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厚人薄鬼”说清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7 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现代人过清明节不同,古人过清明节,不单单是祭祀。伴随着扫墓,还要进行多项活动,比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植树、拔河等。4 @3 `, K; ~$ @# \% e

7 G8 v7 T& T5 Y: k6 {6 ^# j& h  H    拔河在唐代比较盛行,据明人谢 肇■《五杂俎》卷2载:“唐时清明有拔河之戏,其法以大麻■,两头各系十余小索,数人执之,对挽,以强弱为胜负。”唐中宗颇喜这个节目,“时中宗幸梨园,命侍臣为之,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相、五将为西朋。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年老无力,随■踣地,久不能起,上以为笑。”6 F. ^3 w6 ^9 B( a7 ?, v5 d# j; L
$ n+ T# f4 {( X2 a. _* T- |
    在明代人的眼里,清明节期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日谓之丽日,风谓之和风,吹柳眼,绽花心,拂香尘。天色暖,谓之暄。天色寒,谓之料峭。骑的马,谓之宝马。坐的轿,谓之香车。行的路,谓之芳径。地下飞的尘,谓之香尘。千花发蕊,万草生芽,谓之春信。”
( {) X. D  M& `: H
- G; B( K8 U$ G. E/ o2 F    香烛、金钱冥纸,是烧给故去的人用的,而“三牲祭物”、“两大食盒”则是等祭祀完毕之后由活人享用。沈榜《宛署杂记》卷17记载了明代北京人过清明节的情形:“清明日,小民男妇盛服携盒酒祭其先墓,祭毕野坐,醉饱而归”。“每年是日,各门男女拥集,车马喧阗”。
3 K5 f+ M' }0 h7 B4 B: ?7 o, c* b( |
    与北方的陆路不同,在江南的一些水乡,人们扫墓要乘船而往。张岱《陶庵梦忆》卷1《越俗扫墓》记:前去扫墓的男女均穿着盛装艳服,乘坐装饰华丽的船只,一路上敲锣打鼓,欢呼畅饮,就像杭州人游西湖。有人醉了还会发些“酒疯”:“岸帻(拢起头巾,露出前额)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张岱评价这是“厚人薄鬼”。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9:14 | 只看该作者
年年有清明,) L4 y: i/ h# c3 R
路人伴雨行;1 n1 P  T  |! r
佳酿敬仙人,3 {1 d8 h1 U; t. b& ^2 `
泪飞洒坟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7 19:11 , Processed in 0.03222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