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黄河情结
& x, h+ g; W( P( ^( Y" T # {. ]$ s+ i; h. [' Z9 c
这是一条流经9省区,长万里的大河,这是一条流淌着泱泱华夏历史文明的史诗之河,她来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了渤海,她宛如中华民族的图腾,舞动在中华腹地,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她是我们民族的圣河,我们的母亲河,她给我们的皮肤打下了烙印,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渗透进我们的生命。散文作家周涛写过:在中国这块大陆上,有那么一些东西是一种无文字的文化,无课本的教育,是一种无声息的影响和无语言的歌哭。黄河毫无疑问就是这一类东西中的一个。每每看着从黄土高原拍回的照片,一种厚重,一种雄浑,一种沧桑,一种悲怆,常常激荡心间,挥之不去。% w4 {, n( j) o
清明从青木川回来不久,即到外地学习,刚去时,没有携带手提,很少上网,也很珍惜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长时间外出学习的机会,和驴友们联系很少,周五,两个好打来电话,五一假期计划去黄河的晋陕大峡谷,由于对黄河怀有天生的崇敬,毫不犹豫承当下来。下午从三门峡回来,匆匆收拾行囊,连夜匆匆离开义马,我们一行10人,奔向了流经黄土高原、地处中游、晋陕大峡谷中的黄河边。
' X% a6 M2 `) I3 W9 Z" } 我对黄河有很深的情结,我一直有个梦想,用一生的时间去走完她的全程。我出生在黄河岸边的孟州,但我第一次见到黄河已经16岁。我依然清晰记得,那是一天下午,下课后,和几个伙伴翻山越岭,骑行几十公里,来到洛阳黄河大桥上,看到了长河落日,看到了滚滚大河东逝水;后来我转学到了,黄河之滨的石化城--吉利读高中,学校距离黄河只有几公里,黄河成为我成长的摇篮,我在河滩种过树,我们趟过春天像小溪一样清澈的河水,见过夏季黄河涨水后一泄千里的奔流,秋季里我们也会到黄河里游泳,冬日冰封的黄河我们也去嬉戏,圆月的夜里我们会去沙滩上漫步,退水后我们会去逮鱼,以黄河桥为中心的两岸东西几十里,到处留有我成长的足迹。在我人生的花季里,黄河留给我太多美好的记忆。高中毕业到洛阳上学,跨过了黄河南岸,毕业后沿着黄河向西,分配到义马,工作后记不清楚多少次往返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以黄河为轴线,向东向西延伸,向南向北拓展。06年到山东东营出差,终于看到了黄河入海流的景象。从第一次见到黄河,到见到黄河入海,时间整整过去了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我终于走完从风陵渡--入海口,黄河几字型大拐弯东流的全程,这些年来,不管在那里只要见到黄河,我就会下车,面河肃立朝拜。近几年的户外活动,山西、陕西也经常去,但没有参加过以黄河为主线的驴行。两个好策划组织的晋陕大峡谷之行,怎能不让我兴奋激动。3 c: m3 J% X& ?' ^. @4 g, j# }4 ^$ ^
太多的行走,每个人都熟悉,无需介绍。但我们最初的行程因车辆必须改变。原计划我们准备徒步黄河湾,从洛阳租的车赶来,我们不得不临时改变了计划。我们每个人都携带了装备,可车是个10座的商务车,除了我们10人,它什么也乘不下,临出发前,我们随即决定只带5顶帐篷。越过西安,径直向延安方向驶去。一路我都在想,我曾经去过的黄河段。大学实习就在孟津老城的油坊中学,45天的实习,我几乎每天都穿行在白鹤--扣马的黄河岸边,每来同学都要去光武帝陵园;毕业前夕组织同学到郑州的黄河游览区,体悟一代伟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教诲。毕业后,有很多的机会去拜访万里黄河第一坝,去看看黄河大拐弯的地方;到过正在施工的小浪底,去过尚未搬迁的新安、渑池移民区,见识了黄河跃出山间,奔向平原的豪迈;多次到截流后的小浪底,乘船游离黄河三峡--万山湖,陶醉在高峡平湖之间。曾用4天时间在黄河沿岸的新安、孟津、孟州、济源、山西垣曲、渑池环河骑行;说不清楚多少次钓鱼,采石或是游玩,是徒步、自行车,还是驾摩托车、汽车来回穿行在,三门峡--南村--洛阳的黄河桥之间,几乎走遍了黄河奔向平原前最后的峡谷段。不会忘记曾经的激情豪迈,不会忘记曾经的失意徘徊,那有喜有怒,有苦有乐,有情有爱的中游黄河段。现在我们正赶往,黄河几字的右边,去见南北走向铁打铜铸般的河岸,在奔驰的车上,我怎能入眠。
6 [0 \; A W' D![]()
) V" I, U1 t) |1 D5 m% r* w& m, o) R7 ?3 C: k
这就是让我魂牵梦绕的黄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