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数字都有以下规律:
" i: s8 { G: o! G6 Y& f [1]众数和为9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306的众数和为9,而306*22=6732,数字6732的众数和也为9(6+7+3+2=18,1+8=9)。
+ c! I0 a4 o h4 e) ? 5 H3 T+ O+ t9 X, y/ p% U
[2]众数和为1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与被乘数的众数和相等。例如13的众数和为4,325的众数和为1,而325*13=4225,数字4225的众数和也为4(4+2+2+5=13,1+3=4)。" k6 v3 b2 k0 ~+ j
- Q, R- e1 j! ?7 k6 T g
[3]总结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A*B=C,则众数和为A的数字与众数和为B的数字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亦与C的众数和相等。例如3*4=12。取一个众数和为3的数字,如201,再取一个众数和为4的数字,如112,两数相乘,结果为201*112=22512,22512的众数和为3(2+2+5+1+2=12,1+2=3),可见3*4=12,数字12的众数和亦为3。, D0 `+ i) c9 d
- s7 o% X2 j3 A [4]另外,数字相加亦遵守此规律。例如3+4=7。求数字201和112的和,结果为313,求313的众数和,得数字7 (3+1+3=7),刚好3与4相加的结果亦为7。* u5 ^8 o* J3 p) i+ r- t; X S
' v2 _( r+ t- {9 ^: y4 _- M
令人奇怪的是,中国古人早就知道此数学规律。我们看看“河图”与“洛书”数字图就知道了。以下是“洛书”数字图。
. g$ B1 u( b. n: i9 t
! D+ z z9 n: u* Z, M 4 9 2/ E, Y5 f# N7 _% n3 `3 C5 H& S
3 5 7
$ Z: s9 W9 e! d {" t' V 8 1 6 ( 洛书)! S: v* ?/ c1 R+ [
# w; t5 }9 c8 t
世人都知道,“洛书”数字图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图,它的特点是任意一组数字进行相加,其结果都为15。其实用数字众数和的规律去分析此图,就会发现,任意一组数字的随机组合互相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第一排数字的一个随机组合数字为924,第二行的一个随机组合数字为159,两者相乘,其结果为146916,求其众数和,得1+4+6+9+1+6=27,2+7=9,可见,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
8 A( C9 v- w c) n3 ]2 W 这种巧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让我们再看看“河图”数字图。% O$ I7 X1 G$ B
: {: B2 T( K* J: q9 U 7
, g: l+ q1 e( v- Z, O5 L 2' R' ~. {" c5 | Z3 P8 \( E* t
8 3 5 4 9
$ o$ l1 w- f% N% E' e: N 1
* g- {# p) e4 z5 f, P 6 (河图)5 K2 W! H2 G8 Z6 L* z4 @2 G
" [. n4 g4 g9 d* ~$ A' h “河图”的数字图没有“洛书”数字图出名,这是因为人们未能动发现其数学规律,但是用众数和的规律去分析它,就能发现它的奇妙之处。8 ]; p2 H% y U9 d
“河图”数字图中,任意一组数字互相进行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6。例如27165*38495=1045716675,求结果的众数和,1+4+5+7+1+6+6+7+5=42,4+2=6,可见,结果的众数和为6。
5 N) L7 P' d P# h9 C1 a. Z* b4 ^
' ?# q u) J% O. W1 t 由此可见,“河图”的数字图亦不可能是随意摆设,否则,其结果的众数和不可能都为6。从上述两个数字图可知,古人十分重视数字6与数字9。无独有偶,太极图的就由数字6与数字9组合而成。6 g( ?, Z1 h3 e2 f
: V P9 G: G5 D/ x 太极图的左边部分为数字6,太极图的右边部分为数字9。; J! K/ C7 ?; k) R3 C" I
“太极图”﹑“河图”﹑“洛书”通过种种手段暗示数字6与数字9的重要性,其中“河图”与“洛书”更是在熟悉数字众数和规律的前提下编制而成。但是,据我们所知,数字众数和的规律刚刚被本人发现,同时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古人已经知道这数学规律。
- V+ T: r8 m! D7 l$ V8 G+ L1 i+ ] 5 \1 H0 O9 g' ~
' _# T9 L _ N5 _3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