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饮食:滋阴润肺正当时 植物蛋白最适合 要贴秋膘待晚秋 “从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看,高温潮热的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秋老虎’的威力也更为突出一些。立秋过后正是暑湿和早秋‘交接班’的时候,‘养收’二字是这一时节养生的根本。要做到‘收敛养气’,饮食上宜少辛多酸。”针对立秋后北京的天气特点,北京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凌、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唐博祥开出了养生“处方”。 入秋饮食经 燥字当头秋特点 油炸辛辣要避免 由于近期天气潮湿闷热,人体的消耗就比往年更大一些,对很多人的体能都是一种考验。“立秋后,可以适当加强营养,以弥补盛夏之际被过多消耗的营养物质和热能。”唐博祥说。 在四季中,秋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燥”字。今年的初秋虽然“热力”依旧,盛夏余威尚存,但人体仍然会有秋燥问题。 在饮食上,夏天很受欢迎的油炸、火烤、辛辣肉食,如羊肉串、麻辣火锅等就应该少吃了。因为在燥字当头的秋天,却会促使肺胃生热、唇舌干燥、口干口渴,从而引起口腔溃疡、鼻干目涩、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甚至皮肤瘙痒等秋燥病。 蛋白宜选植物性 秋膘待到晚秋贴 应对秋燥,需多补充水分,在多喝水的同时,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补充优质植物性蛋白。 虽然很多人一入秋就开始“贴秋膘”,但在专家眼里,这却实属不当,由于当下的气候正是余火未清、秋阳肆虐之时,再加之雨水偏多,湿热交加,最容易伤及人体的脾胃。 “初秋时节,饮食上依然应忌油腻、味厚重,用肉类等进补还是待到晚秋时节吧。”王凌说。 “初秋饮食上要注意少辛多酸的原则,对保肺气很有帮助。忌辛并不单指辣椒,葱、姜、韭菜等也包括在内。”唐博祥说。 初秋适宜食品 百合 莲子 荸荠 蜂蜜 梨(可多吃一些) 入秋平补药材 麦冬 川贝母 杏仁(可在饮食中适当加入) 相关提醒 心血管病发病率 一点不亚于夏季 “在早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点也不亚于夏季。”王凌提醒市民,初秋时,早晚气温的下降逐渐明显,和白天的温差逐步拉大,此时,人体的皮毛、血管等受其影响引起收缩,血压容易升高,所以引发了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首要问题就是避免情绪波动,特别是在初秋时节,过喜、过悲对心血管系统都很不利。此外,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 入秋时节常感冒 待到冬天易受寒 呼吸系统疾病也是秋季的高发疾病,如感冒、慢性气管炎、咽炎等。“入秋时如果保养不当,在冬天就比较容易感冒。”王凌表示。 预防感冒,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加强锻炼,但此时锻炼却要注意及时调节冷热。如果室内外的温差较大,则应注意适当过渡,不要一身大汗地进入冷气房。 需要提醒的是,“秋冻”对老人、小孩及其他体质较差的人来说都不适宜,而洗冷水浴虽是一种不错的健身方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身体较弱,刚刚运动过的人都不宜冷水浴。 胃酸增多食欲好 消化功能却不强 “立秋以后,昼夜温差开始拉大,胃酸分泌会增多,食欲增加,所以很容易多吃。但此时,消化功能却在夏季过后尚未那么强壮,因此较容易出现胃肠道疾病。”王凌说。 为了避免肠胃“起义”,饮食卫生就成了值得关注的首要问题。由于天气慢慢开始转凉,有些人认为此时食物不太容易变质了,于是就忽视了这个问题,从而因食用变质食物导致胃肠道“遭罪”。 此外,“守时守量”也是保证胃肠健康的条件之一。 入秋养生五法 一、保证睡眠 睡眠不好,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二、户外运动 适当的户外运动,能帮助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 三、戒烟限酒 烟、酒可造成短时亢奋,但过后易陷入悲观、消极,不要喝白酒、啤酒,可适度饮用性温的红酒 四、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对增强免疫力、调节人体代谢平衡有很大帮助 五、改善体内环境 适量选用含有乳酸菌的食物,如酸奶等,帮助调节人体肠道酸碱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