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时代:凌晨四点半与《赶牛山》 一片漆黑之中,灯光无比突然又无比准时地从黑暗里挣脱出来。凌晨四点半,有人开了灯。在芝加哥顶尖的惠特尼·扬高中,她是个“霸道”的学生,可以直接从第一年班跳级到第三年班,并且在4年里,一直“霸占”着校内成绩最优等学生的位置。
图:青年时期的米歇尔 每天凌晨四点半,米歇尔会准时亮起灯光,起床。因为学校离家很远,要坐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公交车上学,早起只是能够为了多学点东西。“我会记起我妈妈一直告诉我的话——她说,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
图:米歇尔的毕业照 很快,就不再是一所高中要以她为骄傲了,1981年,米歇尔升入普林斯顿大学,主修社会学、辅修非洲裔美国人研究,1985年以一级荣誉毕业,1988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律博士学位。多年以后,一本杜撰的励志读物《哈佛凌晨四点半》在中国卖的不亦乐乎。只不过书的内容有虚假成分,而米歇尔的凌晨四点半是她多年不变的习惯。直到婚后,她也仍然保持这一习惯,只是由读书改成了跑步健身、打扫卫生和准备早餐。 一半是黑夜,一半是黄昏。太平洋一侧,凌晨四点半的灯光亮起,这边的山东是下午五六点的光景。17岁的彭丽媛唱着“年年是都有着三月三么来哟 妹妹二人么赶来牛山哎哎哟”。 这是1979年,王音璇老师(我国早期的女高音歌唱家,因演唱《苦菜花》、《红日》、《我的家乡沂蒙山》等歌曲而广为人知)带着她,到山东淄博参加全省民歌会演,一曲《赶牛山》引起了轰动。第二年,王教授带着彭丽媛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会演。这是她第一次到北京,然而京城被她演唱的《清蓝蓝的河》、《微山湖荡起采莲船》和《包楞调》等民歌所震撼。有人称她为牡丹之乡菏泽来的“牡丹仙子”,有人则将她比喻为带着泥土芳香的“山谷幽兰”。
图:1980年,王音璇教授给彭丽媛上声乐课 一切,都是从14岁那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开始,彭丽媛真正走上了艺术这条路。借由北京文艺汇演上的优秀表现,国家派她出访了欧洲六国演出。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来山东艺术学院招演员,作为应届毕业生,彭丽媛被一眼相中。从小向往军营的她,在18岁实现了穿军装的梦想。老山前线、长江抗洪第一线、雪域高原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图:在老山前线参加慰问演出的彭丽媛为战士们签名 1982年,当米歇尔在读大学的时候,彭丽媛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春晚的前身)的演出,《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赢得了大半个中国的观众。虽然事业已经有成,但彭丽媛读书的脚步没有停止。她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攻读大专,大学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直到1990年5月,通过论文答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她经历了长达十二年音乐院校的学习。“她中午从来不睡午觉,把所有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琢磨自己的演唱技巧。”彭丽媛的另一位老师金铁霖回忆道。
图:学生时代的彭丽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