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吃动物脂肪不伤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3 0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人们倡导食用植物油,因为它健康,营养价值高。而动物脂肪却成为人们避而远之的食物,它被定义为非健康食品。难道事实真的就是谈动物脂肪色变吗?



  四个优势让人对动物脂肪爱不释“口”

  

  4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想当年,一碗加了一大勺猪油的阳春面,加猪油制作的豆沙汤圆或者用黄油做的曲奇饼干,都是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念念不忘的美食。原因不言而喻,第一个优势,猪油会赋予面条浓郁的香气。动物肉类的香气绝大部分藏在脂肪部分。

  动物脂肪的第二个优势就是脂肪的可塑性。真正的美味境界就是脂肪虽多,却不露声色。要达到这个效果,脂肪必须在室温下呈现柔软的半固态。所以,培育了一大批诸如牛油曲奇、鸭油酥饼、猪油火烧、奶油面包之类的经典名吃。

  动物脂肪的第三个优势,就是它们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容易和淀粉及纤维“亲近”。因为饱和脂肪的分子是直线状态,能轻松插入淀粉和纤维素分子长链卷曲形成的螺旋结构内部,发挥最佳的结合效果。

  动物脂肪的第四个优势就是它们对加热有更好的耐受性。虽然脂肪酸看起来似乎相当稳定,其实在烹炒煎炸的高温之下,它们那平静的表面下都在发生汹涌变化,动物脂肪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断地水解、氧化、聚合、环化、分解,乃至生成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相比之下,饱和脂肪酸对加热的耐受能力则要大得多,産生的有害物质也相对较少。

  

  每日饱和脂肪摄入应不超过15克

  

  动物油在具备这么多口感优势的同时,也有两个健康弱点:一个是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而且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这也正是为何上世纪60年代至今,动物脂肪一直饱受质疑。一些医学研究认为,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会促使人体升高血脂,不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说到饱和脂肪酸,有研究表明它们并非全是坏东西。饱和脂肪酸分为很多类别,像16碳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的升血脂作用比较强,而18碳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的作用小一点。幸运的是,猪油、牛油、黄油里主要是硬脂酸而不是棕榈酸。倒是用来做点心的棕榈油里面,棕榈酸的比例相当高。

  按照目前我国最新发布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膳食摄入的饱和脂肪的数量应当控制在每日总能量的8%以内。按照每天能量摄入量1800千卡来计算,那么每天的饱和脂肪摄入量就应当是15克。

  猪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大概是40%,按此计算,每天如果用25克猪油来做菜,那么就会增加10克的饱和脂肪,占一日参考值的三分之二。

  

  平衡数量和频次 无需对动物脂肪说不

  

  实际上,除了少数纯素人士,现代人很难缺乏饱和脂肪酸。一方面,日常吃的肉蛋奶中都含有饱和脂肪,比如瘦猪肉中含有10%至30%的脂肪,平均按20%计算,一日吃50克肉就能提供10克脂肪,其中有4克饱和脂肪酸。全脂牛奶含有3%的脂肪,其中50%为饱和脂肪,那么喝250克全脂牛奶就能得到约3克饱和脂肪。若再算上鸡蛋和鱼中的脂肪,那就必定会超过10克。

  另一方面,植物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比如花生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30%,那么用30克花生油炒菜,就会吃到9克左右的饱和脂肪。这几项加起来,早就超过15克的参考值。所以,要想使用动物油来烹调,首先要保证日常吃的鱼肉蛋奶不过量,其次必须保证不增加烹调油的总量,比如说,用猪油和牛油来替代植物油用于炒菜,每天的用量空间也不大,最多也只有25克左右。

  人们与其对动物脂肪那么纠结,倒不如更多地关注脂肪的摄入总量,降低烹调温度,保证脂肪的新鲜度。既然追求美食,那也无需刻意禁绝对动物脂肪的热爱,而只需注意数量和频次。如此,美食和健康就可以兼顾,无需把增肥的罪过归于动物脂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0 12:40 , Processed in 0.04334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