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俗】今天是中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21 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7-21 04:22 编辑

@香官愚叟  @山苗  @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中伏,三伏之一,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也叫二伏。

唐代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宋 惠洪 《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 三伏过 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宋代曾巩 《苦热》诗:“忆初 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基本解释

1. 夏至后的第四个 庚日,是 三伏的第 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

2. 通常也指从 夏至后第四个 庚日起到 立秋后第一个 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 二伏。




详细解释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 二伏。通常指从 夏至后第四个 庚日起到 立秋后第一个 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唐 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 中伏,水轩气常凄。” 宋 惠洪 《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 三伏过 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宋 曾巩 《苦热》诗:“忆初 中伏时,怫郁炎气升。”参见“ 三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7 收起 理由
冬晨泳 + 6
威海杆哥 + 6
合肥冬泳 + 6 很给力!
泽雅 + 4
崔大嘴 + 5

查看全部评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0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7-21 16:43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1 14:52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不客气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4:53 | 只看该作者
山苗 发表于 2021-7-21 10:29
“中伏”也最热的时候到来!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4:52 | 只看该作者
冬晨泳 发表于 2021-7-21 10:28
伏天的养生之道。

谢谢老朋友冬晨泳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4: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4: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合肥冬泳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泽雅 发表于 2021-7-21 06:28
伏天的养生之道。

谢谢老朋友泽雅长老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崔哥第一时间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7-21 10:29 | 只看该作者
“中伏”也最热的时候到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7-21 10:28 | 只看该作者
伏天的养生之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7-21 09:20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化民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7-21 08:05 | 只看该作者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1 04:22
现在冬天少见因为着凉而感冒的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风扇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所 ...

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7-21 07: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7-21 06:28 | 只看该作者
     伏天的养生之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7-21 0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汇泉湾泳客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4:2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冬天少见因为着凉而感冒的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风扇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所以,空调、风扇不宜吹久,一般以一次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吹空调、风扇时不宜裸露身体直接对着吹,这样会导致湿气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因此,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以防邪湿入侵。
3、不宜整天不出汗
古人云“冬不炉,夏不扇”。
冬天不过分接近火炉,夏天不一个劲儿扇扇子,应让身体自然排汗。
冬冷夏热是自然规律,养生最重要的就是顺应四时。
夏天自当出汗,汗出气机得以疏泄,火热得以外散。
《黄帝内经》:“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若当汗出而不汗出,则到秋天就会生病。中医养生,主张运动要适度,以微汗出为好。特别在夏季,中年以上的人,不易运动过度,大汗淋漓。出汗之后,需敛阳补阴,乌梅汤甚好。
俗话说:“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中伏和头伏、末伏不一样,它进入承上启下转折的20天。也就是说,在这转折期,如果不好好养生保健,人体健康就会滑向疾病那一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4:22 | 只看该作者
做好三样
1、热水泡脚,祛湿邪
夏天湿热,最伤脾胃。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不愿吃东西,感觉自己胃胀、不饿,就是因为脾胃有湿邪。
祛除脾胃湿邪最好的办法就是热水泡脚。
很多人认为冬天才适合泡脚,其实,夏天泡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泡脚可以健脾、除湿、通经、利水,有效缓解夏天的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困倦。
水的温度不用太高,40摄氏度就足够了。
加一些祛湿的中药,比如威灵仙(祛湿)20 克、苍术(通经)15 克、白术(健脾)15 克,效果会更好。

2、伏天开空调,26℃ 最合适
夏天很容易得空调病。
一方面是空调房长期密闭,很容易滋生细菌。
适应要注意通风换气,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最佳。
另一方面,是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很难适应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8℃,一旦超过8℃,就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界限,就会引发头痛、鼻塞。
所以室内温度以26℃为佳,避免过大的室内外温差。
同时,夏季闷热的时候,空调适合开“除湿”模式,降低湿度可以有效缓解闷热感,降温效果更好。
3、喝水勿贪快、贪凉
夏天出汗多,身体很容易缺水,于是很多人喜欢大口喝水。
一次喝一大杯或者一大瓶。
但是这样喝水,其实很容易出现问题。
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会造成血液变稀,血量也会增加。
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
所以,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一次100—200ml。
同时,切忌贪凉。
温水对人的身体最好,而且最容易帮助人体散发热量,最解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7-20 17:11 编辑

02

喝三汤


1、三豆汤

顾名思义,三豆汤是将绿豆,黑豆还有赤豆混合在一起。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黑豆有补肾益精清热之功效,赤豆具有清热利尿消肿的疗效。三豆熬成三豆汤,可以帮助人们解暑、清热、祛湿、防病,可谓是盛夏佳品。

2、冬瓜莲子银耳羹
人到中伏,会倍感烦闷焦躁,此时来一碗清淡可口的冬瓜莲子银耳羹真是倍感美好,能拂去心中的烦闷与焦躁。先将莲子去芯洗净,放入锅中加足水煮,等到莲子煮到15分钟时,放入泡发好的银耳,小火煮20分钟,然后放入冬瓜和少量冰糖。
等到三者煮软,便可食用,此羹非常适用下午饮用,将其晾凉,口味极佳,非常爽口,能帮助人们解渴,消热生津。

3、扁豆薏米粥

中伏天气炎热,很容易造成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煮一些扁豆和薏米,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丰富主食,还能消暑健脾胃。薏米被称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营养丰富,白扁豆对脾胃虚弱、消化不佳有很好的功效。因此,扁豆薏米粥营养价值极高,对人体也是有着非常多的好处,是夏日必备之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2 12:59 , Processed in 0.06235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