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观不单是专门蔡祀黄河河神的庙宇,还是纪念表彰历代治河功臣的场所。这里有大禹、王景 (东汉)、贾让 (西汉)、谢绪 (南宋)、贾鲁 (元朝)和明朝的黄守才、白英、潘季训、宋礼、刘天和,清朝的朱之锡、栗毓美、齐苏勒、稽曾筠、林则徐等,均被雕塑成真人大小的蜡像,分别安置在禹王阁、中大殿和东西大殿内,享受御祭、供人们瞻仰。 ' J# e. ]# e f$ [5 u, Z嘉应观内现存很多珍贵文物和稀世珍宝,如御制铜碑和山门、前殿、配殿等处大面积的彩绘,特别是中大殿顶棚上的 65幅龙凤图;钟楼上能敲击出高低强弱八个音节的大铜钟、雍正皇帝书写的匾额、碑文等。嘉应观在历史、艺术、科学、古建筑、水利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中大殿又名金龙殿,建成至今,殿内不见蛛网,不粘灰
嘉应观
尘,鸟虫不进 (传说殿内有避尘宝珠,但无据可考)更是个谜。其他还有铁鼎、黄河水清碑、伏羲、女娲交媾石像碑、大型彩陶双凤24龙壁等。雍正皇帝御书“嘉应观”龙匾,匾额内的应字用繁体字写,但字中少个立人、把繁体“?”写成“?”字。为什么,至今不得而知。 . D4 v% z! w0 ]" |* i嘉应观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敕建的一处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清宫建筑,现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御碑亭酷似清代后天冠,内立雍正皇帝亲自撰文书丹的大铜碑,高4.3米,铁胎铜面,碑周雕龙,底座为蛟,工艺精湛,全国罕见,为国之瑰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经考证“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于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雍正的皇叔,曾是嘉应观 。嘉应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4 m2 d7 ]) [5 |3 F$ ]5 s
嘉应观-历史沿革 2 I9 c2 e. T* T
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据《武陟县志》记载:“嘉应观在二铺营村东,雍正初年,以黄河安澜,奉赦建,规模壮丽,有铜牌刻”康熙末年,黄河四次在武陟境内决口。雍正元年,又决马营口,洪水逼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