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立秋”。
4 w( M/ m1 W" g- v6 I$ v* Y
6 f# j/ ~7 E% k3 o+ J0 [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秋天的开始。古人认为从这一天起,暑气渐消,早晚开始凉爽起来。% B% [) x: w' f& \
* ]( Z, j4 l3 b' A6 @ 不过,气象科学一直都不承认“立字辈”的节气,认为只有当天气真正符合一定气象条件时,才算完成了季节转换。按照这个标准,秋天的来临,必须要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回落到22℃或22℃以下。
2 u# `6 S9 H7 {( |4 G
' |5 p% J: G8 c* P# Q! x, {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22时2分28秒。
& R' [# A- w6 r" s) `7 V- Q7 g# n
" n. U1 O; _0 \! R 为什么要特意说到具体时间?因为按照民间说法,立秋时间对未来天气还有预测功能。4 R3 x% E* y6 k8 c4 w
L: _* i0 D8 c7 v: @+ u. e% r
民间有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之后的天气恐怕会把老牛都热死。! _6 {8 ?' g$ `
6 k0 i2 \; Q. j+ O3 g 按照这些说法,今年晚立秋,立秋以后的日子应该会很热。同时,就往年的情况来看,立秋后天气马上凉快的可能性并不大。$ F& o4 `) V( A4 E
, M9 p1 ~+ a* L" F 当然,这样的说法,碰到严谨的现代气象科学,依然会因为没有强大的科学依据,而显得不那么站得住脚。不过这些有意思的观点,大家可以自己留点儿心,看看今年立秋之后的天气是否真的会得到验证,就当生活乐趣吧。) k; v, m4 _" O1 r7 i
& Y3 q( Q1 g; A- y7 \) c4 o6 r
作为“立字辈”的节气,立秋也有不少习俗。
" k* P7 k" D1 {: Q8 O- G, @" R: _. o0 l( W$ l' O
古代到了这一天,皇帝要带着朝中大臣向天祭祀,祈求国泰民安。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天则要“啃秋”、“贴秋膘”。' U+ { }2 F7 T- ]% v
$ P5 f U7 X+ v% @- V' n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啃的、咬的都是西瓜。天津人说,立秋这天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秋天咬住;江苏等地认为,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2 c1 h- w4 M7 e$ B$ H$ ^: f! A( L
; H$ Z2 W" i5 L* u3 j “贴秋膘”,指的是经过一个长长的夏季,因为天气炎热,胃口差,大家可能掉了不少肉,所以立秋到了,得赶紧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
6 B4 ~9 w2 ?/ C: ^7 M9 F, w r; I% `: {
每年立夏,大家都要称体重,等到了立秋要再称一下,看看一个夏天瘦了多少,然后就多吃肉,以肉贴膘。不过我觉得现在这个习俗肯定流行不了吧。大家都想苗条,谁愿意往自己身上贴膘啊。7 _8 d3 B% K2 Q
/ l5 t5 X, l X# P/ @ 眼下这个季节,多吃点儿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物倒是蛮好的。像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润燥强体,正适合。
. e& F* H% M$ x9 L2 w3 u3 j" B4 [9 I
9 u! ]: V# L7 M. r
. R6 }6 ?; ?* |5 j8 n; c( d
# | W) L( h) c' B( `7 D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本周剩下的日子,不管早上起来窗外是什么天气,你最好都带一把伞出门,晴时遮阳,雨时挡雨,永不落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