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80年代初生的人大多处在物资稀少的年代,小时候再嘴馋也不像现在的小孩子们有这么多的零食可以吃,那时候哪有厌食症这个词?
酒桌上,朋友们老是说现在的肉不好吃了,菜不香了,速成食品、膨化食品、食品催化添加剂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爱情都速成了嘛!
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的东西总是给人印象深刻,小时候是没有条件,所以吃得少、少吃到,感觉好吃。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
下面隆重介绍本人怀念的小时候最想念的几种零食
1、爆米花、玉米花、米花糖:爆米花的香味飘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过去没有现在的爆米花机和高压锅爆法,也不放什么奶油、巧克力,只有一个被两头尖肚子大的烤得黑黑的压力转炉,把手那里还有一个压力表,一把玉米或米粒放进去,有时加些糖精,后面一般是一个大铁桶加上一个长长的布袋子,转个10分钟左右,把一个铁撬棍放在开口,对着大铁桶一踩,“嘣”的一声巨响,一锅爆米花就可以吃了。小时候都是小孩子排队,像过年一样。 而米花糖,则是爆米花,加上油和红糖成的糖稀混合在一起,放在一个白铁皮盒子里按成方形,等冷却后再切成一小块的最迷人的“点心”。 我们这里除了这个,还有一种用米做的长桶状的东西,一个柴油发动机,轰轰烈烈地发动起来后,米从上面一个斗里倒进去,丢上两颗糖精,侧面一个出口,马上自己接住源源不断出来的一个长圆环状的米通,自己折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焦脆,爽! 2、搅搅糖、糖人、敲糖(打糖): 一个标准的货郎担,一头是一个炉子用来熬糖稀,一个炉子用来成形,如果是敲糖的话货郎手里就是拿着一个木匠用的刨刀和锤子,搅搅糖则是一些竹棍。 我小时候最爱的是搅搅糖,给货郎一毛钱,用两根竹棍搅上来一小团糖稀(现在想来应该是麦芽糖),这时个千万不能吃,大家都说越搅越多的,但过一会儿实在熬不住自己的口水,吃起来,那种甜味真是人间少有。 大人们最反对的就是小孩子吃糖人了,因为糖人都是货郎捏的、吹的,不卫生,当时可顾不了这么多,光是站着看吹糖的过程就可以忘记了回家吃饭,至于糖人嘛,又可看又可吃,当时也没有那么多卫生的概念了。
3、鸡蛋糕 老实说,这玩意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过年、生病时才吃得到,因为生病时没有胃口,大人为了能让吃点东西,就买来它。老式包装是圆圆一个厚饼型,旁边还有一圈子表明生产厂家的油纸,一般来说,那层油都吃到要多舔几口,那种真正的鸡蛋的清香味,现在的蛋糕店里的产品哪有! 4、冰棍、冰棒 大夏天,最常见的是光着上身我们冒着太阳去拣竹子的冰棒棍,因为把冰棒棍交给当时是国营的冰棒厂可以换上几根冰棍,最爱吃的是绿豆冰棒,煮熟的绿豆在冰棍中,非常好看,解渴消暑,忘不了。 5、焦切、花生占 焦切这个名字真是奇怪,到现在还是不十分理解,为什么叫焦切呢?其实就是熟的花生、芝麻放在糖稀里冷却后用刀子切成一薄片一薄片的,就像前面说的米花糖一样,怎么就叫了焦切?! 花生占是白白的,用白色的糖粉裹起来的,又有花生的清香,又有糖的浓甜,一次可以吃上很多。 童年的小吃零食,还有棉花糖、烤红薯、果丹皮等等,大部分都是甜的,所以回忆也是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