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_( d. j( C w5 F. ?. A( C( }
《江猪的荷塘》
8 T5 Z& y( _7 U8 {& g0 G —读江猪摄影新作〈江滩三期有荷塘〉
& S& e! }% ^ a% P 前天便听江猪说他运用“倒影”作为创作元素拍了一组荷花。今早上网一看,引得我指头发痒非得在键盘上敲打敲打才舒坦。真想给他的新作冠个名:“江猪的荷塘”。 R: G/ l) a4 j- O
一位网友问我:明明是“看”照片,你怎么要用“读”? 5 N' }- u+ V& r+ t# Y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如果是一看就懂的照片就用不着读。而佩得上要用“读”字的一定得要有一眼看不“见”的内容,摄影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拍”。这就得要向读文章那样找出中心思想,去体验、去理解摄影者的情感。只看不想是读不出照片里的那些“看不见的故事”的。不划算的。
: I7 j* c6 Q" X在我看来《江猪的荷塘》就是一篇散文,形散而意聚中。《江猪的荷塘》看得见的是塘荷粉红的花瓣儿梨花带雨,窈窕妖娆的身姿随风摇曳,荷骄傲地展露着它全部的美丽。而看不见的是江猪对摄影艺术的执着探索与追求。看得见的是貌似雷同、品种单一的荷花,看不见的是他对所拍荷花模特的选择使用及表现手法的变化。看得见的是《三期有荷塘》,看不见的江猪摄影有进步。我为他的执着而感动。我为他的进步而高兴。看他的照片就能看到他的心,听到他想说的话,他对荷塘眷恋和爱的表示。他的主观感受,通过取景框对“玩”字作了诠释。
1 V7 u/ v4 Z" _$ Y" u “像从心生”原本便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我要用它是想强调“从心”大于“生像”。艺术摄影是个人主观意愿属性的抽象描绘,就是从随着摄影者的心思在表述。. r4 H7 A6 K+ ^8 f$ k) Z
和江猪的相识是三年前。彼此身分是“冬泳摄影爱者”,心灵的沟通是各自上传到冬网上的照片。而我又因摄影资历久远于他,加之年长便常以兄长自居且好为人师谈论摄影。好在江猪心怀若谷是个地道的“摄影好学者”高级发烧友!从不拒绝我的评头论足或奇谈怪论。那么,江猪从随的是怎样的一颗心呢?6 P2 k: c0 S! B& I' N& ?4 W
江猪在网上多次讲他是“玩摄影”,“上班路过”,“随意拍的”。就事论是的讲,江猪玩的是“轻松”、“随意”、“休闲”、“怡然”、“游记”,甚至是毫无目的,或单纯到只是想听听相机快门的“卡喳”声。然后,上传点照片与网友分享,丰富一下本专区的网页内容。这便是他的玩!而且是正玩在路上。* @8 ~( k$ \6 c" P- R3 u
所以,我要说:莫把“摄影当新闻”,莫把“摄影当直拍”,莫把“摄影当照相”,莫把“摄影当职业”,莫把“摄影当功名”,摄影的本质就是“玩”。摄影者太需要有颗“玩者的心了”。江猪便是这样一个“玩者”。
! f; A) k+ b+ L6 ]
: c+ C( G5 @; R' L* G; i玩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如同喜新厌旧,追猎新奇等天性一样随同着社会发展也在与时俱进。而且玩者大多养志。是玩者,就免不了会求新。求新则是个无休止的过程。求新,是因认识到或是发现了旧,而有了新的选择意图。于是在玩法上便出现了不同:《江猪的荷塘》照了花瓣照叶子,照了静的照动的,照了实的照虚的,照罢花形照影子。而“荷影”则被他作为画面中的一个新的元素去对荷塘进行去掉属性的抽象,成为一种一言难尽、无法命名的一个新的物种。荷影,它们确切地隐藏着更丰富的内容。这样的照片给观众的想象空间就已经不再是单以属性“是什么”而直接介绍给受众了。读者也就从被动接受(是什么)到主动接受(象什么)进而完成参与创作的享受过程,见“仁”见“智”便有了更宽泛的选择自由。* @9 c0 P+ n% {
摄影,至所以能分成多种门类派别皆因担当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功能。艺术摄影的社会功能不是政治声明、标语口号。即便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也只能用新闻摄影的手法来表达。何况现在政治环境宽松,民主权利只要会用,政治目的实现犯用不着艺术手段那么费力(还不一定能把政治诉求说清)。从照相到摄影,请到江猪的“三期有荷塘”中去看看。那里头还有着另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荷韵。
怪不得,活在千多年前的先生颜师古(581~645)会对“玩”字解释说:“玩,爱也”。1 A: r: j* o$ g. ]* [4 N! P. f: U
0 I7 ^5 B. S9 y" {& K4 q3 O
( F! |0 {* A( U+ r
( o7 n7 t- Z/ z4 q, r' q
[ 本帖最后由 清风徐来 于 2009-6-26 12:45 编辑 ] |