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smarttags" />2008年1月8日黄海晨刊22版刊登田文阁著的连载《老家日照》介绍台胞赵其昌父子画展,引用朱云泉在《气韵万里缀华章》一文中的部分评价和诗篇。 链接: fficeffice" /> http://epaper.rznews.cn/hhcb/20080108/index.htm 文稿: 赵氏父子书画给人们的突出印象就是内心修静,自娱自乐的文人气息和自然流露内心世界,追求稚拙纯朴、平淡自然的艺术理念。笔者认为,赵兰亭老先生的书法,除了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以外,在内容体材的反映上也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他把自己从小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人生处事哲理、治家格言等都流露宣表于笔端。如果你能详细地读完他的书展作品,就如同进了一次“儒家书院”,又好似上了一堂颇富哲理的为人处世“启蒙课”。“逢失意人莫谈得意事,遇贫贱交须道衷心言”。“处事无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须留好样与儿孙”。 “太璞未光终是宝,精钢宁折不为钩”。“根深哪怕风狂大,树正何恐日影斜”。“临文始悔读书少,为父方知教子难”。“父子同心山成玉,仲昆协力土化金”。 “饱经世事慵开口,阅尽人情只点头”。这些警句联语不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代先贤对人生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这些箴言警句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赵其昌先生首先挥笔将其先父遗墨中“世事万般义居上,人间百行孝为先”的一幅对联抄写在了笔者的册页上,然后又写下了一段颇富哲理的赠言:“昨天过去了,唤不回来。明天还是不实在。我俩确有把握的只有今天的现在”。为了感谢赵先生的厚爱,笔者在也回赠给赵先生《观赵氏父子书画展》藏头诗一首:“出尘拔俗天地间,于飞凤凰羽涅槃。自强不息翰墨志,然诺诚信举孝廉。反璞归真承造化,映山写意师自然。平淡素描蕴天籁,凡书闲语胜箴言。”藏头之意是:“出于自然,反映平凡”。担任《古城阳》期刊总务主任的张裕年先生不甘寂寞,他将自己刚写成的一首小诗送给了笔者:“日出东方万里红,照亮宇宙众苍生。大江南北与五岳,不及我家莒州城”。笔者和其韵而回赠的一首是:“日出东海一点红,照亮神州雄狮醒。大陆台湾岂可分,勿忘在莒义不同”。多次随赵先生回乡参加联谊活动的贺汉杰在留言簿上写道:“昨日初见陌生人,今晚相聚同席饮。畅谈两岸沧桑事,但愿友谊久长存”。笔者同样也步其原韵唱和一首:“陌生熟稔分昨今,有缘相聚故乡人。小饮畅叙思乡曲,渴盼统一万民心”。与笔者素有信函书稿往来的年逾八十的庄仲儒老先生则送给了我一首过誉褒勉且又自谦恳诚的赠言诗:“君与文化结衷缘,吾步后尘共励勉。但愿两岸相统一,血亲一体同济帆。君我愿生一块土,彼此共耕同家园。海曲相遇桑梓情,但愿长久到永远”。按照“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笔者尊庄先生之命又回赠了几句顺口溜:“君为台胞英贤士,热心公益联乡谊。旅台莒人常相聚,古城阳祭文化旗。思乡寄情谈今古,两岸交流谋共识。海曲相聚缘机巧,举杯再会定有时”。一直坐在旁边看热闹的庄丽华(庄仲儒的堂妹)与赵许叶(赵其昌的夫人)两位女士也被当时的热烈场面所感染,即兴与赵其昌先生三人合作诗一首: “踏上故土含热泪,最美还是家乡水。先公兰亭留遗愿,冬去春来盼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