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7-20 05:03 编辑
南海作为行政区划建制名称,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增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作为海洋发现并命名,则见于西汉。刘安《淮南子》卷四“坠形训”篇曰“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意思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北山麓,穿过一处大海,流经大禹所疏导的积石山;赤水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南麓,向西南流,注入南海的丹泽之东。弱水发源于穷石山,流经合黎时,余波流进了沙漠,穿过沙漠,向南也抵达南海。刘安死于公元前122年,他的记载,至少足以证明2000年前中国人就发现并命名了“南海”。 而三国时期吴国万震所著《南州异物志》将南海称为“涨海”,将南海中的岛礁称为“崎头”。三国时期吴国交州中郎将康泰奉孙权之命出使扶南(柬埔寨),路过南海诸岛,看到“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的景象,记载在《扶南传》中,成为世界上最早解说南海诸岛珊瑚岛礁及成因的历史文献。 同时,中国人也是最早开发并经营南海诸岛的。东汉杨孚《异物志》中的“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的描述,晋张勃《吴录》中的“交州涨海中有珊瑚,以铁网取之”和晋张华《博物志》中的“今渡南海至交趾者,不绝也”等书的记载,都证明中国人早在汉代就已将生产作业及经商旅游的足迹扩展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一带海域。 而唐朝中国人就已在南海诸岛定居生活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四谓:“木饮州,珠崖一州,其地无泉,民不作井,皆仰树汁为用。”就是说,西南沙群岛上,没有饮用的泉水,岛上的人也不打井,就摘椰果吸汁解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