018年12月11日 09:2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不成霖雨漫遮天禅诗赏析:不成霖雨漫遮天
  夏云

  宋·奉忠

  如峰如火复如绵,飞过微阴落槛前。

  大地生灵干欲死,不成霖雨漫遮天。

  [作者简介]

  奉忠(生卒年不详),四川僧人。《冷斋夜话》栽其生性豪爽,善饮,与时人章子厚友善。

  [赏析]

  这首描写夏云的诗表现了一位佛子慈悲为怀、普济天下的爱心。

  首句一口气以三个比喻精到地描摹了夏云的变幻多姿,字里行中显出诗人内心的焦虑滞重。夏云时如山峰般险峻,如猛火般冲荡,或如绢如绵点火即燃。即使有时洒下一片微阴,也不见得有一丝雨意。大地上已是饿殍遍野,饥渴难当,你何时才真正普降甘霖,拯救天下苍生呢?!

  无独有偶,抱有一颗济世佛心的诗人白居易也作有一首《岭上云》,表现了同样救济天下人的慈悲之心:“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用工具 佛子必备】2019年中国佛教节日一览表
                                                                 【实用工具、佛子必备】2019年中国佛教节日一览表     制作:隆日        校审:慧月

阳 历 / 农 历

佛教节日名称

1月6日(农历十二月初一)

净宗四祖法照法师圆寂日

1月13日(农历腊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节) 佛图澄圆寂日

1月22日(农历腊月十七)

净宗十二祖彻悟法师圆寂日

1月23日(农历腊月十八)

太虚大师诞辰日

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二)

文殊菩萨成道日

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

监斋菩萨圣诞日

1月3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

永明延寿大师圆寂日、施护三藏圆寂日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华严菩萨圣诞日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

弥勒菩萨圣诞日  春节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六)

定光佛圣诞、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圆寂日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九)

帝释天尊(玉皇大帝)圣诞日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一)

真谛三藏法师圆寂日

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二)

净宗七祖省常法师圆寂日

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七)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日

2月25日(农历正月二十一)

净宗九祖藕益法师圆寂日

3月7日(农历二月初一)

马祖道一禅师圆寂日

3月8日(农历二月初二)

太虚大师圆寂日

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五)

玄奘法师圆寂日、天台九祖荆溪湛然尊者圆寂

3月14日(农历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道安法师圆寂日

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九)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圣诞日

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3月25日(农历二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

3月27日(农历二月二十一)

普贤菩萨圣诞日

4月1日(农历二月二十六)

净宗六祖永明法师圆寂日

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

布袋和尚坐化日

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二)

本焕长老圆寂纪念日

4月20日(农历三月十六)

准提菩萨圣诞日、二祖慧可大师圆寂日

5月8日(农历四月初四)

文殊菩萨圣诞日、慈航菩萨涅槃日

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圣诞日、道宣律师诞辰日

5月18日(农历四月十四)

净宗十一祖省庵法师圆寂日

5月19日(农历四月十五)

佛吉祥日(卫塞节)

6月1日(农历四月二十八)

药王菩萨圣诞日

6月8日(农历五月初六)

鉴真法师圆寂日

6月10日(农历五月初八)

善慧菩萨圣诞日

6月12日(农历五月初十)

宣化上人圆寂纪念日

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三)

伽蓝菩萨圣诞日、禅宗七祖神会禅师圆寂日

7月5日(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尊天菩萨圣诞日

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

金栗如来圣诞日

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四)

明旸大和尚圆寂日

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

不空三藏圆寂日

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7月23日(农历六月二十一)

唐代法相宗三祖智周大师圆寂日

7月24日(农历六月二十二)

天台宗二祖慧思尊者圆寂日

8月2日(农历七月初二)

净宗八祖莲池法师圆寂日

8月9日(农历七月初九)

净宗十祖截流法师圆寂日

8月13日(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盂兰盆节

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九)

净宗三祖承远法师圆寂日

8月21日(农历七月二十一)

普庵祖师圣诞日

8月22日(农历七月二十二)

唐代高僧圆测大师圆寂日、增福财神圣诞

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四)

龙树菩萨圣诞日、隋唐高僧法琳大师圆寂日

8月29日(农历七月二十九)

地藏王菩萨圣诞日、虚云和尚诞辰日

9月1日(农历八月初三)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圆寂日

9月4日(农历八月初六)

净宗初祖慧远法师圆寂日

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二)

圆瑛大师圆寂纪念日

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

月光菩萨圣诞日   中秋节

9月14日(农历八月十六)

金刚智三藏纪念日

9月18日(农历八月二十)

鸠摩罗什圆寂日

9月20日(农历八月二十二)

燃灯古佛圣诞日

10月2日(农历九月初四)

弘一法师圆寂日、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圆寂日

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

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重阳节

10月10日(农历九月十二)

虚云和尚往生日

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10月18日(农历九月二十)

弘一法师诞辰

10月27日(农历九月二十九)

药师佛圣诞日

10月30日(农历十月初三)

道宣律师往生、净宗五祖少康法师圆寂日

11月1日(农历十月初五)

达摩祖师诞辰日

11月3日(农历十月初七)

善无畏三藏纪念日

11月7日(农历十月十一)

憨山德清大师圆寂日

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二)

实叉难陀三藏圆寂日

11月11日(农历十月十五)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圆寂日

11月14日(农历十月十八)

阿底峡尊者圆寂日

11月16日(农历十月二十)

文殊菩萨出家日

11月19日(农历十月二十三)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圆寂日

11月21日(农历十月二十五)

悟道大和尚圆寂日

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

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圆寂日、孔子圣诞日

12月6日(农历十一月十一)

悟道大和尚诞辰日

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十三)

唐代高僧慈恩大师(窥基法师)圆寂纪念日

12月12日(农历十一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净宗二祖善导大师圆寂日

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九)

日光菩萨圣诞日

12月19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

天台祖师智者大师圆寂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石门素疏+359
2018年只剩下18天了  精勤勿放逸!
2018年已过347天  慎勿放逸!
修戒定慧!熄贪嗔痴!勇猛精进!
(一)【石门素疏】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213课堂笔记359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评分标准】合格123良好234优秀345。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石门素疏】【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行禅师:未生之前你在哪里
2018年12月13日 15:12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8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被我称为生日的那一天之前,我在哪里?

  文/一行禅师

  深观之下,你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过是云化成了雨或雪。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

  我们怕死亡,我们怕别离,我们怕自己不存在。在西方世界里,人们非常害怕自己不存在。他们如果听见“空无”这个字眼,也非常害怕,虽然空无只不过意味着概念消失罢了。空无并不是存在的反面,它不是不存在或灭绝。“存在”这个概念必须舍弃,“不存在”这个概念也得舍弃。空无只是用来帮助我们的一种工具罢了。

  实相跟存在与不存在没有任何关系。莎士比亚说:“存在,或者不存在——这便是问题所在。”(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而佛陀的回答却是:“存在或不存在,根本不是问题所在。”存在与不存在只不过是两个相左的概念,它们既不是实相,也无法用来描述实相。

  觉醒之后的洞识不但去除了“永恒”之见,同时也去除了“无常”之见。“空无”也是同样一回事。“空无”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受制于空无之见,你就迷失了。佛陀在《宝积经》里说过:“你若受制于存在或不存在的见解,那么空无的观念或许能帮你解脱。倘若执着的是空无之见,你就没希望了。”有关空无的教法,只是帮助你体悟空性的一种工具,若是把工具当成了洞识,你就被概念紧紧束缚住了。

  如果对“涅盘”也抱持某种见解,那么此种见解也要去除。“涅盘”就是把所有的观念都空掉,包括涅盘本身。若是执着于涅盘之见,你就尚未体悟涅盘。佛陀这份深刻的洞识和发现,使他超越了恐惧,超越了焦虑,以及生死轮回之苦。

  烧掉所有的概念

  你如果有一根火柴,便拥有了生火的条件。你的火柴燃烧的时间若是够长,那么连火柴本身也会被烧掉。火柴能生火,而火也会烧掉火柴;涅盘的教法也是同样一回事。它能帮助我们体悟无常,然而这份对无常的洞识,也会烧掉我们对无常所抱持的概念。

  我们必须超越“恒常”之见,同时也得超越“无常”之见,然后才能跟涅盘相应。无我也是同样一回事。无我便是那根火柴,它能帮助我们生起无我的洞识之火;凭着对无我的了悟,便能烧掉无我这根火柴。

  修行不是去累积一堆有关无我、无常、涅盘等等的概念,那是录音机的工作。谈论或散播佛教概念,并不是真的在研究或修持佛法。我们可以进大学攻读佛法,不过只能学到一些理论和概念。我们需要超越概念,产生真正的洞识,才能烧光所有的概念而达成证悟。

  深入历史面,便同时通达了终极面

  看看一个两角五分的银币。有头像的称为正面,另一面则称为反面;它们缺少了对方就无法存在了。这块金属币包括正反两面,少了这块金属币,两面都不可能存在。正面、反面以及金属本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可以将这块金属比喻成涅盘,而正反两面就像无我及无常的示现一般。通过钱币的正面及反面,你可以洞观和认识这块金属。同样地,深观无常和无我的本质,也可以觉察到涅盘的本质。

  涅盘的终极面无法与世俗的历史面分隔。深入于历史面,便同时通达了终极面。终极面一直在你心中。对修行者而言,洞观他或她的无常及无我本质,是极为重要的事。如果修行有成,他就能通达涅盘,证人无惧。那时他就能面带微笑随顺生死的巨浪了。

  实相可以示现于历史面,也可以展露于终极面

  我们可以透过历史面来检视日常生活中的实相,我们也可以从终极面来检视相同的实相。实相可以示现于历史面,也可以展露于终极面。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不但有日常生活和历史面的考量,还有终极层面的关怀。我们不能只关心日常的事务——名闻利养、社会地位和未来的计划,同时也得关怀我们的真实本性是什么。深入地禅修就是开始去实践我们的终极关怀。

  不须寻求终极涅盘,我们的本性即是涅盘

  当你凝视着海面时,你看见了海浪的来去。你可以运用高低、大小、强弱、美或不美的辞藻,来形容一波波的海浪;你也可以运用始终、生灭的词汇来描述海浪。它们可以和历史面相比拟。在历史面中,我们关心的是生与死、更多的权力与权力缺乏、更美与不够美、开始与结束,等等。

  深入地观察,我们却看见海浪即是海水。海浪或许也会追寻它的真实本性。海浪也会因恐惧和复杂情结而受苦。海浪也会说:“我不像其他的浪那么大”,“我觉得很苦闷”,“我曾经诞生过,我将会死亡”。海浪也可能因为这些事和这些概念而受苦。但海浪若是能弯下腰来看一看自己,就会发现它真实的本性就是水,这时它的恐惧和复杂情结才会消失。水是不受制于浪潮而生灭的,水是不受制于高低、美或不美的;你只能从海浪的角度来谈论美或不美、高或低。但是从水的角度来看,这所有的概念都是无效的。

  我们真正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我们无须到别处去寻觅自己的真实本性。我们不需要寻找神,我们不需要寻求终极涅盘。我们的本性即是涅盘。我们就是神。

  你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东西,你早已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东西了。你可以对海浪说:“我亲爱的海浪,你的本性就是水,你不需要再去寻求水了。你的本性是无分别、无生灭、无存在无不存在的。”

  像海浪一样修持,缓缓地深观自己,并认清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以这样的方式来修持,你就能通达自由和无惧。这样的修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无惧,死而无憾。

  如果你的心正怀着深沉的哀伤,如果你失去了心爱的人,如果你仍然害怕死亡、被遗忘或是灭亡,请接受这教诲,开始修持。若是依法修持,你就能以佛陀的双眼凝视云彩、玫瑰、小鹅卵石,或是你的孩子。你将洞悉不生不灭、无来无去的实相本质。这份洞识能帮你解除恐惧、焦虑和哀伤。那时你就拥有了使你坚强与稳定的一份祥和感,纵使不幸的事发生了,你也只是莞尔一笑。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你将为周遭的人带来许多助益。

  未生之前,你在哪里

  有时人们会问你:“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或者你可以问自己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被我称为生日的那一天之前,我在哪里?”

  问一问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未生之前,你在哪里?”

  或者你可以问云:“你几岁了?能不能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深深地谛听,你也许能听见它的回答。你可以想象一下云诞生的景象。未生之前,它是海里的水。或者它本来在河里,后来变成了水蒸气。它也可能是太阳,因为阳光制造了水蒸气。当时风也应该在场,是它帮助水转换成了云。云不是无中生有的,不断在变化的只是形式罢了。事物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云迟早会变成雨或雪或是冰。如果你深入地观察雨,你会看见云。云并没有消失,它化成了雨,雨化成了草,草化成了牛,牛又化成了牛奶,然后又成了你嘴里的冰激凌。今天你如果吃冰激凌的话,给自己一点时间凝视眼前的那个甜筒,然后说:“嘿!云儿!我认出你了。”这么做,会使你洞悉和了悟冰激凌及雪的真正本质。同样地,你也会在冰激凌中看见大海、河川、高温、太阳、草及牛。

  深观之下,你根本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过是云化成了雨或雪。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

  在未生之前,云早就存在了,所以,你今天如果喝牛奶、喝茶或是吃冰激凌,请随着你的呼吸,凝视一下眼前的那杯牛奶、茶或是冰激凌,然后跟云朵打声招呼。

  佛陀不慌不忙地深观万物,我们也做得到。佛陀并不是神,他和我们一样是凡人。他痛苦,但是他懂得深观,所以他克服了自己的痛苦。他拥有了深刻的了悟、智慧及慈悲,所以我们才说他是我们的导师和兄长。

  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是不灭的。人们说佛陀已死,然而这并不是真相。佛陀仍然活着。若是环顾一下四周,我们会看见各种形态的佛。因为你深观过万物,并且洞察到事物并没有真的诞生,也没有死亡,所以佛已经在你心中了。我们可以说你就是佛的新貌、佛的继承者。不要低估你自己。向四周多看几眼,你将会瞥见四处都是佛的化身。

  我是不是昨日的我

  我有一张十六岁时拍下的照片。那张照片里的人真的是我吗?我并不是很确定。那张照片里的男孩到底是谁?如果那个男孩就是我,为什么他长得不像我?那个男孩仍然活着,还是已经死了?他和现在的我不大相像,但也不相异。有些人看了那张照片之后,认为那个男孩已经不存在了。

  人是由肉体、感受、认知、思维作意和分别意识组合成的,自从拍下那张照片之后,上述的一切早已改变了。照片中那个男孩的身体已经不再是我的身体,因为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感受不同,理解也不同了,就好像我已经和那个男孩不相干了。但照片里的男孩如果不曾存在,我也不可能存在。

  我就是一种延续,如同雨承继了云一样。如果你深深凝视着那张照片,你会看见我当时已经是个老人了。你不需要等五十五年才看见。柠檬树开花的时节里,你也许看不见什么果实,但如果深观的话,你会看见果实早已存在了。只需要再多一个条件——“时间”,你就能看见柠檬了。柠檬早就在柠檬树上了。眼前的这棵树虽然只看得见树枝、树叶和花朵,但如果柠檬树有足够的时间,它将会以柠檬的形态展现自己。

  四月的向日葵早已存在,只是尚未展露

  如果你在四月份来到法国,你看不见任何的向日葵;但是七月份一到,梅村一带便开满了向日葵。四月的时候向日葵在哪里?如果在四月来到梅村,深观之下你还是看得见向日葵。农人已经犁好了田,播好了种,因此花儿们只要再多一个条件,就能展露自己了。它们正等待着五六月份的和暖气候。向日葵早已存在,只是尚未充分展露罢了。

  深入地观察一盒火柴,你看得见里面的火焰吗?如果看得见,你已经证悟了。观察一盒火柴,你已经看得见火焰了。只要有人动一下手指,火就会显现出来。我们不妨对它说:“亲爱的火焰,我知道你早就存在了。现在我要帮你展露自己。”

  火焰一向存在于那盒火柴及空气里,但是没有氧气的话,火焰就不可能展露出来。如果你点燃一根蜡烛之后,立刻用东西蒙住它,它的火焰就会因缺氧而熄灭。火焰必须有氧气才能存在。我们不能说火焰存在于火柴盒里,或者存在于火柴盒外。空间、时间或意识里,处处都有火焰的踪迹。火焰无所不在,它正等待着展露自己的机会,而我们就是帮助它示现的条件之一。虽然如此,我们只要向它吹一口气,便能制止它继续示现自己;我们向火焰吹出的那一口气,就是制止它以火焰的形态示现自己的一个条件。

  我们可以用同一根火柴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再吹熄火柴上的火焰。你认为那根火柴上的火焰熄灭了吗?答案是:火焰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接下来的问题则是,那两支蜡烛上的火焰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答案是:它既不相同,也不相异。现在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根火柴上的火焰真的熄灭了吗?答案是:既熄灭,又未熄灭。它的本质也是不生不灭的。如果我们让那支蜡烛继续燃烧一小时,那火焰是原来的,还是变成了不同的火焰?答案是:烛心、烛蜡和氧气一直在变化着。燃烧中的烛心和烛蜡一直在起变化。如果这些东西都在改变,火焰也一定在改变。因此火焰已经不同了,可是又没什么不同。

  存在并不是毁灭的反面

  存在并不是灭亡的反面,但我们总认为存在就是不存在的反面。这类的概念和左右之类的观念同样不实在。我们有可能除去右边这一面吗?若是拿刀把一支笔切掉一半,剩下的那个部分仍然有右边这一面。政治上的左派与右派是永远存在的——它们不可能被去除。只要右翼存在,左翼一定存在。

  因此,那些政治上的左翼分子应该希望右翼分子能永远存在,因为去除了右翼,便同时去除了左翼。佛陀说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陀的这则教法谈的便是宇宙创生,亦即所谓的“依他起性”。火焰会存在,是因为有火柴的存在;火柴如果不存在,火焰也不存在了。

  答案就在你心中

  火焰是从何处来的?它的起源是什么?我们应该深观一下这个问题。难道我们必须摆出莲花坐的姿势,才能找到答案吗?我确信答案早已在你心中了。只要再多一个条件,它就会呈现出来。佛陀说过,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就是能够领悟我们真实本质的一种能力。答案其实早已在你心中。老师是无法给你任何解答的,老师只能帮助你联结内心的觉性、智慧和慈悲。佛陀导引你跟心中早已具足的智慧相应。

  许多人都问过:“死亡来临时你会到哪里去?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我们有些朋友失去了心爱的人,他们可能会问:“现在我心爱的人在哪里?她到哪里去了?”哲学家的问题则是:“人是从何处来的?宇宙或世界到底来自何处?”

  如实地深观我们将会看见,当所有的条件都具足时,事物就会显现出来。这显现出来的事物不是从任何一处来的,当它不再显现时,也不会去往任何一方。

  “创生”还是“示现”

  “创生”似乎意味着从无中突然生出了某样东西。我对“示现”一词的喜爱多于“创生”(Creation)。若是懂得深观,或许就能从“示现”的角度来理解“创生”。如果洞察到云是某个既存事物的示现,而雨则是云最终的示现,我们也许就能体悟人类和周遭所有的事物都源自于某处,却不会去往任何一方。示现并不是毁灭的反面,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洞察到生命和宇宙都是一种示现,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份深邃的祥和感。如果你正因为心爱之人的逝去而悲伤,这些话语可以导引你深观并治疗你的痛苦。

  某位神学家曾经说过:“造物主是存在的根源。”(God is the ground of being。)然而存在到底是什么?存在并非不存在的对立面。如果存在只是一种和不存在对立的概念,那就没有所谓的造物主了。造物主能超越所有的概念,其中也包括创造和毁灭的概念在内。如果你能洞察万物的变迁,并借由它来深观创造的概念,你将会深刻地体悟有关创生的说法。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事物诞生,也没有任何事物死亡,万物只是不断地在流转变迁罢了。

  寻找痛苦和哀伤的解脱

  我们到教会、犹太教堂、清真寺或是禅修中心学习灵性的修持,为的就是找到解脱痛苦和哀伤的方法。但若想成就最彻底的解脱,就必须有能力洞观存在的终极实相。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角度,你可以称那个次元为神。神就是我们真实的本性,不生不灭的本质。如果你懂得信赖神,信赖自己的真实本性,你就能抛开恐惧和哀伤。

  一开始你可能会认为神是一个人,然而人是非人的反面。如果在概念和观念之下来思考神,你就不能发现神的真实面。神能超越我们所有的概念。神既不是人,也不是非人。海浪在无明时也会陷入生死、高低、美丑以及嫉妒他者的恐惧里。但海浪若是能洞悉它自己的本性,身为水的本性,进而了解自己便是水,那么它所有的恐惧和嫉妒就会消失。水是不会经历生死或高低潮起伏的。

  “因”也是“果”

  当我们观察像花、桌子或房子这类事物时,我们总以为花、桌子或房子必须由某人制造才能形成。我们总想找到桌子会产生的原因,房子会产生的理由。于是我们下了一个结论:房子的因就是营造者——泥水匠或木匠。那桌子的因又是什么呢?是谁制造了这张桌子?木匠。花的创造者又是谁呢?是大地、农人或是园丁。我们对“因”这件事的思考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以为只有一个因,便足以促成事物的存在。但深观之下我们却会发现,一个简单的“因”是不足以造成“果”的。木匠不是桌子唯一的成因。如果木匠没有钉子、锯子、木材、时间、空间、食物,或是生养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因缘条件,他是不可能造出一张桌子的。桌子的因其实是无穷无尽的。

  当我们观察一朵花的时候,也会发现同样的情况。园丁只是各种因中的一个;其他诸如土壤、阳光、云、肥料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事物,也都是必要的条件。如果深入地观察,你会看见整个宇宙都在促成这朵花的示现。深观午餐中的一片红萝卜,你会看见整个宇宙都在促成这片红萝卜的示现。

  继续深观下去,我们将会发现“因”,也就是“果”。园丁既是帮助那朵花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其他事物产生出来的结果。园丁能示现,是因为有许多其他的因:祖先、父母、老师、工作、社会、食物、医药和遮风蔽雨的房子。如同园丁一样,它们既是因,也是果。

  深观之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因同时也是果。没有什么东西足以被称为“纯粹的因”。这种深观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的事物,如果不执着于任何教条或理念,我们就能自在地探索了。

  花必须仰赖“非花”的因素才能示现

  有人问佛陀:“事物的起因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彼生故此生。”这句话意味着,事物必须仰赖其他的事物才能示现。花必须仰赖“非花”的元素才能示现。

  深观一下眼前这朵花,你将会发现许多非花的因素。深观一朵花,你将会发现阳光这个因素。缺少了阳光,花是无法展现出来的。深观一朵花,你又会发现云这个因素。缺少了云,花仍然无法展现出来。其他的因素也很重要,譬如土壤、农人等等。各式各样的非花因素,都在共同促成这朵花的示现。

  这就是我对“示现”一词的喜好甚于“创生”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该采用“创生”一词。我们当然可以采用它,不过我们应该明了,“创生”并不意味着从无中生出了某个东西,也不代表某些东西被摧毁,并且会消失于无形。我非常喜欢“奇妙的变现”(Wonderful Becoming)这个词汇,它跟“创生”的真实含义比较贴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四个字,浓缩了佛陀临终前最后的嘱托
2018
12/13
15:11
那一座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4

丨注意事项丨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楞严经·卷一》 第15课

宏海法师·讲述

-新解“如是我闻”-

接下来,开始迈入经文,讲题以后再说它的意义,现在开始讲经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这里开始讲的第一句如是我闻,就是奉劝大家要修依教奉行的法门,什么叫如是,如何叫我闻呢?讲这部经接下来贯文的时候,后面的法义我们可以概括序分,每一部经典都有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现在我们开始讲它的序分,就是本经的缘起,依照我们讲经的常规,在这段稍微关注,因为有一些常识,或者有一些范轨,我们如果听过讲经的话,很可能一开始就这么贯过,没有听过讲经的这里边的一些内容,大概还心里没有一个底,或者说东一下西一下也没有把它贯穿起来。

所以首先讲序分的证信序,就是第一句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句话所有的经典里面都把他割为六个版块,六种成就,具足了以后,这部经典确凿可信,第一个,如是,信成就,为什么?是佛说的,佛的如来。如来乘如实道,就是这个如;我闻,闻成就,是阿难我亲耳听闻的;一时,时成就,在某一个时刻机感相应;佛是主,成就说法人,说法处叫处成就,在室罗筏城的祇桓精舍;听法众,千二百五十人大比丘,是听法众叫众成就。

有时间,有地点,有说者,有听者,那么这个法是这样的,当时被我听到了,这六种具足了,叫做证信序,每一部经典万变不离其宗,没有这六个具足,没有六种成就,那这部经典不圆满不完善,所以我们现在第一个首推其冲就是四个字,为什么叫如是我闻呢?

每一部经典总少不了一句如是我闻,大有来头,为什么?因为阿难,大家都知道阿难面相好,所以在佛灭度以后,阿难的相好同佛,一旦他升座说法,因为第一次结集经典的时候,阿难作为多闻第一,他读诵出来的,所以一旦他登座说法,大家都会有三种误会:第一个,以为是佛转生又再来,又登座说法了,因为他们相信佛的法身不灭;第二个,以为阿难成佛了,可是阿难确实没有成佛;第三个,以为是他方佛再来,在这里登座讲法。

害怕有这三种误会出现,所以阿难在结集经典的第一句要高唱,如是我闻,我不是佛,这个是佛讲的,是阿难我听的,我就是阿难,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法不是他方佛来的,所以第一个为什么安立如是我闻呢?为了断众疑,害怕大家生起疑情。

第二个,息争论,就是为了评判,现在一个团队,我进来这儿讲法了,多少仰仗三宝之力,说大家不要说话了,还稍微能听点,但如果我这会讲完了嘭的出去,谁说大家不要说话了,哄哄哄就起来了,为什么?争论就现前了,谁也不服谁。

在这种情况下,阿难在集结经典的时候,他还没有证果,为什么呢?当时大家都不当回事,因为聚集了五百大阿罗汉,入到七叶窟里面,集结经典,他自己还没有证果,虽然多闻第一还没有证到果,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要他,后来阿难急了,受不了了,说我多闻第一,一定要参与,才用了几天时间,七天时间快速的证入初果,用神通入到七叶窟里面。

他要进到里面参与法会的时候,说你既然证了果了就用神通进来,所以都不服气,而且他在比丘里面最年轻,佛成佛的时候他才刚出生,最年轻所以阿难和迦叶就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迦叶出家时候都一百多岁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左右,阿难非常俊美,迦叶就老态龙钟。

因为不服他,你凭什么在这里给我说?这么多的上座比丘,资格老的有的是,你自己又年轻德行也不够,你怎么讲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说这是我从佛那儿听来的,所以冠了一句如是我闻,息争论。大家都知道,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我代表佛在这儿说。

第三个,为了有别于外道,异外道。《百论》在开始讲到吉的时候,不是说吉前面冠阿吗?阿沤?所有的外道的经典当时印度,都会在开始冠以阿沤,印度话发音阿沤,阿就是无的意思,沤就是有的意思,外道讲法不是空就是有,他不可以圆融的。

所以为了有别于外道,佛典里面都有一句,如是我闻。最最重要的,如是我闻,是佛亲口嘱托。佛在双树林中灭度的时候,阿难哭得不行,他还那会儿没证果,哭得不行,受不了情见浓。当时证到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是爱睡觉,被佛给呵斥,后来七天七夜精进就把眼睛给熬瞎了,最后证了天眼通的那位,就说:阿难,你哭什么?哭了有什么用?赶紧有要紧的事问佛。

第一个,佛在的时候,以佛为师,佛灭后以什么为师?问到了以戒为师。

第二个,佛在世的时候,依佛而住,佛灭后依谁为住呢?依四念处而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依这个法而住。

第三个,佛在世的时候,有恶性比丘,佛能收拾得了,佛不在了,他就开始出来乱窜,佛灭度的时候,当时有一个不知好歹的比丘就说,这老头子终于死了,再以后没人管我了。所以这就是迦叶尊者听了以后心里伤心了,才聚集了五百比丘,结集了经典,害怕佛法散失掉,或者被弄偏了。所以佛就说, 默摈置之。就是恶性比丘,大家不要理他,不与他共语,不与他共住,现在恶性居士也是这样的,如果居士里面有一个来闹腾的,天天在这儿给扰乱,不与共语,不与共住,就可以了。你千万别跟他抬扛,你抬不过他。

最后说,一切经典怎么开场?说冠一句如是我闻,所有的经典都离不开这句如是我闻。

这就是这里的信成就,有的人后来也提出来异议了,说阿难每一部经典都有如是我闻,可是佛成道二十年以后,阿难已经二十岁了才开始出家的,出家十年以后,又跟着佛学习经典,出家十年以后,才把他命为贴身侍者,这三十年的经典他怎么听到的呢?

后来菩萨说了,有四种情况:一个是辗转闻,就是阿难在佛僧团里面有其他的比丘曾经三十年前听佛讲的法,他辗转又从师兄弟里面听到了。第二,还有一些佛重说的经典,就是佛不一定以前说的再就没有说,可能在某一个环境下,又同样的根基,同样的时节,他就会再重说一遍这部经典,被阿难又听到了。

第三,还有说阿难是自通的,有一部经典叫做《金刚华经》里说,阿难得到法性觉自在三昧,所未闻经,自能忆持,就是说他没有听佛讲的话,他证到三昧以后,自己就能够忆持起来,这部经典的法义。

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都对这个上面不要有异议,因为的确有的人提出每一部经典都如是我闻,阿难三十年以后才亲近的佛,亲近佛统共也就十年左右。他怎么能够遍闻呢?而且阿难是大权菩萨所示现的,清凉国师为了解释这个就说过,大权菩萨示现的时候,一代时教,他不在这个国土闻,可能在那个国土闻,他不在这一时闻,可以在另一时闻,所以阿难这里叫如是我闻。所有的经典。他一耳耳根全部有。

如是,什么叫做我闻呢?就是我这阵头抬起来,脖子仰在那儿,耳朵噌噌噌就听见我说话了吗?谁的手机一响,大家噌就弄过去了,那你的手机为什么要响?为什么要动众生的道念呢?宁动千江水,不动听法心,关个手机都有这么难,你能够信受得了这句,如是我闻吗?

所以众所周知,佛法的根本在于破除我执,了去我的烦恼,所以佛门里面才有一切法无我。有假说我法,《金刚经》里面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为什么这里还要安立自违其说,说我闻呢?既然阿难已经证圣果了,破除我执了,为什么在这里还要说我闻呢?

所以这里有一个了别,第一个,随顺世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随顺世俗谛的时候呢?我们这个世间有一个你,就会有我,你我同听法,就在这儿闻,虽然在真如理中,为什么这里说我闻,而不是耳闻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用耳根听声音,耳是什么?我是怎么来的?

照见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再铺开来,无非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我就是这么组合来的,这里圣人说法有密义的,如是我闻,明明是耳闻,而说为我闻,就是我是什么来的, 眼耳鼻舌身意,恰恰显的是无我之法,以总摄别,以总的来讲,我们无非一个色受想行识,色中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但是以总摄别在无我法中,随顺世间,假说有名字我,虽然有我的这个名字,又不违第一义谛的真如实相,这个我是假我。

如果真我是用耳闻的,既然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组合的,那他就是临时的,假的,所以我闻这里大有密义,废别从总,以总带别,所以这里叫做我闻。虽说我,但是实则暗藏了,暗显了,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个概定永恒实在的我,唯有我闻,恰恰体现的就是无我无我闻,因缘之我,幻象而闻,这叫做我闻。

所以第一个,随顺世间而说我闻,虽有我闻,但不违出世无我第一义谛,这叫我闻。

再一个,有时候为了破邪见,我,一个邪我,邪我是什么意思?就是邪知邪见的人,他说没有因果,他不相信轮回,所有的这些知见都属于邪见,拨无因果。还有一个慢我,比如:修行修的好了,也相信因果了,但是我慢他放不下来,我执他破除不了。再一个就是名字我,因缘合和的一个假我,一般世俗人有邪我和慢我,修行人知道慢我和名字我,只有圣者最后证到名字我。

如是我闻就只是一个名字我闻,而且一般的凡夫听法,听说有我,就执着我,听说无我,又执着无我,所以这里虽然是无我真实情形,但不妨假说有我。不但让我们不执着我,还不会执着无我,故而种种因缘随顺世间。说到如是我闻,虽然真如法中非我非无我,但是随顺世俗,假名字我,不妨在这里称性宣说。

这叫做如是我闻。所以说从总的意义上来讲,这句就是标信顺之辞。信,信为道元功德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心经》,让我们找回本有的智慧
2018
12/14
10:19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观世音菩萨接着为舍利子分析:在“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结论之下,“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

站在“诸法空相”的普遍性上,我们安住于真理并从“色受想行识”中解脱时,看到一切现象的生灭和我们生命本体的智慧没有关系,我们本具的智慧没有生灭,没有外在显示出的“色受想行识”,所以叫做“空中无色”。

“色受想行识”五蕴是属于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有为法,《大乘百法明门论》讲到:心法八、心所法五十一、色法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以及六种无为法,共百法(见注释)。除开六种无为法,其余九十四种本位法都是生灭法、有为法。这九十四种有为法都是与色受想行识所相应的法,都与我们的智慧没有任何的关系,不是我们的生命的本体。

所以大家要想了解或者观修《心经》,我们要了解九十四种有为法。因为我们日常生活都是在九十四种法中不断地循环往复,但是我们并不认识它,还扑上去抱住了这九十四种有为法不放。我们本来拥有照破一切的力量,但是我们的生命不断被分割,被这九十四种有为法遮盖,所以智慧显现不出来,光明不断被遮盖。所以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告诉我们生命的本体,让我们超越第一层的生灭——突破“色受想行识”五蕴给我们的限制。


下面说到了十二处——六根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六根为“眼耳鼻舌身意”,六尘为“色声香味触法”。十二处是说我们内心的一种缘起,能取的心和所取的境,这两个的结合就形成了十二处的复杂的的心理状况。“眼耳鼻舌身意”取“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我们现实的状况,需要静下来才能感同身受,不然就会停留在概念里面。

下面说到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便合成十八界,六根六尘出生六识,六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八界是能取所取(见注释)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十八界再加上能取所取,这些烦恼就不断地加剧复杂,在一念心里快速运转,我们还没来得及去清理前面的信息,就被后面的信息无量地覆盖。

十八界是能取所取的复杂相,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我们佛弟子要掌握佛法的基本名相。因为我们就在这些境界当中生活,不断地感召三界轮回的分段生死。所以在我们现在缘起的层面,感召的基本上都是恶道相,或者叫做轮回相。我们要出三界,首先要从这些障碍中出来,让生命达到第一次的升级——生死不断。

【注释】

心法八:心即识心,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此八种识,皆有分别之义,俱属于心,故名心法。

心所法五十一:遍行法五(触、作意、受、想、思),别境法五(欲、胜解、念、定、慧),善法十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六(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二十(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散乱、昏沉、掉举),不定法四(悔、眠、寻、伺)。

色法十一:谓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色。

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也。)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曰名身。)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曰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违也。)此二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

六种无为法: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

能取所取:能取即认识的主体,所取是被认识的对象。


《心经》书法:继程法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真的是万能的吗?
2018
12/13
15:09
南普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9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佛的智慧和福德深浅大小:“无知即全知,无能即全能”。无知并不等于愚痴,无能并不等于无力。有和无是一体的两面,有存于无,无含容有;唯“无”能涵盖全体,“有”则不论是多么深广、远大,都是有限的,不能涵盖一切。

佛陀是福智圆满的人,既是圆满,便不能以形相来形容,也不能以有无来判断。从他本身说,他就是全体,以全体的法界为身,故称为法身。法界遍一切处,一切时,法身藏于法界的任何一个时空,已无自我中心的存在,而是以一切众生善根福德的感应,随处、随时,以各种不同的形象、方式现前,那就成为化身。既然是化身,就是局部的,受时空限制的,不能代表全体;既不是全知,也不是全能,只有具备善根福德因缘的众生能够接触并感受到他的存在。

但这不是佛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自己感应而得的结果。所以《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也就是说,以此全娑婆世界的众生共同所有的善根,而感应到释迦世尊的降世。

佛的全知、全能并不是等于神教所说的“万能上帝”、“万王之王”,因为对众生而言,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只能够教化众生自己努力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但也需要看众生本身的条件。这在佛经中也有比喻,佛的慈悲如日光普照大地,不论众生的根机大小,他是普遍地照耀,众生所得的利益则千差万别。与生俱来的瞎子虽然得到阳光照射,但未见过阳光是什么。终生生于地下的昆虫和阴暗处的微生物,虽然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阳光的利益,但它们也不能体会阳光为何物。又如释迦世尊在世的时候,在其游行的化区,尚有好多人不知佛为何许人也。三世诸佛在因地行菩萨道之时,都发愿度脱一切众生;但诸佛已经成佛,还有无量的众生未闻佛法,所以佛不是全能。


以佛的全知来讲,他知道十法界一切众生的三世因果及因缘的关系,因为佛不像众生有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狭,他以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点上,都知道全体的一切,因为他的任何一点,对众生而言,都即是全体的时空和空间;对佛而言,则非任一时间和空间所属。

佛不多说过去和未来的事,只要掌握著当下的一念,实际上就是涵盖著从众生到成佛为止的历程,以及他活动空间的全部。因此,他以心为理体,掌握理体原则,开发心的智慧,就能达到全知的目的。虽然全知,但不必说是万能,因为佛的境界叫做不可思、不可议,不可以用心意去思考、不可以用语言去议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能在信佛,但不见得真的相信因果!
2018
12/14
11:00
如是我问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因果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是佛法中最根本、最基础的道理,佛法中所有其他的理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不论信仰不信仰佛教,都得坚信因果,不论相信不相信它,它都在发挥作用。作为一个佛教徒一定要相信因果、重视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为什么很多学佛多年的人,不但进步不大,反而还在退步?平时说得很好听,给别人讲得很动听,但是一遇到境界就做不到,贪心、嗔恨心妒忌心全都出来了。心里不平衡,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为什么会如此?没有真的生信!不相信经论上所讲的!不信因果,觉得因果看不着、摸不到,对因果怀疑,自己没有完全相信,但却很愿意给别人说、给别人讲。

  一般情况都是三世因果、或是多世的因果。现世所得到的是前世或是前几世造下的因,只有特别的情形,才会现世种因、现世感果,这种情形是善或恶的行为力量非常强大,所以现世感果。因为现世中我们都忘记了前世的事情,所以会有怀疑。


  现世中有的人很贫穷,那是因为以前的生世很吝啬,不去供养三宝,不去布施贫困,所以今生贫穷;有的人非常富裕,成为千万富豪、亿万富翁,那是因为人家累生累世都在供养、布施,我们知道这个因果道理后,不要去嫉妒人家,去仇富,要想自己有财富,就从现在开始学会上供下施。

  有的人很聪明,那是因为以前生世中,进行过法布施,教导过他人行善,给他人讲过佛法的道理,所以今生有智慧;为什么有的人头脑不怎么灵光,学经修法记不住,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因为以前生世中不修慧,不喜欢读经论,看到经论心里不欢喜,所以智慧欠缺。

  为什么有的人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又长寿?因为人家一直爱惜众生的生命,保护众生的生命,或者在众生的生命受到损害时进行过无畏布施;相反有的人身体很差,总生病,有的病痛又非常严重,自己很痛苦,那是因为自己总去伤害众生的生命,没有仁慈心,所以自己要受这样的果报。

  有的人家庭不幸福,自己的伴侣对自己不好,或是自己的丈夫、妻子有了外遇,那是因为两个人前世结了恶缘,或是自己以前生世破坏过别人的家庭和睦;有的人不论做什么事业都很困难,总会受到阻碍,因为以前总和别人结恶缘,不结善缘,所以就会如此。


  我们要相信因果,没有自己以前造的因,现在绝不会感得相应的果。现在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我们所享受的生活,我们能成就的事业,都是因为有因果。

  学佛后,就要坦然接受现在的果,不要怨天尤人,那只能增加自己的痛苦。

  看到别人某一方面优越去妒忌,没用!这样只会种下新的恶因,又会感得相应的恶果。自己心里渴望得到的,得不到心里痛苦,放不下,心里不平衡,也没有用!

  要想得到,怎么办?从现在开始,了知因果的道理,从因上下功夫,种下相应的善因,就一定能感得相应的善果。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

  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信呢?

  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流转生死?造作恶业为什么会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规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为什么能成就佛果?同样取决于“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唯有深信业果真实不虚,我们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真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为什么还会做出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原因就在于不曾深信业果,从而怀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会是那个逃脱恶业惩罚的幸运儿。久而久之,对因果的敬畏日渐淡薄,甚而流于习惯性的麻木。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充满因果的实例,只是以往未加注意罢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口声声相信因果,却毫无顾忌地造作恶业。这种所谓的“相信”,只是虚假的装饰而已。同时也说明,他们对业果的认识是极为浮浅的。

  佛教所讲的因果是三世论,不仅贯穿着我们的今生,也贯穿着无尽的过去和未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对于不具备宿命通的凡夫来说,既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来世,也看不清现在,所以才会心存侥幸。如何才能加深对因果的认识?必须时常亲近善知识,认真闻思经教,以此强化业果在内心的警策力。

  事实上,因果的另一层面是我们当下可以感觉到的,那就是心行的变化。当我们与贪嗔痴相应时,内心的负面力量随之增长,人性也随之堕落。

  一个贪婪无比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心满意足的快乐;一个嗔心炽盛的人,永远感受不到心平气和的从容。

  那么,贪嗔痴从何而来?正是我们逐渐培养出来的。我们对金钱、色欲的执著,便是滋长贪嗔痴的养料。即使外在一切并未因我们的贪嗔痴有所改变,但这些不善的心行力量仍会对自身生命构成过患。

  每件善行乃至一念之善,将使人性中善的力量得到张扬。反之,人性中恶的力量也会随之增长。

  贪嗔痴是我们逐渐培养的。


  世间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很自我,有的很开放;有的很尖刻,有的很宽厚;有的很吝啬,有的很大度……每一种性格,都是生命的无尽积累。其中的负面因素,正是痛苦的源泉。

  如果我们深知:每一件善恶行为必将对生命构成影响并留下痕迹,还会任意造作恶行吗?

  事实上,不仅一切行为如此,甚至起心动念也是功不唐捐的。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像电脑硬盘一样,忠实记录着输入的每一份资料。即使我们可以骗尽天下人,但永远骗不了自己,也绝无可能逃脱因果的自然法则。

  “业决定”的道理告诉我们:有所为必将招感业果。这又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任何起心动念及外在行为,必将在内心形成力量。

  二是今生的乐果皆来自过去世的善业,而今生的苦果则来自过去世的恶业,所谓“业不作不得,业已作不失”。

  当然,我们也不必为已造作的恶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焦虑和自责皆于事无补。

  当我们认识到曾经犯下的恶业后,应至诚地发露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以如法的忏悔清洗人格,荡涤种种罪业。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从此深信业果,慎护身口意三业,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决不造作新的恶业。

  如此,才能生生增上,在菩提大道上勇往直前。

  戊戌年(2018)阿弥陀佛圣诞

  供灯法会共修

  2018年12月23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阿弥陀佛圣诞。应大众所请,积福慧启建戊戌年阿弥陀佛圣诞供灯法会共修,愿众等消除诸恶业,增长胜福慧,速圆菩提心,精勤菩提行,救护无边众,同生极乐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遇、随缘、随安、随喜,一生四随,字字如金
2018
12/14
10:36
九华山佛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与 智 者 为 伍?携 善 者 同 行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结缘12月22日冬至祭祀·放生超度法会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

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搁了,连忙努力地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着说道:“随安”。

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人在一生中更应当做到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无论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具有随遇而安,随缘而喜的心态,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的比有万贯家财还有福气。

谁都清楚,随遇、随缘、随安、随喜并不是无所作为,听天由命,更不是躺着床上,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在积极进取、勤奋努力中的随遇、随缘、随安、随喜,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那是无法改变的,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从容地由不如意中去发掘新的前进道路,这才是求得快乐与安静最好的办法。


随遇、随缘、随安、随喜,无论在一生中有什么样的境遇,那都是缘分,都应当适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得到满足。做到心安理得,心情愉快。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深知不论是福是祸,那都是暂时的,都是相对的,因此要事事随遇、人人随缘、处处随安、时时随喜,不因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而抑郁,不因与任何不融洽的人在一起而烦恼,不论在任何不舒适的境遇里都能自我满足,不论在任何不愉快的时候都能保持乐观心态。

细想想,一生中遇到的任何人和任何事,那都是不能回避的,尽管人各有异,事各有别,但是只要为人有分寸,处事有远见,就能做到随遇而安,随缘而喜。

人到了花甲之年,遇到的人和事,可以说数不胜数,能做到随遇、随缘、随安、随喜,看起来是不那么容易的,其实也没有什么难的,关键是自己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能够做到随遇、随缘、随安、随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往生成佛
2018
12/14
10:49
长安香积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大安法师主讲


好,这个往生的利益就是我们最要往生的一个核心的价值,往生那里得阿鞞跋致,得一生补处快速成佛。所以我们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往生成佛。这里要建立这么一个观念,这也是阿弥陀佛建立大愿,释迦牟尼佛给我介绍的本怀,这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不是念佛去求人天福报的,不是念佛去求声闻缘觉的化城的,是要到那里快速地圆成佛果。

好,那么请看下边经文:【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上面陈述着往生的利益这个大事因缘,这一段就是劝勉发愿心,劝发愿心。下面有四重的劝勉,这是第一重,释迦牟尼佛真是苦口婆心。听到这么殊胜的利益不要像耳边风,这个佛法特别重视实践修行,不能说食数宝,不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进行一个概念上认知上的游戏。这是一个生命当中最重大的问题,一定要把净土法门利益在我们身上给实现起来。


那么兑现出来就得要怎么办呢?就得要发愿。所以佛就很恳切地呼舍利弗的名字,呼舍利弗的名字是让他重视,下面的话重要,舍利弗是当机者。实际上跟舍利弗讲就是跟我们跟与会的大众去讲,乃至于跟末法的所有的众生去讲,重视这一点。“众生闻者”就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众生听闻到这种大事因缘,就应当在心里要发起一种愿心,要发愿,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个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建立起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每一愿也都是要愿我们众生到那边去的。我们对应着阿弥陀佛的那种愿海,我们也要发出跟弥陀大愿相应的愿。他愿接引我们去,我们就应当呼应,我们愿意往生。那这个愿要发自真心了,这个真心的愿发出来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我们说阿弥陀佛建立净土是由他愿力建立的,十方世界的修行人,菩萨他成就佛果也是由了的愿力来推动的。所以就是通途佛法,你讲修菩萨道也得发菩萨四弘誓愿,他也是四弘誓愿是一种动力机制,是一种指向目标的一种坐标。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凡夫在这个三界里面轮转,实际上也是由于我们的愿来决定的。所以无论世间的这样的情况,还是出世间的解脱,都跟这个愿有关系。愿是影响我们的行为,愿影响我们最终的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修七支供非常重要?
2018
12/14
11:02
上虞多宝讲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为什么修七支供非常重要?

这六支善根,再看章嘉仁波切的解释: “又诸罪障,为能障碍如实成就;后说诸愿,此能净治。” 前面的七支供是前行,能够净治像“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这些“诸愿”的障碍,把它净化掉、对治掉。那么 “一切福善,为能如实成就诸愿顺缘” ,依这些福德资粮就可以如实地成就这些愿。比如说我们后面“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有很多的愿,这些愿的顺缘靠其他五支来成办。第七个“回向”是 “展转增,永无穷尽” 。所以,作为前行的“事”,就能够成就后面的“愿”。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够成熟。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前行,就没有这个基础、没有这些顺缘,那你想成办后面的愿(也难以成办)。比如说你光是念“为利有情愿成佛”,你想成佛,你这个愿靠什么成办呢?没有能成办的资粮和因缘的话,光这么想,即使你真的想,也做不到。像我们这些还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你说“我想发起菩提心”,想发菩提心也有很多障碍,(所需的)很多福报也不够,这也要靠前行的七支来成办。

所以,海公上师后面讲, 这 是 “ 修一切前导加行之总要。总要者亦可称为普贤,在密部各种主伴仪则之组织,莫不摄入此七支之法要,无此则不普不贤,不成轨式。又此七支各有专修之法,所以消除违障,补充顺缘,理事不缺,正修如愿成满,行者注意 ” 。 这里就是说了, 如果没有能成办的这个七支的这些办法,是无法让我们的所求可以成办的。我们了解了这个扼要处,就知道,我们 不管在座上、在座下,对于修习这个七支都要花大工夫。

为什么修前行会那么重要呢?可能正行有时候我们就念了十分钟,比如说“正修所缘”。原因就是要生起正行的必不可缺的因缘,如果我们去做了,那才是有智慧。就像我们现在不管干什么事情,比如办一个法会或者是搞个什么(活动),做准备工作占去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如果想:要那么多准备工作时间干什么?你就不要准备了。不准备,你的正行也就是那个样子了,充满了各种不成功的因素,到时候就乱成一团。

那就是说,正行和前行比起来,核心——这个加行是为了正行服务的。 如果你前行没有做好,那正行也就没办法保障。 所以作为我们来讲,我们现在就是属于准备的工作的准备工作阶段,那更要好好地做好这个准备工作,不要忽略了这个准备工作。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把普贤大愿生起来,那要好好地相应,以及如何跟菩提心相应,这都要靠扫除障碍、积集资粮。所以七支供我们念仪轨的时候都在念。


这里的回向,好比我们念一个仪轨,念到正行刚要开始了,就回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般的我们都知道,回向是在念完了仪轨才回向的,这里还没有开始正行怎么就开始回向了?这个回向是回向什么呢?回向正行?把前行回向到正行去了?

前行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假如说我们修“念死无常”,中间有十分钟念死无常的文,我们念念念,“哦,死决定、死决定,我决定死了”。缘念这个(死无常)时有个前行,比如修七支供,念了很多,念到七支供回向的时候,是回向什么呢? 回向我们修正行 。 我们为什么修正行呢?我们在念念念,念死无常、决定死……,就是为了通过念死无常而使我们的心通达死无常。 在没有通达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前行,这是为了要达到我们的目的。 我们现在念死无常,如果我们前行做好了,把我们所作的功德回向到修正行,那我们这一座当中就会发现,“哦,今天好像有点感觉”。这就表示说,前行是为了正行而做准备的。

同样的,就像今天法会安排九点钟讲经,可能七点钟有很多人在这里打扫场地、摆垫子,还有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是为了正行而服务的。为什么要摆座垫呢?因为正行的时候有人来坐,如果不摆座垫,大家坐在地板上就受凉了,听经的时候就影响专注。所以,扫除这些障碍、积集这些顺缘,就保证了正行的顺利进行。这就是前行的目的,是为正行服务的,所做的这些就是为了我们生起正行。所以这是有密切联系的。

包括我们在一段时间里修行,也是强调所缘、次第、数量要决定、要明确。比如这个月你修无常,那你平时做事也应该多多地回向能够生起念死无常的觉受。总的是生起整个修行次第、令正法久住,别别的 [1] ,比如你今天这一座当中是修念死无常的,那座下你应该把所积集的资粮(都回向生起死无常的觉受)。比如你去磕两个头,你想着:我去磕头,我把不能生起念死无常的证量的这些罪障忏掉;我去修曼茶,我要把能生起念死无常的证量的这些资粮积集起来。 如果我们修《行愿品》——我要像普贤菩萨的大愿一样,跟他相应,我要能够发起这种种圆满的大愿,内心有这样的强烈的感受。没有的话怎么办呢?那我修七支,把这些障碍扫掉,把这些资粮积起来。这样就会有这个因果关系,它们就挂起钩来了,那就不会脱节、不会分离。

所以修七支的回向,是回向到下面的“三门” [ 2] , 也就是圆满愿行的次第当中去,有这样的一个重要性 。 如果不这样做,那就变成太空泛,总的来说,反正是“回向众生及佛道”;总的这样想一下是不够的,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反正老是没有成佛,你回向给众生也没看见他肚子疼好一点等等,那你就不知道你的这个回向到底有没有作用。如果你具体一点,比如说我经常爱打瞌睡,那我回向我这一座不要打瞌睡,我忏悔;我经常坐在那里心定不下来,那我就回向我的福报大一点,让我的心定一定。可以有这样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念经怎么那么没福报?经常一开始坐下来念经,他们就来电话找我,把我拉走,今天有人找我打麻将,明天有人找我去钓鱼”。如果是这样的话,通过修七支对治、回向、积累资粮,慢慢地这些顺缘就会具足。

——《普贤行愿品讲记》宗宙法师

注解:

[1] 即分别的、具体的意思。

[2] 即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回向佛道。《普贤行愿品颂解》:佛道者,即是下文之三门,亦是普贤圆满愿行之大次第也……复次正宗者分三,所谓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回向佛道。以此自义成就,他义成就,回观成就之得失,而生后来佛道之断修作用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眼可以使一个人对世界保持清醒认识
2018
12/14
10:41
拜佛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唐太宗曾经得到十几把好弓,得意地请制作弓箭的工匠师傅欣赏。弓箭师傅看过以后,却说都不是好弓。

唐太宗追问原因,弓箭师傅回答,“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木纹的心都不在正中,使得木料上的纹理脉络都是歪斜的,这样的弓就算刚劲有力,射出去的箭不直,也就射不准,所以“非良弓也”。

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做事先做人,做人先正心。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正心使得一个人心态安定祥和,行事圆融自如。

用中医养生的理论讲,心正则形正,形正则气正,气正则扶正祛邪、固本培元,百病自消,益寿延年。



拥有诚实的心,才有明净的眼。

人不需要多么高尚,只是诚实厚道,做事做人不要云山雾罩的就可以了;心也不需要一尘不染,一尘不染就失去了味道,保持简单真诚,就不会被那些烦恼和算计纠缠。

要诚实,不要老实。“诚心”还需要“明眼”。



老实虽然也有诚心诚恳的成分,但是它与诚实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会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变通,把自己的想法交代给对方的手段过于简单直接,不讲究灵活和形式,让对方难以从情感上接受,甚至排斥,把原本诚恳的内涵实质给糟蹋了。

就是孔子面对拉拢他的阳货,也是用模棱两可的话敷衍,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老老实实的说,做一个“老实人”,那么,很可能生存的空间会很小,别人容不下,社会容不下,最后可能自己都容不下自己。

所以说“诚心”还需要“明眼”,看清形势和火候,不要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只是一味真诚。

季羡林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做人要热心才有人缘,清高冷漠的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做事要充满热忱,热心不热心或有没有兴趣,都会很自然地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没有办法隐瞒。

生活要热心,心态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人,对比那些随波逐流、吃饱了混天黑的人,生活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而人生的际遇也会随之不同。



正如一句话所说:“世界本来就是个美丽的存在,她本身就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你自己必须要对她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忱。”

但是越是有热心的人,越是需要冷眼!《菜根谭》里说:“冷眼观物,轻动刚肠。”

冷眼观物,热诚有度,太热心往往就会过于主观,反倒惹人反感,好心办了坏事都是有可能的。

冷眼可以使一个人对世界保持清醒认识,不失之主观,不反应过度,不意气用事!一个人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人世的恩恩怨怨,都要冷冷静静,一一化解。




图片 | 光合作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随侍,终生报恩,一诚长老这样报答虚云老和尚恩情
2018
12/14
10:47
禅风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华严经》里说:“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解。”确实,古往今来的不少祖师大德,都是灯灯相续,薪尽火传。一代高僧的成就,往往离不开善知识的启发。在这方面,一诚长老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

一诚长老本名周云生,1927年出生于湖南望城县,1949年于望城洗心禅寺礼明心法师披剃出家,1956年于广东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随后毕生勤苦学修,大力弘法。

2017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一诚长老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安详舍报,世寿91岁,僧腊68载,戒腊61夏。


一诚长老舍利塔奠基法会
今年12月10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恭逢一诚长老往生一周年纪念日,诸山长老、四众弟子百余人共赴云居山真如禅寺,一同纪念一诚长老,并为舍利塔举行奠基仪式。

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出家学法,最后能成为一代高僧,这固然是一诚长老夙植善根,也得益于虚云大师的亲炙。本期“以和为尚”,禅风君为大家介绍一诚长老与虚云老和尚的深厚法缘。

亲近虚云老和尚


一诚长老家境其实颇为贫寒。还不到十岁,他就跟着父亲学习石工和建筑,为父亲分担一部分工作。随着他的成长,他开始接触到了佛教,并受了皈依。此后,一诚长老逐渐萌生了出尘之志。

一诚长老出家时,只有22岁,正值青年。

一诚长老出家后勤于学修,对《金刚经》等大乘经典颇为相应。虽然人在湖南,但一诚长老却一直关注着教界的信息,希望因缘成熟时,可以去各处祖庭参访高僧,亲近善士,日益精进。


1956年,一个机会到了。一诚长老得知了一个消息:就在3年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延续禅门五宗传承法脉的虚云老和尚,到江西云居山的真如禅寺住锡,四方衲子纷纷来朝。

早就听闻虚云老和尚是当时的一代高僧,戒行清净,学修并重,对佛法颇有建树,并且不遗余力地光复祖庭,捍卫佛教。这样一位高僧就在邻省,何不前去亲近请教呢?


韶关南华寺
说干就干,辞别了寺中师长同门,一诚长老收拾行李,马上就动身前往江西真如禅寺拜见了虚云老和尚。同年冬天,虚云大师便带着他到广东韶关南华寺受了具足戒。随后,一诚长老便随侍于虚云老和尚左右。

虚云老和尚舍报于1959年,从1956年到1959年,这四年的时间里,一诚长老便一直随侍虚云老和尚左右,照顾虚云老和尚生活起居的同时,也得到虚云老和尚的指点。

这一段经历,影响了一诚长老的一生。

继承遗志匡禅门


一诚长老受到了虚云老和尚的不少影响,一方面,一诚长老和虚云老和尚一样重视农禅家风,在修学与生活方面沉稳朴实,常能在日用平常中调服烦恼;另一方面,一诚长老也继承了虚云老和尚的匡复禅门的志愿。

清末以降,佛教衰落,不少千年祖庭及僧团都受到了沉重打击。虚云老和尚传承了禅门五宗的传承,致力于匡复禅门宗风,便从匡复这些祖庭开始。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时,便曾组建真如禅寺僧伽农场,组织僧众践行禅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传统,自力更生,在劳作中参悟禅理。

一诚长老在这四年里,也学习到了虚云老和尚的这一禅修风格。因此在后来的学修与弘法过程中,都秉承了农禅并重的风格。


云居山真如寺
1978年,重新落实宗教政策之后,一诚长老住锡真如禅寺,阐扬虚云老和尚遗志,践行农禅家风。很快便有四方衲子慕名前来,真如禅寺的恢复工作也就在这农禅并重的道风中有序推进。

1985年,龙天推出,一诚长老出任真如禅寺方丈。真如禅寺的光复工作,一诚长老是按照虚云老和尚在世时的规划来做的。除了恢复祖师舍利塔,恢复建筑以外,一诚长老最重视的还是振兴农禅并重的百丈禅风。


一诚长老在农禅生活中,也有颇多体悟,写下了不少充满禅机韵味的诗句。比如说:“今来真如寺,农田学稼通;心中无所碍,高卧乱云峰。”诗句中的洒脱境界跃然纸上。

1989年,真如禅寺因“农禅好、道风严、规矩正”,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上海召开居士座谈会上讲话时,把云居山真如禅寺列为了当时复兴佛教的样板丛林之一。

毕生不忘报师恩


虚云老和尚四年的亲炙,影响了一诚长老的一生。一诚长老对此永远铭记在心,时刻不忘报答这份法乳深恩。因此,恢复真如禅寺时,他首先想到的,莫过于恢复虚云老和尚舍利塔与纪念堂。

而后,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虚云老和尚颇为重视的马祖规约、农禅宗风,更是到马祖道场,江西宝峰禅寺去,在残垣破壁中恢复宝峰禅寺。2000年,一诚长老更是在宝峰禅寺复建江西佛学院。


光是光复道场,重振禅风,这还不是一诚长老报答虚云老和尚师恩的全部。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讲经说法无数,也留下了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一诚长老报答师恩,便大力支持虚云老和尚禅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张志哲教授编订的《虚云禅学精华录》,便得到了一诚长老的大力支持和投稿。并为《虚云大师禅修体系》等书题名。


而在弘法利生方面,一诚长老弘法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各处道场,更是远赴重洋,到美国、日本、韩国、缅甸等各地弘法,将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弘扬到世界各地,受到了海内外大量法子的爱戴。

有诗赞曰:“大师来自白云间,佛法弘扬又一山。马祖传灯千世续,虚公遗愿九龙还。安僧演教禅林旺,创业开基岁月艰。重振宗风兴坠绪,道场圆满鬂毛斑。”这正是一诚长老的写照。


四年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它能带来的影响,却可以是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一诚长老的这些功业,虚云老和尚在兜率内院有知,想必也是颇为嘉许。

禅风君不禁想到,确实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将佛法毫无保留地讲授出来,能践行多少,还是得靠个人。对于一诚长老这样时刻感念师恩的上根利器,四年的时间接触虚云老和尚,已足以受用终生。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石门素疏+367页2018年只剩下17天了  精勤勿放逸!
2018年已过348天  慎勿放逸!
修戒定慧!熄贪嗔痴!勇猛精进!
(一)【石门素疏】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今日业绩】20181214课堂笔记367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评分标准】合格123良好234优秀345。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课堂笔记20181013
课堂笔记20180903
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
课堂笔记20180410
【石门素疏】【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
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自己的一生交托于佛
2018年12月12日 11:01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color=#b6cc !important]0人参与) [url=]收藏本文[/url]     


将自己的一生交托于佛(摄影:吴建新)

  文/汪濤

  从弘化禅寺驱车下来,没过几分钟,便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念佛堂。念佛堂由上明尼师始建于1988年,现由宽定尼师主持。宽定尼师俗姓胡,名兰珍,大冶市茗山细胡村人,出生于1965年十一月初七日,1983年出家住禅关庵,1988年主持念佛堂。

  宽定法师自幼出身贫寒。“我刚一出生,妈妈就离开人世,1岁多被外婆带去养。后来,父亲又成了家,先后养育9个孩子。家大口多,常常连饭都没有吃的,经常吃野菜来充饥。”宽定尼师黯然地说。

  有一次,宽定无意间听到三娘说东方山的菩萨很灵,求什么就给什么。她听说后就很想去东方山,“希望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让我的家人过得更好些,他们实在是太苦了。”

  “从灵乡到铁山有火车,那个时候只要两毛钱,但我舍不得坐,我就顺着铁路走过来。走到岔路口时不知道怎么走了,遇到一个贵人,把我留在她家住了七天。”宽定回忆道。

  在去东方山的路上,幸运地认识了还地桥的黄老太。老太太跟她说:“你在外婆家太享福了,回来的家也不是你住的,你要出家最好啦!”宽定听了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出家。

  “铁山这位老奶奶,是师太的得意弟子,老奶奶听说我想出家,就把我送到师太这里,师太看到我后特别高兴,二话没说就收下了我。”宽定认为,这一切好像都是佛在冥冥之中指引她。

  “我家里还有亲人,我回去跟他们说下!”老师太虽然很不舍,但还是让宽定回了家。没想到回家以后,父母坚决不同意她出家,说“家里再苦也不能让我出家,有他们吃的,就不会少了我一口”。

  宽定呆在家里,却渐渐茶饭不思。“每天睡觉时,我都听到菩萨的声声呼唤,好像在喊我回去。”几天不吃饭,父母怕把她饿坏了,渐渐松了口,就让她回到庙里,想回家的时候再回家。回到庙里后,师太开心地跟她说:“你看,菩萨把你家人都度了。”

  后来母亲看宽定态度很坚定,就悄悄跟父亲商量说:“真正爱她就让她自由,她要出家就让她出家吧!”就这样,1985年,宽定下定决心,正式到东方山剃度出家,跟着禅关庵的师太一心念佛。“我觉得自己敬佛的路上,遇到的都是贵人,是他们指引我走上这条正道。”宽定感恩地说。

  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老师太跟宽定说:“你可以到外面去看看。”于是,宽定就辞别师父,到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她有幸结识了湖北的了宽法师,跟着她学习念佛。

  之后,宽定又来到洛迦山。这是一个海岛,出行都只能依靠船只,岛上有一座寺庙,有两个师太,年龄大的师太已经有80多岁了。海岛很安静,远离尘世的喧嚣,宽定觉得这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央求两位师太收留了她。刚开始,两位师太坚决不同意,最终,宽定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两位师太,答应让她留下来一起念佛。

  就这样,她在这里呆了两年多,跟着两位师太念佛。在这期间,禅关庵的师父一直记挂着她,曾多次派人送信让她回去,但她不愿意离开洛迦山。直到有一天,两位师太跟她说:“你师父这么想你回去,一定是有事相托,你赶紧回去吧,你的师父需要你。”

  1988年农历四月初八,宽定背起行囊,重返阔别了四年的东方山,回来照顾老师太。宽定一直想要一个安静的地方修行,在老师太的帮助下,她修建了念佛堂。2006年,政府建议她为安全着想,重新修建庙宇。在好心居士的帮助下,宽定法师重新修建了这座庙。

  之所以取名叫念佛堂,宽定说:“我别的什么不会,但是我一心念佛,念佛既简单又稳固,什么人都可以念,读没读书都会念,老人小孩也都可以念。”

  她还常常劝居士:“烦恼就是祸根,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把那些惹你生气的人当菩萨一样服务好,你就没有烦恼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幸福的日子过得太快了,光阴似箭,福不要享过了,要珍惜现在,多帮别人,帮别人也是帮自己。”

  “我现在很知足,我闻到了佛法,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我的人生没有白费。”正如宽定所言,她对念佛心怀赤诚之心,一心向佛,一心念佛。在东方山的梵音中,将自己的一生交托于佛。(来源:正信杂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门的冬季禅七
  冬天到了,小伙伴们是在北方的暖气里看千里冰封,还是在南方看着绿荫却冷得瑟瑟发抖?无论是哪种,这个时候大家心里可能都是一句话:我这条命是被子和棉衣给的!

  天冷了似乎啥都不适合做?不不不,寒冷的天气,内心容易沉静,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好好静修一番。

  或许有朋友会说:“禅风君啊,道理我都懂,可是上哪儿静修去呢?”那今天,禅风君就为大家推荐一个传统佛教活动:冬季禅七。

  冬季禅七是什么?

  所谓禅七,就是在禅堂里打坐七天。一般来说,有禅堂的寺庙,师父们平时也会到禅堂中打坐。不过到了禅七时期,跟平时相比会拿出更多时间来打坐。许多道场都是几个七连着打,时间可以持续一月有余。

  这么长的时间,说出来可能很多小伙伴会感到震惊。冬季禅七这项传承久远的活动,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有很多道场在举行,而且不少普通人士都参与过这项活动。

  冬季禅七究竟有多火?话不多说,先来看看有多少寺庙在举行或将举行这个活动:

  现在国内已经开始举行冬季禅七活动的道场,从南到北有广州大佛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湖南南岳南台寺、湖北黄梅四祖寺、宁波阿育王寺、安徽天柱山三祖禅寺、西安古观音禅寺等寺院。

  当然,还有许多道场正在举行禅七,或已经结束禅七的,禅风君实在无法一一介绍。而许多道场目前还没举行禅七活动,但已经发出通告,马上就要举行。

  比如:邢台大开元寺准备于12月21日举行禅七;河北柏林禅寺准备于12月21日举行禅七;扬州高旻寺准备于12月22日举行禅七;湖北荆州华严寺准备于12月28日举行禅七;厦门南普陀寺准备于12月29日举行禅七……

  更让人惊喜的是,现在的寺庙禅七,已经不再是只允许僧人参加。不少道场都慈悲地对外开放,因此一些小伙伴在工作生活之余,就有机会抽空体验这项古老的活动。

  可是等等,有小伙伴就要问了:“这一进禅堂,是呆呆地傻坐七天吗?会不会闷?吃喝拉撒生活起居怎么解决?”别急,禅风君继续为大家介绍~

  禅七要做什么?

  说禅七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禅堂。

  禅堂就是一个空旷的大殿,殿中只在正中间供着一尊佛菩萨或祖师像。禅堂沿四壁设置打坐的凳子,称为“止单”。禅堂门边的位置由维那师父坐,有个小台子,用于放置香板、钟板、香炉等物。

  有禅堂的寺庙虽然每天也会打坐,但是打坐时间不超过四枝香。为什么说四枝香呢?因为古人没有闹钟,打坐又需要“计时器”,因此便以烧完一枝香的时间为准绳。

  一枝香烧完,大概用时是45分钟到一个小时。在这一段时间里,师父们要打坐用功,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或依止观法门修习,各自静默。

  禅宗从隋唐时期开始,形成农禅并重的传统,自力更生。因此平时虽然需要打坐,但不能整天都打坐,还需要耕作。四枝香之外的时间,便用于出坡劳作、学习佛法、上殿诵经等等活动。

  而到了冬天,农作物收成了,大部分地区还下了雪。这个时候不需要耕作,于是就可以集中精力用功办道。

  此时打坐便不再是坐四枝香,而是增加坐香的次数到六次甚至十余次。持续的时间,也以七天为单位,打五个七乃至七个七,坚持不懈地用功。这便是禅七。

  而整天静坐确实也不是谁都受得了,因此禅七期间需要动静结合。坐香之外还有跑香,也就是在禅堂中围绕着正中间的佛像绕圈疾步行走。

  古时候不少禅师参加禅七,便一直呆在禅堂里。因此这样的禅堂中会设置“广单”,也就是给僧人们睡觉的通铺。而饮食主要由护七的师父或善信送包子和茶水进来。

  对于师父们来说,他们以修行为本职,但为了生活,为了慈悲众生,平时很少有机会这样连续多日专心用功。因此禅七对于他们来说,便是一个精进用功的好机会。

  可以说,一旦进入禅堂,不少师父们便放下万缘,不向外求,一心一意打坐参禅。因此不少祖师大德都在禅堂中开悟。例如来果禅师、虚云大师等,都是在扬州高旻寺开悟。

  而到了今天,不少寺庙禅堂的大门,也向都市里忙碌的一般人开放。例如天童禅寺便在今年11月举行过一场居士禅七,得到了不少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年到头忙碌奔波,身心疲劳。如若有机会参与禅修,便不难体会到“狂心顿歇”的自在,无怪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禅七。

  师父们有什么开示?

  不过当然,打坐中也不能只是自己一味死磕呀!所以禅七期间,也会有寺庙中修行较好,经验较丰富的师父,一般是方丈住持等大和尚,来为大众开示佛法。

  禅风君这里找了一些禅七开示,给大家分享一下:

  虚云老和尚

  话头者,‘念佛是谁’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这‘谁’字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

  来果老和尚

  打七做甚么事?没有别的,就是一个精进。并且我说是‘真’精进。为甚么打七就是‘真’精进呢?平常也许你们能精进,然而终归不能恒常;由于平常打岔的事多,不能怪你们。

  一诚长老

  参禅不在虚玄之上,无论穿衣、吃饭、睡觉、学习、工作。若能不分别,不妄想,不执著,佛法就在这个地方,即心即佛。

  净慧长老

  在禅堂,最重要的是靠我们每个人有高度的自觉。有自觉就有自由,有自由就有自在。禅本身就是人自身主体自觉的一种发现,完全要靠自己主观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觉悟。

  这样看来,禅七不仅是一个精进用功的好机会,更有机会得到高僧指点,听闻佛法,福慧双修,真是不可错过的法宴呀!

  师父们在禅七中的精进,让禅风君感到敬佩;而师父们对一般人禅修需求的满足,允许大家体验禅七,这份慈悲又让禅风君感到温暖感动。

  又一年冬天到来,又一年将要过去。趁着各地道场纷纷举行禅七,小伙伴们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妨也去体验一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能让人聪明,佛法能让人善良!
2018
12/15
08:31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46

导语: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痛苦就是一个词,是一种感受,但仔细想想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文/鬼脚七

著名的华人科学家张首晟自杀了。

他是全球顶级的科学家,算是走到科学巅峰的极少数人之一吧!他聪明、有知识、有地位、有名望、有事业、有财富,几乎拥有世人所追求的一切!

但他为何还这么“苦”?科学为何不能解决他的“苦”?

这是个值得让人思考的问题。


我老家在农村,村里烧香拜佛的人很多,我奶奶就是很虔诚的佛教徒,早晚会打坐念经,还有阴阳眼,能看见天龙护法鬼神妖精。

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有人上门求她老人家看病,我常在旁边“见习”。看病的结果,可能是被鬼魂惊吓游神附体,也可能是妖精作乱先人到访。另外一些时候,奶奶看了好一会儿才说:“没有什么迷信病,你还是要去医院再看看。”

在我们那里,“迷信”二字,已经不是迷信本身,而是和医院并驾齐驱的一个词。所以我从小都觉得病分两种,一种是去医院可以治得了的,一种是医院治不了的,那就属于“迷信”病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又读了工学硕士,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科学领域也算了解一二。

工作了几年,我又开始对佛法感兴趣。阅读了不少经典,请教了不少高人,参加过不少灵修禅修课程,还短期出家过一次,也算是对佛法初窥门径。

此时,再回头想想以前的“迷信”,又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不禁扼腕叹息:没好好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现在后悔莫及。


以前看过不少文章,有科学家讲佛法不是迷信,有院士讲佛法如何超越科学,有教授讲用科学来证明佛法。他们说:当科学家历经艰辛万苦爬上山顶时,发现佛学大师已经在那里打坐呢。

看到这类文章,我经常会傻笑几声。嗯,看来世人还是更重视科学一些。

到底科学和佛法有什么关系?做为一个从小就被“迷信”熏陶,后来又被科学培养了十几年,再后来辞职专职学佛的人,也来谈几点浅薄见解:

一、科学让人不痛,佛法让人不苦

汉语是门伟大的语言,很多字词来历组合都有寓意。你看“痛苦”二字就很有意思,“痛”是身理体会,“苦”是心理感受。

科学让人不痛,这个好理解。科学发展很快,让人轻松,让人效率高,甚至能用麻醉剂来控制人身体的神经。

以前写封信要好几天才能收到,现在微信消息瞬间到达;以前从湖南到杭州,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现在高铁只要四个小时;以前人均年收入一两千块,现在年薪十万的比比皆是。

相比三十年前,人们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几十倍。按照道理来说,人们现在应该活得更幸福了。事实貌似并非如此,人们生活压力更大了:抑郁的、癌症的、吸毒的、犯罪的可能比以前更多了。

以后呢?科技更发达,人工智能普及,人们能变得幸福一点么?我猜啊,那时人们生活压力会更大!

但愿我说错了。


所以,科学让人不痛,但不能让人不苦。你不反对吧?很显然,对人类的幸福,科学几乎无能为力。

很多人觉得生活过得很苦逼,于是他们想努力赚钱,或者想晋升晋级,或者想有更高的学历,或者想让自己变漂亮,以为这样就可以过得“不苦”。

如果你刚好也有如此的想法,那要小心一点。因为这样顶多让生活过得舒适一点,但你依然会很苦逼。就算你和张首晟一样成功,可能还是过得很苦。

科学只能让你不痛,不能让你不苦。想要不苦,可以去了解佛法。

佛法是干什么的?佛法就是佛陀的教法。

佛陀早就说过:人生皆苦。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这些苦都会存在。科技在发展,苦难也一样在发展。而佛法就是佛陀教导人们如何脱离苦海的方法。据调查,有信仰的人,幸福指数普遍要比没有信仰的人高出不少。

二、科学让人富有,佛法让人知足

阿里、华为、百度、腾讯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所以他们的创始人都是亿万富翁。他们的富有,跟科学技术有很大关系。

整个社会也是如此,这几十年,人们的收入也翻了好几番,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以后还会更多。


但什么是真正的“富人”?当我有年薪十万的时候,我在湖南老家就算富人了,但在北京,我还是个穷人,一年的收入也只够买一平米的房子;当我有年薪百万的时候,我在打工族里算是顶富的了,但相对还是穷人,在杭州努力工作十几年,也不够买别墅;以后的就不用比了,比完李彦宏还有马云,比完马云还有比尔盖茨......

老子说: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科学能让人富有,但不能让人知足。想要知足,可以去了解佛法。

佛法告诉我们,因果不虚。有人以前做多了善事,福报好,所以他有财富;有人以前做多了恶事,福报不好,所以他贫穷。

或许你会反驳:若真是如此,人的努力就不起作用么?每天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好了!

你可以这么想:为什么有人那么努力,有人却不肯努力呢?为什么有人很努力,结果运气还很不好呢?一个人运气如何,和他的福报有关;一个人是否肯努力,也和他的福报有关。


信因果的人,会知足。

什么是“信因果”?因果就是你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三、科学让人聪明,佛法让人善良

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聪明,从小的胎教、优生优育、各种营养品、各种培训班,这些都是科学培养孩子的方法。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山东淄博某中学一个学生,长期班上第二名的成绩,算很聪明了吧?一天,他遇到那位长期考第一名的那个同学,连捅十三刀。被捕后问他为何要杀那同学:杀了他我就是第一名。前些天湖南桃源县发生一起十二岁的学生杀死自己的母亲.......

不说小孩了,说说大人。高校教授性侵学生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很多吧。更有甚者,广州大学的某教授因怀疑被同事举报,在停车场把同事夫妇刺杀。这些都是高学历者,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智商很高,只是不够善良。

科学能让人聪明,但不能让人善良。想要变得善良,可以去了解佛法。

真正学佛的人,哪怕没有法律的约束,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底线。


佛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我知道一些了不起的修行者,他们所做的一切,真的都是为了他人。每每想到他们,我都会感动。

四、科学让人有知识,佛法让人有智慧

人类发展几千年,科学也发展了几千年,人们懂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有知识。现在拥有一个几寸大小的手机,就能装下几百 G 的数据,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知识增长了很多,智慧却没有增长多少。科技在发展,愚痴也在发展。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有时知识越多的人,甚至容易做“蠢”事。

我的高中同班同学里,后来读了博士的有五个,其中一个当了大学老师,工作三年后跳楼自杀了。具体原因她也没写遗书,我了解的情况是:她职称评定没成功,和自己母亲也闹矛盾,和周围的人比她有压力……

我高中母校是湖南华容一中,以前出过一个神童。我读高一时,他才读初一,我考大学时,他也去考大学了,后来十七岁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研究生。但博士没毕业,被学校勒令退学了。为什么?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和同学老师关系处理不好,几乎不能独立生活。这事新闻还报道过。

科学可以让人有知识,但无法让人有智慧。如果想要有智慧,可以去了解佛法。

佛陀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每个人都有一颗明珠,只是上面蒙了诸多灰尘。佛法就是教我们如何把灰尘去掉,让智慧自己显现出来。

五、科学满足欲望,佛法减少烦恼

我们想要跑得快一些,于是就有了高铁;我们想要暖和一些,于是就有了空调;我们想要升天,于是就有了飞机火箭;我们想要过海,于是就有了轮船;我们想要打败敌人,于是就有了刀枪原子弹.......

你有没有发现,人类的欲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欲望越强烈,科技就发展越快。只是欲望是无止境的,科学在发展,欲望也在发展。

其实,欲望并不是问题,烦恼的产生,也不只根源于欲望,而是对欲望的执著。

佛法告诉人们要放下执著,这样就能减少烦恼。一切众生都是如此。这里指的众生,不只是人类。佛法讲轮回,人只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而已。


轮回真的存在么?

其实吧,轮回就在当下:每一刻都是上一刻的轮回、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轮回、每一年都是上一年的轮回、每一世都是上一世的轮回......

如果相信轮回,每条狗下辈子都可能成为人,每个人下辈子也可能成为一条狗;

如果相信轮回,就不只是要考虑这辈子享乐的问题,还要考虑下辈子不受罪的问题;

如果相信轮回,这辈子的功名利禄貌似不那么重要,烦恼也会少很多;

如果相信轮回,时间就是无穷的,死亡仿佛没那么可怕了.......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科学家张首晟如此成功,结局却让人叹息,强大的科学也解决不了他的“苦”。

有人说,按照此逻辑,如果一个佛教徒自杀了,是不是说明佛法也解决不了他的“苦”?

或许是吧。

其实,讲这么多并不是说佛法比科学要“牛逼”,也不是让大家重视佛法而不重视科学,反而是想说,对普通人来说,二者都挺重要的。

科学&佛法

科学能让人不痛,佛法能让人不苦;

科学能让人富有,佛法能让人知足;

科学能让人聪明,佛法能让人善良;

科学能让人有知识,佛法能让人有智慧;

科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佛法是为了减少众生的烦恼。

我们既不想痛,也不想苦;既要富有,又要知足;既要聪明,又要善良;既要知识,也要智慧;既想满足欲望,也想减少烦恼。事实上,这些并没有明显的冲突。


当然,如果你深一步了解,你会发现:痛即苦,知足即富有,善良即聪明,知识即智慧,欲望即烦恼。

如果你还能更深一步了解,你会发现:一切法皆是佛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22 04:44 , Processed in 3.73514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